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通过微信发来一个德国人出的趣味数学题,如下:
该题可测试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退化程度,预防老年人痴呆。
您会几道题呢?
3 7 5 = 1
3 7 5 = 2
3 7 5 = 3
3 7 5 = 4
3 7 5 = 5
3 7 5 = 6
3 7 5 = 7
3 7 5 = 8
3 7 5 = 9
3 7 5 = 10
只做出一道,准备去老人院;
做出三道,回家带孙;
做出五道,可继续工作;
做出七道,可保持领导岗位;
全部做出,去大学做教授。
……
提示:
数字顺序不能变,只能应用数学符号。
好像这只是一个解闷儿的趣味数学题而已,逗人一乐罢了;很多人也是这么看的。实际上,它能够反映出很多问题,在这篇文章中不予讨论其它,我们就来看看“带孙子”这事吧。
“带孙子”这事在这道题中被列为仅高于“进老人院”一级的第二级别;差不多可以说是最差级别了;意思好像是,只要一个老年人不呆不傻,就可以“带孙子”;目前在中国,实际情况好像就是这样的,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事情就是,“带孙子”。
是这样吗,“带孙子”的要求可以很低,所有的老年人都可以带好孙子?
笔者看,未必。
2016年,曾经看到一则这样的新闻:
年近40岁的儿子终于肯结婚生子后,郭阿姨巴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宝贝“金孙”童童。童童才长两颗乳牙,还不太会咀嚼时,郭阿姨就托人从国外买了很多入口即化的小零食给童童吃。
小家伙渐渐长大,能吃的越来越多,郭阿姨更是不断买回蛋糕、面包、糖果、薯片等零食。
时间久了,6岁的童童不爱吃正餐,手里总是捧着各种零食吃。老伴和儿子反对,但郭阿姨却不以为然。
这几个月,童童总嚷嚷肚子疼,还经常呕吐,有段时间还拉黑便。去医院化验,他的大便里有隐血,怀疑胃出血。进一步检查证实,童童竟然“惹”上了胃癌,医生说,这和他总吃零食脱不了干系。
上述的新闻也有说是爸爸妈妈给儿子吃零食,到底是谁,不得而知。
不过,大部分爷爷奶奶喜欢给孙子买零食吃,这种现象确实很普遍。下面的研究结论证实了这一点。
近年来,儿童肥胖问题引起了很多国家科研人员的注意,不同国家的研究几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主要由祖父母照料的孩子,肥胖几率要比爸妈带的孩子更高,并且,这种肥胖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大脑和寿命。
某研究机构还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中国祖父母对儿童肥胖的影响,最为明显(70%),而英国祖父母的影响,则要小得多(最高也只有34%)
这主要是因为祖父母给孩子吃得多、动得少,甚至,有的祖父母一点也不让孩子做家务,还有很多祖父母很喜欢用各种零食表达自己的情感。
因为饮食造成的儿童肥胖、疾病,等等,这只是人们很容易看到的问题表面,它们背后所反映的情况,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溺爱和各种陈旧的观念。
一般人都知道,一个人的性格是三岁前就形成的。俗话说,“三岁看老”,是一点也不错的。而这个时期,多数孩子正是由祖父母照看着。
可以说,祖父母的价值观念、知识水平、认知判断、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等,影响到孩子整整一生,足见祖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再纵观古今中外,对问题的轻视常常是人们失败的主要因素。
所以说,老年人请注意:不能小看了“带孙子”这事。“孙子”是要爱的,但是不能“溺爱”,因为“溺爱”是害。“孙子”是要带的,但是不能害了“孙子”;孩子需要的只是健康,而不是肥胖,更不是为病所伤。不管祖父母多大年纪,以前是怎样的文化水平,都应该不断学习提高,为“孙子”赢得人生,奠定良好基础,起到正面作用,而不能随意而为。
202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