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伟大的书》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2-05-27 02:0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伟大的书》的读后感大全

  《伟大的书》是一本由[美] 大卫·丹比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5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伟大的书》精选点评:

  ●帮助你走出洞穴

  ●无意中翻见,非常有意思,视觉很独特

  ●只有极少数书能让人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就我的阅读经历来说,不过几次而已。这本书就是其中之一。

  ●我了解西方文学经典的入门书

  ●高中的时候读的,当时好喜欢俄狄浦斯那一章啊。

  ●本科的时候读应该更有感受,现在被学术摧残到我不想听你为什么会在48岁的时候重返哥大,也不想讨论关于美国学生该不该多读点有色人种写的书。说重点啊。

  ●无论封面封底我都没找到价钱,真是伟大

  ●#补标#

  ●非常喜欢。

  ●老头说,去看看这本书,它能激发出你读书的欲望。

  《伟大的书》读后感(一):了解一些 人文文学课

  哥伦比亚大学的通识教育课,作者在毕业几十年后返回大学重修

  正是要在信息膨胀的年代,重新建筑牢固人文堤坝,防止思想仅仅被媒体左右

  幸运发现,应星先生在南方周末上的暑假推荐五本书的文章--其中就包含这本。

  尽管距离文章发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不过读好书,什么时候都不晚

  《伟大的书》读后感(二):网上买不到这本书了但找到了电子版的

  百度文库可下载。

  《伟大的书》读后感(三):非常非常好看的书

  这本书我还是九十年代看的,当时非常想了解一些西方名著,但是一般的介绍流于表面,很难使我对这些名著产生共鸣。这本书是作者结合自身阅读名著时的感受写成,比如它里面对李尔王的描写,让我确实产生了莎士比亚著作对人物描写很深刻的感受,还有里面对伍尔芙作品的一些转录,虽然篇幅不长,但确实让人有陷入其中的感觉。

  当时我从上海来到北京,得决定只能保留有限的几本书,否则负担太大,也没有地方存放,这本书还是被我留着了。

  对想了解西方名著的人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启蒙读物,绝对比一些“你必须读的100本名著”之类的流于表面的介绍能让你产生更多的共鸣。可惜这本书知道的人似乎不多,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从这本书中获益。

  《伟大的书》读后感(四):世界上还有多少这样的人啊?

  世界上还有多少这样的人啊?

  在《书里书外的经济学》上看到作者关于此书的介绍,寥寥数语,但用词颇“狠”,盛赞不已。遂按图索骥百度了一下,结果查找到此书前言和译后记,单单就这两篇看得我热血沸腾,因为在现代媒体时代难以见到有如此高文化自觉性的作者了,便当即决定上当当购买,急得甚至膀胱发胀。

  但借到此书读完后,静言思之,庆幸自己当初没买。不是本书不好,而是它最最启发震撼人的内容仅前言和译后记而已,虽然有其他读书心得颇值一读,但大体没前言和译后记读着爽。

  我作为一个和作者有些许类似经验的读者,时而硬着头皮时而软硬着头皮,痛苦并快乐地读完这本书了,相当于旁听了哥大的这两门核心课程,但文化的隔阂让我一直存有陌生感。我虽心向往之,但这些经典却有诸多不尽人情之处,某些经典如今视之,因其艰涩古奥,似有重估其价值的必要了。但亏了作者的间歇性幽默,我得以勉强将其读完。

  总而言之,作者的精神和行为实在令人感佩,但这本书确实不好读,一般读者看完此书前言和译后记就可以收获不少了。

  《伟大的书》读后感(五):我并没有为你盖章

  思想的萌芽、培养和发展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的:人在生活,无论是单独的个体还是以社群、社会的形式。

  生活的概念是与生存的概念有本质的差别。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分别。我们的生存可能已经习惯于异化的方式,但生活并不一定愿意承担这样的扭曲。要命的问题是,我们不能确定我们的生活意义,因为生活本身往往以断裂和隐蔽的方式进行着。梭伦说,对幸福的断言只能在死亡来临之前完成。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也许即使在古希腊,公民也只能在瞑目之前才有意志将自己生命中的一片片羽毛织接起来。

  生存本身就是对生活的威胁,特别是当无形的媒体环境完全剥夺了我们作为人自主思想的能力。没有伟大的书了,但有伟大的世界杯。男人们显示勇气和斗志,在规定的范围内,胜利是唯一的奖赏(伟大的帝国主义者邱吉尔说过这样的话),同情是留给弱者的残羹冷炙。胜利带来荣誉或者说是虚荣,但同时也带来权力。而权力是玩弄他人的准行证。

  抱怨吧!老板命令我把刚吸两口的中华香烟灭掉。“工作中叼根烟像什么样子?”。可是我是在吸烟室,吸烟者仅存的天堂。我在工作,比其他人更严肃。关键不在这里,在于他一定是感觉到他获得了某种权力能如是说。“要是人人都在地铁抽烟怎么办?”,纽约地铁的警察对一个吸烟者这样说。这是康德的律令:无条件绝对命令,也即要求一个人在行动时就好象是在为整个人类立法。但警察制度本身的存在不正说明人类中的个体并不那么驯良地服从这种绝对命令吗?而一定有什么力量觉得有必要在具体生活中落实这样的命令,但是这样的力量和人类又有什么关系?虽然不能否认人的社会中总有某种普遍的愿望,但随意地把实现愿望的权力赋予某种制度、某种权力、某些人,总叫人不那么放心。我并没有为你盖章。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伟大的书》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