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阴谋 II》是一本由郎咸平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名和内容严重不符合,如果说前言和第一章是在写中国的制造业的悲情,而后面的几章就纯粹偏题,写的都是快消品的营销....有点名不副实的感觉,相信这本书不是狼教授自己写的,不过里面却有你的招牌话语。。。真搞不懂.......
●未来企业和企业的竞争,在于产业链和产业链的竞争。从此,产业链这词就一直留在脑海里。
●郎咸平的书,产业链理论让我想起来了几年前读过的刷盘子还是读书,都提到了现代产业的特点-系统总成的效果远超过各生产要素之和,不断改进各环节、不断扩展产业链、不断提高定价能力,是获胜的关键。
●一般
●错别字挺多的。
《产业链阴谋 II》读后感(一):不是普通的烂
因为是花钱买的书,所以读完了。
明明是分析快销品行业企业,确不知道快销品行业的本质---冲动型购买,情感诉求为上
《产业链阴谋 II》读后感(二):非常一般,有点垃圾
当然这本书不是郎教授本人写的,而是他的学生代写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2.观点过于罗嗦与重复。
《产业链阴谋 II》读后感(三):书名和内容有些脱节
除了第一章讲的是产业链的问题,其他的章节其实讲的是几个行业的本质问题。
关于产业链的论述还是很有见地的。其他关于一些行业的本质的论述也有启发,但是整本书而言,还是觉得干货含量有些低了。
其实重要的观点也许一篇文章就足够分量了,但是作为一本书,总是被读者期待着“书”的含量。
《产业链阴谋 II》读后感(四):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这本书
最初以为是中信出版社的东西,而且对郎老师一直有所耳闻,所以做太多的考虑就买了这本书。
看了这本书之后,对中国的学术研究还是没有改掉以往的印象,学问做的不深。郎老师当然也是很讲究大众的,但是书中很多观点反复出现,感觉是在拼凑字数,观点也不够新颖,在其他著作中也能见到。他本人提出的一些观点,比如“虚拟价值”其实就是毛利的另一个说法。
可能我的批评也不是太准确,但是在中国很少能见到今年诺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这样认真的人写的东西。中国的大学教授都喜欢拼凑,很是不好。学术性著作要么写的太学术,要么写的体无完肤。
不过很感谢郎老师一点,他写出了我最爱吃的方便面制作内幕,让我再也不敢吃方便面了,包括康师傅。
《产业链阴谋 II》读后感(五):了解行业本质,了解行业规律
食品,饮料,日化用品,保健品,都是日常用品,我们选择了一款产品,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成功了。例如洗发水,我会选择飘柔、海飞丝,矿泉水,我会选择农夫山泉,保健品,我喜欢澳洲益生菌…… 我们选择了,说明该产品已经悄悄俘获了你,你已经相信了产品的作用,甚至相信它传达的精神内核。相信各种明星代言的海飞丝的功效,相信农夫山泉最健康,相信成长快乐会让孩子更健康! 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很好忽悠,也很难忽悠,价钱往往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有内有外。 内有质量保证,因为谁都不是傻子,一锤子买卖不长久,外要有精神延伸,让人相信,瘦很美好,用了该化妆品,就能变成张曼玉一般美好。 读《产业链阴谋》系列书,很有意思,还读到了平时不会了解的渔业,了解行业本质,了解经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