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有花真好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0-27 00:40: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有花真好读后感100字

  《有花真好》是一本由[韩]史惠贞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15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花真好》精选点评:

  ●已订购,等发货~

  ●插花入门特别有帮助,比如鲜花买来如何打理、如何搭配、如何配器等。

  ●插花新点子get

  ●比较简单,有一些简单易操作的花材和花瓶搭配,适合花艺爱好者学习装饰家里。

  ●很实用的一本花艺书

  ●翻了两页就喜欢上了,美好的生活,确切的小幸福

  ●非常实用。

  ●日常家用必备。

  ●简单直观的入门教程,让心情美丽的书,而且看过有点跃跃欲试呐。

  ●很棒的教程,类别很多。很好看。

  《有花真好》读后感(一):几朵花就让生活靓丽起来了

  家里到处都是绿植,绿萝仙人球万年青多肉,占据了窗台和书架上的很多位置。按说挺美了,可总觉得缺点儿啥。仔细想想,是缺花。绿色太多了也单调,阳光不进来的时候屋子里阴森森的,即便红掌长得不错,也还差了点儿暖意。春天的北京最好的一点就是到处花团锦簇,枕头春意闹,雨润红自娇。在外面溜达了一下,回家决定插花。所以选了《有花真好》来看。种花太累,不如买来现成的牡丹月季玫瑰康乃馨插瓶。

  这本书特别实用,从花器的选择到花朵的修剪都讲解到位。以前以为“插花”是败家的行当,要买各种昂贵的花瓶。这本书的作者特别提倡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小水杯、牛奶瓶、饮料瓶做花器,配合剑兰得形状特殊的叶子做点缀,用一两朵花打造典雅的氛围。

  花器的高矮跟花枝的长短关系也很有讲究。一只小矮瓶里面适合插枝叶短小且花朵偏大的花,这样会有稳重端庄感;相对应的,细长的花器则适合花枝稍长的花,显得亭亭玉立非常秀美。

  以前在家里摆放鲜花,不懂得修剪,一大束散乱插在花瓶里,乱蓬蓬的毫无违和感。看了这本书得到启示,如果瓶口较宽,可以用胶带横竖在瓶口交叉粘一下,分出九宫格子,再把花一支支插进去。先插中间第一朵,然后插周围,最后填满空隙。这样插出来的花束有层次有呼吸感,再配合满天星或者其他装饰性绿叶,就是非常好的装饰花瓶。

  这本书的作者史老师有多年插花经验,还负责婚礼等插花任务,所以书中也顺带讲解了新郎新娘等人的胸花制作。如何在一朵花的花枝中插入细铁丝 缠绕出美丽的造型,这样的DIY教程也让喜欢手作的人欲罢不能!

  《有花真好》读后感(二):一本足以的插花教程

  说起插花,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就是讲究“清静和寂”的日本花道以及被誉为当代日本花道第一人的川濑敏郎。在书店翻阅过那本定价118的《一日一花》,这本整理了他从2011年6月开始在网上连载“一日一花”专栏作品的书籍,美则美矣,但对我来说存在着巨大的缺陷:无法跨越的卖家秀与买家秀的鸿沟。

  作为一个不讲求禅意、不追究内涵,只想用花草美化生活、美丽心情的普通青年而言,我无法找寻到那么多“古老、质朴、布满历史痕迹的器皿”做花器,也无法“依据时节到山野里找最当令的花叶”做插花素材,亦无法拍摄出精致的照片并附上充满禅意的徘句。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人生之大不美。

  相比之下,我更加喜欢欧式那种繁花似锦、充满生气的插花或者园艺风格。刚好,手边的《有花真好》这本书满足了我对于插花的简单愿望。

  作者是位在欧美进修过插花课程的韩国插花师,介绍里说她还是众多世界顶级的奢侈品牌展的制定插画设计师。但单从本书来看,不管行文还是插花作品,是意外的平易近人:通篇满溢着常人可以体会和实现的“爱、美与幸福”。

  花材、花器、手法都是明朗、清晰而实用:单朵花卉要插出美丽的效果,就尽可能使它充实;浅色花需要绿色植物搭配;艳丽的花朵更适合用玻璃花器;多种花材搭配更具层次……书中附后的花典、绿色植物和果实看起来也很明丽可口。

  总而言之,这是本货真价实且实操性颇强的插花教程。至于封面上写着“享受小小、确切的幸福感”这几个字,应该是出版社为了迎合“小确幸”这个概念而附会的宣传词吧。不久之后,我就在书店看到了更多出版社推出了来自韩国或者本土的插花教程,当然,也是披着诸如“品质生活”、“小确幸”等等外衣。但同类型的书,对于我来说是一本足以,这时候先来后到就变得至关重要了。不得不说中信出版社在发掘市场和教育读者方面确实先人一步呢。

  《有花真好》读后感(三):精美实用的插花教程

  精美实用的插花教程

  读《有花真好》/by烟波浩渺1980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插花教程,图片精美,教程简单易学,制作材料方便寻到。插花是一点点小女儿的心思,柔美、大气,装饰屋舍,扮美心境,花语、心语一并绽放出最爱美的心。

  本书作者是史惠贞,韩国著名的插花师,经营S.flora 花艺工作室。是香奈儿、迪奥、兰蔻、爱马仕等世界顶级奢侈品牌展的指定插花设计师。

  要论说插花,不得不说中日韩三国的历史文化纠结,扯多了也就跑题。国人喜欢花要么喜欢花团锦簇,花开富贵,要么喜欢梅兰菊之高尚品格,很多插花作品多在传世名画可见,泛黄的画卷衬托出文人小品的独特韵味,以画达情,以花表意。日本的插花更看着禅意讲究简洁有深意,像极了出世之人,远且高,好像没有一点点文化基础就不能理他们的插花作品一样,必须有一颗好学的心才能去欣赏。

  韩国的插花我也就是看过这一本,至于韩国插花整体风格如何,也不敢多言。读完这本插花教程后,感觉简单易学易操作走的亲民路线,选取的花朵和枝叶、花瓶、花器都是寻常之物,只要有心喜欢的人也能模仿个皮毛,沾其雅意。平常路边的小花小草,花市售卖的高档品种,紫藤、玫瑰、芍药、绣球、百合,只要是美丽的、自然的都可选材入手,日常家居、大型聚会都可亲手制作,享受制造美丽的过程,分享手工制作的乐趣,从选材到布置,从处理花蕊到包扎定型,关于插花细节和重点作者都有兼顾到,对于插花初学者是一本不错的指导读物,图片精美,文字细腻温和,颜值指数很高。

  每个女人心中都会有段最梦幻的花事,藏在最柔软之处,如同红楼梦中每个女子都是一位花神的化身,尽管结局不美,悲惨了一点。不过那是小说中,那是旧时代,如今我们可是生活在新时代的女子,理想中开一个花店或种植一片花地,长大之后喜欢逐花而行,多想在最美的青春走过山山水水,都是会实现的。油菜花、薰衣草、樱花非大片之多不能动容,莲、梅、菊一朵也有意境。插花就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把花朵从自然之境移入人为之景,赋予它涵义,赠与它名字,留花入屋舍,情根已深种。

  一拿到本书头脑中立刻蹦出一句诗:“开到荼蘼花事了”,这句被曹雪芹“炒红”的诗句,格外显得不一样,浓烈的伤春情意包含其中。

  《红楼梦》中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中写到:丫头麝月抽到的花签便是“开到荼蘼花事了”,预示其将来命运,也许麝月是最后一个离开贾府的女子,也许是留在宝玉身边最后一个丫头“。经此一回讲这句“开到荼蘼花事了”不太知名的诗句,变得更加有深意。荼蘼是一种伤感的花,荼蘼花是春天最后开花的植物,它开了也就意味着春天结束了,“三春过后诸芳尽”,开花的季节也就结束了,预示着红楼梦中女子皆不完美的结局。

  不过“三春过后诸芳尽”在我们现在的时代来说都不算是个事,温室养花技术,发达的运输交通,将世界之花可方便快速的运达至目的地,可以将寒冷冬日瞬间变成花的海洋。而我们眼所见的各种各样美妙的花朵,越来越多。可供我们选择插花的素材也是越来越丰富,然而缺少的是一份心情,一些恰当的指导。

  “待到山花插满头”,待到山花烂漫,待到花香满屋,美自心中散发而出。有花真好,有书可读真好。

  2015年4月20日星期一

  如需转载请豆邮联系笔者2933702061@qq.com。

  《有花真好》读后感(四):花开一日休

  这本书是书友推荐给我的,说图片超级好看,你一定会喜欢。我自然是恭敬不如从命了。对方的眼光的确很好,但是书到手之后,我才想起来,即使最近两年这样教授插花的书正火,我也是不怎么看这样的书的——

  和别的插花的书没什么不同 ,依旧是言简意赅,三言两语的介绍一下该款插花制作,真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啊。倒是这书里的图片是真的好看,那些插花的造型多是优雅大气型的,配上精美的摄影感觉特别养眼,疲惫的时候不妨翻翻看,换换心情!

  很明显的本书中绝大多数出现的都是西洋插花作品,只有很少的几款才带有日式插花的情致。总之,和日本传统的花道不同,西洋花艺作品无论是从色彩还是造型,或器皿的选择,甚至从最基础的选材上,就差异很大。有些作品分开放还不算明显,若是放在一起的话一眼就能看出不同来。

  作为香奈儿、迪奥、兰蔻、爱马仕等世界顶级奢侈品牌展的指定插花设计师,作者先是在美国波士顿、纽约学习插花,之后又去了伦敦、巴黎、东京等城市进修插花课程。或许是之前看到过的插花书大多是日本作者写的关系,初看到书的时候还以为是个台湾作者,结果仔细一看才发现是韩国人写的。倒是开始真正感兴趣起来了。

  这本书刚看了封图就感觉很不一样,和我之前更为熟悉的日本花道风格不大一样,看了书后才明白,因为书里所介绍的插花,基本上是指的西洋花艺,和日本传统的花道是截然不同东西。像我们常看到与日本有关的图片中,会看到养在水碗中的花朵,载浮载沉中的清新芳色。那是一份我们早已遗失的美丽。甚至我的祖父母辈还有这种习惯,尤为可惜是,现在国内的人倒多是学西方人一样,随便找个瓶子把花插起来了。

  虽然在人们的生活中更多接触到的多是西洋花艺作品,但更为国人所熟知的却是日式花道。后者是一种基于极简主义原则的花卉组合艺术,“少即是多”这是一位著名建筑师所提出的对极简主义的赞美,日本传统的花道之美也是如此,不是看你在作品中添加了什么,而是要看从中去除了什么。其特点可被归为,一枝独放美于满瓶繁花。

  因为日式花道的本身就是架构在日本传统的审美观乃至价值观上的,陶器、建筑、枯山水、茶道和花道等等这些都突显了日本审美意识中的寂(Wabi-sabi)。日式花道的作品往往在简单朴素中蕴含着一种静美,而艺术设计上则要用自然、空灵、朴素的禅宗美学观来表现空寂的无华之美。相形之下,西洋花艺的作品色彩会更为浓烈,造型也要更加雍容大气许多。

  在野趣中充满了宁静和雅致的空灵素美,虽不是日式花道作品所独有的格调,但的确是属于其作品的明显风格就是了。就好比说,如果礼物盒里面装满了一盒子花朵,艳丽的花色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那么我们会肯定这是西洋花艺的作品;如果礼物盒里面装了一枝花,花枝舒展的姿态极为雅致,那么我们就会感觉这是日式花道的作品了。

  在日本的大学里还有专门的插花专业,就是为了从事花道工作的。其实插花在中国历史悠久,尤其以宋代达到鼎盛。唐人重情,宋人重理。比起唐朝人直接在脑袋上别上朵花,宋朝人插花不仅追求漂亮,还要追求个意蕴,多了些理学意味,是走的高洁路线,讲究个“清”“疏”等风格。当时人们给每种花都起了雅致的名字,就像法国给十二个月都起了名一样,宋人也给花评出了“十二客”和“十友”。

  十二客:牡丹为贵客,梅花为清客,菊花为寿客,瑞香为佳客,丁香为素客,兰花为幽客,莲花为静客,茶为雅客,桂花为仙客,蔷薇为野客,茉莉为远客,芍药为迎客。十友:茶为韵友,茉莉为雅友,瑞香为殊友,荷花为静友,岩桂为仙友,海棠为名友,菊花为佳友,芍药为艳友,梅花为清友,栀子为禅友。

  你看那林边的小花多么可爱,

  何必将它从枝头摘下,

  用清水养在枕畔,

  供你一霄好梦。

  虽然之前也上过几堂插花课,看到了漂亮的插花作品的时候也会赞叹,但本心而言,却一直无法喜欢起插花来。并非仅止于自认为自己缺乏天赋,更重要的是,心中一直对这样只是出于人类装饰家居目的行为,从道义上是反感的……怎么说呢,总觉得这样很残忍,随意的把花从枝头剪下来,没有办法自然的盛开,凋谢。不喜欢这样。

  “花枝时以选花朵只有七八成绽开,上面还有着含苞待放花蕾的最为理想。先将入选花枝上的残叶、小枝、刺等剪去,修剪时应注意‘顺应自然’的原则,尽是保留素材本身的优美天然姿态,切忌修剪过多。”几乎在每本讲插花的书上都能看到这样的介绍,但对于插花的各种修整手法看得越多,便越发深刻的感觉到,这不过是一种为了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而人为扭曲的艺术!

  因为修饰过度,已经完全失却了自然的意味。虽然暂时来说还是鲜活的,但也只是没有死透而已,和枝头上注定雨打风吹去的花儿相比,少了那份蓬勃的生命力!果然,我还是更喜欢种植一些,大概插花会更合乎我母亲的心意吧。之前,她去城郊的时候,攀折了很大一枝花枝回来,是开满了成串的粉紫色小花的香花槐树枝,虽然已经用水养了起来,但还是很快的枯萎了。当时心里感觉特别不舒服。可能潜意识来说,如果只是喜欢那些花朵的漂亮,买盆花养就好了,何必这样随意的采摘攀折。

  不解的是,为什么能有人为了喜欢动物而去做个纯素食者,而不会有人因为爱惜植物去拒绝插花?固然插花是有益于心灵层次的修养,但是如果只是想提升心灵层次的修养,做什么不可以呢。只要留心,生活中无处不可修行。何必非得将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如果只是采用园艺中修剪下来的无用枝叶还好说,但只是为了制作插花的目的就要去破坏植物摧枝摘叶的,也就太过分。

  那天偶然在市内的公园里看到了大树下面干干的土壤,一时间竟然和旁边的水泥地分不太清,心中感觉很悲哀。总觉得树木不应该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固然我们人类需要绿色,但是这种需要和我们人类生活的愉快与方便相比较,终归是可有可无的罢了。如果真的珍惜这些植物的话,好比说清扫公园的时候,就完全可以把落叶和灰土都扫回到树下,这样虽然会对清扫工作增加一定的负担,但是对植物本身是很好的。腐烂的枝叶混合着风化的灰土会成为植物最好的养料,久而久之积淀成为丰饶的黑土。

  插花也是一样的,唯一令我心生反感的就是这点了,“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当然,如果不限于材质的话,用干花或者假花来插花的话,自然是无所谓了。说真的,如果你真的那么喜欢花木,完全可以和花店或者经营园林绿化的公司达成协议,要他们定期给你换植物盆栽,保证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都有花香相伴,何必一定要用从枝头摘下来的花叶枝条来做插花呢?

  人类最恶心的弊病,大概就属能够看到还不够,非得自己拥有属于自己,能够随意赏玩才肯罢休了!也正是如此,方缔造了“人类爱美三大罪”:裘皮大衣、奇石古木、折枝摘花。这毕竟是和长久留存的目的制作干花花束不同,每次在花市外面看到那些堆积在垃圾箱中,只是稍稍有些萎靡的花朵被丢弃,就感觉心里很不舒服。因为人类的欲望被采摘下来的,但是又不珍惜的任意挥霍……

  当前人类世界面临着资源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贫瘠紧缺,一方面却是过剩浪费。只是用来点缀自己的居住环境的行为,我倒宁可这些美丽的花朵剪下来是用做自制堆肥,而不是成为城市可焚化填埋垃圾的一部分。诚然,在当下很多人来看,插花是一门高雅的艺术。但私以为,真正的艺术不止是带给感官以愉悦的享受,更应该作为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否则那就不叫艺术,应该改叫‘作’了~

  你插花、烹饪、茶艺、酿酒、缝纫、刺绣……这都是源自于生活的艺术,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甚至就算是自制手工皂做得好了也是艺术的。可是,如果你为了自制手工皂,就随便买回来一堆自己根本用不完的瓶瓶罐罐,然后没兴趣了不是把这些东西送人,或者小心的分门别类的处理好,而是随便的往水库里一扔,污染了水土,这只能是自私而已!艺术的生活,应该是过一种美而有节制的生活,不贪多,也不挥霍。

  虽然客观上能够理解鲜花产业的需要,自身也很欣赏那些芬芳美丽的花束,不过,我能理解,但是我不会认同。——我可以接受你和我不同的看法,我也不会强迫你必须接受我的看法,但是我不会去接受你的看法。就是如此!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有花真好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