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本由夏志清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5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现代小说史》精选点评:
●深恨自己年幼時讀了這個殘本,照成很多誤解。有機會還是要讀一下全本。遺憾,遺憾。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夏志清的这本《中国现代小说史》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将「思想」与「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即在夏老书中,思想性的巨著并不一定可以称之为文学性的巨著,而文学性的巨著却并不见得有非常宏伟的思想巨著。并且书中采用的文本分析也对作者的创作变化进行了梳理。更为可贵的是书中的文本分析非常的「与众不同」,提供了一种更为「人性化」的解读方式。我早前读陈思和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和钱理群等先生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就已经注意到左翼文学兴起后的文学创作持续了长达20年的「主义性创作」而失掉了人性,并且这部分文学作品势必在历史中会逐渐被淹没;但由于意识形态原因,陈、钱二位的书中并没有对这部分文学作品进行太多的负面评价,夏老在境外做到了,并且分析得很透彻,虽然有批评,也是客观公正的。
●故事新编其实写得挺好的
●从此不看本土批评
●夏这本书文笔不坏,读起来有点意思,但是就思想与洞见而言,表现乏善可陈。
●读的香港中文大学版,非常不错,有更多的知识积累认知,与意识形态论的文学很是不同,本质性的更多,可惜这个版本是阉割的。
●高二升高三
●‘先锋’
●读完此书知自己读书何其少。
《中国现代小说史》读后感(一):权威小说史
终于看完了厚厚的一本书,真是越看越有精神。用事后诸葛亮来说,能在50多年前就看出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张天翼等人才华的确实只有夏老一人。现在张沈钱已经众人皆知了,却少有人知晓这个背后伯乐(张天翼似乎跑去搞儿童文学了)。夏老指出:中国现代小说的缺点即在其受范于当时流行的意识形态,不便从事于道德问题之探讨。反顾中国传统小说,其宗教信仰逃不出“因果报应”“万恶淫为首”这类粗浅的观念。
《中国现代小说史》读后感(二):民国文学与人学
一九二八年六月十二日高尔基被选为苏联“地方志学”的成员,他在苏联地方志学中央局的庆祝会上致答词时,把自己主要从事的工作称为“人学”。他说:“我还是想,我的主要工作,我毕生的工作不是地方志学,而是人学。”
时值民国十六年,第二次北伐战争逐渐进入尾声,奉系逐步退回关内,北方出现权力真空之际。
整个中华大地自一九一二年以来战火一刻未曾停息,生民倒悬,国破家亡。
然未名湖畔却是一片祥和,风平浪静。
《中国现代小说史》读后感(三):发现义务教育的语文课使我变成了文盲
很感慨,reference那么完备,治学严谨可见一斑
可见我平日所读人文科学书压根儿和科学无关。
如果我不那么爱看书,那我也不会遗憾了
但是当一个爱看书的人突然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是意识形态的牺牲品,读的都是些应时势要求的时文时,无疑就是致命打击
幸好自己英语还行,看看外面的评论没什么问题
想想都是怎样狭隘的老师在教我们中文,我就慨叹一句,自己能意识到文盲算是出息了,比很多人都好了
以后不仅阉割的书不看,配种的书也不看,因为前者胡乱剥夺读者的权利
后者就是强奸读者,把自己的论调强加于心智不成熟的读者,只为多繁衍些信徒。
好了,不做慰安妇哭诉状了
有时间悔恨,不如看书去
《中国现代小说史》读后感(四):夏志清评郭沫若
1.民国以来所有公认为头号作家之间,郭沫若作品传世的希望最微。到后来,大家只会记得,他不过是在他那个时代一个多姿多彩的人物,领导过许多文学与政治的活动而已。
2.(郭诗)看似雄浑,其实骨子里并没有真正内在的感情:节奏的刻板,惊叹句的滥用,都显示缺乏诗才。郭沫若最好的诗是在40年代所写历史剧里穿插的几首诗歌,运用传统节奏和情感,朗朗可诵。
3.郭沫若坦白承认“现在是宣传的时期,文艺是宣传的利器”,这两句坦白明快的话,把左派日后革命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的信念,一语道破。
4.郭沫若早期的诗技巧上有值得注意的地方,而他的自传,是中国知识分子史的重要文件。
附注:微软的智能ABC中,郭沫若作为一个词组可以直接打出。其他享此待遇的还有鲁迅、茅盾。
《中国现代小说史》读后感(五):回归文学本身
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在学校里学了文学,其实我们所得到的传授,不过是披着文学外衣的政治教育。
在导言中王德威指出,这本书中的视野和方法“受到欧美两大批评重镇——F.R.Leavis的理论及新批评(New Criticsm) 学派的影响”,“夏推崇文学本身的美学素质及修辞精髓,他在小说史中不遗余力地批评那些政治挂帅或耽于滥情的作者”,也因此受到另一汉学家普实克的激烈抨击。而这,也是这本书迟迟在大陆未能获得出版的原因。今天我们能够读到这本书,这是中国的发展、进步的真正象征。
在该书中,夏推举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沈从文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佼佼者,因为他们的作品显得“特有的性格和对道德问题的热情,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夏的剖析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欣赏文学,解读小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