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航空史话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1-01 00:28: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中国航空史话读后感100字

  《中国航空史话》是一本由沈海军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航空史话》读后感(一):为好书点下赞

  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段饱经沧桑的故事,一股催人奋进的家国情怀;一群披荆斩棘的壮士,一片广阔无垠的蓝天,一架架凌空的蓝天卫士;一个心怀祖国的笔者,一部令人难忘的好书,一副气势磅礴的历程。共和国铁鹰成长史,蓝天下的冷云壮志,回顾往事,令人断腕,展望未来,一片光明。介绍中国航空历程,展现人文情怀。好书,赞赞

  《中国航空史话》读后感(二):浅显,客观,不跟风。

  

浅显,客观,不跟风。 有幸在开学选课时选到了沈老师的航空概论课并拜读了这本还热乎的《中国航空史话》。一句话放在长篇大论之前:现在国内这种客观而冷静的航空知识普及类著作的群不多,而这本《中国航空史话》则可堪其中翘楚。 在中国航空业持续向好发展的今天,静下心来了解一百多年来航空工业,尤其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无疑是一种享受。本书的第一部分基本以时间为序,以客观的手法和明晰的描述简要介绍了一百年来世界航空发展的大致脉络,同时,在时间线中穿插我国航空史上的一件件大事。此外,本书一大出彩之处在于其内容无意于拓展那些已经家喻户晓的,如莱特兄弟首航之类的坐标型事件,而是以时间线为轴拓展开来,以较为浅显的文字尽可能涵概航空史上值得被提起的每一件事。 ,以向读者尽可能地描绘一个清晰的航空发展脉络。 同时,在对中国航空史的描写上,本书尤其令我惊喜。在描写上,本书做到了难能可贵的客观。这种客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中国航空工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作者仍能冷静地分析我国航空工业的诸多短板与命门,并客观地将其陈列,在如今的宣传语境下属实可贵;二来,能够在历史事实陈述中尊重事实,客观叙述,很好地提现了作为一本普及类读物作者的严谨态度。 总之,如果有想要简单了解航空知识的朋友,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插个眼,TJU2050699(doge)

  《中国航空史话》读后感(三):向伟大的中国航空事业致敬 ——阅读《中国航空史话》有感

  每当我抬头仰望这片蓝天,渴望飞行的心就会被它点燃。“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是多少代中国人的梦想,又有多少国人为了这个梦想,这个事业奉献了自己的所有。阅读沈老师的著作《中国航空史话》之后,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历史,更深切体会到了一代又一代航空人的艰辛与不易。 从中国古代开始,我们就有飞翔的梦想:既有舜帝的“斗笠翅膀”,也有孩童手中的竹蜻蜓,更有传递作战信息的孔明灯。军事方面,我们的“震天雷炮”“神火飞鸦”“火龙出水”曾让敌人闻风丧胆。到了近代,我们对航空的探索,虽然与欧美国家几乎同步,但是列强入侵与连年战争,使我们航空事业发展缓慢。到了新中国时期,想要再发展航空事业就变得十分困难。中国人民从来都不会畏惧困难,几经沉浮,我们终于自行设计了强-5、歼-8飞机,航空工业走上了自行设计的道路。现如今,经过几代人的发展,我们的航空事业,终于排在了世界前列。 书中对于“中国军机命名规则”的讲解,令我印象深刻。这既使我了解到了我们国家多样的军机类型,也激发了我的爱国之心。我有一个热爱飞机的弟弟,下次见面,我就可以把这本书送给他,让他离自己的梦想进一步。 虽然我们的航空事业发展迅速,但是与世界强国相比,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填补这个差距,就需要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学子迎头奋进,努力赶超。 愿我们:不忘前人努力,书写我辈辉煌。向伟大的中国航空事业致敬! 2052743

  《中国航空史话》读后感(四):中国航空史的良心之作

  无比荣幸读到沈海军老师的《中国航空史话》,更让我感到自豪的是能够坐到沈老师的教室里面对面听作者讲解航天航空的发展与前沿。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与有这样令人振奋的经历:手中是他的书、听的是他的分享,一想到这儿,我就觉得还有什么经历能有这般曼妙。 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感到一阵沉甸甸,不是感觉一部史书带来的枯燥而压力,而是一种从标题中透露出的宏伟厚重感,不敢有一丝丝怠慢和轻视,我正襟危坐拿起笔来进行标注,平时没有读书批示习惯的我感到有种非同寻常的感觉,可能是一种肃穆的重视和敬重吧。 在前言部分,大致领略了中国航空的发展史,一路走来坎坎坷坷起起落落;其中有提到作者是一气呵成这部作品,所以我读来的感觉就是一泻千里、酣畅淋漓、意犹未尽;这本书不同于常见的“史书”,作者没有把航空史中林林总总冗杂的东西啰里啰唆讲个没完,而是挑选了合适的角度和代表反映一个时代一个阶段的发展,所以给人一种粗中有细、简约精准的体验。“人的一生很渺小,忙忙碌碌几十年,能做出伟业的其实只是少数人”这一句话给我史书之外的人生哲理,一部杰出的作品不是句句入心句句经典,只要有那么几句入木三分引起共鸣足以称为经典。前言最后一句“向伟大的中国航空事业致敬”,伟大的事业总要有伟大的人支持,沈老师这句话让我感到了他对这份事业的执着和敬意,令人肃然起敬。 提到航空航天,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停满飞机的机场,但是这本书告诉我,航空航天有各种飞行器,一个气球或者风筝都是航空航天范畴里的一部分,国人喜欢溯源,总是在追早些时候发生了什么,就像书中提到的上万年前画壁上的飞行器、舜用的飞天斗笠、竹蜻蜓、鸢、飞弹、万户的飞椅、孔明灯、走马灯和飞车,这些都多多少少和航空航天挂边,也都是飞行器,什么是飞行器?百度百科给出的答案:飞行器(flight vehicle)是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空间(太空)飞行的器械。器械又是什么?百度百科又有答案:工具或者武器。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飞行器简单来说就是能飞的东西,不是吗?这种改变人观念的东西向来有魅力或者威慑力,这本书就是这样改变我对航空航天的认识的。读罢这本书,明白了航空航天的范畴包罗万象,也体会到了航空航天史上拓荒者的不易,原来世界本身就是两面的,弱有弱的原因,他也可能强过,就像中国的航空航天发展,在人类现代航空航天史开始的时候,有一大批杰出的国人有着过硬的航空航天知识和技术,那为啥就堕落了呢,这本书告诉了我答案,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各个航空航天发展的黄金期国人都没有重视;二是天灾人祸导致我国航空航天关键人物英年早逝;三是时运不济,而且不济得厉害。该大力培育人才的时候没有发力,该投入资源的时候没有跟进,错过了飞速发展的时期。冯如和潘世忠的英年早逝、谭根的转行都是中国航天史上不可磨灭的损失。时运不济,该发展时人力物力给不上,能发展时遇上了文化大革命,突飞猛进时领导人不相信航空业,错过了一个又一个大好时机,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书中也提到了我国的大部分飞机制造公司以及他们的生产状况,各种里程碑式的军用飞机也都有详细地介绍,没有运用过多的故弄玄虚的专业术语去摆高架子,对于专业方面的东西作者蜻蜓点水般地点到为止,更多的是讲一架飞机背后的故事和它所承载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明白,航空并非我们所看到的飞在天上,而是撑起了一个国家的天空,维护了世界的和平安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除了了解了各式各样的飞机以及飞机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还学习到了誉为工业之花的航空发动机,它是如此的精美有力,与其说是工业产品,倒不如说是一件令人着迷的艺术品。以前坐飞机,看到机翼下边俩个圆滚滚的东西装着风扇,不明就里,以为是通风便于转弯的,而动力是机尾喷出燃料制造的反作用力。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我是多么的蠢啊!原来航空发动机包括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燃气涡轮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其中燃气涡轮发动机又分为涡喷发动机(常见于战斗机)、涡扇发动机(客机以及大型运输飞机)和涡桨发动机(常见于直升机),书中也对各种发动机的特点以及应用原理分析地入木三分。 以前我认为航母虽然带了个“航”字,但是游在水里,要归在海事那边,没想到航母是航空航天在军事方面发展不可逾越的重要部分,不仅改变了我的认知,也增长了我的见识,在实现中国航母这一百年大梦的过程中,刘华清——中国航母之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辽宁号”和“山东舰”撑起了中国航海的腰杆,有了航母,不言而喻,舰载飞机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之后就是介绍了一系列战斗机、运输机、无人机、预警机、教练机、直升机和客机,每一种飞机都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无人能替的意义,对于保家卫国和树立国威是不可或缺的。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平易近人地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航空航天领域的故事,带给我的是震撼和惊讶,能让我了解关于飞机的知识和服饰,纠正很多我在航空领域的错误认知,这就是一本书的价值所在:改变一些想要被改变的人、带来光明、指引方向……(同济大学20级张昊博2050500)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航空史话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