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如何是好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2-08 02:07: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如何是好经典读后感有感

  《如何是好》是一本由尼克·霍恩比 / Nick Hornby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是好》精选点评:

  ●这本书让我从新的角度来看我的感情。

  ●NH!NH!!!!!!

  ●因为这系列书,才相信单单对小说的品位和我有相似之处

  ●翻译的太抱歉了。。。和金山词霸差不多

  ●家庭……

  ●读完挺后悔的 如果开始知道是这样一本书 我一定不会从书架上把它取下来的 看到大家的点评 貌似是翻译的问题 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问题了 外文书还是看原版好了

  ●2.5,不好看,除了其中某些比喻还挺逗的

  ●补录

  ●不知道说不好的人有没有看完。书以一些家庭琐事开头,但期间明明插入了人生信仰,宗教文化等深刻的内容。另外对人物的形象刻画生动,心理描写部分细腻而真切,不管从文字(表象)还是隐喻(内涵)我看来绝对是一本好书。

  ●评分好低。出乎意料。也许,没有了华丽辞藻的堆砌,和如梦似幻不知所云的文艺气息,小清新们是没有兴趣的。瞧,我也会奚落了,也越来越会嘲弄了。也许只有真正体会过灵魂的片片飘落,才能明白脚踏实地,现世安稳的含义。缺乏文学价值,却充满生活的智慧。尤其在知道作者nick就是写<自杀俱乐部>的那个nick之后。A long way to down 真是好名字。

  《如何是好》读后感(一):nothing to do 2 be good

  翻译确实晦涩,但还能看出原作者的黑色语言的影子。

  中心思想?

  好像是说身为一个中产(below 中产)的家庭主妇,只要保持麻木的心态,不论你的男人是愿意工作,还是不愿意工作;他愿意交什么样的朋友;你和什么样的男人上床;你的子女教育和你的期望是多么的背道而驰;你所写的小说是怎样的被另一个国家的翻译同志强奸。。。

  都无所谓,什么都无所谓。

  世上本没有“good news”这个人,所以这是一篇科幻小说。

  《如何是好》读后感(二):蛮烂的一本书

  当初买这本书就是冲着Nick Hornby的失恋排行榜去的,很难让我相信这2本书出自同一个人的手饿,不是一般的闷与烂,而且基本上完全不知所云,上一次看这种让我完全和主人公找不到半点认同感的是<PREP>,当时发誓再也不要看这么烂的书了,没想到没过半年再次读到这样的一本书.

  完全看不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how 2 be good么?我看不出来,也许真要再之前读读那本被讽刺的某才子的书才行吧.

  OTZ了...

  《如何是好》读后感(三):对这本书的翻译我就不说啥了

  打了较差的分,实在是因为——这本书的翻译真是……麻烦把翻译的人拖出去枪毙五分钟,谢谢。

  “信达雅”,最后一点我也就不要求了——可是总要通达吧???

  本来买书就是冲着“高保真”作者的招牌去的——作为畅销书作家,他卖的就是软性语言暴力,那种妙语如珠的好比喻。现在统统没有了:整本书干巴、蹩脚、语法错误百出、潜台词没有真实表达、统共不知所云——两个仅仅粗通英文的人为我们带来了一本翻译小说,也许还要加上文曲星做助手。这应该不是原作者的问题,因为从中文文本里勉强可以看出,他还是保持了风格化的幽默。——如果有机会看到原著而发现罪孽的根源在尼克霍恩比,我会回来对翻译者认罪。如果不是——近年来译文出版书的质量和价格之比真是让我无言了。

  总结:当我们遇到这样差劲的翻译者、这种劣质的文化乳娘,我真不如抱着一本英汉字典啃原著。

  《如何是好》读后感(四):乐并郁闷着

  故事的最后一句“我看了一眼戴维身后的夜空,我能看出,那里根本什么也没有。”

  “那里根本什么也没有”,所以如何是好啊。整本书就是对“那里有什么”的发问,“那里”在尼克的另一本书《自杀俱乐部》中是没死前的一辈子,在这本书里是“婚姻”。即使对妻子来说,当愤怒、刻薄的专栏作家丈夫变成了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充满大爱的丈夫,陷入危机的婚姻却从一种危机变成另一种危机,并且比前一种危机令人更困惑。

  这种“那里有什么”的终极发问本身就令人很郁闷,答案令人更郁闷。所以,从郁闷到更郁闷的过程中,不来点乐子就真的要郁闷死了。

  吊诡的是,英式郁闷和英式乐子从来都是一回事,不郁闷不英国,唯英国出憨豆。这种古怪的现象肯定和英国古怪的天气有关。

  anyway,乐并郁闷着的阅读体验还是值得一试的。除了糟糕的翻译真的很令人郁闷外。

  《如何是好》读后感(五):什么都不要做比做要好”?

  许多人都和我一样,看这本《如何是好》是冲着写了《失恋排行榜》的尼克·霍恩比去的。在《失恋排行榜》里,男主人公是一个小小的二手唱片行的老板,被女友萝拉甩了以后,搬离他塞满唱片、录音带和CD收藏的家。然后开始依照年代排序,列出他自己有生以来最伤心难过的被甩者“失恋排行榜”……那不是一个煽情感人的故事,但是正如它的宣传语说,这是关于一本三十而立的男人之书,“关于男人的不安全感、恐惧与忧伤,关于男人的狭隘眼光(比如沉溺于排行榜或收藏),关于男人的厌世和偏执狂……”

  所以我想知道更多。《如何是好》是用女性角度写的,妻子凯特是一个普通的医生,丈夫戴维被称作是“霍洛威最愤怒的男人”,为报纸的一个同名栏目写专栏,性格愈发尖刻自私暴戾。妻子再也无法忍受,与一个无关重要的人私通,并且要求离婚。可是戴维没有同意,去找了一个叫GOOD NEWS的心理理疗师后,成为了一个道德上无可指摘的人,模范丈夫和父亲,甚至开始全身心的投入慈善事业。

  凯特从此陷入更大的困扰,她的丈夫已经完全没有过去的影子,没完没了的捐献,收留流浪客,甚至发动整个街区的人开展福利事业。凯特没有半点开心起来,她觉得一切像是一个阴谋和笑话。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我很想知道的问题,却没有给出回答:我们到底需不需要或者去成为一个道德上近乎完美的人?我们常常苛求自己,苛求我们身边的人,觉得自己或者他人不够同情心,不够勇敢,不够充满理想和激情,不够感恩。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和别人一下子达到了这些完美的标准,我们会得到预期的开心和幸福感吗?

  凯特否认了。她觉得她和这个完美的丈夫,慈善者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她自己反倒成了在道德领域上被指责冷漠的人。她开始怀念她以前那个性格暴说话尖刻幽默的丈夫。她还是为重新融入这个家做了努力,但是似乎无功而返。

  他们还生活在一起,但是凯特开心吗?戴维和孩子们开心吗?

  其实,比起完美的无懈可击的人,我们会不会更热爱那个本真的自我?

  书里凯特心情抑郁的带着孩子去教堂的时候,一个女牧师的讲道让我印象深刻:

  “什么都不要做比做要好,这样可以让上帝更好的接近你。”“这也是为什么上帝对你们假装虔诚不感兴趣的原因,因为这会妨碍他去发现你们。”

  我本身对基督教的观点不感兴趣,但是这其实会不会是我们要的答案?上帝喜爱的是一个本真的我们,而不是在道德上试图无懈可击的人。

  不知道这个在书里没有结局的故事最后会走到哪里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如何是好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