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时代》是一本由[法] 伏尔泰著作,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1.70元,页数:6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路易十四时代》精选点评:
●算是对铁面人最早的记载了吧。
●西史至斯,始具我国记传体之规模,详审此书,本纪,列传,百官志,刑法志,文苑志,艺术志,方技志,释老志咸在焉.
●不要小看一个爱好时尚的君主,花样繁多的装饰下掩藏的是一颗生机勃勃的野心
●在下确乎是太阳王/le Roi-Soleil的拥趸,在太阳王身上看到了太多汉武帝刘彻的影子——早期英明神武,晚年穷兵黩武。武将有大孔代、蒂雷纳、卢森堡,文臣有柯贝特、卢瓦,这是古典时代的法国最为兴盛的时候。然而确实还是过于黩武了,当时进攻佛兰德尔的时候,完全不能理解非要强攻联省的行为,仿佛就是单纯为满足自己的征服欲。如陶陶所说,就此,英国没有荷兰的压制从而崛起,英荷结盟共同抑制法国。
●其实翻译得挺好的。
●在我略过23章欧洲小国之间绵绵无休的战争史,发出“科学和艺术的历史才是永恒的主题”的感慨之后,看到了伏尔泰本人的反思:政治上种种详情细节,种种计谋手段都已被人遗忘。唯有良好的法律、各种研究机构、科学和艺术的不朽成就才与世长存。另,最后一个章节“关于中国礼仪的争论——这些争论怎样促使中国取缔基督教”,恕我历史认识之贫乏,读后让我有耳目一新之感。原来,每个“我国”都是世界之中心,其余“国”事都想一一过问。
●需要沉下心读的历史,读前须有一定欧洲文化的准备。 classic的书,读得总是比较辛苦。
●草草翻过。
●想不明白为什么伏尔泰要给十四洗地,洗的还这么糟糕。
●最近当文献用一圈,就……是他的风格
《路易十四时代》读后感(一):路易十四时代
这是伏尔泰比较著名的史学著作。而描写的也是法国最伟大的时代和君主。这就是本书的标题,路易十四以及它的时代。
法兰西也算历史悠久,只是哪怕到了当今,最伟大的时代也不多,查理曼大帝和拿破仑都可以说是不完全的法国人,至少在现代意义上,当然作者也出生于拿破仑之前。而只有路易十四算是真正的盛极一时,同时也算是现代法兰西的奠基者之一。
本书其实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个人传记式史书,作者本来也确定要写成时代史。作品前半部分以事件为主,只是觉得总是打来打去的。这即反映出欧洲封建时代的特征,但也不由得让人想到,路易十四委实是活得太长了,其前半生征战所得后半生又重新输了回去,真是镜花水月。
而我认为作者不是真正的史学家。也是在其全文中没有太多的历史方面的研究,哪怕是后半部份的专题中关于财政军事等仅仅是泛泛而谈。反倒是宗教方面表述甚多,这倒是与作者的行事观点颇为相符。本书总体来说还算是佳作。
《路易十四时代》读后感(二):略论路易十四时代
大概是1650--1750年这样吧,大略看了天主教时代的欧洲,各国国王几乎都没什么权力,经常被推翻,要争取当地贵族的支持才能加强权力,也就达到了不错的民主,民意的力量也很强大,流放了不懂多少君王。英国更是送了多少君主上断头台,最冷酷的执行法律,就像规则的一部分。英国跟中国一样,打仗的时候也喜欢杀自己人,大概是想打击反对的声音,威吓军人或国人罢,根本是发神经。
印象深刻的还有荷兰,那么小的地方1650左右的时候军舰居然无人能敌,打败英国舰队,还打到他们家门口。荷兰人热爱自由,因而联合欧洲其它国家压制路易十四,以保持欧洲势力的均衡,因而得罪路易十四。路易十四精心准备之后,攻打荷兰,打到只剩下首都阿姆斯丹。荷兰放栏海大坝,引入海军(水有那么深吗?反正荷兰都被淹了),在别国的援助下终于挨到路易十四撤军。
欧洲的历史太精彩了,主要是那些震撼的人与事,与中国那么不同。大一统的国家对言论压制太大,百家争鸣,儒、道、法……也是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才有,这么多年历史,也还是那个孔子。欧洲的文化确实很丰富,那些才华横溢的人不过是有时候被流放他国而已。
《路易十四时代》读后感(三):好长
DF在电纸书里面,每天三站地铁上班,三站地铁下班,就拿出来看,结果不急不忙看了4个月。
然后发现这种flash式的阅读刚好迎合了伏尔泰flash式的写作方式。也就是说信息量被压缩了以至于这本600多页的书就算扩大成6000页也不为过。内战,外战,宗教战争,国家的复兴之路,都是能够单独成书的宏大的主题。
伏尔泰其他的书写得非常有趣,作为史书本书严肃了许多仍然有不少小小的调侃,加上也许是当时行文的风格和法语一塌糊涂的语言结构,译文前言不搭后语处不是一个两个,可以想象翻译工作的艰苦。而且仿佛只是写给当时人看的许多历史背景都过于模糊以至于第一次提到路易十四的年龄时他竟然已经好几十岁了。就不怕我们现代人抓狂吗。
此外本人愚钝没有察觉传说中对路易十四的歌功颂德。这个问题上老伏已经比较客观,到处是有模有样的引经据典。没有理由说他要靠歌颂前朝来开解在今朝一切的不如意比如下大牢以及发配海外n年的愤懑。早年小伏是着实追求了一番功名,未果后成了非著名小愤青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伏尔泰不是宫廷史歌颂者,任何朝代的都不能算。
宗教问题上有些主观大概因为他是无神论者吧,和当时混乱的宗教环境也有直接的关系。但就象他本人认为的,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在广阔的时代范围中纵向和横向的定位才成为了他自己。
《路易十四时代》读后感(四):路易十四时代
路易十四时代,这是法兰西最伟大的时代之一。比起意大利人只有罗马时代光耀八方外,法兰西人在历史上有三个时代名震天下,查理曼大帝、路易十四和拿破仑,而路易十四是最法兰西的。 此书不是写路易十四的传记,虽然快结尾处有一些太阳王的轶事传闻,但总体来说作品是以阐述那个时代的历史著作。 既然是时代的传记,那么肯定要专注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路易十四颇有些类似乾隆,年少登位,算是天资过人,硬是把一个只能算是中等强国的法国打造成一个几乎称霸欧洲的国家。硬是建立起欧洲中世纪最专制的政权,被誉为“太阳王”(欧洲中世纪是封建统治,并没有建立东方专制模式),正是这种专制的动员能力,使得内政发达,对外军事扩张顺风顺水,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也奈何不了法国。可惜他也是命太长了,晚年政策接连失误(废除南特敕令是最大失误),结果扩张的领土接连丢失,国内的情形几乎又恢复到登位之初,这点还不如乾隆,倒与梁武帝萧衍类似。可以说完成了一个轮回。 可是为什么他的时代依旧是个伟大的时代呢?因为他的统治时期不仅仅有军事领土,还因为经济发达创立了大量的优秀和新型的内容。书中在最后分门别类对其时代的内政、司法、法律、军事体制以及财政、科学、文学艺术等都作了评述,这倒表现出我的观点,帝王将相何足道,真正永存的是人、事和艺术文化。有了这些才有了历史有了传承有了发展,才有了民族和国家。
《路易十四时代》读后感(五):随便说说
伏尔泰说自己写这本书,不是给帝王将相们立传,只是为了描述一段伟大的历史,希望通过自己的笔描绘出这段历史的大致轮廓,给后来人有个认识以前时代的本本。伏尔泰自己把自己当成了描绘一个时代的伟大画家。
这种想法,作为我们喜欢写,并且有国际视野的人来说,很容易会产生。但大历史中风范复杂细节,各色各样人物,千变万化事件,到底哪些构成一个时代的轮廓,需要天才的挑选和天才的笔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求真的态度。
伏尔泰注意到为给后世留下一个客观的历史文献,不能将自己爱好带进自己记述的历史,一定要尽可能的客观,接近当时的社会现实。这点我无法考证,只能带着疑问读这本书,也产生很多联想。
书开篇描述了路易十四时代之前一些社会情况,时间大致在我国康乾时期。虽然西欧各国互相征伐,社会盗匪横行,宗教信仰分裂,党派林立,迷信愚昧,但是崇尚商业和科学技术,反对专制和集权,权力来源人民,权力权利思想,各国相互制衡,各国内部各机构相互制衡,使得路易十四时代之前的社会,已经具备了现代社会的各种特征。西欧社会的崛起,在本书看来,是不可逆转的。我在伏尔泰身上,看不到相差300年的我们,在思想上有任何的鸿沟。伏尔泰崇尚理性,爱情,反对杀戮,迷信;他清晰知道权力来源人民,国家富强的根本在于发展商业,认为法制高于人制。伏尔泰的这些想法,正是目前社会构建的基石。
我目前本书看了1/4。在书的细节中还了解到伏尔泰一些想法:他认为一个伟大时代开启必然起于伟大的领袖,所以他崇拜路易十四;矛盾的是他在记叙马扎然人生最后,认为国家领袖无论才智,品德,与常人无异,这些人的丰功伟绩与其说自身成就,不如说是实事和他所在岗位共同造就的。这个矛盾说明伏尔泰一方面认为太阳王伟大,另方面也不想让读者认为他有多么高不可及,只要你在那个位子上,你就可能达到跟伟人类似功绩。
接下来的感想,还要等书读完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