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2-17 01:57: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读后感1000字

  《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是一本由[美]约瑟夫·弗兰克等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38图书,本书定价:4.00,页数:19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精选点评:

  ●读不懂

  ●真是不错,受益良多

  ●一半

  ●先声之作

  ●弗兰克是一个很好的小说新形式的发现者,可惜没有走得很深远,做更多的阐述。他自己的文章写得还是挺不错的,只是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只截取了他文章的一部分,真的蛮可惜的。

  ●文学理论中的空间,首先面对的是基于时间线索的叙事状态,空间性打破了这种线性理解,而是平铺在一个层面,共时性的读解,而空间的体现便在于字词之中。弗兰克的文章便是在从原始的时间结构中通过人物关系来打破之,使小说呈现“空间性”的叙事特征。所以,这里的空间形式并非我觉得的是物理性的空间(那个有形的,可以被感知的空间),或者说是小说的阅读对于空间感的构想。那么,是否这样的空间性叙事与物理空间无关呢,那倒未必,那是另一个话题,即“空间形式”和“空间”形式的关系。

  ●论文书目…一定要优秀地毕业!

  ●除了第一篇约瑟夫·弗兰克本人的文章外,后面的读得很拗口,好多没看懂的。《包法利夫人》里空间并置的手法对乔伊斯的启示倒是说得很有道理

  ●空间叙事的鼻祖作品

  ●是经典,也比较难读……

  《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读后感(一):PDF中文版链接永久有效可自取

  

最近忙着写研究计划,用到这个书,翻了好多网页才找到的电子版,需要的在百度网盘可自取,点个赞即可。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ekuGpxovcRZR_h6yWjPIg

提取码:vd5r

这本书其实是个论文合集,由七位不同的作者针对“用空间表示时间”这个命题进行了回答,包括学者龙迪勇的许多观点也可以从中窥见一斑。如今我们在文学批评上的空间意识还是相当不足的,希望能小小地帮助到寻找这本书的读者。

  《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读后感(二):时间空间化:为了表现未来的无数可能性

  1945年,美国学者弗兰克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小说空间形式的理论,指出所谓空间形式就是与造型艺术里所出现的发展相对应的文学补充物。两者都试图克服包含在其结构中的时间因素。

  现代主义小说家都把他们的对象当作一个整体来表现,其对象的统一性不是存在于时间关系中,而是存在于空间关系中;正是这种统一的空间关系导致了空间形式的发生。

  换言之在现代小说家看来,“时间总是不间断地分岔为无数个未来。”如果我们只是选择其中的一种,显然就把其它的可能性人为地否定掉了,这并不符合时间或生活的本质。

  现代小说的目的,就是要表现这种更深层的“本质”。为了达到表现生活的复杂性和多个“未来”目的,现代小说家在寻找一种新的结构方式。于是,时间的序列性和事件的因果律被大多数现代小说家抛弃了,代之而起的是空间的同时性和事件的“偶合律”(荣格语)。从这种空间布局中,小说体现出超越故事叙述本身的象征意义和哲学意义。

  黑格尔的辩证思维逻辑将历史编织为绝对理念的演进过程,奠定了线性历史主义的哲学根基。

  本雅明认为线性的历史决定论所许诺的未来,斩断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真正联系,将人类带入到同质的、虚空的历史时间之中,为此,他以当下时间为楔子洞穿历史,爆破历史的连续性。当下时间是当下存在所充填的时间,时间弥散于当下存在的空间里,成为“时间的碎片”。时间的碎片化亦即时间的空间化。

  摘自《从空间批评视角比较余华与王小波的小说世界》(李静)

  《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读后感(三):空间化转向:现代文学的新坐标

  (美)约瑟夫·弗兰克:《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1945)

  现代小说出现了新的形式,显示出对空间和结构的偏爱,通过“并置”意象的形式切断时间的正常流动,使小说呈现出空间化的特点。如《包法利夫人》的农贸市场场景,福楼拜同时对三个场景同时描述,来回穿梭。从接受的角度来看,具有空间形式的小说应当作为一个整体来阅读,需要反复阅读。《尤利西斯》中都柏林的片段散落在全书各个角落,读者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夜间的丛林》不是依靠情节的发展,而是依靠意象与象征的前后参照,对片段进行编织,作者对其进行了十分详尽的分析。 (美)杰罗姆·科林柯维支:《作为人造物的小说:当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

  在弗兰克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弗兰克之后,出现了大量空间形式的作品。霍桑在他的《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中尝试以环境担任起叙述情节的任务。也就是说空间从背景中抽离出来而有了更多的功能。新小说把作为结构因素的时间抛弃了,比如我们熟知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龙迪勇将之称为主题-并置叙事。 (美)詹姆斯·M·柯蒂斯:《现代主义美学关联域的空间形式》

  以前的时间结构的变化艺术,现在的空间结构的并置艺术。作者认为应当将之放到科学和哲学的关联角度来解释他们。牛顿和康德(康德认为空间不变)将时空作为独立因素固化,被爱因斯坦相对论打破。科学界爱因斯坦进攻牛顿,哲学界柏格森进攻康德。而在语言学中索绪尔由历时语言学而关注共时语言学。 (美)埃里克·S·雷比肯:《空间形式与情节》

  空间化倾向本身具有隐喻色彩。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一块石头,作者必须暂停下来描述这块石头。情节的陌生化使其呈现出空间化的特点。这里运用了“并列结构”的空间化技巧。 (美)戴维·米切尔森《叙述中的空间结构类型》

  对弗兰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空间形式还包括性格刻画对情节的代替;缓慢的速率(大量细节的描述);事件结局的欠缺甚至重复。空间结构的小说不是萝卜,累月增长,而是橘瓣(不四处发散,而集中于唯一的核即主题),这其实很像主题-并置小说,同时暗示着“发展”的缺乏。这种橘子式的并置分为两种:同类并置和异类并置。空间形式也见之于侦探小说(必须将所有线索整体分析方可破案)以及流浪汉小说(流浪路线)。另外还有多重故事。 安达·吉尼斯托尼、J·J·约翰逊:《夸大的反讽、空间形式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夸大的反讽也是一种空间形式(审美距离拉大了)。空间形式成了一个封闭系统。《尤利西斯》是例证。 兰·瓦特:《现实主义与小说形式》

  现实主义将18世纪小说与之前小说区分开,以往小说从神话、传奇、历史而来,现代小说是个性化的,人物的名字是创造的而非沿袭的。以往的小说时间是抽象,为现代的小说趋于日常真实,比如《鲁滨逊漂流记》。这是一种形式现实主义。

  文学空间冲鸭!

  《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读后感(四):期待一本“小说空间学”的诞生

  看见这个标题“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我们会误以为书在谈论小说的某种空间构型。但在约瑟夫弗兰克看来,小说的“空间形式”仅是以时间形式的对立面才被提出的,这就与我们第一印象中想要它多谈小说物理空间的相关研究产生偏差。因而,读完全书其实有一种被欺骗之感。弗兰克的同名文章中所要说的小说的“空间形式”,更准确地说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

  在弗兰克的论述框架中,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对时间/空间这两个展开小说的基本要素具有不同的偏重。在传统小说中,情节(讲故事)被放置于突出的地位。这样一来,沿着时间线发展的叙述就被放置于第一位。尤其是对于19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而言,故事性是首先被考虑的,而空间则被放在次要的位置。但随着现代小说的兴起,空间形式(结构)却被越来越突出,相应地时间被削弱了。虽然弗兰克的这篇文章发表在1945年,当时还没有多少后现代的文本可供参考,但文中仅对几部现代作品的简单研究,也已经让他富有远见地发现了文学研究中向来被忽视的“空间形式”。

  弗兰克以《包法利夫人》中的一个著名场景开始了全文,来说明小说的“空间形式”如何率先在福楼拜的作品中出现。这个场景正是出现在小说后半部分的农产品展览会,着重展现的是空间上同时发生的三个事件:分别是街道上的人群、发表演说的官员、爱玛在楼上俯瞰。因为小说是时间的艺术,故而要营造三件事同时发生的效果,只能逐个地进行交互描述。那么福楼拜是如何在这个场景中创造出一种“空间形式”呢?弗兰克认为,通过这种叙述方式向后进展,三个事件在最末时刻在文本中并置,并被读者同时听闻(演讲几乎与获奖者的名字同时被读到)。弗兰克用“电影摄影机式”来称呼福楼拜处理这一场景的方法,看来是恰当的——因为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一种最为简单的交叉蒙太奇:“最后一分中“营救。这样就打破了叙事时间单线发展造成的限制。

  无论这个被提前举出的例子多么难以让人信服,但它至少触及了反抗时间在小说中的一个例子。正是在福楼拜的这一框架下,约瑟夫弗兰克继续着他的“空间形式”分析。他接下来所使用的三个案例中,有两个是我们相当熟悉的: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普鲁斯特的《最忆似水年华》。如果说按照弗兰克对“空间形式”的设定对于像《尤利西斯》这样一部类似于都柏林城市漫游记的小说(而且在各章节间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的小说)显得一目了然,那么对于像《追忆似水年华》这样几乎完全以“时间”为主题的小说又该如何分析呢?在弗兰克看来,普鲁斯特在叙述过程中将两个瞬间意象并置或描述人物的纯粹观像便是对叙事时间的中止,也即形式空间化。

  看到弗兰克想要以“空间形式”来分析《追忆似水年华》,我以为他会从诸如贡布雷、盖尔芒特家等具体在小说中出现的空间入手,并在整部小说暗中潜在的斯万家-盖尔芒特家这两条路线组成的结构中去发现空间形态。但没有想到的是,弗兰克仅仅通过对意义单位群的前后参照(“通过人物不连续的出现,普鲁斯特迫使读者在片刻时间内空间地并置其人物的不同意象,这样,对时间流逝的体验将与他们的感受完全连结起来。)就结束了这一问题,多少不能让人满意。问题也许在于弗兰克本人对小说的”空间形式“的定位与我们字面上对该词的理解不同,在汉语语境下一旦空间被用来指涉时间的对立面,它便只想及现实的物理空间。

  对我来说,更感兴趣的是小说中此类物理空间呈现形式的分析,这样才能被称为是一种真正的“空间形式”分析。比如,它应当去研究在传统小说中空间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这样的空间对于小说的叙述具有哪些作用?而在现代小说中,这种空间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空间在巴尔扎克的小说和罗伯-格里耶的小说里就具有明显的区别。巴尔扎克对场景的细致描绘为的是突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和个性,空间是呈现故事的容器;而在罗卜-格里耶的大部分小说中,精细的描写为的仅是创造出空间本身,空间是在描写中被创造出来的。当然,现代小说还有其他的空间类型,且不谈乔伊斯对于都柏林、普鲁斯特对于贡布雷、巴黎的图绘,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对想象城市的描绘,就说佩雷克在《生活使用说明》中对那座公寓细致的描摹和博尔赫斯对文学空间的杰出想象(小径分叉的花园,阿莱夫)都说明了现代/后现代小说中所出现的空间与传统小说不仅有不同的特征,也承载着不同的涵义。而我们期待的正是这样的一本“小说空间学”的诞生。

  附:空间形式的三种方式:个人肖像、社会图画、文体化。于斯曼《逆流》:桔子结构;与教育小说、流浪汉小说对立;侦探小说为萌芽;多重故事、拼凑时间表、精细描摹延缓小说速率也为空间形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