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防衛少年 1》是一本由鬼头莫宏著作,台湾长鸿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100,页数:2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球防衛少年 1》精选点评:
●地球便当少年
●四卷之后才渐入佳境。但机器人元素一直弱到不行啊…
●一入鬼头深似海,从此老虚是路人
●我们能为之而死的,一定不是自己,而是别人,更确切的说是还能活着的人。 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一部更令我感动的漫画了。 和动画出入很大,比动画好看多了
●设定上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不过可以靠脑补辅助消除,故事讲得很好。一提灵魂就露怯。
●后面力度不太到,人物关系略狗血,几处留白很棒
●故事太形式化了 像是类型剧一样 冲着致郁看的 但是还不太够 3劵弃 有时间再读吧
●不知道为什么,觉得整套书借着一个引子来讲人情冷暖,后面不是很吸引人
●vol 3
●你搞这么黑暗好么?
《地球防衛少年 1》读后感(一):我们的生活
本质上是用非常极端的手法描述中学生的生活及心理。
异常残酷的世界观设定看起来只是作者为了让角色们达到极端状态所采用的手段。
如果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我会用《我们的生活》这样的标题。
其实我私底下很喜欢作者这种胆大包天的风格。对于登场角色的命运,作者都可以毫不犹豫地给予,完全不考虑读者的任何感受。有类似爱好的还有远藤浩辉,他在《EDEN》中也是给予了角色们平等的死亡。
《地球防衛少年 1》读后感(二):TV版如果由GAINEX来拍,会更接近原著的感觉
果然比TV要黑暗一点、压抑一点、战斗也激烈很多。
整体感觉有点接近EVA的压抑风格,战斗也追求一种悲壮的气氛,如果TV版由GAINEX来做,会更接近原著。
但是,我倒不感到可惜,毕竟大家可以自己看漫画版嘛,TV不一定非要忠于原著的,GONZO做出了“暗黑治愈系”的感觉也很难得,GAINEX肯定拍不出那种感觉。
讲平行世界之间的战争,有趣的是,TV和漫画后来也变成了两个平行世界。
《地球防衛少年 1》读后感(三):《地球防卫少年》-15岁去面对必死,似乎太残酷了。
《地球防卫少年》-15岁去面对必死,似乎太残酷了。
提纲式:
被诱签署了契约,面对必须消耗自身生命的来拯救地球的使命。15个主人公,各自的故事和面对展现在我们眼前。
体会式:
以机战战的设定拼插了不同人生故事,对生活和死亡的感悟。但是并不怎么接地气。翻阅看完。
比较暗黑系,故作深沉。然而这些所谓的感悟,放在15岁的少年身上难免不够说服力。而且他们普遍还是勇于担当起来了,这素质高了点吧。也许作者重点并不在这里,更重点在通过他们讲述了责任和爱的故事吧。
也许以后有闲情再好好品味吧。
摘录式:
无
《地球防衛少年 1》读后感(四):所谓责任,所谓爱
对待 地球防卫少年 这个标题,实在没有特别多想说的话。许多人对这部片子的第一印象都是 滥俗 无聊 老套,但是很遗憾,这种印象真的和这部片子的实质不太匹配。
应该说,这是一部很有深度的片子。在深入的看过几集之后就会有这样的想法。剧情整体很残酷,应该说,主角的命运是一种意料之中的无奈,也许又不甘心,也许有怨恨,偶尔会发泄,甚至会逃避。面对灾难,每个人心中最为脆弱的神经都会被触动。所谓人性,大概就是人在崩溃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吧。
所谓责任,所谓爱。这两种信念而力量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片中每个角色在面对敌人的时候都抱着一种 保护自己所爱的东西 的信念。直到战争结束,生命停止,死而无憾。
围绕着对责任的讨论,片中对逃避的表现也是一个不错的看点。逃避,也会死亡,更会悔恨。人性一直都在说,未知的选择具有更大的诱惑力。一个是死亡,另一个逃避,毫无疑问,被逃避所吸引实在是一件极有诱惑力的事情。这是脆弱么?
《地球防衛少年 1》读后感(五):总有刁民想害朕
很早之前就提到了SF小说总是有着悲观的未来。我理解的道理也很简单,用现有的眼光,现有的科技,延续百年千年下去,向内看,怎么不是荒漠的地球、热寂的宇宙、变种的人类。向外看,怎么都要有个印第安人vs西班牙人一样的外星人。这个保护地球的故事,就是这样展开的。白人来了。
据说每个男孩都有着钢铁之梦,”机甲“应该是日本那段时期还很火热的题材,(现在也很火热,毛估估7月新番,就有好几部机甲。)故事以每个驾驶员作为出发点,如果不是有机甲和保护地球的主要剧情在,就简单描绘这些普通初中生的故事,和浅野一二〇的短篇,还真的非常有趣的相似。
故事随着对人性的原始冲动出发,慢慢铺开至人性的丑恶、懒惰、无奈、无助、个体的虚无感、与社会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与宇宙的关系。
有人说作者的作品总是致郁向或者充满了负能量,但从作者想表达的价值观而言,是最正统的需要针对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初中生的观念,作品中其实也很粗暴的提到了作者想极力表达的东西。
”思考“,最后可奈的故事中,可奈父亲提到了学生阶段最快乐的事就是思考,也提到了可奈父亲作为初中教师开展”死亡“课程被禁止。最后,可奈父亲的学生们来他家里,请他回去教书。
这一段我可以引申为作者自身的投射,作者希望读者,尤其小读者们要独自思考,作品所描绘的是好人不得好死,坏人得道升天的内容,官方更喜欢通过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故事来替代”丑恶社会“内容,校领导们也认为”不能提”死亡“课程,因为学生会害怕。“
作品中的未来与所展露出的人性的闪光点是那么的矛盾,我们身处如此丑恶的宇宙,还要保持善良的心吗?
这个问题早在第三-第五个驾驶员的故事中就已经得到了阐述。并不需要。但是当你希望保护着你关心的友人,你所爱的人的时候,不伤害他人自然成为了附赠的礼物,
可是,我们真的有需要保护的友人和爱人吗?没有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