《臣服實驗》是一本由麥克‧辛格著作,方智出版的32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影響深刻,會再讀第二次
●抛开大脑这台有许多规则的计算机,用心灵去生活,敞开身与心,烦恼就离开了,意想不到的好运会接着降临。大多数普通人做不到像作者那样,毕竟作者常年坚持打坐,提高专注力,减少妄念,并且还达到了一定层次,而我们则反之,在这个从小生活的大世界里惯性思维,条条框框,自我拘束。
●舍弃自我的喜好评判,臣服于生命之流的所有安排,每一个当下都是宇宙赠予我们的最好礼物。
●放下自我 放下自己的喜恶 缺点是因为自传 故事太多 其实要讲的道理非常简单
●生命真的会给我们想要的吗? 一本让我看了一星期的书。 读的第一本台版书。 敬畏生命。 但“敬畏”是什么样的意思呢?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我不知道。
●amazing
《臣服實驗》读后感(一):臣服实验
是一个从隐居者到上市公司执行长,放手让生命掌舵的奇妙的故事。
这本书带来的最大力量,便是告诉我们:“生命本就会按着它原本的方式发展,我们不用去纠结、去懊恼,更不用去无谓的执著、争取。”
臣服于生命中本就应该发生的事,不要期待,静静等候生命会给你带来的一切。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4月上欣频老师的梦想蓝图课前老师给的推荐书目上。
早早的买了,但一直没看,因为不是自己找的书,又不清楚到底是说什么的,所以一直没提起兴趣,买来后只是扔在书架上。
后面上课中多次听老师提起,对"臣服"有了大概的印象。但回来后也提起兴趣去翻看。
然后上星期在书架前选书时,一眼相中这本。然后就是在对的时间看了这本让自己无比心动的书。
书不厚,但以自己现在的看书速度来讲,这本书真的看的有够久。大概真的是因为力量太强大了[困][困][困]总之,这是一本好书,静而有力[加油]
推荐
《臣服實驗》读后感(二):生命和我在一起
我看看我的,人生格言是:从其所欲,皆得所愿。人生困境是:财务状况,不知道未来做什么。
于是乎就发现了矛盾,我因为活在对未来的财务状况的担忧,把焦点全都集中在所谓的功利性产出,而无法从我所愿。殊不知人的短视,那些看似不功利的事,那些自己喜欢的事,没准会有更好的成效呢?
对未来的隐忧,这种思维状态就像是一种诅咒,更像是一种自证预言。
这本书给了我深深的平静,是触摸到就会平静。我才终于发现,有这样的视角:生命不是那个要让我用苦换取乐的,那么小气的人。我曾幸福到觉得要受报应,怎么会,生命怎么会那么小气。
生命永远用他温柔的手,引领你,站在你这边。我们都是神的不同面向,是独特而重要的。作为管道,本身存在就是有意义,而意义,只有当你活出自己,便可展现。
对未来有迷茫,觉得总该有份明确的天命而执迷寻找。毕业焦虑的我,对于没有立马去找个工作,抓一份现金流而自责,看完书多了份平静。我只管开心过生活做我该做的,天命会找到我。反而是对未来的焦虑,让人匮乏,饥不择食。以后又需要用很大的气力换工作。
李欣频老师说:天命不是用找的,而是用天命的频率去做事。随时校准自己的能量层级,校准了再开始做事。
对于大胆的想法,不敢实践。不如试试Tim Ferris的做法?给自己一个月,三个月或是半年,放手去信任,放手去做,大不了,半年后再返回原来的生活呗。
从前,我势要扼住生命的咽喉,这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态度是假定生命是个处处和你对着干的恶人。
现在,臣服,是与生命合作,乘着生命之流活在当下,尽力而为。信任未来,带着好奇心看看生命会给我们什么。
生命,不是如你所愿,而是如你所是。
《臣服實驗》读后感(三):心静
坐在街边的饮品店里,等儿子喝完果汁的时候,我把这本书的最后几页看完了。《臣服实验》这本书很早就放在我的待购清单里面,这次终于买来看完了,内心变得很平静。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就是书面上写的“从隐居者到上市公司执行长,放手让生命掌舵的旅程“,我非常好奇,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中间有什么联系,作者做了些什么?难道是在生命之河中随波逐流吗?臣服实验到底是什么?
我想起之前上过的阅读课和看的一些书籍,于是按捺住心中的激动,一步一步的去看书。首先,我先问自己为什么要看这些书,把要问的问题罗列出来。然后,书的封面和目录等都浏览一遍,看看大概讲些什么。我恨不得马上就找出我想问的答案,可是我知道还是要看完这本书再说。作者用平静的语气娓娓道来他的故事,让看书的人也跟着他的节奏来。从让第一次在自家的沙发上听到了大脑中有一个声音在说话,到他开始灵修,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隐居,直至最后成为上市公司执行长,一切都非常的顺利。我仿佛觉得我没有什么可借鉴的东西,就是觉得他的心态很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每当外借有事情发生,而他总是会克制自己去听从大脑里的另一种声音,让自己去接受生命带给他的一切。对超出预料的事情,都抱着开放的态度,以此来看看生命最后会如何发展。
回想自己在过去的三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有感恩、背叛、猜疑,这些都随着时间而慢慢淡去。每当遇到超出可以预料范围的事情,都选择了接受,尽力去做好它,其他的交给天意。这与作者书中的心态很像,所以很多部分读起来非常有共鸣和感动。
书中,作者说:臣服不是懦弱,不是委曲求全,不是消极地随波逐流,真正的臣服是勇敢地放开自我,全然拥抱当下的变化,然后,我们会看见生命所安排好的、种种超乎意料的惊喜。
“静心”,作者提到这很重要。这让我想到我的太婆,于99岁而终,算是非常长寿了。自我有印象以来,她给我的印象就是很安静。一个人从来不出远门,把家里整理得很干净,然后念念佛。现在看来,大概她长寿,和她的心静也有关系。
合上这本书,看着在一旁开心地喝着橙汁的儿子,不禁想“此时此刻是多么幸福啊!”。把思绪拉回来,不去想那些令人焦虑而又暂时无法改变的事情,反正想了也没用。凡事想得开点,做好自己,不要去计较那些小事,格局大一点,很多事情自然就不用烦恼啦。
《臣服實驗》读后感(四):《臣服实验》的三层思考
本来拿到《臣服实验》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它是要讲“你要领导谁,就要臣服谁。”这句话,所以我定的阅读目标是“了解为什么你要领导谁,就要臣服谁”,可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发现这是一个个人传记,大体剧情是一个人能听到自己内心中的情绪,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让他的思绪非常荒乱,于是开始静心。
我读这本书,有三层思考:
第一层思考:每个人内心的头脑中都有无数思绪混杂在一起,而这在工作中就会造成内部打扰。精心工作的时候会受到外部打扰和内部打扰、外部打扰之分。外部打扰可以通过电子静默(关掉手机)的方式免除;内部打扰在之前是通过将想法写下来而消泯,现在又多出来了一种解决方法:
“我目前所做的这件事是献给宇宙的礼物。”此时所有的思绪都应该臣服于这个念头之下
如果把一个人的所有思绪比作一个国家,那么平常这是一个议会制国家,纷纷囔囔,各自为政。静心能把它变成一个君主制国家,上下一体。而君主制是所有国家体制中效率最高的。
第二层思考:如果生命以某种方式呈现,而他抗拒的唯一理由是出于个人喜好,他就应该放开自己的好恶,让生命做主,并带着明晰的觉知,去探寻命运给予他的礼物。
我不同意这句话
首先,如果一个人放开喜恶,那么这个人是绝对的理智。他一定会分析出A方案的好坏和B方案的好坏,那A方案和B方案都有好有坏,应该选哪个呢?归根到底是价值观。那么价值观算不算是个人喜恶呢?
其次,这是一种随波逐流的做法,且带有明显的幸存者偏差:一万个人跳崖,死了9999个人,1个人发现武林秘籍,最后这个人出来写了一本传记。那这是误人子弟还是误人子弟还是误人子弟。
如果一定要总结的话,这个人之所以最后走到那个高度,是因为在互联网和房地产初兴的时期,利用手上已经积累的资本,获得更多的利益。
就像上帝的彩票,上帝会从抽奖机里抽一个人作为世界首富。如果没有足够的积累获得入场券,就算运气再好也没有用。
第三层思考:世界上总会出现一些不受控制的情况、变数,而面对这些变数,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用超然的姿态拥抱这些变数,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这是无为的思想,接受了外界的变数,达到一种超然的心态。而这种超然的心态确是有为。而面对能够把握住的,专心致志的做好。
这让我想起了那篇祷告词:
愿上天赐我无上的勇气改变能改变的;
愿上天赐我无边的宽容接受不能改变的;
愿我用智慧分辨二者的不同。
《臣服實驗》读后感(五):不再被情绪掌控
4月9日 第一次阅读记录
1、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我可以看见许多担心自己不被接受、被拒绝的恐惧透过那样的心理对话表达出来。”
2、一辈子的练习
——“我决定不再听从那些谈论个人喜好的嘈杂声,并开展一项有意让生命之流呈现在我眼前的任何事物的修行。”
——如果生命以某种方式呈现,而我唯一抗拒的理由是出于个人喜好,我就放开自己的喜好,让生命做主。
——如果我内心放弃抗拒,让生命之流做主,我会发生什么事?如果生命将各种事带到我面前,我会当做他们是要来带我超脱自我,如果我的“个人自我”开始抱怨,我会利用每个理由放手让他离开,臣服于生命呈现给我的事物。
3、臣服, 强大到不可思议的词。
它会让人联想到软弱、胆怯,但我说的是,勇敢的跟随无形事物进入无知,需要我拥有全部的力量。臣服让我看到,我的个人喜欢和不喜欢(情绪)不会引导我的生命。是生命在引导。
步骤:首先,舍弃在你头脑和心里形成的关于喜欢和不喜欢的个人反应,第二,带着步骤一产生的清醒觉知,你只要去探寻眼前的状况要你做些什么就行了。
4、我们应该利用“真我”来提升“自我”,而不是践踏自我。我以摆脱人性为名,一直在践踏我的“个人自我”,而我现在必须学会扶起那些能量,让他们帮助我。
5、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让自己专注于对眼前的体验保持开放、接纳的状态,这样才能知道生命要将整件事带往何方。不要让情绪左右你的行为。用灵感接受他。
6、一件看起来想大灾难的事情,最后有了正面结果。有一次,我看到如果我能处理当前的风暴带来的风,他们最后可能会吹来一份很美妙的礼物。我开始将这些风暴视为改变的前兆。或许,当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克服日常生活中的惰性时,改变才会发生。充满挑战的状况会创造所需的力量,以带来改变。问题是我们常常利用所有被激发起来的能量抗拒改变,而不是带来变化。我正在学习如何在怒吼的风中安静的坐着,等着看自己被要求采取什么有建设性的行动。
7、无论我们是谁,生活都会让我们去经历我们必须经历的改变。问题是我们愿不愿意运用这股力量来改变?我发现,如果我们愿意在更深的地方处理我们经历的变化,就算是非常激烈的情况都不必然留下心理伤痕。一个人如果在个人、事业和灵性上获得十足的成长,就必须持续舍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和情绪。
8、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摆脱内在那个始终坚持事情要照自己想要的模样呈现的软弱之人,如今没有任何一件事的发展是任何人想要的。然而,大家只是深吸一口气,努力执行自己被要求去做的事情。身为其中一份子我感觉很棒。
9、如果发现软弱、恐惧或者焦虑浮了上来,我就彻底放松,回到我一直在观察的地方。我就是持续将这些涌上来的情绪放掉。这是生命带我来的地方。我不断被推入各种非常正面或非常负面的情况里,然后慢慢发现自己处于非常清明和不受打扰的状态。生命让我经历越多挑战,我内在的能量流似乎越不受外在影响。多年来刻意静心还是摆脱不掉的东西,生命安排各种状况和挑战将其连根拔除。我在处理越困难的问题,我的内心越平静。生命每天都在塑造我,让我成为处理明天的任务必须变成的那个人,而我要做的就是放手,不要抗拒这个过程。
10、泪流满面。清理,清理,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