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徒》是一本由[日]太宰治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生徒》读后感(一):女生徒
我读着里面各种女孩子或者女人的那么多的心理。感觉上仿佛是太宰治是其中那些所有的女主角。但是更多的应该是那些女性应该是生活在太宰治周围他所接触到的,而那几位懦弱的丈夫倒显出有他的影子。但是这么清晰地描述出女性的心理是件很厉害的事。在读到某些部分时甚至被吓了一下,那么清晰地像是从我的人生体验里拿出来的东西,却是来自一个已去世的日本作家。我好爱“晚安!我是一个没有王子的灰姑娘。明天,我会在东京的哪里呢?”这是少女临睡前的呓语,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女生徒》读后感(二):第24页,第67页,第140页
正因为如此,我们是怀有正当的欲望,正当的野心的,只是想赶快觅得一个值得依赖,不容动摇的信念。
我等待的是比这一切都来得更加温实,明煦,更加美丽的东西。是什么,我不知道。
哦,尽管这样,我仍在等待,满心欢喜地等待着。
如果真是这样,那嫉妒这东西简直是无可救药的疯狂,并且是一种生理性的疯狂,丑陋至极,毫无美感可言。
女人心,说老实话,女人早结婚第二天就可以满不在乎地去想别的男人了。人心惟急啊!
《女生徒》读后感(三):太宰治标志性的“丧”
对日本文学有着莫名的好感,但是真的去了解也就是今年的事儿,最近好好了解了下太宰治。唉,可是,读完《女生徒》我应该不会主动去读太宰治的作品了。当然不是因为作品不好,《女生徒》看得我背后起凉意…太宰治当时一个30岁的男人,为何可以这么精准的拿捏女性心理!
我觉得他的作品这几年大火与“丧文化”的流行也有关系。太宰治一生中尝试过自杀好多次,所以呢,他的作品也总带着标志性的丧。这与我的风格有些不搭,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个充满正能量的可人儿!即便有丧气的时候,一些些快乐的东西就可以拦住我无病呻吟的想法。这里也特别感恩我的爸爸妈咪和朋友们!总叫我这么快乐,嘿嘿,人要知足的嘛!
真的瑞思拜太宰治!但是还是觉得不要为了跟风去读啦。总能看到一些人随意截取太宰的文字,加上黑白滤镜,传递一些自己的心情。其实他根本都不了解这位作家,也没品读过其作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很重要!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书籍丰富自己,切不可被其牵着鼻子走。以上仅个人拙见,谢谢。
《女生徒》读后感(四):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我们
这10个小短篇,刻画了不同的女性形象。把前两篇的感受单独拿出来。
《雪夜的故事》——以小女生的视角,审视着哥哥的婚姻。对哥哥作为老公这个角色的厌烦,对嫂子的心疼和爱护。想把装满雪夜的眼睛带给嫂子,我也宁愿相信这个故事。
《女生徒》——青春期的女生,心思的细腻,意识跑来跑去。对身边的一切都喜欢不起来,总是自己一个人徒自悲伤,无时无刻。觉得镜子里的自己真丑,摘掉眼镜也不好看,但是对眼镜的憎恶更甚。在洗碗、泡澡、吃饭、上课...日常的动作中,都会陷入对过去和未来的画面。“以前,还有今后,我似乎总是像现在这样坐在厨房门口,用一种同样地姿势呆望着屋前的杂树林,想着同样的事情。过去、现在、还有未来,统统能在这一瞬之间感受到。”有时候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可有时又感觉自己可以坦然面对未来,以那种柔软性、顺适性,适俗随时,轻松而美好地度过此生。当面对外界时,变得怯懦、羞耻,我暗暗期盼自己赶快变得坚强起来,不卑不亢。“很快,我们将成长为大人,那样我们今天的苦恼、孤寂就会变得毫无价值,变成笑料,或许可以成为追忆,但在彻底成为大人之前,这段漫长而讨厌的时期如何捱过去呢?没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办。”
《女生徒》读后感(五):(有剧透)太宰治在用故事告诫女性
首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只是记录一下自己的哈姆雷特,读后觉得不喜欢请点返回,谢谢!
最喜欢《千代女》,《灯笼》,太宰治很懂女人心,这里的短篇,我觉得是在用故事提醒我们,不要这样轻易的因为一些社会给灌输和故意培养起来的女性特质和秉性而中招,
比如《好客的夫人》,要女性大方得体又善良,结果自己吃蒸馒头,让客人吃鸡肉火锅喝威士忌,最后还和女仆一起伺候“客人”,看清这个社会为女性培养的表演型人格,女性要为自己的利益而活,为自己的快乐而活。
又比如那个《千代女》,自己在写作有才华,舅舅把自己当摇钱树,母亲为了虚荣施压孩子写作,父亲觉得女子不要出人头地,自己不喜欢写作,不认可自己,后面自己却因为他人的唆使发了狂,自己不要优柔寡断,不想做的事情坚决说不,斩草除根,投身到另一件事情去,否则后患无穷,无法斩断。
还有就是《灯笼》,不要太快为爱情和男人犯傻,最后他们都会合伙抛弃你,重要的是让自己拥有更多,好好学习,賺钱,提升自己。为什么自己会为了那一点恋爱的甜头,做出后悔的事情呢,那是因为自己不够丰富,说白了就是不够rich,拥有的太少,或许把旧灯泡替换掉,拥有一个更亮的灯泡,带来的幸福感还更多,要多拥有这个灯泡,多拥有钱。
《女生徒》读后感(六):遥远的共鸣
《女生徒》是太宰治用少女独白式的口吻,讲述了女孩从早到晚的见闻及心理变化。语言细腻精致,“旁边的火腿仿佛红色珊瑚礁微露嶙峋”“一面哗哗洗衣物,一面微笑望月亮,月亮却装作不知不觉”,一开始我以为是借矫情少女闲暇时的自矜自怜,展示上世纪日本普通家庭的生活画卷以及年轻女孩无伤大雅的烦恼。
清晨抱着被褥直起身时一声老太太式的“嗨哟”,喜欢摘掉眼镜远眺,看世界变得朦胧,这些小细节都让我想起《你好旧时光》喜欢在床上cosplay的小余周周;打扫屋子时声称热爱莫扎特和巴赫的“我”哼起了通俗小调,自觉可笑,像不像在社交平台分享小众文艺音乐,私下却爱唱火爆街歌的我们?
我以为《女生徒》是一篇青山七惠式或者小川糸式的故事。然而正待我调整好轻松适意的心情准备迎接后面细碎而温馨的日常时,整个故事的画风却变了,作家开始借少女之口探讨“理想之所”“正当的野心”“世道的压制”,“我”的谨小慎微、依违不决,为迎合主流而去锋藏芒,对既有规范的质疑和渴望成为母亲眼中乖女儿的意愿时时相悖。
我通常都是读完书才去了解写作背景,不知这算不算是个坏习惯。《女生徒》写于1939年,这个时间点相信所有国人都不需要科普,那个时期中日两国的国民生活因为同一件事水深火热。日军侵华战争不但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日本民众同样深受其害,军国主义盛行,要求国民绝对的忠诚与服从,长期的侵略战争引发的经济危机,使得国民生活在一个压抑、灰暗、日渐贫穷的环境中。而个人力量又何其卑微弱小,只能在屈从现实生存下去和坚守“自我”向往自由之间反复煎熬。有些读者认为文中对女性的描写有侮辱女性之嫌,我个人觉得作者借少女之口讲述世道对女性的倾轧,是隐晦地表达当时社会意识的单一与病态,以及军国主义思想对人性的禁锢。
不过这个故事的神奇之处在于,在当时那种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作品,如今读起来,很多地方仍有共鸣,可见高度文明的后工业时代人们的精神自由依然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压迫和抗争也一直都在。“明天,仍将是同样的一天。幸福,这一生都不会来造访的。我知道。不过,我还是愿意相信它一定会来,明天就会来,这样我才能睡个好觉。”
愿大家日日安眠。
《女生徒》读后感(七):杂感
不得不说,太宰治还是将日本少女的心理刻画得很细致的。从太宰治笔下可以窥得日本那个时期的一些社会现状以及人们的观念。下面是我的一些杂感。
一
男人是一家之主,不做事的也是。记得之前上日语课,老师说,很多日本公司的职务更倾向于要男性,因为觉得女性在结婚之后会有一系列的麻烦事情,很多时候就干脆将女性拒之门外。女性没有了职业,不得不沦为家庭主妇。
没有经济基础,就没有话语权,长此以往,女性已接受了自己在家庭中失权的现实。
二
“女人就是讨厌,因为自己是女人,所以很清楚女人身上的膻秽,简直令我讨厌到咬牙切齿的地步,好像浑身渗着那股抓过金鱼之后粘上的难闻的腥臭,怎么也洗不掉”
有的时候,我也会有此想法,不想要做女人,倒也不是讨厌自己的身体。只是生活有诸多小事被设限,比如家里人不允许我独自一人出远门,其中缘由是个人都清楚。女性的现状,一直在困扰着女性的发展。
三
《蟋蟀》中写到一个天真的女人,嫁给一个画家,本来就做好了一辈子清贫的准备,谁料丈夫后来成名,吃相难看。
“我从不指望您在这世上出人头地,一直以为您会是个贫穷一辈子却依然恣意地画着您想画的作品,即使被世上所有的人嘲笑,仍不为所动、并且不向任何人低三下四,偶尔惬意地喝上几口酒,寄生世俗却纤尘不染,无愧无怍度过此生的人。”
这大抵是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的结合吧。理想主义者将自己对未来美好的愿望强加在自己丈夫身上,依附着自己的丈夫,却又想要控制着自己的丈夫,实在可笑。女人觉得丈夫过着清高的生活,自己便会将此当作幸福生活,如若不然,则不幸福。却不知,生活的幸福与否,与金钱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没有感知幸福能力的人,有没有钱都不会幸福的。
四
《皮肤与心》当中写到:“看来出于同情、怜悯而结婚是个错误,也许我真该独自过完下辈子吧,甚至有种可恶的不贞的念头在蠢蠢欲动,我应该找一个比他更好的人。”
看完这篇,感触还挺深的,与一个你将就的人结合,在日后生活定会有诸多不满被无限放大。
《女生徒》读后感(八):私人日记
今夜终于把《女生徒》读完了。私以为太宰的书,如果不能怀着透彻的羞耻之心,是无法读下去的。于是我一半警惕着,一半畏惧着,慢慢地,将眼神仔细在这本书上走过了一遍。再好的作家也要不断经历锤炼啊,我要怪自己在读这本时先读了《关于爱与美》,那本书中的语句总是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光是《秋风记》我就一口气读了三遍。哎,在说什么呢,现在可是在给《女生徒》写评论呢。说到“评论”二字我又觉得很羞耻,“我这样的人也配给老师写评论吗?”,可是老师写下的话我不是没有写过,但或许是因为我只懂得这些,所以只能看到这些吧! 老师,我不是不明白你在写什么,可这些现在不是我在思考之事。我就是这样肤浅的人,事到临头才来抱佛脚。我以前总说很讨厌你,很讨厌这本书,都是因为您太不留情面,我才翻开,就直直地盯住我的弱点,我连写日记时都要回避的字眼,就这样直白地出现在眼前,老师,您好残忍。不过我也懂得您为什么会一直写,不是想要写,是不得不写,已经戒不掉了吧,“人生除了这件事还有什么有意义,那些肤浅的快乐又有什么要紧”,于是就这样一直嗜毒般在其中溺着,最后死掉了。女生徒8.2[日]太宰治 / 2020 / 天津人民出版社
《女生徒》读后感(九):寄身俗世却纤尘不染,无愧无怍度过此生。
01 雪夜的故事
(感言)所以说,只要凝视着你,再闭上眼睛描绘,就可以将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刻画在心里了吗?
02 女生徒
(摘抄)
虽说暗地里珍惜自己身上仅有的一点个性,祈盼能一直保持下去,却不敢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我总想成为众人心目中的好女孩。
我真羡慕有的人可以始终生活在与自己一样脆弱、然而友善的人群中,不必遭受任何痛苦,轻松平淡地终其一生,也从不刻意去追求任何东西而使得自己痛苦。那样的人生真好。
假如能赐予我一方努力的天地,我会多么高兴啊。对我严厉约束,我反而心存感激。
(感言)如果自己还在中学的话,应该会对这篇很有共鸣吧,当时的自己脆弱而敏感,悲观却还是对未来充满希冀,对世界厌恶却又热爱,那样的矛盾体,不正是中学时代的自己吗。只不过如今已然成年,慢慢蜕去曾经的顾影自怜和悲观脆弱,尤其是这个夏天过后,我觉得自己更加理性而美好,如果这个世界不来爱我,我也会好好爱自己,成为理想中的存在啊。我曾追逐月亮,但从今以后,我也要月亮奔我而来。
03 等待
(摘抄)
我等待的是比这一切都来得更加温实、明煦,更加美丽的东西。
这个小小的车站,我有意不说出它的站名,但即使不说,你总有一天也会发现我。
04 千代女
(感言)仔细想一想,有时候我也会害怕别人看到我似乎有些出色的地方,因为那样会引来的不一定是赞美,还会是厌恶吧。说到底还是敏感而脆弱的存在啊。
05 灯笼
(感言)文章里,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女孩子,总会成为大多数无所事事之人优越感的来源吧,太宰治果然悲观而真实,可咲子还是那么美丽而纯粹的存在啊。
06 蟋蟀
(摘抄)
我从不指望您在这世上出人头地,一直以为您会是个贫穷一辈子却依然恣意地画着您想画的作品,即使被世上所有的人嘲笑,仍不为所动、并且不向任何人低三下四,偶尔惬意地喝上几口酒,寄身俗世却纤尘不染,无愧无怍度过此生的人。我是不是很傻?
(感言)“寄身俗世却纤尘不染,无愧无怍度过此生”,真是好感慨啊。
07 皮肤与心
(摘抄)
但那种痛苦决不会将你推至万事休焉的极限,所以你不会失去意识,当然更不会死去,只能永远在一种慢慢吞吞、不利不落的痛苦中挣扎。
(感言)当一个敏感而自卑的人丢失了最为看重的东西,必然会跌落情绪的谷底,变成一只恶魔吧。还好身边仍有着细心包容之人,可又怎敢对他人寄予太多希望呢。
08 发妻
(摘抄)
爱上一个人,就请把妻子彻底忘掉,无牵无挂、一心一意地去爱好了。
(感言)没想到太宰治最后选择的,是在自己文章里认为“蠢到了家”的死亡方式,也许以前听闻他的故事会觉得是一位与这尘世格格不入之人,看过他的文章才会感到,他的纯粹与透彻,还有字里行间隐含的对爱与希望的向往。
09 好客的夫人
(感言)大概看完这一篇已经被气晕了呀,这位夫人怎么能任人这样欺负呢,也许是某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和自小无虑的天真在性格中发挥着作用吧,不禁想到了电影《寄生虫》中的某些富人形象。
10 叶樱与魔哨
(感言)等有一天我亦衰老,回忆青春年华,该是怎样呢,或许也会感叹有神明守护,才敢于在遇到你的瞬间热切至斯吧。
《女生徒》读后感(十):爱有阶层,你跨越了吗?
本人女,近日,因一条男式泳裤,进了警局。因为我的辩解,还上了当地报纸的头条。
我24岁的生命,因一个比我小5岁男孩的闯入,变得多姿多彩。在夕阳下山前,我就会画好妆,换上漂亮衣服,几次三番地在家门前进进出出,等待着他的到来。他总是天刚擦黑就来约我出门,一起去逛庙会。
他是个孤儿,没人愿意和他亲近。他家原先是做药材生意的,母亲在他婴儿期时走了,父亲在他十二岁时也离世了。他上面有3个哥哥姐姐,都被家里的远房亲戚一一领养带走了,他被父亲的店掌柜收养,现就读于商学院。
我是鞋匠家的独生女,因为家里太穷,没人上门提亲。我见他第一眼就有好感,家人没有反对,我就更不用在意邻居们异样的眼光了。
他曾对我说过,他每天都过得异常拘闷、孤独,只有和我在一起散步的时候才感到轻松和愉快。日常生活似乎也很拮据,他本来和朋友约定去海边玩的,没见他有任何开心的表现,还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就在那天夜里,我进了一家泳装店,假装挑选女装,却偷偷将一条男士泳裤拽在手里,将它夹在腋下,飞快地走出店面。
但我还是被发现了。走出店面大约六七米时,有人从背后叫住我,“喂!喂!”因为内心极度恐惧,我跑了起来,没跑几步,被人一把抓住翻转在那人面前,“啪”地一声,我的脸颊火辣辣地疼,“小偷”这一声让我无地自容。
我从警局出来很多天了,一直没有见到他,我家的店面却总黑压压地有人朝里探望。为此,父亲还关门歇业了3天,这对家庭唯一经济来源的我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如果那几天家里有毒药的话,我肯定会服毒离开这个世界。
过了好些天,他寄来了一封信,信里他告诉我他和朋友去了海边,他们也一起探讨了人生。他希望我好好改正,信的最后,他说:“阅后请务必烧毁,连同信封一起,切切!”
因为和他在一起的甜蜜时光,我竟忘了他原本就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为了一条几块钱的泳裤我差点毁了自己的一生。
这是太宰治在《女生徒》一书中讲到的一个故事。多么可悲,女生将陪伴误认为爱情,想尽一切办法,只为了让他能够顺利参加朋友间的约会。
而她却忘了,他们原本就不在一个阶层。
太宰治从一个女生的心理角度出发,用女性细腻的心理变化,婉转又直白地告诉我们:不管是做朋友,还是做恋人,人与人之间都是存在阶层一说的。
它不会因为一时的境遇相同,就消除;也不会因为你们相处融洽,就烟消云散。阶层一直都在,虽然没有固化,关系想要进一步升华,必然有一方会受伤。
好在女生意识到这一切不算晚。同时,她有爱她的父亲和母亲,因为他们的陪伴,在平常用餐的灯光下,她觉得这一切都美轮美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