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封布拉格地铁的情书》是一本由米哈・伊维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6封布拉格地铁的情书》精选点评:
●不同地区的爱情故事其实都是一样的。
●还行吧 一般
●天下没有完美的男人,却可能有完美的爱情——假如你放弃幻想;世上没有理想的社会,却可能有理想的生活——假如你接受现实。
●郑州。轻巧机智,角色个个讨人喜欢。
●你什么也没留下,只留给我思念。
●有些描写还不错,比如罗拉和她妈妈两人乘飞机的鲜明对比。有些字句还不错,比如“我喜欢他处理孤独的方式:。。。”但是其他,真的尔尔。
●原来捷克也可以这个样子的。
●估计等这位老兄把MM骗回家后,会和MM一起甜蜜地分享对广告钱的心疼。
●越到后面越不给力
●在图书馆随手拿着看的。
《6封布拉格地铁的情书》读后感(一):细节之美
正相反,我认为书名俗了一点,但仍无法掩盖情节的动人和美好.
本书的细节亦很生动,描述简洁淡雅,常有引发读者"与心戚戚焉"的共鸣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译文很优美,适合一气呵成地读完.
读完之后,我发觉我对理想男人的诠释正是作者笔下的那位.
有意思.
《6封布拉格地铁的情书》读后感(二):一本没看完的书
看了三联上的书籍推荐,才让我买了这本小说。
本来地铁里面的情书是很让人期待的,但是看了才发现捷克式的爱情并不适合自己的口味,对书中的人物能理解却无法欣赏。
看了大约2/3,对于情节的发展已经没有期待,对于人物的结局也不感兴趣了,因此把这本书放回了书架。
书中最有趣的人物应该就是第一人称的妈妈,比较有个性!...
《6封布拉格地铁的情书》读后感(三):买书的教训
我在贝塔斯曼看到这本书,初看封面设计实在不很喜欢,但是布拉格这个词却是如此吸引我,因为昆德拉,看了第一封出现在地铁的情书,觉得喜欢,于是买了它,还发消息给好友罗拉告诉她看完送给她,因为情书是写给罗拉的。
回到家看了开篇,就开始后悔,因为完全不合口味,到12点全看完了,发消息给罗拉,告诉她我在想省下买书的19块钱可以吃点什么呢?不过好在我是坚持着把它读完了,心里总算舒服,觉得没有浪费,如此安慰自己一番。
《6封布拉格地铁的情书》读后感(四):轻松愉快的爱情小说
捷克的作家我们想得起来的也就米兰·昆德拉了,但他到底深刻艰涩了些,有些小众,写出来的小说不像流行读物,要消遣看,还得是这位中生代的米哈·伊维。
爱情小说写得轻松明快、机智犀利、幽默诙谐倒也不是特别难,揶揄的口吻,不纯情、不滥情、不煽情、不沧桑、不世故、不不谙世事、不看破红尘,小说里的主人公们都挺讨人喜欢,这对一部爱情小说来说是成功的基石。轻松的讽刺、自嘲,荡漾开去的闲笔,对恋爱感情男女关系的体察,推进流畅的故事情节,加一起就是一部好看的小说。当然也幸亏了台湾人传神的译笔。
至于它的主题——天下没有完美的男人,老天,还用作者来告诉我们吗?毕竟,这只是一本小说而已。
《6封布拉格地铁的情书》读后感(五):继续寻找
其实上我是很讨厌比较表露的字眼的,比如情书两字,如果叫我单独看,我肯定是看不出感觉来的,但这本小说的整个叙述方式和人物特性让我非常的着迷,事实上你们看到我用了着迷这一个字眼,可能会觉得不屑,但没关系这是很实在的感觉。
喜欢有着超脱年龄界线、气质优雅的罗拉妈妈,她是女儿罗拉都自惭形秽的一个标榜,她对爱情的关念不只是受措后的冷静,更有着现代女性智慧的闪烁。真的我喜欢这样与众不同的女人。是谁说过聪明的女子值的同情,在这里我要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