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是一部由马修·艾克斯 / 杰弗里·杜普雷执导,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 Ulay / Klaus Biesenbach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观后感(一):原谅我英文水平差
我看的是纯英文版,我其实没听懂说的是什么。
不过对我印象最深的是
所有与马瑞娜对视的人的眼睛都是充满各种感情的
例如迷茫、骄傲、自卑、鄙夷、怀疑、不屑等等一系列东西,而至始至终,只有从她的眼睛里透露出来的是无限平静。
我们都是凡人,需要这种从内心撒发出来的平静。
我们太复杂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观后感(二):透过眼睛,他们都是她的爱人
2010年3月,美国纽约
一件近乎赌博的作品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观后感(三):她
被所散发强大的能量震服,对她,艺术是自然 的流露,行为和战斗,是人与人关系和能量的直接碰撞。本片写她被邀请前往纽约艺术博物馆做一个三月的行为艺术展一系列的准备和过程,穿插了爱恨过往…即使在电视机也能强烈感受场,能量和甚至有些悬妙的东西,挺遗憾不能亲自在现场感受。1988年,她和丈夫在长城,两人分别各从东西出发,抵达相遇即分手,用这样一个作品来诠释关系,爱和婚姻,你如何看?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观后感(四):进阶的艺术
1.获“洛伦佐终身成就奖” (Lorenzo il Magnifico) 行为艺术先驱获“文艺复兴金主”奖,有趣。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观后感(五):我和我自己的时候很开心
我和我自己的时候很开心
因为我可以和她一起生活接下来的三个月
做我想做的事
没有人会和我一起
因为我就像是在进行军事训练一样
我必须完全的集中精神
才能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做好
因为看起来很简单,只是坐在一个房间的椅子上
但是其实不简单,是十分困难的
因为你必须真的像一座山
在地狱中间创造出一个安静的世界
所以我必须有个正常的心态
所以我必须保持一切的安定
现在是冬天
当你离开时是夏天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观后感(六):艺术是自我救赎与启迪人心的力量
Marina Abramovic是那种极致的人,对行为艺术是,对爱情也是。这样的人会创造震撼人心的艺术表达,也会亲手撰写刻骨铭心的的爱情故事。
把曾经缺失又如此渴望的爱与关注全然托付于艺术,性命相抵,毫无保留。经历过灵魂的深深相连与断裂失去,带着痛苦向前走,艺术成为自我救赎与启迪人心的力量。
以及,她和丈夫分开后成为好朋友,他依然支持她、欣赏她,明白她的爱不属于某个个体,而是对这个世界的爱。从这个意义上,她也是幸运的。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观后感(七):身处状态下的自我解放
不能不说在看《Marina Abramović: The Artist Is Present》自始至终是拿着纸巾...从心的共鸣与理解...这与故作姿态不同,也与矫情无关...眼泪自己便会流下...
艺术家在进行一个作品的过程中,首先自己会进入一个精神状态,没有他人,没有哗众取宠,没有任何目的性计划性的东西,只有那种状态下的自己,身处状态下的自我解放...这是我在接触并进行创作时的感触。而“进入”的这个过程是最不易的,但同时也是最易的,而后的行为便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观后感(八):行为艺术的胜利
从未从一部记录行为艺术的纪录片里得到如此强烈的灵魂共鸣。一开始是带着猎奇的心理观看,对于行为艺术,我不排斥但也不喜爱。这部纪录片,不仅记录了马瑞娜在纽约MOMA的作品回顾展,还展示了一直遭人鄙夷非艺术的行为艺术最终取得了主流社会跟风般的膜拜。每个人隐蔽太久的痛楚,通过一次与行为艺术家简单的凝视得到了宣泄与和解。人们默默地流泪,包括坐在电脑前的我。很难言表那是一种什么感受。大抵是,终于开始关注真我,通过行为艺术,通过亲身参与,每个人用肉体与灵魂进行了一次深度的沟通。行为艺术的本旨正是意在灵肉合一。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观后感(九):我就是想写个短评可是字数太多- -
每次看到这样的电影 这样的人 就觉得 她一定感受到了我没有感受到的东西 艺术家是疯狂的 是想到什么就有勇气去做的 她在探索 不一样的体验 人类可以达到的不一样的世界
三个月只做一件事何其漫长 “即使是我”她这么说 她人生中做过那么多amazing的事情 与Ulay住在车里五年 三个月的长城行走 无数次对身体极致的挑战
我在想 这30秒的对视可以得到的 到底是因为她变得special还是与任一个我们崇敬的人对视都会感受到的
不知道人生什么时候可以去MoMA看展 期待那一天 :-)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观后感(十):什么是行为艺术?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哗众取宠的所谓的“行为艺术”,这部电影却让我们重新思索行为艺术的意义和价值。就我的理解,行为艺术是在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熟悉的空间,还是在陌生的领地。
在这里,在MoMA,艺术家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凝视,来重新审视自己,从他人的眼中,在现场,每个人都无法逃避。
我不断的在想,如果我在那里,会看到什么?后来我终于意识到,当你进入别人灵魂的时候,你看到的实际上是你自己。
所以,这件行为艺术作品被称为是:自画像。
耐心的看完,就会慢慢体验到从好奇,到思考,到感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