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為了N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1-08 00:16: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為了N读后感摘抄

  《為了N》是一本由湊佳苗 / 湊かなえ著作,皇冠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260,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為了N》精选点评:

  ●在反覆章節中述說重重疊疊的故事,真一個不留神就要翻回幾頁看看是誰在說話,閱讀有給打斷的不快。唯是對「極致的愛」的刺探,用頁頁翻出最後真相的文字本領,算是對困難閱讀的回報。

  ●凑阿姨就这点能耐了 按剧的进度快要把书的内容讲的差不多了 看编剧怎么加新内容了

  ●确实是看腻了这个风格了~而且感觉也不如另外几本的细节处理得好~有几处感情转折有些奇怪

  ●昨天单位停电 就稀里哗啦地看完了 的确是很好看 所以我更期待电视剧了~ 但是荣仓奈奈确实挺出戏的

  ●书中所提到的“分担犯罪”(是指在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情况下,自己为对方担了一半的罪。既然没有任何人知道,对方当然也不晓得。分担犯罪后,自己默默地退出。)以现今的办案水准来看,应该是很容易识破的伎俩。但湊佳苗的小说,主要看的还是人物的内心独白,案件倒成了其次,这点瑕疵是可以忽略的。罗生门式的视角,每个人都是为了"N",为了自己所重视和所认为对的事,最终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但也正是这种罗生门式的自我视角,后果造成后,又“默契”地相互分担。虽然这种“默契”建立在一定程度的误解之上,但每个人都认为做了对的事情,即使内心纠结着,但负罪感也稍微的减轻。毕竟他们都同样有着痛苦过去,揣着脆弱敏感的内心,在追感幸福的道路上踽踽独行。

  ●四个人的内心独白。真实过头得可以说平淡。开放结局。

  ●就算不够格成为当代的《莽林中》,这本书的多视角描写也足够精彩。事实上我觉得,凑佳苗的文笔是高于她的剧情架构能力的,这种并不复杂,但需要笔力的小说很适合她。另外这本还是很正能量的,少女格局太小了。

  ●速读了一下,诡计部分还可以,剧情部分也可以,但全都是第一人称的自白,总觉得哪里不太对。人呢,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为了别人,其实到底还是为了自己,不过是种错觉罢了。按书来讲,小出惠介那角色应该是二番才对吧,masa那角色酱油最后炮灰了,期待德井桑的野口~

  ●相比告白和赎罪 有点散 凑佳苗还能用这个模式写多少?不是4个人而是一个人分裂出来的4个人。西崎代入了伊势谷的脸~啊哈 但这个人物本身还是挺做作的

  ●一个简单的短篇,却用几个角度叙述。

  《為了N》读后感(一):湊佳苗老师继续发扬中二精神

  看过《告白》之后我应该长点记性,不要期望太高。。。

  一开始觉得叙述手法满有意思的很带感,但这种每章换个人讲一点点新信息的方式由于没有有深度的内容的支撑,看多了就很嫌烦(How to get away with murder既视感)。而且有时候得看几段才搞清楚是谁的视角。又不是叙诡干毛弄这么累。。。

  几人各自隐瞒而恰好保守的秘密这个设定想来很惊艳,但可惜啊,我还以为藏了什么惊天大秘密原来也逃不过小清新中二流,柯南里随便拉出一集看看动机都甩它几条街,这下我宁愿动机特么是一大笔钱算了。。。

  死者们花样作死死得其所,其他出场人物让人惊叹是不是日本人脑回路都这样花样中二。不过其实他们也还算无辜,况且也是情有可原,那些童年回忆还是写得挺抓人的,恨死那些没资格当父母还要生孩子的SB。

  如果事先期望值不是很高的话(哪里的宣传拿它和嫌疑人X比来着,谁的主意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总体阅读体验尚可且不乏亮点,纠结了下还是三星

  《為了N》读后感(二):江郎才尽

  凑加苗的作品一向有很强的主题性,在评论《少女》时,我曾说过“我把《告白》归纳为“沟通”,把《赎罪》总结为“救赎”,把《少女》看做是成长!”。同样,本书的主题也很明显——爱情!

  一对夫妇死在自己家中,现场有四名目击者,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假名的第一个罗马字母都是N。而他们之间有人为了N,背负杀人罪入狱。也有人为了N,撒下弥天大谎。实际上,这中间的确有人特意隐瞒了什么,当然,也是为了N!故事开篇三泄,看似没有任何疑点。但是对于每个当事人来说都有些不对劲。凑加苗从每个当事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十年前后的自白,逐渐拼出了真相。

  读完此书,我有一种作者江郎才尽的感觉。

  多角度罗生门式的写法从《告白》到《赎罪》已经用烂了。而整个故事的深度也远不如《赎罪》和《少女》,更不用说《告白》了。在布局上也没有什么新意,故事一路平铺直叙,没有什么逆转,平平淡淡的开始,平平淡淡的结束。真相也简简单单。完全感受不到读《告白》时的震撼。

  在人物刻画上倒是一如既往的好。每个角色都个性十足,都有自己追求和想要守护的事物。人物在面对事件时的所作所为也都合情合理。这算是本书唯一的亮点了。

  总体来说,很一般的作品,没有太多评论的价值。

  《為了N》读后感(三):以爱为名的伤害

  首先,这书前面附带的两篇推荐序纯粹扯淡,我怀疑写这篇序的人到底有没有认真看过此书,是不是仅凭着别人的叙述就扯出这么荒谬的序言来,完全是在藐视读者吧

  至于简介上烛台还是花瓶的问题就不说了,看过的心知肚明,没看过的也无需纠结这种问题

  本书在揭露真相前,我私心认为优于《赎罪》,但从西琦开始自诉后,感觉开始用力过猛,或者说过于轻率,在揭露真相时到达顶点,与前文营造的感觉大相径庭,最后似乎为了让西琦的行为合理化,通过与衫下的对话进行点题

  但是我想了一晚上,仍然觉得西崎去顶罪很不合理,是一种变相的自我满足,奈央子与野口,两人的关系是扭曲的、病态的,但是达到了某种平衡,两人谁都离不开谁,都是成年人,自主选择呆在扭曲的空间,并不是旁人说一句,这是错误的,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像西崎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灼热鸟中最后,男人又回到了女人的身边。

  “可怜的孩子。每当听到别人这么说,他就觉得被带走了以往人生中爱。“

  ”我才不是可怜的孩子。我要让那些说我是「可怜孩子」的人看我写的故事,让他们知道,母亲和我之间曾经有爱。“

  但在台风之夜过后,西崎认识到

  ”母亲对我的行为并不是爱,真正的爱应该不需要修饰、升华,在任何人眼中,都知道那是爱。“

  但是在遇见奈央子过后,

  ”台风之夜后累积了两年的想法,在遇到奈央子的那一刻,立刻被打得支离破碎。“

  ”她唯一的愿望,就是野口继续爱她。如同我曾经害怕母亲一旦抛弃我,我就无法生存一样,她也害怕野口抛弃她。

  “只要她幸福,我已别无所求。”

  有过同样的经历,西崎应该明白,奈央子其实并不需要救赎,但是西崎一边与奈央子互舔伤口,一边在心里怜悯着奈央子,

  其实他只是需要一个被肯定的借口而已,

  他真的是离不开奈央子本人么,只是离不开有着同样伤口的,肯定着用爱的名义被暴力伤害的人

  “奈央子,他还让你流产,你太可怜了。你只是想要解脱,你想要自由。你刚才救了我。”

  我觉得他完全不爱奈央子,在这种情况下,为奈央子顶罪,“我不想让奈央子变成杀人凶手。”只是一种自我满足罢了。

  而且在做伪证时撒谎与奈央子发生了关系,我觉得很难理解。

  他并没有真正的为了N,为了谁,而只是为了让自己解脱,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而已,

  这只是我理解下的西崎,可能是钻了牛角尖的消极想法……

  《為了N》读后感(四):《為了N》:為了那極端的愛

  威廉‧尹迪克(William Indick)在《編劇心理學:在劇本中建構衝突》(Psychology for Screenwriters: Building Conflict in Your script)一書中提到:「一部電影如果沒有愛就少了『心』。」因此,不只是浪漫愛情電影裡有愛,即便是恐怖片、戰爭片或科幻片也都含有某種愛的成分。我想小說等的文學作品亦然,因為愛是所有人──不論性別、年齡、身分、種族、國籍──都能感受的共通情感,如果少了愛,作品讀來必會使人感到乏味、空洞。

  為了N,為了愛

  在湊佳苗的《告白》(告白,2008)及《贖罪》(贖罪,2009)當中,愛也許不是讀者最先能體會到的部分,但不可否認的是,愛確實可視為是引起一連串猶如脫軌的火車般失控的事件的遠因:《告白》中的森口悠子為了不幸溺斃的愛女,對牽涉其中的學生展開報復;《贖罪》中的麻子由於愛女英未理慘遭性侵、殺害,便將怒氣發洩在女兒的同學身上,使得他們年幼的心中從此留下不可抹滅的陰影。原來,愛不單單只是童話中的美麗愛情,也可能轉化成其他面相,以充滿負面能量的形式出現,這點在湊佳苗出版於2010年的《為了N》裡更能清楚見得。

  和《告白》、《贖罪》等作品一樣,《為了N》也是以一犯罪案件串起整個故事,不同的是,這次湊佳苗在故事的開頭便以第三人稱的視角,扼要卻明瞭地點出案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死者姓名,如此冷靜、不具任何情感的描述手法,讓讀者對案件本身產生旁觀者般的抽離感;接著,再以熟悉──幾乎已成湊佳苗個人鮮明的創作標記──的多重第一人稱主觀視角一一呈現杉下希美、成瀨慎司、西崎真人和安藤望四人和死者野口貴弘、奈央子夫婦的關係,以及案發當時的情形;最後,時間點拉到十年之後,這次四個人除了說出命案真相,更明白地陳述出彼此之間的關係,想當然耳,當中還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祕密,以及悲慘的童年過往。

  從日文原名直譯而來的中文書名《為了N》,直白地指出一個未知數,讓讀者在閱讀之前便抱持著疑問:N是什麼?藉此手法,湊佳苗成功地引起讀者的好奇心,讓人激起想繼續閱讀下去,獲得答案的動力。原來,N指的是人,對每位主要角色來說,他們的心中都有一位重要的人,正如杉下希美所言:「為了那個人,不惜犧牲自己;為了那個人,可以說出瀰天大謊;為了那個人,自己可以做任何事;為了那個人,自己可以殺人。」之所以能不顧一切,一心一意為了一個人做任何事,歸根究柢就是因為愛。只是,如此沉重的愛,又會以怎樣的面貌顯露出來呢?

  依靠男人的女人/為了男人的女人

  暫且撇開幾位主要角色不談,小說中最令我感興趣的有三個角色:奈央子、杉下希美的母親和西崎真人的母親,這三人雖然頂多只稱得上配角,但她們呈現出的愛卻是最為極端且富戲劇性,讓人印象十分深刻。

  這三位已走入婚姻、嫁作人婦的女人,從婚姻的象徵意義的層面來看,皆為依附男人找到自己存在位置的女人。當中,奈央子雖然貴為大公司董事的女兒,也曾擔任櫃檯自謀其力,但是在嫁給野口之後,便成為全職家庭主婦;杉下的母親更不用說,身為獨生女、被暱稱為「白城公主」的她,在嫁給工作能力很強的精悍王子之後,就像童話故事裡的公主一樣,從來不用操心於柴米油鹽醬醋茶,只消每天打扮得光鮮亮麗,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即可。這兩人不管遭受丈夫如何的對待──例如:暴力相向、惡意拋棄──完全不減對丈夫的依賴,始終沉溺於對方仍深愛著自己的假象中。為了如此扭曲的愛,為了她們的男人,杉下的母親甚至殘酷地對一雙子女說:「只要你們離開這座島,他就會叫我回去那個家。」而奈央子則是將丈夫的暴力行為看作愛的證明。

  至於西崎的母親,雖然書中關於她的描述不多,僅能從西崎創作的小說〈灼熱鳥〉和篇幅極少的回憶拼湊出些許樣貌。從〈灼熱鳥〉的部分來看, 或許會認為她不同於奈央子和杉下的母親,是以「我愛妳」三個字控制著丈夫(男人)的女人,然而,這不過是表面罷了,事實是西崎的母親依賴著男人的愛生存,否則她不會在丈夫離去之後,將「我愛妳」這個可怕的遊戲──帶有濃厚SM意味的滴蠟行為──轉嫁到兒子的身上(不過,確實這部分還有另一層解釋,稍後將詳述),讓一個需要她的愛的男人成為她生存的意義。

  西崎真人的戀母情結

  在本文一開始提及的著作中,威廉‧尹迪克寫道:「父母/兒女關係代表一個人生命中主要的愛的關係,因此戀母情結本質上是所有愛的關係的象徵。」在小說裡,長相帥氣、立志成為作家西崎真人正是體現出戀母情結的一個角色。

  如同前述,西崎的母親以「我愛妳」三個字控制著丈夫,讓目睹一切、年紀尚輕的西崎認為「我愛妳」或「我愛你」是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所必需,同時也體認到母親/母親的「我愛你」是他賴以為生的憑靠,因為母親告訴他:「這個家以外的地方充滿了醜陋的東西,你不可以去看那種東西。」母親所建構出的世界理所當然成為西崎的全部,為了愛──其實是為了生存──西崎只能忍受灼熱火焰的親吻。然而西崎的母親以支配欲引發,這宛如烈焰般炙熱又危險的愛,在他人眼中只能換得同情,讓人覺得可憐,為此西崎決定將這份愛寫在紙上,讓別人知道「母親和我之間曾經有愛」。

  長大之後的西崎,將這份戀母情結轉移為對奈央子的愛,從同樣承受著愛的疤痕的奈央子身上,西崎得以有勇氣跨越「一座搖搖欲墜的橋」,找到「一片新天地」,同時感受到「母親果然是愛我的,比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愛我。當出現肯定這種疤痕的第三者時,我才能強烈地意會到,這就是愛。」經由這段敘述,彷彿看到奈央子的身影和西崎的母親逐漸重疊,甚至取而代之成為西崎愛戀的對象。只是,這層轉移畢竟是以母親扭曲的愛為根本,兩人不過是害怕被拋棄而相互依存,因此這份愛全然稱不上是真正的愛。唯一能從扭曲的假愛中得到解脫,只有償還,西崎如此認為。抱持著對母親的負罪情結,讓西崎產生強烈的動機:意圖藉由解救奈央子,償還對母親的愧歉,並獲得內心的紓解。

  過於鮮明的創作手痕

  在《為了N》中,為了讓角色符合書名的設定,湊佳苗刻意將主要角色的姓名羅馬拼音分別隱藏著「N」這個字母,譬如:希美(Nozomi)、成瀨(Naruse)、西崎(Nishizaki)、望(Nozomi),這樣的安排雖然有心,但也略嫌生硬了些;況且,並非只有這些人是「為了N」裡的「N」,如同我在前面所指出,其實包括配角的支線在內,也都隱含著「為了N」這樣的設定在裡頭,因此「N」還是視為數學中的未知數或許恰當些。

  從我所接觸過的湊佳苗的作品中(《告白》、《贖罪》和《為了N》),可以看出湊佳苗的創作野心愈來愈大:告白之後是贖罪,贖罪之後才能獲得紓解,《為了N》其實正隱藏著這樣龐大且複雜的完整過程,進而牽涉到了愛。但是,這並不表示湊佳苗的創作功力也隨之增高。坦白說,從處女作《告白》開始,湊佳苗便採多重第一人稱主觀視角的方式創作,也許初次接觸時會覺得新鮮且驚艷,但是隨著其他作品也使用同樣的手法呈現,不僅沒了新鮮感,甚至會懷疑湊佳苗是否真的已經陷入舊瓶新酒的桎梏裡。不過,撇開過於鮮明且刻意的創作手痕不談,單就內容融入的素材而言,《為了N》是會令我感興趣的一部作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為了N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