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的故事》是一本由盛田昭夫著作,平装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02-3-2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索尼的故事》精选点评:
●从原子弹投下开始到日本重新崛起,文化碰撞,文化侵蚀,都在其中
●周末听盛田昭夫讲他和索尼的故事真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呀。一群专注的理科生创业十分可爱。学习、生活、管理上都给了我一些启发。索尼大法好,去日本一定要到索尼资料馆打卡!!
●索尼大法好。三四十年的索尼就是现在的苹果和华为啊!
●每一个索粉必读书籍,简单的介绍了盛天的自身经历和索尼的成长史。从文章中其实能够看出很多盛田的经营理念,也能从中看出当技术的井深和经营的盛田退去之后,sony的荣光也必定不复当年
●非常适合映画化
●日本创造!可以看到日本人自战后重建,就在各个方面秉承精诚为致的作风,不管是政治体制还是工业体系,高效认真的运转着。相比起来,中国的企业政府,包括个人 还是不够成熟。
●只是浏览了一下,盛田昭夫真是自我感觉良好,写自传似的。大一的时候仔细研究过索尼,那时用的是另外一本书,叫《索尼源流》,sony内部编纂的,非常有料。
●看看人家的富二代在干什么...
●IB老师让我们看的 写4K字读后感 两个小时看完 前半部分不错 后半部分基本是废话 虽然我知道老师想让我们看后半部分。。。
●要不是因为短暂地服务过PS4,我都不会想到SONY在上一时代的辉煌地位。同时看一本介绍索尼的《死于技术》,唏嘘强烈。
《索尼的故事》读后感(一):书名是不是有误~
计划最近重读一遍,只有打印稿,孔夫子上找不到书,是不是正式出版用的别的什么名字~
思考性很强,当然,他思考的方式和内容绝对是值得学习的~盛田的用人识人,技术的追求与热爱,与井深的关系和合作互补,事业上的不断进取,冒险,全家进驻美国,对品质的追求,对商标的爱惜与强悍的态度~
有些人真的是生来高端的,如同乔布斯,与福特卡内基的成本控制是完全不同的生意理念,值得学习借鉴~
《索尼的故事》读后感(二):如今令人唏嘘的索尼,不是乔布斯之于苹果,而是日本固有思维的必然。
盛田昭夫的成功,Sony的成功,日本的成功是必然。这是因为日本人乃至亚洲人的性格和战后日本人强大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书中的后半部分论述和观点,也代表了盛田昭夫极为强大的自信心所带来的“副作用”:狂妄自大。这也和现在的Sony一样令人唏嘘不已。 同样地,日本人有的,我们不缺;日本人没有的,我们还有。书中即便用了很少的篇幅讲述了Sony,我也不乏能感受到“made in Japan”这一词在不同的时间段所带来的不同的含义。当然,“made in China”也会。因为我们天生骄傲。
《索尼的故事》读后感(三):这本书名字取错了。
原子弹和战争对日本的经济影响巨大,百废俱兴初创公司做啥成啥,索尼的特点是很早就在美国设立了总部,营销手段使得后来的ps系列成为全球型的游戏主机这点和日本其它的公司不太一样。
之所以如此源于盛田出生至富裕的家族能很早就接触西方文化,创业吧也只有富二代才能玩得起的。当然这也和时局日本被美国重创,日本人骨子献媚不无关系。
索尼有点像苹果,是个软硬兼施具有创新精神的公司,在行业的初级阶段(晶体管,pc)这类公司都能活的不错而且有较强的生命力。
盛田是个西方思维的营销能手,深受美国文化影响。有点穷人版乔布斯的意思(我说雷军你乐啥,又没说你),管理超级企业也有过人之处。
联合创始人井深有点沃兹的意思,主管研发设计,同为索尼公司灵魂的二老于90年代末期都已驾鹤西去,据说被上帝抓去制造Walkman了。
这本书叫盛田昭夫的故事可能更合适有点。
日本人的自传都比较乏味。
《索尼的故事》读后感(四):索尼是苹果的前世
在60/70后眼里,索尼曾经是一个梦。80年代,贫穷的中国打开了大门,看到了一件件电子艺术品,在那时候的人眼里,索尼的产品就是现在的官窑。买不起,而羡慕的很。
盛田在书里讲到几个细节:一个是Made in Japan曾是差货的代名词,他们特地把这几个字印得特别小,直到美国海关说这些字小的都看不见了才被迫放大;另外一个是,美国人要订10万台收音机,相当于索尼几年的收益,但要求不打索尼的品牌,盛田拒绝了,丢掉了这笔天大的生意。
从最早的晶体管收音机,到Trinitron电视机,到Betamax录像机,到Walkman,模拟电子时代索尼就是现在的苹果,勇于创新,一马当先。盛田也敏感地抓住了内容的重要性,他和很多音乐公司音乐人都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后来还收购了哥伦比亚影业。这和乔布斯靠iPod东山再起的路数完全一样。盛田还有个理论,就是不要做市场调查,消费者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做出来,引导他们去喜欢。这点和乔布斯也是一样一样的。
很不幸,在世界从模拟转向数字时代的时候,索尼失去了它的导师和领路人,97年井深大去世,99年盛田昭夫去世。
2004年,索尼领袖出井伸之敏感地提出收购苹果的黑白棋计划,但最终被陈旧的董事会否决。出井05年离开索尼。
有多人还记得索尼曾经的广告语:it's a S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