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金融学》是一本由张春著作,28.00元出版的2008-8图书,本书定价:243,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常棒的一本中级Coporate Finance指南书,开宗明义本书是研究如何做大和切分企业价值的饼。书中基本综述当代公司金融学各个领域的论文研究成果,又自成体系。中文写作,语言流畅,观点前沿而又严谨。为了写我的论文,看了其中的一部分,值得反复看。是 @张佳宁_SAIF 的推荐。
●15年上半学期结合波波姐所讲的内容翻了翻这本书,主要是涉及经典理论的章节。 15年下半学期在高金前沿课程中做Pre,又看了这本书的股利分配一章。 总之,公司金融目前还远不是一个具有严谨研究体系的领域。 最后,本书写的其实不怎么样,作者名气大于其实际能力。16年从北京回来后,就把这本书扔了。。。
●内容非常丰富,都是干货,可以充分了解金融学的各个相关领域。9
●小学期准备读,目前只大概翻了下。偏理论化,引用的paper和model比较多。相当赞成作者把银行研究划入广义公司金融的范畴
●今天睡不着 时看的电子版 看了一半了,回头把信息经济学复习下。
●研究生教材中最推荐的一本,不过里面有些小错误……
我们在第 2~ 3 章中论述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决策。读者可以将公司如何选择资本结构的决策看做公司在发行证券以前做的决策。
如果一个公司需要外部融资,它就必须发行证券。由于证券常常是通过【投资银行
《公司金融学》读后感(二):① 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研究和分析公司融资方法和融资结构;一个公司的资本结构就是它的融资结构(或称为融资组合)。
公司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融资,最常见的融资方法包括发行普通股、优先股、银行债、可以在市场流通的公司债、可转化债、可转换优先股、长期债和短期债等等。
一个公司的资本结构就是它的融资结构(或称为融资组合)。
在公司金融中,衡量企业价值的一个主要指标是其发行的所有证券的市场价值之和,称为企业的市场价值(firm value)。
企业的市场价值可以形象地看做一个 “饼”。我们讨论的问题,有的是关于怎样把饼做大;有的是关于怎样分饼,或是怎样通过分饼来把饼做大。
公司金融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即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们自然会提出以下议题。
《公司金融学》读后感(三):在中国,由于对公司金融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以至于中国公司的融资和投资究竟存在哪些比较稳定或是一般的实证规律;
在中国,由于对公司金融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以至于【中国公司的融资和投资】究竟存在哪些比较稳定或是一般的实证规律,这些规律能否用现有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来解释;
从理论框架上说,由于中国的制度和监管环境与国外不同,且中国市场的完善程度较差(即摩擦力大),以至于我们在研究中国公司金融的问题时,不能简单地照搬国外的理论框架及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实证方法。
《公司金融学》读后感(四):③ 金融合约理论
金融合约(合同)模型,我们先介绍完全合约理论中的两个经典模型:【委托代理模型】和【有成本的状态查证模型】
然后介绍不完全合约理论中的【动态债务模型】
完全合约理论中的两个经典模型将 “合约形式的最优选取内生化”,即在给定的经济环境下寻找最优的合约形式。
而不完全合约理论假设合约存在不完全性(即不是最优的合约形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假定了合约的形式。
例如,在有成本的状态查证模型中,我们将推导出模型中的最优合约,然后证明这个最优融资合约就是债务合约。
常常解不出最优合约。即使解出来,也不一定是我们常见的合约,这时就很难用它来解释现实世界。
不完全合约理论更贴近现实。
/
《公司金融学》读后感(五):① 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借债过多会引起破产。对公司金融的实践者来说,这是他们比较喜欢的一个理论。
现实世界中借债也有坏处。
借债多坏处是20世纪 60 年代公司金融学的学者们开始仔细考虑的问题。
借债的一个坏处是,过多的借债会引起企业的破产。
这就是著名的资本结构的税盾和破产成本的权衡理论(tradeoff theory)。在这个理论中,借债的好处是可以减税,坏处是会产生破产成本,一个公司的最优负债率是对这两种因素的权衡。
所以,这个理论可以确定一个公司的最优负债率。对公司金融的实践者来说,这是他们比较喜欢的一个理论。从这个理论中可以得出一些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