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的苏溪》是一本由徐涛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逃亡的苏溪》读后感(一):这餐桃酥果然美味
说是逃亡的苏溪,不如说是逃亡的简妮。7姐果然秉承了一贯的作风,让我潜意识P颠P颠的跟着7姐给的思路线索怀疑了所有人,明明知道自己“中计”了,却还是乐此不疲、心甘情愿的“受骗”,最后一刻依然没猜出大BOSS是只出现一次的女儿女婿,这本书还会有第二部么?邓老头儿的女儿女婿到底有木有落网呀?苏溪or简妮,有种武侠小说的感觉,易容术,狸猫换太子,哈哈,苏溪被劫持那天应该就看到了简妮跟她一模一样的脸吧,思维的误区,看到300多页的时候依然认为劫持苏溪的是高程的(黑色身影、黑色鞋子)一直是混乱的往下看,毕竟情节太紧凑,根本停不下来翻书的手。安抚一下可怜的小千江吧,善良有爱的小姑娘,她这三天衰的跟闹着玩儿似的,但她离合格的警察更近一步啦。嘿嘿,稀饭7姐这本书,这餐桃酥果然美味!
《逃亡的苏溪》读后感(二):逃跑的苏溪
逃跑的苏溪
看什么书都不如看悬疑推理小说过瘾,但这类书千万不能在晚上看,因为看不完不想睡,看完了睡不着。看徐然的新作也是如此,拿到书看到半夜,迷糊中睡着,清晨四点多醒来再接着看,直至看完。看书的过程感觉就像看美剧《反恐24小时》,节奏奇快,让人目不暇接,一个案件接连一个案件,一条线索接着一条线索,一个嫌疑人又连着另一个嫌疑人。也像《肖申克的救赎》,我必须出去,还自己于清白。我一直以为书名是《逃跑的苏溪》,因为十几年前的逃跑,现在必须回来救赎,是救自己深爱的人,也是内心的自救。因为爱,爱疯了,所以这个表面上温柔、娴静、美丽的弱女子却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徐然的文笔素净而犀利,对人性的揭示自然而深刻,就像我最喜欢的东野圭吾系列,《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新参者》,浓浓的人性光辉超越了案件本身,看得温暖而落泪,这才是好作家的功力,会让人一读再读,慢慢回味,温情绵延。总有一个人,让你舍命相护,但这比《白夜行》里的爱更有正能量,更能打动人,为了爱,爱疯了,让我们都能珍惜身边人,因为你永远想象不到他(她)有多爱你。
《逃亡的苏溪》读后感(三):我爱你,爱疯了
从喜马拉雅听作者的谋杀现场,就喜欢上了作者的故事,新书终于上了,算是老读者了,故事节奏很快,就喜欢这种快节奏的剧情,不拖沓,看着也比较爽,故事中的案件发生了3天,72个小时。恰巧我也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直到读到最后,合上整个书本,闭上眼睛,唏嘘了一声,原来是我爱你,爱疯了。
一个美好的犯罪爱情故事。
书名是逃亡的苏溪,苏溪也是故事里的女主,这个封面只有一个剪影的苏溪是一个迷人又充满了谜团的女人。
她的迷人之处在于她清楚自己是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逃,不,她不认命,结局要掌握在自己的努力中。她不停的逃亡,不是逃跑,是奔跑,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朝着光亮的那方奔跑。这种坚定的充满毅力的意念,贯穿在故事始终。翻着纸张,看着字迹,听见苏溪奔跑时的喘息,呼.......额头冒出的汗液,顺着饱满的额头、贴在脸上粘稠的一缕缕头发及爆出青筋细长的脖颈,渗透到衣领里。眼神充满了笃定。
她觉得自己深陷一场游戏中,游戏的规则就是不停的做任务,你以为完成了任务一,其实只是开启了任务二的隐藏属性。
她的谜在于所有人都不明白作为一个前途无限美好的美女律师,恨不得自己随时随地都能融入黑夜。肆无忌惮的搅进这桩刑事案件中,搭进去自己的未来,甚至是生命。她觉得她自己就像是在做拼图游戏,以为把自己知道的拿出来,最后就能还原一个真相,结果到现在,才知道拿到的,都是相隔万里的几根线而已。
72小时,时间在时钟的滴滴答答声中,一分一秒地流逝。故事分为5个章节:1、楔子 黑色身影2、第一部 如果可以逃出去3、第二部 他们能往哪里逃4、第三部 两个逃犯的共同点5、第四部:绝境,无处可逃。这其中每个章节都有很多小节,每个小节都由时间分割,都是几个小时的间隔,这让我在阅读的时候会不停想看下去,下一秒究竟发生了什么,凶手到底是水,男主到底是不是杀人犯,隐藏在这些背后的大BOSS到底是谁。一些列的包袱,一系列的悬疑点,苏溪,你为何要逃?杀人犯卫东和有与你何干?
对于苏溪来说退出去就是天堂,继续下去就是地狱。但是在天堂与地狱的一线之隔,原来是爱。是我爱你,爱疯了。我要活下去。
《逃亡的苏溪》读后感(四):我用所有报答爱
逃亡的苏溪,只看名字,会以为是一场追逐与逃亡的角逐,但是,这不仅仅关于逃亡,也不仅仅是一个案子,是孤注一掷的爱情,是绝境的逃亡,还有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生死兄弟与金钱的抉择。
而本书采用同一时间,多重视角,包括监狱里逃狱的死刑犯卫东和,袭警带走案件资料的检察官助理苏溪,还第一次办案的新人女警千江,更有检察官王之夏的被挟持,黑社会混混的枪战,毒贩的互相追杀。这场命悬一线的逃亡,不可谓不惊心动魄。而随着逃亡的进行,真相也在被一步步揭开。
卫东和,一个看似倒霉的人,十三年前,因为见义勇为,殴打小混混以致防卫过当锒铛入狱坐牢五年。刚收获了简妮的爱情本以为人生圆满的他又被冤枉成死刑犯。拒不认罪的他面临母亲生命的威胁只好妥协了,而他不服这种命运,想要越狱而逃,而出去后的他,一心只想找回因为他认罪离开他的女朋友简妮。没有了她,似乎人生都失去了意义。
苏溪,一个刚上班一天的检察官助理,莫名出现在凶案现场,作为目击证人的她本可以回家,她却骗走了卫东和案件的所有记录还有案发现场的赃物。在警察的追捕下,她层层变装,躲避着多方势力的追捕。更有冷酷警察聂宇,多重身份检察官王之夏,帅哥美女一箩筐,开始这场时间追逐战,而更引出了之前的贩毒案,苏溪为什么会不认识的卫东和奔走呢,她会是十三年前的那个小姑娘吗,简妮呢,她真的走了吗,这背后又有什么的隐情呢,而最后真相也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更别说警察里的内鬼,看到最后也没抓到贩毒头目大白鲨,可是还好简妮和卫东和还活着,而这惊天动地的七十二个小时的有生死相搏,有孤注一掷,有步步惊心。有命悬一线,而最后的真相也让所有的人震惊。
而这场互相救赎的逃亡也让我想了很多,卫东和的人生也不是一直暗淡,他得到了他应得的一切,而他的清白,也有人为他夺得,只本来只想报恩的简妮,慢慢的爱上了卫东和,因为卫东和给了他新生,更给了他爱情,虽然这爱情是以她隐瞒身份所得,但是最后所有的隐瞒所有的维护所有的伤痕在真爱面前也忽略不计了。
也许我们没有那么轰轰烈烈的人生,但是我们有平平淡淡的爱情,这爱情又是否能让你我豁出一切孤注一掷呢。这场爱情童话更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珍贵之处,更别说它混在重重悬疑之下,让所有人感动。
如果世人不能给你清白,我可以给你清白,即使失去所有,因为你已经给了我太多,我用所有报答爱。
《逃亡的苏溪》读后感(五):为爱而逃
深陷爱情之中的人是盲目的,也是疯狂的,为了爱情他们的行为常常令人不可思议。为了爱,小美人鱼愿意为王子献出生命;为了爱,罗密欧飞身跃过墙头去向仇人的女儿朱丽叶求爱;为了爱,马路在深夜绑架了明明;为了爱,苏溪只身走上了逃亡之路。
《逃亡的苏溪》是推理女皇徐然的新作,小说围绕卫东和身上的冤假错案扯出各方势力。苏溪本想施缓兵之计,却不料陷入到谋杀案中,只身踏上逃亡之路,而她发现自己陷入到一场游戏之中,一个案子接着一个案子,一个谜团包裹着一个谜团,她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面对最后的真相,她只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逃亡的苏溪》情节紧凑,一旦读起来就停不下来,徐然善于制造悬念和营造气氛。小说的每个章节都标注情节发生的时间,给人以一种紧迫感,而且整个故事压缩在72小时内发生,让整个情节跌宕起伏,阅读有一种过山车的感觉。作者在开头采用双线叙事,一条线是卫东和马上面临死刑的宣判,另一条线是苏溪在茶社的包厢发现一具尸体。
卫东和深知自己是被冤枉的,但因为之前在救一个小女孩时误杀了人留有案底,在健身房杀害陈廷的证据又都指向他,母亲的离奇遇害只能让卫东和被迫认罪,他告诉自己不能就这样死去,在监狱外他的母亲在等着他,他的简妮在等着他,他要逃出去为自己洗清罪名。而苏溪的身份扑朔迷离,她一直在伪装自己的身份,在案发现场她擦掉指纹,在公安机她偷走了编号S8571的物证,她打伤警察千江踏上逃亡之途,背后的原因无人倾诉,她与卫东和素不相识,为何要帮他让人猜不透。但他们两个人只能逃,但无路可逃。
从茶社谋杀案引出茶社老板魏如海贩毒,案件又指向警察局旁的健身房老板以及神秘毒枭“大白鲨”,王之夏带领的缉毒局也在秘密调查着这一切,千江发现警察局有内鬼,而卫东和的案件背后有着惊天的真相,十五年前卫东和误杀的案件再次被提起,聂宇的好搭档刘智死亡的真相也浮出水面。
一切都要有个了结,作恶的人终将被处罚,沉冤也会昭雪,但作者最后却带来一个更大的反转,真正的苏溪消失了,站在众人面前的是假冒的苏溪,假苏溪为了一份深沉的爱只身冒险对抗整个世界,只为救出卫东和。
瓢泼的大雨,即将坍塌的房子和人心,一切就这样要结束了吗?这一次卫东和用爱撑起了一切,救下了假苏溪,真爱人。
《逃亡的苏溪》读后感(六):推理的魅力在于怎么把挖的坑漂亮地填上
作者徐然,在网上查询的信息并不多,基本信息和书封内侧的所写的基本一样:金牛座,社会学硕士,宅居上海。不过在喜马拉雅上搜索的话发现她的小说订阅量还不差,基本每本都有上万的订阅数,特别是谋杀现场。翻阅PO主的内容承包了大多数徐然的作品,如果有兴趣的人还可以去那边多了解其作品。
一般推理类的小说我看的比较少,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算是最近看过的推理小说。原因很简单,怕脑细胞不够烧,哈哈哈哈~所以只能拿浅薄的推理小说经验来跟大家分享这篇小说的感想。
小说主要以双主线叙事,男主和女主一开始在没有交集的情况下推动剧情,当两条支线合并在一起后却发现女主根本就是个谁也不知道的迷之人物时,确实蛮能吊起读者的胃口。在时间轴上并没有太多倒叙和插叙,就是非常直观明了的顺序。乍一看感觉挺没心意的,但是在时间轴的标记却很清晰,用了这样一个细节来弥补线性叙事的枯燥,时刻地提醒读者这是一部快节奏的推理小说也是能让我继续饶有兴致往下看的动力。
小说前半部分节奏紧张,挖的坑也非常多,抱着一同破案的心理不停的往下看。到中后期开始把故事的结构逐渐清晰,但是核心内容更多的是像人物之间在谈话中的强行解说。缺少惊艳不说更会让我感觉有点太过直接没悬念。如果在前面可以有更多的伏笔来给人物的强行解说做个圆场那种感觉可能就会好很多。
女主最后的设定让我想到电影《变脸》,点子非常有特色但是呈现方式让我感觉BUG也不少。回过头看,确实能理解女主为什么要在案发现场擦去自己的指纹,但对自己的个人信息可以跟警察全盘交代,但是没有说清她是怎么的就昏迷在案发现场。包括对她换脸的揭晓,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把自己整容成另一个人,且不说操作难度,就当两个人本来就相貌接近,但是一个月的恢复期是不是也有点太快了。毕竟在这期间还需要做不少的准备工作,包括那个囚禁真女主的房间我也觉得红外线设定装置是否高配过头了?
最后对于女主身世的解说,前因后果没啥太大的问题。但是钱包那个梗我觉得真的太BUG,想用那个钱包来证实女主是否是15年前被救的女孩。EXCUSE ME?15年前的钱包!!这指纹保留完整性也太强了吧,况且出狱后的男主也继续在用钱包。再邋遢的男人也会偶尔把自己的东西擦擦干净吧。
总结,故事的整体流畅性没有太大的问题,在前期阶段的设定也是很吸引人。但是随着坑越来越多,补的却远远跟不太上。
《逃亡的苏溪》读后感(七):72小时疯狂逃亡,苏溪必须给自己一个清白
我从小就喜欢看《名侦探柯南》,对于每个罪案的发生,其实都是一个谜。每次柯南走进案件现场,都能找到案件的线索,然后一步步解开案件的真相。深入了解罪犯的犯罪心理,感觉特别刺激。这次看到《逃亡的苏溪》,同样有这样的感觉。我想弄明白,她为啥要逃亡,到底这是一个怎么的故事,这是一个什么的案件?这是我们喜欢悬疑小说的读者最想知道的,相信你也同样想知道。
真相有多可怕,我就有多强大。悬疑题材小说,带给我们很多出人意料的画面,跟着故事发展一步步抽丝剥茧,离真相越来越近。每一个案件都有其发生的缘由,每个罪犯都有属于自己的犯罪动机,当你了解整个案件的过程,就会明白其中的玄机。也许案件并没有太多的线索,但只要用心去寻找,相信所有案件都会有破绽,最终都会真相大白。
本故事里的苏溪就是这样莫名其妙的被卷入了案件里,也许她真的很无辜,但进入了就必须找到真相,不然很难洗脱自己的罪名。可相知而,她内心是非常矛盾的。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你是她,同样能感同身受。被冤枉的感觉很难去想象,只有经历了才能懂。相信你也希望她可以早点知道真相,得到清白。
这是一个贩卖毒品的案件,涉案的毒贩从后门跑掉了,警察没破案,茶社直接停业整顿。可万万没想到,恢复开业了没多久,一个陌生女子突然死在茶社。不巧的是当时苏溪也在案件现场,莫名其妙的被警察怀疑。她必须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找到无罪的证明。此时此刻苏溪只有选择逃亡,才能有机会活下去。因为她深信自己没有罪,她感觉很无辜。读了故事我们也替她感到无奈,因为被冤枉,感觉特别惊慌失措。这个时候,只要冷静去思考,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很多时候,看似很难接受的表象,其实是不真实的,往往被案件真相所蒙蔽。只有心思缜密,找到案件的线索,才能还原案件的初衷。
读到最后,发现故事的结局有点匪夷所思,苏溪的身份也成了谜。感觉没有想象中的简单,真的是案中案,谜中谜,突然感觉一切都变得复杂了。也许悬疑小说就是这样,这也许就是作者想带给我们的悬念吧!
《逃亡的苏溪》读后感(八):苏溪,快跑
这本书有一个可以简单或者是省事的方法来阅读的,就是通过喜马拉雅。那些讲述的是一个72小时的疯狂逃亡的故事,因为只有逃才能够使你活下去,因为只有活下去才能够还你的清白。
作者徐涛是多家重量级影视公司的抢手小说创作者,他在喜马拉雅的听书内机油9000万收听。有一百万的听众在追水,等待他的作品,也就说他是一个在喜马拉雅上的大v。那这个女孩是金牛座的悬疑推理小说家,社会学的硕士,在上海只住他的文风清新素净,这一点通过读他的书能够感受到温婉中含有犀利的刀锋,的确如此,觉得每一个上海女孩确实都有这样的气质,悬念设置得匪夷所思,昨中午达到人性的深刻揭示,有的时候我觉得她在这些角色设定上,可能跟他社会学的心理背景有关系,总是让人觉得故事里每个人都很饱满。这本书总共分五部讲大概就是整个案件的发展,从7月4号到7月6号的故事。 抓毒贩的茶社,又发现了新的女人尸体,警察迅速介入了调查,而逃亡中的苏溪是一名检察官,他从案发现场的目击证人变成了全城通缉的嫌疑人,这样的开头让我想起了《白夜追凶》。也是主角的身份,亦正亦邪,本来是一个警察,实际上却是确有可能是嫌疑人的故事,开场另外串的事情倾刻间都发生了。我室友说这是 比白夜追凶刺激,比无证之罪疯狂的犯罪爱情故事 。
苏溪在整个故事当中,自己是深觉得是剩下了一个游戏中,他必须全程智商在线才有可能,嗯,按照游戏的规则,不停的做任务,同时又在游戏过程中不断的寻找事情的真相,但是他以为完成了任务一单,其实也开启了任务二,整个过程,故事情节是一环扣着一环,非常的紧张和刺激。 很久以前,省禁毒局保密行动,二十年前的蓝区A队,卧底或者,内鬼。这可不是卫东和计划中的死亡方式,他想过很多种死法,但跟一个警察一起死在毒贩的手里,实在是出乎意料。而苏溪又好像回到了梦中,梦见卫东和牵着一身红衣的简妮,且笑且走。而她是个幽灵,这就是她的宿命;这一刻,她忽然心如止水,这是她早就预料过的结局。
视情节大概是两条线,一条是,逃亡者苏溪,还有一个逃亡者是监狱的犯罪人卫东和。两个人都在不断的卷入案件中,总之,越看越觉得跟《白夜》真心有点儿相似的思路,却是不同的两个故事。相信喜欢阅读悬疑推理类的小说,读者会喜欢这本书,因为故事的结局会非常的出乎意料。这大概就是我们一直执着于看推理小说的最终目的 。
《逃亡的苏溪》读后感(九):中国风的《追捕》
看了徐涛的新作《逃亡的苏溪》简介,自然而然地想起上世纪日本著名推理小说作家西村寿行,以及他的成名作《追捕》。就是后来拍成同名电影的那部《君よ憤怒の河を渉れ》。
在《逃亡的苏溪》中,故事主角的身份是检察官,从案发现场的目击证人变成全城通缉的嫌疑人。于是展开了一场大逃亡。快逃!活下去才能还你清白!在《追捕》中,故事主角的身份也是检察官,从正在办案的国家公务员变成多项犯罪嫌疑人,于是展开了一场大逃亡。快逃!活下去才能还你清白!两部作品中主角命运相同,都是被冤枉了走投无路只有逃。所以在故事给人的感觉上有交集之处,情节上是各有千秋的。
徐涛的写作风格和西村寿行的冷酷浪漫风格也不尽相似。徐涛的小说有“悬念设置匪夷所思,着重深刻揭示复杂人性” 的风格。这本小说能够体现这种风格。小说开头就编造了一个女检察官在傍晚回家路上给神秘黑衣人袭击的段子。因为是检察官,所以功夫了得。可是经过一番拼命打斗后却跌在地上。不是技不如人而是认出了对方真面目。这只是故事正式开始前的“楔子”。这段文字写得生动仔细,绘声绘色。想像这段文字描写的场景就像是想像一部电影的序幕:傍晚时分,滂沱大雨,幽深小巷,一女一男殊死打斗,几经交手突然女的看出了男的真面目,于是一下子楞在那里,然后硬生生地给什么药物麻翻了跌在地上。悬念来了:这男的是什么人?为什么袭击女检察官?刚刚还从容搏斗的女检察官怎么一下子方寸大乱?“楔子”最后一段就几个字“黑色的高帮运动鞋”。这种手法特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
徐涛的写作还有清新素净,温婉犀利的风格。这本小说同样能够体现这种风格。还以“楔子”中文字为例。女主角首次登场不是笔挺制服,英姿飒爽的检察官形像,而是一个不顾泥水打湿裙摆,赶紧回家和妈妈说说话的乖乖女模样。这反而更加衬托主角在以后故事中的形像。然后有妈妈告诫女儿“看韩剧学谈恋爱”的对话,一部内含血腥的小说以这种温情的方式开头,不禁让人莞尔一笑。
这本24万字的小说分成五部分,各种人物短时间接连登场让人眼花潦乱,从囚犯到狱警,从律师到护士……。如果说精彩地描写活人不算稀罕的话,那么精彩地描写死人可算得上稀罕了。第一部分中就有相关描写,想来都可以作为电影电视剧的分镜头脚本。这些例子在书中随处可见,构成了整部小说的风格。这本小说的封底上有一句话,意思似乎就是“天下事,了犹未了”。这让人想起《追捕》电影结尾,真由美问杜丘:“完了?”杜丘说:“不,哪有个完啊。”从这个意义上说,《逃亡的苏溪》和《追捕》不是也有相通之处吗?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推理小说《君よ憤怒の河を渉れ》连同电影已成经典,而《逃亡的苏溪》若干年后情况如何也未可知。
《逃亡的苏溪》读后感(十):苏溪不用再逃了
徐涛,女推理小说创作者,她所创作的多部作品都被改编成当下的影视剧,这充分印证了她的小说符合大众口味和现代人的普遍审美,她的文字干练简明,平实通俗,剧情节奏轻快,充满都市气息感。这本《逃亡的苏溪》也秉承了同样的创作手法,小说以女性的鲜明视角,讴歌赞颂了至死不渝忘我的爱情观。徐涛的小说已自成一派,有套路但并不完全是套路。
要写好悬疑小说,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于隐藏真相,那是作品中最为重要和吸引人的一环,待挖掘并牵引着故事的走向和读者的心。但往往有一些小说写者能够很容易地制造悬念,却并不能在悬念揭晓中带出足够的意外与冲击,局设很大,但功力不够。还有些则因循娓娓道来,可顺理成章从来都不属于悬疑推理小说,普遍的经历绝不会成为悬疑小说创造的理由。虚构的虚假穿帮或创新的乏味也将大量泛泛之作遴汰,时代造就读者的欣赏品味越来越高,创作者也更要为之呕心沥血一番才是。
其实很多伟大的小说家都有自己的套路,他们的畅销与成功恰恰来源于这样的套路。一度风靡全球的悬疑小说家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等系列小说都是同模板,自然影视作品也不例外,好莱坞式的结构也一直传承,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多大新颖的格局,讨喜大众是你我都明白的普遍认知。在一种模式下,就会有很多我们熟悉接触过的元素,在《逃亡的苏溪》中,谋杀、越狱、绑架这些都是很习以为常的故事情节中的桥段,而串联起来的情节线索和人物动机才是悬疑类小说或剧作的灵魂,体现出作品质量价值。苏溪的故事有人物背后的背景,简妮和卫东和的溯源。小说以男女主角两条故事线同时行进,交汇在同一个谋杀案件中,两个不认识的人的某种联系产生的疑惑在楔子中就有明确的暗示,苏溪被绑架了,而女主“苏溪”的身份也有了较清晰的方向,两起谋杀案的凶手则暗身隐藏在警方之中。卫东和的越狱,各方势力的角力,一个又一个真相的揭开…… 作者很好地把握了小说套路中的脉络和故事的可读性与完整性,使得在阅读中没有停留的余地,自然流畅。但并不套路的是往常的英雄救美,改成了美救英雄,苏溪化身特工,搅乱整个警局,让整个事件更加扑朔迷离。苏溪逃了三天,但从此她都不用再逃了,她隐藏了真实身份拯救一个她最爱最重要的人,一个改变她一生的人,她坚忍果敢,她的形象在小说中尤为饱满。
在阅读中,制造的悬念已有渗透,可却也另加疑惑。疑惑最终能说得通自然好,若太牵强势必对作品产生跳脱感。小说中有很多很机敏的人,却都遗漏最醒目的线索(或是很难做到的复制整容)却又在终了变成了最大悬念,必然让揭底变得尴尬许多,毕竟这不是一部荒诞的小说,理性推理在这里占据主导。值得肯定的是《逃亡的苏溪》这种做任务式的结构情节推进已经非常熟练,一环扣一环的紧凑是读罢这本小说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地方,值得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