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陷阱:如何与自恋的人相处》是一本由[美] 温迪·T.巴哈利(Wendy T. Behary)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1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关系陷阱:如何与自恋的人相处》读后感(一):认识自恋
安东尼有一句话,我谈过最长的恋爱就是自恋。我爱自己,没有天敌。 因为本书的名字,我去看了这本书。这是一本关于自恋这种心理,语言通俗的,浅显易懂的专业心理学科普读物。作者是图式治疗的创始人杰弗利·杨的学生温迪·巴哈利,知名的心理学专家。作者在整本书中提及一种图式疗法,所谓图式,我在这里用通俗的方法解释,好比一个人幼年时遭遇了某种心灵创伤或者是深刻的影响。比如被老虎的尖叫声给吓到,之后再遇到动物做咆哮时,会唤起幼时的这段经历,幼时的这段经历会使他自然而然的对这种即将发生的事作出反应。图式是一种唤醒能力,过去与现实对应。就像有的人恋爱一旦失败并不再陷入爱情。 自恋Narcissistic一词来源于希腊语,这个词背后是一个希腊神话故事,美少年纳尔克索斯拒绝了一名少女的求爱,并被复仇女神诅咒让他爱上水中自己的倒影。可怜的纳尔克索斯每日望着水中的倒影孤影自怜,日渐消瘦,并最终化成了一朵水仙花。人们也以水仙花的孤影自怜比喻那必须自恋的人们。 现在的时代很多人都有着自恋情结。并不是所有的自恋都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作者由浅及深的科普自恋心理,男女自恋差异,自恋情绪的根源等剖析自恋心理。严重的自恋症在心理学上是一种显性非适应性自恋症,危险的自恋者甚至是一种反社会性人格,需要远离。回顾近几年来,社会上一些骇人听闻的杀妻案,还有前段时间的拉姆,分析一下都是有着大男子主义的自恋男性作案。作者有着30年的心理研究专业经历,对这些自恋患者们有着很深的观察和研究。 因为自恋的人心中只有自己的完美,不会理解别人的感受。和自恋者沟通时想要改变他们的想法,就要激活他的图式,和他一起试着换位思考。鉴于作者所言,每个人的内心本质都是一个毫无杂质的孩子,自恋者的重重外表将这个孩子紧紧的裹了起来,如果他们在你面前展现的是他们伪装起来的样子,他们就并没有对你真正的敞开心扉。 但因为自恋者只爱自己,他们不能与别人共情,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所以他们的内心是孤独的。也许他们一生都可能在以自己为中心,吹嘘夸耀自己,内心却也渴望着别人的爱。这本心理学小书中有很多都是人际沟通中令人警醒的金句,如果人际交往中无法做到共情,一个人没有同理心,那么周边的人对他的评价一定不好。
《关系陷阱:如何与自恋的人相处》读后感(二):提高情商,摆脱关系困境
《关系陷阱:如何与自恋的人相处》是温迪•巴哈利的力作,他是哈佛大学教授、情商之父,他是临床心理学家。
书中讲述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自恋者,要看他/她是不是在所有人面前、在任何情境中都表现出狂妄自大、受出风头,喜欢贬低别人等人格特质。
自恋的一般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有些人甚至认为所有人都在暗恋着他,所有人的目光都停留在他身上,自恋犹如双刃剑的两端,有利有弊,这需要看你怎么去对待它。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合适的挫折中逐渐明白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这个世界也是不完美的。即便这样,每个人都是有价值和可爱的,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真正的自我价值和自我欣赏。自恋人的很容易认为别人的任何一个眼神或者外界的任何一种声音都和自己有关;时而自信到天堂,时而自卑到地狱;极度需要外界的认同和崇拜;更严重的一点的,为了保持自己“虚弱的自尊”,需要不断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各种自我激励才能生存或者与人相处。
另一方面,自恋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多鼓励自己,有助于培养自己的能力,学会掌控最合适的自我认识程度,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自恋者,心理测量或精神治疗师诊断也许会很有用,但你自己的直觉才是最基本的。就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感受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感冒了一样,哪怕他不是个医生。自恋者和其他人格障碍者带给你的绝不是春光明媚,而经常是狂风暴雨。与他们在一起,你很少心情愉悦、精神放松、享受美好,他们的行为经常在瞬间引起你强烈的反应,你需要整天佩带长矛或盾牌。自恋者一般表现得非常强势,特别是他们处在上级领导这样的权威位置时更是这样。但你要认识到他们的心理非常幼稚、脆弱,不要被他们的实际年龄、位置所迷住。
那么如何与自恋者相处呢?在这本书中就有非常完美的答案。其实,自恋者没有自知力,如果你期待他们有一天会意识到并反省自己错误,那是不可能的。与自恋的人相处,多半是痛苦的。因为自恋者的人格不改变,他们与别人相处的模式就不会改变。同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如果自恋者是个老板,对不同的员工会有不同的态度。这就面临一个关系中的悖论,自恋者如此对你,一方面是因为你,同时又与你无关。
《关系陷阱:如何与自恋的人相处》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关系的困境,从而更轻松地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
《关系陷阱:如何与自恋的人相处》读后感(三):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拖延、焦虑,而是自恋
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个美少年,叫作那喀索斯,他是河神刻菲索斯与水泽神女利里俄珀的儿子。
那喀索斯出生后,他的父母很想知道自己的儿子未来会怎么样。于是他们去请求神示。神示答:不可使他认识自己。
刻菲索斯和利里俄珀不解。直到那喀索斯十六岁时,他们才依稀意识到,这孩子早晚要折在他这美貌上。他们决定,一定不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面容。
那喀索斯不知道自己貌美,但却吸引了很多与他一同生活的仙女们。甚至有神女为她失去了说话的权力。
但那喀索斯并不领情,甚至对爱慕他的神女吼叫道:“我如果接受你的爱,还不如早死的好!”
他拒绝了所有向他求爱的神女。于是神女们举手向众神祈祷说:“但愿他有朝一日爱上一个人,却永远也得不到她的爱。”
有一天,在山中打猎的那喀索斯无意间走到了一汪泉水边。透过明净的泉水,那喀索斯看到有一个绝美的少年。他从未见过这样貌美的少年,心里的喜悦促使他想要拥抱住对方,但就在伸手的一刹那,那喀索斯便跌入了泉水中。
他爱上的是自己的倒影。神女们的祈祷应验了。
几天后,神女们看到,就在那喀索斯去世的水边,长出了一株水仙花。
很多人在看完这个故事后不禁会笑,这那喀索斯真傻,怎么会有人爱上自己的倒影,然后还因此而死了呢?
真的是这样吗?在这个故事里,那喀索斯自大、不懂与人沟通,甚至不懂什么是爱,只一味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想一想,我们身边难道缺少这样的人吗?
在英文中,那喀索斯除了水仙花这个意思,也代表了“自恋”这个心理学概念。
曾经有段时间,黄晓明在《中餐厅》里有段话出了圈,甚至成了互联网的一个梗: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典型的霸道总裁式发言。
热点出来后,网友也是议论纷纷,争吵不断。有人觉得黄晓明这种霸总式发言超MAN的,很有安全感;也有人嗤之以鼻,和黄晓明相处一定非常窒息吧。
对比一下那喀索斯,不难发现黄晓明身上也有同样的“自大、不懂与人沟通,甚至不懂什么是爱,只一味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的特点吧。
什么是“自恋”?
美国作家温迪·T.巴哈利在《关系陷阱:如何与自恋的人相处》一书中讲到:
自恋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于让自己保持完美形象(获得赏识、地位,被人嫉妒),很少甚至完全没有打算去倾听、关心、理解别人的需要。这种自我中心的状态使其无法跟他人建立真正的、亲密的联结,但恰是这种联结才能让人感觉自己被对方全心全意地理解和接纳。我们身边有不少人,明明渴望婚姻与爱情,却发现自己迟迟没法真心爱一个人,甚至连可以深交的人都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自恋,挑剔而又自卑、明明憧憬爱情却常常跟人说“还是一个人过着舒服”。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恋。
为什么是一部分?作者在书中解释道,自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学问题,和拖延、焦虑有明确的不舒服感不同,自恋是很难自查的。
而且,自恋也分“好的自恋”和“坏的自恋”。
好的自恋催人上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这就促使我们会关照自己内心的需求。如上面的例子所讲,我们享受与自己共处的时光。这样的自恋就是好的自恋。
而坏的自恋,则是一种极端自恋者。极端自恋者有两大特点,一是不懂得共情;二是自我重要性过分夸大。显而易见,黄晓明正是这种自恋。当然,正如前面所说,自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并非一刀切式地说自恋就分好的和坏的。
根据自恋研究领域的“圣经”,《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一书中所说,个体表现出以下至少五项症状时才可以被误诊为自恋型人格障碍,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坏的自恋。
·具有自我重要性的夸大感(例如,夸大成就和才能,在没有相应成就时却盼望被认为是优胜者)。
·幻想无限成功、权力、才华、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先占观念。
·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和独特的,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地位高的人(或机构)所理解或与之交往。
·要求过度的赞美。
·有一种权利感(即不合理地期望特殊的优待或他人自动顺从他的期望)。
·在人际关系上剥削他人(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别人)。
·缺乏共情:不愿识别或认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常常妒忌他人,或认为他人妒忌自己。
·表现出高傲、傲慢的行为或态度。
通过这一系列的自查,应该有不少人会忽然意识到,原来自己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倾向吧。不瞒你说,我也是。在恐慌了差不多一下午之后,我决定好好研究一下“自恋”这个话题,以求做到自我治愈。
不过很不幸,有临床研究多年的权威心理咨询师坚定表示,自己这么多年来,从未遇见一位治愈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者。
想想看,这多可怕啊。拖延症,我们可以通过时间、精力的重新规划,逐渐改掉;焦虑可以通过减压、换一个工作环境等等多种途径改善。但自恋不一样,它不是简单的人的习惯或者性格,而是一种人格。
据研究表明,自恋型人格障碍可以做到礼貌待人,全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的对的。骨子里他们依然是缺乏共情能力的。
到这里,我大致才明白了,为什么最近看的好几本书,包括这本《关系陷阱:如何与自恋的人相处》,重点都在帮助那些与自恋者打交道的人。因为没有一本书,是可以帮助自恋自己戒掉坏的自恋的。即使理性暂时压制住了自恋,但一旦遇到冲突、压力、困境时,自恋型人格障碍者依然会回归到最初始的状态中去。
但也不要灰心,这恰恰说明坏的自恋无法彻底去掉,但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却可以通过这些书,提高警惕,知道自己的哪些言行会触发别人的反感,对他人造成伤害。
如此,与自恋和平共处,反倒会激发我们积极进取的一面。
要与自恋和平共处,就不得不直面一个非常扎心的话题:是什么导致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目前,专家们给出的意见,大多倾向于家庭教育。
《关系陷阱:如何与自恋的人相处》中提到了三种情况:
一个孩子在成长中总是遭到家庭成员的批评和贬低,他感觉不到自己有任何被爱和被关注的价值,于是发展出缺陷/羞耻图式;
同时,因为养育者未能给予足够的关爱、理解和保护,他还发展出了情感剥夺图式;
父母期望孩子能够迎合自己,甚至不惜孩子压抑自身的需要,以照顾父母的自尊,孩子由此感到被操纵,发展处不信任图式和屈从图式。
长此以往,为了应对以上三种情况,孩子就会产生对应的三种保护性面具:
·完美主义:苛刻标准图式。
·报复霸凌:权利图式。
·逞强吹牛:寻求认可图式。
这些用于自我保护的面具,最终便衍生成了伤害他人的利器。
比如职场上,吹毛求疵的领导;家庭中,怎么做都有刺可挑的父母;两性关系中,好面子的伴侣……
这些都是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表现。身在其中的人,想必都是苦不堪言。
有人说,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一定要远远避开。
不过,现实总是残酷的,有些人是避无可避,有些人反而会被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吸引。
因为自恋型人格障碍者会让他们显得非常自信,这对很多内心怯懦,缺乏自我意志的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这些人希望靠近自恋型人格障碍者,以获得对方身上的强大自信。
但,如果真的爱上了一个自恋型人格障碍者,或者有一个不得不服从的领导,乃至生在一个父亲或母亲极度自恋的家庭,怎么办呢?
温迪给出了几条建议:
①改变沟通方式。
B站有位UP主@德国人Leo乐柏说 曾举个一个好玩的例子。
他知道自己的老板是一个自恋型人格障碍者,总是喜欢跟人唱反调,如果有人在会议上提出一个自认为绝妙的方案,老板也一定会吹毛求疵,讲一系列的缺点。搞得人做啥都没自信。
拿准老板脾性的乐柏,由此做了一个大胆的试验。他故意在会议上贬低自己的方案,以满足老板“没我你不行”的虚荣心,最终机智地让自己的方案通过了。
不过改变沟通方式,要求我们必须对这个人很了解,能拿捏得住对方的习惯才行。
②降低对对方的期待。
多位研究者表示,试图改造自恋型人格障碍者是一个绝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如果强力希望对方能变成自己想象中的美好样子,最终痛苦的还是自己。
比如《三十而已》中的陈屿,别说改造了,就是好好沟通都很难。
如果知道自己将面对这么多后,依然想要与喜欢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生活下去,就只有降低对对方的期待这一个办法了。
像老一辈夫妻那样,吵吵闹闹一辈子,却也恩爱一辈子。
③彻底离开。
自恋型人格障碍者是一群既危险又迷人的群体,一旦爱上,就很难抽身。尤其父母与孩子的血缘关系,注定他们之间又剪不断的羁绊。
很多人看不清,以为忍一时就可以风平浪静,结果却恰恰相反。与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感觉自己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中。
所以,长痛不如短痛,早点抽身离去,早日恢复自由。
“自恋”是一个不好讨论的话题,市面上关于自恋的书也不是很多。仔细读完《关系陷阱:如何与自恋的人相处》这本书后才意识到,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拖延、焦虑,而是自恋。而且,自恋就像一种非常隐蔽的病症,潜藏在很多人体内,不刻意去检查根本无从得知病因。更不要说自我治愈了。
这本书无疑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的内心,让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可以自查,让与之相处却深受其害的人早日发现问题,尽早重新审视与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关系,从而获得更好的人生。
《关系陷阱:如何与自恋的人相处》读后感(四):不幸嫁给恶魔的人,也可以赢回生活的主动权
三个月前拉姆被前夫烧伤病重身亡的消息,我想犹在许多网友的心头,那些对至亲手段残忍,一再挑战人类极限的疯狂之人,他们并非疯子,有着正常人的思维,却常常作出惊人之举,是因为他们是极度自恋之人,心理有着严重的缺失,无法弥合。
我们每个人都自恋,但自恋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并损害了自己的亲密关系时,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种种病。但自恋的人,没有一个会承认自己有病并主动寻求治疗的。因为自恋的人是不断地向外攫取――攫取好感或奉承。但这往往不能如意,因为自恋的人非常自恋,是不会沉下心来精炼一项值得让人称赞的本事的,因此,他们一般也不可能拥有某种傲人的品质,但是,他们会莫名其妙地使用恶劣的行为威慑他身边的人,从而获得一种掌控感,获得一种唯我独尊的限时晕眩。
他们享受这种感觉,如果身边的人屡屡配合他,他就会越来越沉迷,以致一次又一次特别针对此人索取,从对方的屈从和惊惧中获得满足感。但任何一种东西都有抗药性,自恋人的恶劣行径必须一次一次迭代升级,他们才能持续从这种互动中获得即时快感。
但自恋的人,内心是有所缺失的,他的快乐并不像一棵有生命的种子,能持续给他们力量,所以这种快乐非常短暂,他越能迅速让你害怕屈服,他会越觉得这种游戏不好玩,从中获得的快乐感觉持续的时间就越短。然而,由于脑回路的不断重复与经验的不断叠加,他们并找不到其他使自己快乐的方式,所以会不断重复和升级他们的恶劣行径。
防止被极度自恋的人所伤,最有效的办法是在他们初次使用恶劣行为时,以激烈的方式对抗,绝不妥协,如果对方不懂收敛,你还可以选择离开。但在你数次妥协之后再选择离开,我想你是很难有机会的,就是成功,也是不可想象的艰难。
拉姆数次离开都被她的前夫找了回来,当着她父亲和姐姐的面暴打拉姆,也没有遭到什么有力的回击,他自然是吃定了拉姆的。就算拉姆离婚、寻求社会救助,也都是些无关痛痒的说辞,所以,拉姆这位心理有所缺失自恋的前夫自然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然而,面对一个极度自恋以致越来越疯狂的人,我们就真的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吗?就只能任自己的尊严和气息一点点的在这世上消逝吗?
显然不是。自恋的人是一步步走向疯狂的。如果拉姆的前夫在一开始就是这么疯狂的,拉姆肯定不会遇上他,因为那时候拉姆更可能是远远看着就被吓跑了。亲密关系是一个不可测的深塘,它可以使一对友好的人反目成仇,也可以使两个陌生的人相濡以沫,更可以使一个浪子回头是岸,一个看起来还算正常的人愈加疯狂。
极度自恋的人或许是在儿童期或青春期某些情感灌溉需而不得,在成年后这方面的需求种子枯萎而死,为了适应生存在心里滋生出一种不需要情感也能生存的强硬办法,让他们冷酷、无情、伪装、残忍。
但只要是混迹人群中,他就要与正常人有所接触,而我们,总免不了在人群中遇上这样的人,那要如何与他们打交道呢?而且由于他们为了获得需要,常常会刻意把自己装得更像好人,而不幸被他们吸引的对象,又将如何整日面对这样的疯狂对象呢?
《关系陷阱:如何与自恋的人相处》就是针对这一问题专门写就的一本书,它用心理图式和神经学知识阐述了自恋人格形成可能的原因,也用心理图式和神经学知识告诉了我们如何会被自恋的人控制,屈服于他的虐待之下。这些都是由过去的经历和习惯的反应模式决定的,在平常你习惯于用哪种方式应对,当你感受到危险的时刻,在思维还来不及思考的时候,你就会采用那种惯常的、非常没有建设性的方法自动掉入对方为你设置的陷阱。这种形式被对方和你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不断强化,最后让你感到挣扎越来越无力。
但是,这本书不是为了告诉我们,我们是如何如何陷入与自恋者的这种相处模式的,而是志在告诉我们在不能轻易离开的关系中,如何做到与他们有建设性的相处,从而减少自己被伤害的可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拥有自己的人生。
我知道,做到这一切很难,但做到,是有可能的,而且这本书给出了许多处理这种情况的方法和案例,相信我们认真践行,不断强大自己的心智,一定可以在一段不愿离开又糟糕的关系中获得某种心理和生活上的平衡。
这本书由临床心理学家,国际图式疗法协会前主席,认和疗法学会奠基人之一的温迪·丅·巴哈利撰写,她对自恋型人格障碍培训从业30多年,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学识理论,可以帮助无数陷入与自恋者相处的痛苦模处中的人带来正确的指引。
在恋爱中,有许多女性限于崇拜的需要,很容易被自恋的人吸引,但自恋者的自信和强大都是装出来的,实质上他们只是一只脆弱的纸老虎,他们一方面以此来吸引人,一方面又怕吸引来的人靠他们太近,识破他们的真面目,所以很多被自恋的人吸引的人渴望与他们创造更多亲密,但最终却得到更多疏离与伤害。然而,越是如此,被自恋的人吸引的人越不愿放弃,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这时自恋的人会感到被纠缠的恼怒,变着法折磨被自己吸引的人。
在这种关系中持续的越久,自恋的人就会越沉迷这种嗜血的快感,而被吸引的人则会渐渐感到自我的流失,陷入痛苦的深渊。当被自恋者吸引的伴侣意识到这一点时,这种相处模式一般都持续了很长时间,这时候她们想要摆脱,可是试用过许多方法都会感到无能为力,最后只能滑进旧有模式中。
所以最重要的,不是我们如何改变,而是促使对方改变。然而,让自恋的人改变无异于改天换地一般难,但是无论改天换地有多难都有人做到了,因此,只要你坚持一定也可以做到,与其毁灭,不如拼尽全力博一个未来。
富兰克林说,只要你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现在,你想改变自恋者,就是要找到这个支点。如果他非常在意你依赖你离不开你,你又在这段关系中感到非常痛苦,那么你可以用协商的口吻向他诉说你的感受,并用非常坚决的行动告诉他,他不尝试改变你就一定离开。
这就是唯一可以撬动他改变的支点,如果你在他心中没那么重要,虽然离开很难,但你最终还是可以安全离开的。如果他失去了你无法生存,那只要你用真诚的态度渐近的表达你的想法,他是有可能慢慢改变的,态度不会一直那么强硬。
创造助力改变的杠杆,作者提到了三个重要工具:
1、善意假设原则:如果你不确定对方的意图,就先做出善意的理解。我们可以向自恋者表示,他并不知道他的伤人行为有多伤人,他并不是故意要伤害我们,但事实上伤害了我们。
你包容他,理解他,不责怪他,但决不允许他再次这样伤害你。
2、以小见大法:你可以共情地指出,他惯常伤害你的行为,并不是为了伤害你而这样做,而是他处在旧有伤痕的图式指引中,让他做出了伤害你的自动反应。
你要继续告诉他,知晓这一点的人会努力去理解他,会在爱的支撑下走近他,但不理解他的人只会认为他太傲慢。如果你真正触碰到了他的心灵,他虽然表面仍然强势,但他会听进去。
3、暂停与冷静:当你真诚的协商遭到他愤怒的抗议,你可以选择暂时离开,待冷静下来后再谈,但你绝不放弃协商。当对方知道你绝不妥协时,最后只能坐下来与你认真对谈。
当对方能够坐下来,认真听你说的话,试着倾听你的感受时,你就要抓住对方这难能可贵的改变,做出应有的积极回应,不要让自己轻易陷入旧有模式的回应中。因为对方只要闻到一丝熟悉的气息,就一定会全线放松,回到他当初认为的安全地带中,再次任意伤害你。
长时间的相处,对方一直试探你的雷区,知道哪些能引起你的痛苦,他们就会反复加以利用。而那些能引起我们痛苦的雷区往往与我们的旧有伤痕相关,我们要认清这一点:我们的痛苦并非只是对方伤害到了我们,而是自己本身的痛苦被对方唤醒。所以,我们要注意当时当下,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可笑表演中,屏蔽掉对过往伤痕的引发,这就需要我们重置自己的大脑程序,把过去清零,只注重当下的情况,解决你当下想解决的问题。
你目前要解决的是让对方做出改变,一步步引导他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在你还没有触到他的伤口时就被他拉响警报,把责任全部推向你,让他理所当然地任意伤害你。为了实现目标,下面五个技能能帮助到你:
1、区分错误和责任
当他去火车站接你却迟到二十分钟,还没等你抱怨,他一见到你就劈头盖脸地向你骂道:你这个jian货,最好闭嘴,我为了接你从一堆朋友中狼狈退出,路上又遇赌车,你胆敢对我摆臭脸,小心你的骨头!
这时候你可能愤怒至极,但你接招就上当了。你必须冷静一下,分析事实,阐述错误和责任:
你觉得中途离开朋友有点尴尬,也有点害怕因为迟到让我失望,我理解你不希望受这些情绪的影响。是的,我承认我有些气恼,也经常在失望时表现得不妥,但我关心你的感受,所以也希望你关心我的感受。我在这里急切地等了你二十分钟,还要面对你的批评和敌意的态度,我真的很难受,实在无法对你表示爱意。我理解你的感受,但请你也理解我的感受,如果你冷静下来后愿意向我道歉,我会非常感激。
或许你的新反应和面对事情时实事求是的阐述会让他大吃一惊,不知如何反应,而致接下来的对抗会有一个短暂的停顿,这就是改变带来的征兆,你要好好把握,让局面越来越由你掌控,把你们的关系带向不那么糟糕的境遇。
2、设置边界
他或者还会无边无际的攻击你,你或许已经被愤怒抓住马上就准备反击,但你必须重新回到自己,对事件设立边界:
我知道很少有人挑战你,我也不想与你争论。我只是以理解的姿态把我的真实感受告诉你,你不接受只是你自己的看法,我并没有想让你不高兴,我不是有意如此。
虽然你对他表示了理解,但他依然不依不饶,你完全没有必要屈服,接不接受是他的事,坚不坚持是你的事,你要学会设置心理边界,防止会随着他的攻击任意崩塌。
3、建立互惠规则
你可以提议下次他出差你一定会准时去接他,如果你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迟到了,决不将自己心中的不快抛向他,而是关切地问:让你久等,没有让你不快吧?然后看他如何反应。
他或许虽然不愿意,可能还是会收敛一下自己的怒气。
4、对进步给予积极反馈
如果在下次出现这种情况时,他果然情绪没有这么激动,态度没有这么恶劣,那么你可以即时的给予他反馈,拉住他的手,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说:“感谢你在努力照顾我的感觉,这让我感觉与你更亲近了。”
积极的反馈不需要浮夸的溢美之词,只需简单地表达认可,并感谢他自觉的行为,因为那就是让他感觉不需要浮夸的包装,仅仅做真实的自己他就足够好了,这会让他逐渐放下防御,与你真诚互动。
5、整合最佳工具:慈悲和面对真相
我们说过,自恋的人愤怒的开关容易开启,是他有所缺失,怕别人靠近发现他的不正常,而在别人没有到达他的缺失之地就拉起的警报。所以你往往不知道为何就引起了对方的愤怒。
而我们愿意回应自恋者愤怒的攻击,往往是他们戳中了我们的痛处,那是我们往日的伤痕。所以,他们感到冒犯或我们觉得痛苦,都不过是过去经验的激活,并不代表完全正确的当下。
因此在遇到对方无理的攻击时,我们可以想想曾经受伤的那个小男孩和曾经遇到这种情况无助无依的自己,那都是一个渴望关爱与拥抱的小孩,它藏在我们彼此的心灵深处。
所以,我们要以慈悲的心态面对那个内心有所缺失的伴侣和曾经受过伤的自己,用抱持的心态安抚它们,使它们回到它们该呆的地方。只有认清了事实背后的真相,我们才会又宽容又睿智。
与自恋的人沟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与他们相处更像是一场没有胜算的战斗,但是,在他们还没有变得疯狂时,在我们还对一段关系抱有幻想时,也不是没有一种方法使我们回归生活的正轨。虽然与自恋的人相处,就算能维持和平,生活也会有所缺失,但总好过不停挣扎也无法离开。
如果你掌握了与自恋的人的沟通技巧,我相信没有什么沟通你是没有办法胜任的。本书讲述的应对困难关系的七个技巧也许会对你有用,它们分别是:
1、相互尊重
2、自我表露
3、明辨今昔
4、同舟共济
5、预见冲突
6、承担责任
7、真诚聆听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买一本来读读,因为这本书就算不能真正地你带离那片苦海,但书中那种无法你细诉的痛苦场景,总会给你许多理解的安慰。通过此书,你会学到如何开启改变之门,如何找到撬动改变的支点,以及通过重置自我完善自己,并影响伤害你的人作出积极的改变。无论最终这一切是否能改变你与自恋者之间痛苦的相处模式,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此书会帮你在解放自己摆脱恐惧、胆怯、屈从、自我牺牲,甚至辱虐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系陷阱:如何与自恋的人相处》,是一本带你认清自己的顽疾和别人的毒瘤的一种方式,它会拯救你于水火,只要你足够坚定,绝不陷入旧有模式中,采用书中新的、带有积极意义的沟通模式。在现实中,你想离开,成功的几率也会大很多;你想留下,承受痛苦的机会也会少很多。
最后,祝愿所有的人都不要遇上一个自恋的人并被他们攥在手心。对于未婚者,先看看此书,也会让自己避免踩雷区,或因自己内心的伤痕被控制型的人抓住。我们生而为人,并不完美,所以我们总是会上当、受骗、被折磨、被虐待,但正因为我们是人,有无限成长的可能,我们总是可以从不堪的过往中爬出,过上全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