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世界的旋转门 第一季
让世界为你而来
每日能量调频练习
2021.1.18
星期一
Photo by 张笛
印度有一位智者曾经讲过一个关于佛陀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天,天气非常炎热,佛陀在林间行路时,觉得口渴,就和弟子阿难说:“刚才我们走过的地方,有一条小溪,你返回去取些水来。”
阿难就返回去,走了三四里地来到小溪旁。这时刚好有几辆牛车从小溪上驶过,把溪水弄得浑浊而肮脏。阿难想,这水不能喝了,就走回去和佛陀说明了原委,同时又说:“我听说前面两里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大河,我去那里取水回来吧。”
但是佛陀却说:“你需要返回去,回到那条小溪取水回来。”
阿难很费解,也有些恼火,比起到前面那条河,回到小溪他必须走更多的路程,而且小溪的水还不能喝,这太荒谬了。但师傅的话他必须遵从,于是他说:“好的。”
佛陀说:“如果回去水还脏,你就在一边静静的坐着,不用做任何事,也不要走到小溪里,你只是观照,水总会变干净。然后你再取水回来。在水干净前,不要回来。”
Photo by Alex Joneson Unsplash
于是阿难只好再次折返回去。小溪的水的确比刚才干净一些,但还不能喝。于是他静静坐着,只是看着溪水从眼前流过。慢慢的,水一点一点的变得越来越清澈,直到纯净得晶莹剔透,可以放心喝下。
阿难取了水,无比喜悦,因为他了悟到佛陀给他的教诲。他把水递给佛陀,并且表示深深的感谢。
佛陀说:“你取水给我,我应该感谢你,你谢我做什么?”
阿难说:“我明白了。一开始我觉得返回去很荒唐,所以我很生气,但现在我明白了。这正是我需要的了悟。如果我跳进溪水里,只会让溪水越来越浑浊,如果我跳进我嘈杂的心绪里,只会在我的头脑里制造更多的噪音,制造出更多的问题和麻烦。而我只需要静静的坐在一旁,观照所有的思绪、伤痛、欲望、问题,就像看着溪水中浑浊的杂质,静静地观看,自然就会等到那一刻,一切变得清晰、清澈。”
故事讲完了。
我的一位老师朱俐安老师说:“你注意力的落点,就是你能量的落点。”
就像这个故事,如果你跳进头脑里,你就赋予那些伤痛、情绪、思绪、问题以更多的能量。如果你只是静静的坐在一旁,你便把能量收回到你的中心,你会看到一切都会回归平静。
很多问题不是被解决的,而是被超越的。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当你静静地坐在烦恼的一旁,在静心中观看浑浊的情绪、思绪逐渐沉淀和消散,心智再次变得清澈而敏锐,我们从中还能获得哪些宝贵的经验呢?
当解决问题遇到阻力,人们往往会产生越来越用力、越来越复杂的解决方案,倾向于补充更复杂的手段,填加新的元素,希望赶紧把麻烦解决了。
但我们越用力搅拌,心中的浑水却越搅越浑——我们觉得一定是力量还不够、资源还不够、努力还不够……我们内心总中有一个“我不够”的信念,促使我们不断奔跑着——我不够好、不够有能力、不够有学识、不够有资格、不够有钱等等。
环顾四周,其实没有人觉得“够”,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钱不够多,人脉不够好,腰不够瘦,脸不够小,爱人不够能干、体贴。
前一段时间流行“快鱼吃慢鱼”,于是所有创业者都觉得自己不够快,流行“一年阅读量二百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知道得太少勤奋得不够……我们总想追上浪尖儿,成为弄潮儿,但我们却失去了自己内在的稳定,失去了自己的中心,一次次在随波逐流中疲于奔命,甚至一再被卷入漩涡。
每一天都那么忙碌、热闹,无暇自己看自己一眼,最后却一无所获,然后给自己打气,再次爬起从头再来,可是再次走进的又是下一个“我不够”的循环。回想一下我们的人生,是不是有一些这样的阶段呢?
我们要奋斗、要改善自身,更要清晰我们究竟在做什么,我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有多少人以为自己是在追求梦想和成功,但其实他并不知道,他只是想通过站在成功的舞台上,向一个遥远的幻影说:“爸爸,你看,我是够好的”、“妈妈,你看,我是值得爱的”。
Photo by Oscar So on Unsplash
我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总给人忙来忙去的印象。有人找我,我无意间就会摆出一副“我在忙”的样子,好像潜意识里有一个声音在说“不忙显得我没价值”。
与之对应的是我也的确很容易陷入各种不必要的忙碌中,不断折腾一个又一个项目。
曾经我也执着于想以自己小众的喜好赢得大众的认可,虽然那些充满理想主义的使命、愿景,的确需要前仆后继为之努力,但在内心深处也会潜藏着一些自己也觉察不到的动机,比如试图证明:你看,我用你不看好的方式,也能“够好”。
我真正的转变,是在这种循环里不断打转儿、碰壁了很久,直到摔得粉碎,这才使我不得不“坐在小溪边”,开始逐渐觉察到这些潜藏的声音,看到了内在限制的游戏,意识到自己处于成长的哪一阶段,然后我才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
当你意识到这一点后,你仍可以继续行走在通向以往使命愿景的路上,但内心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清明而轻松。
在未来全新的两千年大幕开启时,渡口上总有人点灯,总有人划桨,享受我们正在做的每一件事,能照亮自己的人,才能让寻找光亮的人看到希望。
Photo by Patrick Hendry on Unsplash
扯远了,再说回来。如果我们的眼里只有“我不够”,我们往往疲于奔命,也许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影响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连接,影响我们投入给身边人的陪伴、关心和爱,那么,我们的生命可能就“生病”了。
每个人都走在他自己奋力走到的那个阶段,而命运有时候会让我们来到一个节点,使我们不得不什么都不能做,静静的等待。
就像佛陀让阿难坐在那里,你必须只能在那里坐着,坐在头脑的旁边,什么“为”都不能有。我希望对你来说,这个节点不是被迫的。
当你坐在那里,信任那个“无”在为,你会听到头脑中嘈杂的声音一个个缓缓沉落,如纷纷掉落的音符,逐渐落成一首空白而美丽的歌。
在这个过程里,你转化到一个更大的视角,你生活每时每刻的目的是什么,你工作每时每刻的目的是什么,生命推动你行走在这个过程中,是想让你真正体验并感悟到什么呢?
所以,觉察你内在正在发生什么,接纳你生命中的一切,你不再赋予杂乱的心绪以力量,爱会从那些你不再试图填补的空白处升起。
你发散出去的力量,终会回归你自己。
Photo by Sann on Unsplash
坐在椅子上,我们来做三次特别的深呼吸。
先准备好做一个呼气,让自己来一次深深的呼气,把身体中所有需要呼出的能量全部呼出去,然后停留一会,直到发生一个深深的吸气。
然后等气息平复一些,再做两次。
三次深呼吸之后,回到正常、自然的呼吸,静静观看自己的头脑,仿佛所有的思绪都在慢慢的沉淀,落下,就像水中的尘埃。
进阶练习
引导式冥想:《正念练习》
▼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