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圆圈正义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2-03-30 03:3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圆圈正义读后感1000字

  《圆圈正义》是一本由罗翔著作,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圆圈正义》读后感(一):非法学的感悟

  

这段时间看了一些关于法学方面的读物。自己对法有了与以前不同的见解和大概想法吧。一个学经济的瞎搞,其实自己也只是想涉及自己没有接触过的学科,能够让自己的思考问题的角度能够多一点。这个世界又不是非黑即白,对我而言是一道绚丽的彩虹

  《圆圈正义》读后感(二):非法学小白路过

  读了1/4 给3/5分 谈谈感受 1.不是学法的 专业点的东西读不懂 也许有一定基础之后读会有更深感悟 我仅一路人 2.法学来源于古希腊 所以整体浓浓的西哲味道 3.已读部分多次引用圣经相关内容 但作者不是基督/天主徒,他更信仰『正义』 4.对我的意义是 与其读这本书 不如直接上西哲原著

  《圆圈正义》读后感(三):摘录

  

我们很容易对他人的动机作出悉意的评价,严于律他、宽于律已是人之本性。批评他人可以让我们轻易地掩盖自己的道德丑陋,从容地逃避自己的道德责任。真正畸形的不是“象人”而是人心。

走出自恋,走出仇恨,成为一个真正富裕的人。

当你用手指指责别人的时候,别忘了还有三个手指指着自己。

往往是那些善良的愿望,把人类带入了人间地狱

  《圆圈正义》读后感(四):读《圆圈正义》有感

  2021的第1本书,是恩师罗翔老师的随笔集《圆圈正义》。

  他不断的提醒我们,一定要爱身边具体的人。很多伟人都喜欢标榜自己爱抽象的人类,因为抽象的人总是可爱的,还能彰显自己的道德优越性。但是真实的爱总是只指向自己身边具体的人的,总是要付出精力和代价的,总是要不断包容其他人的缺点的。这一点我一直记在心上,并且受益十多年。

  另外还有一点,无论在顺境逆境,都要保持内心的清澈。成功时要不断感恩,切不可将成绩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而是要感谢自己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单位以及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而这样的人也通常具有超高的逆商,在逆境当中,他也会将暂时的失败归结于时势与机遇,而不会自怨自艾,怨天尤人。

罗老师是对我们价值观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也是对我职业帮助最大的恩师。书中的道理还有很多很多,感谢恩师赠书!祝新年快乐

  《圆圈正义》读后感(五):圆圈正义

  意外宏大的一本书。讲法律,讲人性。讲正义,讲良知。讲自由,讲尊严,也讲爱。 以前我认为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不知道是否还应该相信公平,直到看见“也许今天无法实现,明天也不能,重要的是它在你的心里,重要的是,你一直在努力”“我们画的圆总是不够圆,但不能放弃画圆” 以前我会对国外发生的悲剧保持沉默,直到看见“大刀砍向同胞的第一步是对异族的仇恨”“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以前我支持安乐死,直到看见“生命权不能被承诺放弃”“生命是神圣的,自杀是错误的,帮助自杀构成故意杀人罪” 以前我认为道德谴责无可非议,直到看见“道德谴责的第一步永远是对自己发出的”“道德判断永远要先己后人”“当伸出一个手指指责他人,会有四个手指头对着自己” 即使“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我们依然要去爱,爱人类也爱每个鲜活的不完美的个体。 “我们必须接受失望,因为失望是有限的。但我们永远不能放弃希望,因为希望是无限的。”

  《圆圈正义》读后感(六):为了自由请自制

  很难想象如此真性情的书出自刑法教授之手。作者会坦诚自己的怯懦、虚荣、伪善,乃至偶尔冒出的邪恶念头,但这种“不自欺”的真实也是在告诉我们,法律约束的对象是一个个拥有血肉之躯的“他人”,而不是抽象化的概念“人”。爱“人”是容易的,但这是“伪善”;爱“他人”是不易的,所以我们无权站在道德制高点评价“他人”的动机。

  法律既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那法律的边界呢?“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既如此,那么法律之外就全都是随心所欲的“自由”么?诚不尽然。真正的自由应该是能克制自己欲望的自由,否则,自由容易走向它的反面——“专断”。理性的社会要警惕多数人的暴政,也要警惕无约束的自由。

  联想到美国疫情高速爆发期间多个州游行示威,高举自由的旗帜抗议居家令,民众似乎只记得自由的权利,而忘记了自由的目的是责任。一旦被被政治所利用,付出的代价只能是自己。如若不能克己自制,当一个社会假民主之名行专制之实,假自由之名行奴役之实,那些引以为傲的却让你作茧自缚。

  《圆圈正义》读后感(七):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转眼成空

  《圆圈正义》是我第一次用kindle阅读的书 花了两天的时间就读完了

  其实知道罗翔老师还是在刷bilibili的时候 把老师所有的投稿视频都刷了一遍 收获颇多

  刚巧知道老师去年有出过一本书 就赶快找来拜读拜读

  让我启发最深的就是文章的最后(请看图片)

  社会是由我们每一个鲜活的人组成 所以从我做起吧 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做一个心怀爱和善的人

  从遵守交规起 不闯红灯 减少按喇叭的次数 杜绝塞车依次行驶 从爱护环境起不乱扔垃圾 随地吐痰 不让宠物随地大小便....

  《圆圈正义》读后感(八):法律人的经典之作

  

不得不说,法律人的书籍是最让自己受用的知识。一方面,他们用严谨的态度阐述某些观点、辨析这些对错,另一方面,在阐述观点的同时展示出自己的思考与信念。

早些年读过的《法律人的思维笔记》等著作,在人文气息上确实与这本差距甚多。

我记得宁静祷文中有段话:

上帝,请赐我恩典,以宁静之心

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

以勇气

改变那些应当改变的,

并以智慧

分辨两者之差异。

诸如此言

  《圆圈正义》读后感(九):这大概就是「为人师表」吧~

  做法治之光。

  找到光或成为光。

  ◢ 越能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越是一种最大的快乐,因为它跟人的尊严是有关的,有很多的快乐是放纵的快乐,有很多快乐是降低了人性的尊严,而越能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越是一种最高级的快乐。我们之所以读书、行路,其实就是希望我们能不断的享受高级的快乐。 当你觉得这个世界有大量的不正义,是不是有不正义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叫做正义,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正义,那么说它不正义就毫无意义,而我们正是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正义,所以我们要用我们学习的法律知识,去不断的追寻正义,虽然这个追寻是渐进的,但是我们永远不灰心,不疲倦,我们尽力而为。 一种行为虽然侵犯了法益,但如果这种行为在伦理生活中是被鼓励的,那无论如何,他都不是犯罪。 法律一定要倡导良善的价值观,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价值观的。 英国剧作家切斯特顿的一句话,一个开放的社会就像一张张开的口,合下来的时候一定要咬住某种坚实的东西。 天变地变,道义不变。 培根:一次犯罪不过是污染了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却是污染了水源。 每个人的正义感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朴素的正义感。

  《圆圈正义》读后感(十):心怀正义,法治之光——读《圆圈正义》有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圆圈正义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