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课堂还能偶见“有话要说”真情境,上了初中,第一年,儿童还有跃跃欲试之态,再以后的课堂,就渐渐变成“必须说些话”,必须背会的东西一大堆,必须完成的书面作业好几张,必须进行的各种测试卷子必须的考试占用了课堂课后公休日,课堂很少见“我有话要说”的时候了。集体失语了。乖乖的学习吧,似乎只有这样一条道路了。
“有话要说”,是主动性发表,是个人意志的表达,是人格完善的渠道。
“必须说些话”,既然是被动说,不得不说,就有可能说虚的,假的,人总是被逼着说出来的假话多一些,如果有可能,多数人还是愿意更真实的做一个完整的自己好。
冯恩洪老师去冬来灞桥走访了几个学校,宣讲分层教学理念,在教育局直接推动下我区有四所完中和冯氏集团签订了合约,据说保证一年内签约校高考升学率提高百分之十。
本次校校行检查中,发现已经有多所学校将学生的课桌围在一起了。
这个座位的变化,会否引来学生“有话要说”?我们期待着变化。
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座位的变化并没有引起有些老师教法的根本性转变。
听一校长讲孩子们反应:脖子都快要受不了了!
一节课,固然不必要像开会正襟危坐,身子是斜着了,眼睛一直要盯着老师或者多媒体,也很受不了。老师在教室的中心地位,看来要彻底“颠覆”,并不是座位的移动就能解决的。而要学生真正"有话要说",大概还需要借以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