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幕悲剧》是一本由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8.5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幕悲剧》精选点评:
●本书的结构绝对出奇,但最终结果没给我太大的震撼(07.3.24)
●132
●邪恶
●印象特别深一本
●谁爱谁?
●很神奇,贵州和人文的两版书好像就不是一个人写的似的……
●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逗比的名字…蛋蛋小姐太出戏了。
●好像儿戏一样潦草的结尾
●诡计上有点牵强,不过逆转上还是不错的
●前半部分波罗没有出场,显得非常没劲,凶手也十分明显,最后的作案动机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
《三幕悲剧》读后感(一):很有特点的一篇,很喜欢
虽然一开始根据性格特点就能隐隐猜出凶手,不过中间还是疑惑了,非常精彩的一篇。
不过,若对人性分析,对一位异性具有如此强烈、真挚情感的人,真的会恨得下心杀那么多无辜的人吗?对这点真的不解。
《三幕悲剧》读后感(二):不够紧凑
感觉没有牌中牌那样情节紧凑,不过蛋蛋姑娘勇敢追求真爱还是让我很感动,虽然她爱上的是凶手 好好的连环凶案,结果其中两个绝对死得很冤枉,尤其是巴宾顿,居然是为了演习杀人而进行的彩排,实在让我很鄙视凶手,虽然葬礼之后的凶手我也不能认同,但是至少还是为了钱,总比这个拉两个不相干的人陪葬的变态好。 其实在开幕,波洛和凶手的好友就为我们揭露了真相:查尔斯爵士在扮演一个不属于他的角色。 虽然有很长的篇幅,波洛完全消失,但是丝毫不影响整本书的布局精彩。易容和为了重婚而杀人灭口是阿婆的惯常手段。
《三幕悲剧》读后感(三):又看阿婆
很长时间没看阿婆的书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还是这本书的风格真的和别的有小差异,总之本书开头,真有点不适应,很长时间处于不知所云的状态,弄不清楚那些人物都是干什么的。看到后半总算走上正轨,波洛也终于出场了。
诡计还是挺巧妙的,动机则稍微有点牵强,而罪犯还是变相参与了探案,算是小小的讨巧。基于此,阿婆的书里这本不太喜欢。
和刚刚看过的《白夜行》按部就班给出线索,帮助读者解谜相比,阿婆的书想猜凶手就没那么容易了,线索也有,但往往是最后由侦探点出才恍然大悟。而和卡尔的《红寡妇血案》那夸张的气氛渲染相比,阿婆的书总是平平静静的,相当有贵族气质。
《三幕悲剧》读后感(四):只要能结婚杀人又何妨
“扯证热”的日子刚过,碰巧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唏嘘不已。
故事的设定有点类似于《无人生还》,即阿婆首创的“乡间别墅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发生谋杀案,而凶手也正隐匿于此——《名侦探柯南》总不至于感觉陌生吧?
书中揭示了三种思维:演员思维、戏剧思维以及逻辑思维。
其实在波洛揭示真相前,阿婆已经不止一次的暗示这几种思维的定义了——演员思维和戏剧思维的区别在于演员和观众。
当所有人都困惑于巴宾顿被谋杀的动机——与人素无冤仇,牧师身份无足轻重,实际上也暗示了在排除凶手是个杀人狂的情况下的死因:随机或者意外。再镶入以上三种思维,假使一种思维代表一种凶手:演员思维——彩排杀人(随机)、戏剧思维——意外、逻辑思维——混淆视听。
巴宾顿死后,我首先怀疑的也是查尔斯和萨特思韦特,因为这两人对谋杀案表现的过分热情;恰好查尔斯和萨特思韦特正分别代表了演员思维和戏剧思维。
很佩服阿婆对整个故事的构造,虽然在杀人动机上我觉得有点牵强——你要我怎能相信一个人会为了区区一张结婚证而去谋杀他多年的老基友,还搭上两个炮灰?已然相爱,何苦再造杀孽。
.S.
1、波洛好危险,差点自己炮灰了。
2、通过最近的阅读发现,只要在阿婆书中出现了演员,他要么被杀要么就是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