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骑士公主》经典观后感集
日期:2020-09-26 17:4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骑士公主》经典观后感集

  《骑士公主》是一部由手塚治虫 / Sadao Tsukioka执导,太田淑子 / 新道乃里子 / 纳谷悟郎主演的一部爱情 / 动画 / 奇幻 / 冒险 / 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骑士公主》精选点评

  ●一直都想知道这部动画片叫什么名字,今天在“留给我儿子《国外动画片》”豆列里找到的,小时候没弄明白她到底是王子还是工作,好晕。还在我妈公司看过几集

  ●啊啊 我喜欢死这个动画了 公主很帅气!!!!!!!!!!!

  ●小学年级看的第一本漫画,话说我的性别意识是从此开始的吗?上个世纪日本少女漫画大多是这种质疑性别角色故事,然而她们长大最终向主流靠拢。就像这个公主,最终将忘记自己曾经身骑白马岁月

  ●这个我看到结尾了并且也还记得蓝宝石王子的身份发现,但最终战胜了恶势力终于恢复自己的女儿身和心上人结婚了!

  ●受宝冢影响的动画

  ●my childhood... my knight...女骑士王子

  ●人生中看过第一个女扮男装电视剧是新百娘子,第一个女扮男装的动画就是蓝宝石王子,偏偏我还不承认他们是女的

  ●好想重温一下

  ●早上上学前播的片子为此常常迟到。

  ●就是她

  《骑士公主》观后感(一):都没有人写评论吗?

  现在想起来看这部动画片应该是在小学了,那时家里还住在县城边的一个村子里。整天跟一群小孩子混在一起,到地里跑来跑去,在夏天麦子疯长的时候,躺在被大风吹倒的麦子上晒太阳,被邻居逮到,追着跑。。。

  那时候觉得自己英勇地宛如骑士公主,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到自己,整天乐呵乐呵的。

  《骑士公主》观后感(二):蓝宝石公主吧。

  豆瓣好强大。几乎让我找到了所有我喜欢但几乎却的记忆

  如果不是突然看到,真的要忘记这部曾是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动画之一。

  如果没记错的话,她应该是位美丽的公主,却拥有一颗无比勇敢的心

  记得依稀在最后时刻,她变成了公主的装扮,和自己心的人在一起了。又一个最喜欢的happy ending。。。好想再重温下。

  《骑士公主》观后感(三):为你做过,为你哭着醒

  终于找到了!!!感谢豆瓣,我一直在寻找童年回忆一个一个被唤起了!!!

  由于忘记了片名播放源也很特别:我老家镇子电视台——神奇电视台,播过三眼神童、降魔勇士烂尾灌篮高手三国志……然还有几个我目前没找到的动画片——致使我一度断了线索

  还好今天找到了魔怪,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小组浏览其他人的提问。在翻到底儿的时候,找到了一个问题,有人回答手冢治虫作品。最后就好办了,我在豆瓣手冢治虫作品目录中一眼就看到了她!

  至今清晰记得第一集是坏大臣想让主角认识自己女性身份,还有后来戳穿女性身份遭到惩罚,还有最后是小精灵奉献。

  另外模糊记得有段主角在水池边摘花瓣“爱我—不爱我—爱我—不爱我”的桥段。

  关于这部动画片,具体内容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

  一方面是因为我那会儿太小了。估计是95年之前,因为我姥姥在95年去世了。至于为何用亲人亡故记录时间,下面就有答案。95年之前的话,我才不到6岁啊,记不住啊。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追剧的时候梦到过,所以扰乱了我对这部动画片的记忆。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梦是在老国王王后死去的时候,梦到他们俩在里着的棺材里,我能透过棺材上的小窗(类似探监)和他们说话,主角却不行,我感到很哀伤也很焦急,急哭了,哭醒了。

  很有可能,这部剧启迪了我对死亡的认识吧。

  《骑士公主》观后感(四):漫谈《缎带骑士》宝冢剧(手冢治虫)(动漫札记)

  文/小关平

目录: 第一章:宝冢,舞台剧形式 第二章:全剧流程 第三章:结语

  ————

  原作:手冢治虫

  脚本:木村信司

  主演:(早安少女成员)

  撒菲亚公主(王子)——高桥爱

  法兰特王子——石川梨华

  大臣——吉泽瞳

  大臣之子——久住小春

  大臣跟班尼龙——小川麻琴

  魔女凯盖特——藤本美贵

  ————

  △宝冢,舞台剧形式

  舞台剧不同于电影。电影的诞生不过百年,因为有蒙太奇的介入,不必太在意拍摄的连贯性,无所谓时空的变动,主要以画面和镜头感染观众。不同导演所带来不同的故事表现形式,灵活多变复杂,在前期策划和拍摄之后还要经由后期制作确保质量才与观众见面,演员可以反复拍摄同一片段。

  而舞台剧历史悠久,在场景上有一定限制,与观众近距离接触,表现空间小,注重现场发挥,讲究一气呵成,增加了台词的表现力和肢体语言的运用,需要用音乐和舞蹈来牵引场面,动作流于形式化,有的情节画蛇添足、生搬硬套,有华而不实之感。所以说,出演舞台剧需要在场上花费比拍电影更加投入和卖力的功力才能征服现场观众。

  在宝冢市定居并完成大量漫画作品的手冢治虫,业余爱好之一就是观看宝冢剧,小时候常和宝冢剧的姐姐们一起吃冰淇淋,她们的演出也给手冢治虫带来了很多创作灵感。

  2006年,为了纪念手冢治虫漫画生涯的60周年,宝冢与早安少女合作,将这部作品搬上了舞台。对于《缎带骑士》这种少女漫画题材并且具有女扮男装情节的作品,最适合让只有女演员参演的宝冢剧团来表演了(2018年按:我写《趁早故事集》,主角也全都是女孩子,采访她们我感到很荣幸。)。手冢治虫泉下有知自己的作品被搬上舞台,由宝冢剧团和一群青春可爱的女孩来表演的话,一定满怀欣慰了。

  ————

  △全剧流程

  第一场:转世

  开场歌曲唱完后,石川梨华的声音打破寂静的夜,算是介绍故事引言,“大家有无想过我们出生之前的样子?我们原本是没有形状的,也不是人类,也不是动物,直到神给我们灵魂,我们才诞生。男孩子有男孩子的灵魂,女孩子有女孩子的灵魂。”

  这句台词照搬手冢原著,引出了关于天界小天使们的描写。对于精通《神曲》《浮士德》《莎士比亚悲喜剧》的手冢治虫来说,描写西方世界是拿手的事情,无论是天使、灵魂、魔女还是国王、夺权、暗杀,都流淌着西方文化的血液。

  在女孩子们可爱的对话中,也能看出编剧对手冢精神的理解,比如“已经过了1400年,地球已经不能住了。”“空气已经浑浊不清,我还是住月亮吧。”等等,这都是手冢治虫漫画一贯拥有的主题,反映环境污染等地球与人类的矛盾,又却并非严苛的教训,而是总结经验,发表见解,最终以调侃、打趣的声音来寄托美好甚至天真的希望,轻描淡写之中透露着淡淡的悲伤,尤其是利用看似无知的单纯少女来吐露这些生命的残酷,更能彰显悲剧感。

  众女孩各不相同,扮演的小天使们都穿着色短裙,毕竟对于无法用近景镜头观看的现场观众来说,是个棘手的麻烦,我看过现场的爱尔兰舞台剧故而深有体会。所以导演让女孩子们用不同的声音去表现自己所饰演的角色,以化解这种雷同感带来的劣势。

  而小天使误吃了男孩灵魂而变成了双灵魂拥有者这一事件的交代,也十分清楚,没看过漫画原著的人也能顺利理清作者的思路,以便理解后面的剧情。每个小灵魂被天神(舞台剧中像宙斯,漫画中是个哲学家的形象)赐予了一个出生后喝奶的奶嘴,是手冢漫画中常见的低幼道具,十分有趣。

  ————

  第二场:王子

  开场,王宫母女俩的对话很有趣,公主撒菲亚(高桥爱)贪玩,王后四处寻找,看见公主采花而归,两人聊起了花语:“蓝色的花代表坚强,红色的花代表关怀,两者结合,坚强的意志下有颗温柔的心”。

  在柔和婉约的配乐下和两人亲切的对唱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世外桃源仙境般的国度,她们是最纯真的母女,高贵又亲切,已非现实的封建王国中以骄奢淫逸闻名的宫廷女性。

  紧接着国王出现,故事的核心渐渐展露。国王没有生下儿子,而只有唯独一女,他不想被野心勃勃的大臣利用这个机会夺权,于是一直和外界说自己生的是儿子,并把撒菲亚以男孩子的标准养大,隐瞒了一家三口外的所有人,就是为了她能够顺利继承自己的王位。

  而撒菲亚正是本身有女孩灵魂后又误吃了变成男孩灵魂而转世,之后所有的戏剧矛盾、冲突和思想核心都围绕着这一观众早已知道而现场角色不知的“希区柯克式悬念”而诞生。灵魂叠交内心矛盾的蓝宝石王子(公主)就这样展开了自己的精彩一生。

  其实这孩子是同时具有两种人格的超自然者,并非她故意掩饰自己的性别,与祝英台、花木兰并不相同,虽然身为女子,但内心中本就拥有男人的气魄,所以这是她自己都无法掩饰的特征,是不可思议的秘密(漫画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同时分饰两角(男女两性)的高桥爱不愧是早安队长,身为主演,在此片中表现最为出色,公主的善良与软弱和王子的朝气与傲慢都能展现出来,这并不只是服装扮相的功劳,对所饰人物内心(其实就是男人与女人的内心)的揣摩才是最关键的。

  ————

  第三场:大臣

  这一场虽然很短,却是全剧最轻松活泼的一场。虽然三人都是反派,但都被演绎得十分有趣,久住小春(本剧我最爱的角色)的声音与歌曲更是可爱至极。谁能想到在漫画中她们是狡诈的大臣与愚蠢的跟班呢?

  ————

  第四场:舞会

  “缎带骑士”的称呼就来自西欧当时贵族骑士的装扮,他们以蝴蝶结、玫瑰花结等丝带装饰自己的帽子或骑士服,以体现自己的高贵与典雅,故而被称作为“缎带骑士”。

  手冢治虫用以书名,是为了比喻撒菲亚公主既有女人“缎带”的标志,又是一名象征男性的骑士,为调查父亲死因,后面撒菲亚会打扮成缎带骑士的模样出场。

  本场中,六个巴洛克美人在歌颂女性的美好,抚着扇子,卖弄风情,处处展现柔弱与娇美,我很喜欢这场舞蹈,唱的歌也比这些偶像组合平时出的单曲好听。由日本人扮演的西欧宫廷美女更具风味,之后撒菲亚羡慕六位女孩的装扮与身姿,以蝴蝶自比,希望变成她们那样的鲜花,流露出楚楚可怜的模样,终于让母亲同意自己可以扮成女装参加晚上的舞会——由此引出下一场浪漫的邂逅。

  ————

  第五场:相遇

  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等到了我们的男主人公英俊潇洒的——邻国的法兰克王子(石川梨华)登场。

  六位美女又出现了,她们虽然是公主的陪衬,却都表现得十分到位,无论身姿还是打扮都很耀眼,不过还是难以让高贵的王子动心,为了敷衍她们,法兰克只好每个人跳了一个小片段,接着溜之大吉。这里的细节处理就很生动,把一个舞蹈的片段再分割成六个小片段,从前至后挨次表现出来,散落在六个人身上,算是在舞蹈中“玩花”了。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公主与王子的初遇。二人终于在该见面的时候见面了,随着萨克斯乐曲的响起,在浪漫氛围中两人舞蹈的默契配合,由此展开他们爱与恨的艰辛旅程。后来六美女过来搅局,破坏了她们的相识,并且咬着手帕发嗲,应该是在学路易王朝的洛可可式女人们的媚相。

  ————

  第六场:阴谋

  手冢治虫开始果断运用《哈姆雷特》的情节了。看过《七色鹦哥》都知道,手冢治虫不仅是戏剧迷,而且能够深刻领会到那些名剧作家的内心意图,并且用自己的方式在漫画中体现出来。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再来看《缎带骑士》中大臣借法兰克之手杀死撒菲亚的阴谋,就很容易理解了,这是大师融会贯通东西方文化和富有想象力的智慧表现。

  ————

  第七场:比剑

  国王的每次演唱都很好听,气势磅礴,激动人心,很有大制作的感觉。两场比剑的决斗与众不同。第一场是剑术表演,在悦耳的配乐中,由“特技人员”进行了一场杂技表演,而紧接着一场则是阴谋下的比试,两位王子毫不知情地进入了大臣所设的毒局,音乐也变得神秘莫测、暗藏杀机……决斗中,断剑误伤了国王,将其毒死,而大臣迅速嫁祸给法兰克,一切如他计划。全剧因此进入了第一个小高潮。

  ————

  第八场:出逃

  石川梨华真是个好演员,在牢里的歌声让人心碎,她说哭就哭了出来,真实自然,感人肺腑,台词写的也很真切。但故事进行到这里,却让观众揪心,因为法兰克并不知道亚麻色头发的女孩与撒菲亚王子是同一个人,他心里爱着和他一起跳舞的女孩,却又同时痛恨冤枉他杀人的撒菲亚王子。

  面对着前来营救自己的撒菲亚,亲口对她吐露自己希望杀死撒菲亚的心情,而撒菲亚有苦说不出的心理描写成为了这一场的灵魂点,也是原著中最大的误会。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不知道罗密欧是装死而选择了自杀最终引发悲剧一样,本作的主要内容都是在学习西方戏剧的情节设置。公主与王子反复演唱的“爱之曲”成为了本剧的主题曲。

  ————

  第九场:魔女

  大臣的兀自忏悔与赌咒让魔女凯盖特出现,魔女给大臣一种说真话的药丸,让他在王子登基大典上给王后吃,聪明的观众已经能够预想到,王子是女儿身的秘密看来快保不住了。

  ————

  第十场:真相

  撒菲亚以“缎带骑士”的装扮出场,目的是调查父王中毒事件的真相,她完全信任法兰克王子,知道凶手不是他,所以不仅放走他,而且还以身犯险,独自调查此案。大臣的跟班在威逼之下,终于说出了真相。

  ————

  第十一场:秘密

  撒菲亚登基大典上,撒菲亚正准备揭穿大臣的幕后阴谋时,王后却因吃了大臣的药丸而口出狂言,把撒菲亚是女孩的秘密告知国民,从而引起了一场大乱。这一场完全是个狂乱的局面,惊讶、惶恐、悲伤、绝望、疯癫等异常行为与表情都在此刻绽放。

  ————

  第十二场:牢狱

  首先两个囚卒的表演时间,比较画蛇添足的一段。接着是王后与撒菲亚被关进了大牢,母女之间的对话,撒菲亚说因为大臣的阴谋,现在心里对邪恶充满了憎恨,而母亲却让她忘记仇恨,并说:“你有被人憎恨过吗?”撒菲亚此时想起了法兰克王子对自己说的话“我憎恨撒菲亚王子”而心生痛苦悲伤。狱卒被迫在饭里下毒又好心告知母女俩最后还义勇地救了她们,这一段描写过分夸张,时间又安排过长,有些不合情理。

  ————

  第十三场:战前

  两位扮演巴洛克美人的女孩子们换下连衣裙,穿上帅气的骑士服,作为法兰克王子的援军出现,一场因误会产生的残酷战争即将开始。安排好进攻计划后,法兰克又想起了亚麻色头发的女孩,唱起了动人的主题曲。

  ————

  第十四场:征婚

  久住小春只要一出现,全场气氛一定变得活泼幽默起来,因为她就是来搞笑的,做为邪恶的大臣的儿子,他却和漫画一样,是个单纯善良的孩子,刚登基为国王的他,因为财政收入的失调,被父亲逼迫结婚来增加收入,而小春就找来两个侦察队长陪伴自己去四处寻找可爱的新娘,是不是很有趣呢?

  ————

  第十五场:交换

  王后即将病死,撒菲亚失声痛哭。此时魔女再次出现,愿意与撒菲亚交换条件,索取她体内的“女孩灵魂”,而让她母亲延长寿命。这其实就是天神派下来的魔女,因为当年这个小天使同时吃了男孩灵魂与女孩灵魂,破坏了事物发展规律,致使神界无法容忍,所以天神指派魔女下界索取灵魂。而魔女因为崇拜法兰克王子故而假公济私,选择了那颗女性灵魂。这就是将人自身的命运与天界(神话)联系起来,预示着命运的不可逆转性。

  先不说希腊神话中这种故事比比皆是,在中国古典名著中也屡见不鲜,比如《封神演义》中殷商的覆灭是因为女娲因憎恨纣王对自己的轻蔑,而派遣三位妖精混乱宫廷,并襄助姜子牙扶周灭商。人间历史的兴盛衰亡,原来只是神仙们因一己私欲而衍生的现象。

  古希腊的特洛伊十年战争不也是因为赫拉、维纳斯、雅典娜三位女神的爱慕虚荣而导致的人间灾祸吗?再如《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原来也只源自于洪太尉误放的108个天罡地煞星,相当于《缎带骑士》中的灵魂。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无论东西方,天人感应的观念都已深入人心,中国有阴阳五行之术,西方也有星象学之说,人类属于地球,地球属于宇宙,怎可断定人类就与宇宙没有关系呢?我相信一切的可能性。

  以此角度来看本剧,不仅会增加戏剧变化的可信度,更会为命运的沉沦叹息不已。为了救母亲的性命,撒菲亚答应了魔女的交换请求,愿意交出女孩子的灵魂,虽然这样她仍然可以以男人的身份活下去,但是因此也会结束一切与法兰克王子的恋爱关系,他将永远成为法兰克心目中憎恶的银国王子而不能变成他的爱人。

  事情的发展如此地残酷与残忍,比罗密欧与朱丽叶还要悲剧的二人,并没有任何人力去阻挡他们的结合,而是被命运做阻扰,因为同为男人的身份而无法恋爱,这将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难怪交出灵魂的那一刻,撒菲亚大喊一声:“永别了!法拉克!”会显得那么悲痛与绝望!

  ————

  第十六场:新娘

  本剧果然是悲喜交汇,劳逸结合,戏剧的节奏安排的很到位,不会产生审美疲劳,经过了悲情的重头戏之后,久住小春的侦察队又开始进行有趣的寻找新皇后的任务了!

  而此时已完全成为男儿身的撒菲亚为了能混进皇宫刺杀大臣而假装成女孩,很可笑的一幕是,他以前想全力让自己假扮成男人的模样,尽力地学习男人说话以免自己的公主身份被揭穿,可现在却再也无法学出女孩子的声音,只能说出粗声粗气的男人声,却不得不扮成女孩子,真是可笑又可怜……

  ————

  第十七场:决斗

  混入宫廷的“新娘”撒菲亚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准备杀死大臣为父报仇,而此时法兰克王子及其盟友赶到,并声称要与撒菲亚决斗。无可奈何之下,撒菲亚只好与自己心爱的王子展开剑斗,他知道法兰克至今仍未忘记那位亚麻色头发的女孩而感到高兴,已经觉得死而无憾。

  撒菲亚用身体撞上了法兰克的剑,受伤倒地,王后此时赶来,喊着“女儿”,至此真相大白,法拉克终于知道原来眼前这位被自己刺中的王子就是一直苦苦相思的那位姑娘。而撒菲亚也因曾经与法兰克爱过而无怨无悔。

  魔女虽然拥有女孩灵魂,却仍旧无法得到法兰克的爱,法兰克宁愿抱着一个男人也没有看一眼自己,她承认自己输了。撒菲亚的死去迎来了全剧的第二个高潮,所有出场人物为撒菲亚唱着感人的“爱之哀歌”,魔女也明白了“与其被爱,不如去爱”的道理。

  ————

  第十八场:复活

  就在此时,惊人的消息:撒菲亚奇迹般地复活了……犹如宫崎骏《风之谷》的结尾一样,女主角居然复活了。

  原来是魔女因为被撒菲亚与法兰克的纯真爱情感动而将女孩灵魂还给了撒菲亚,这样不仅她可以复活,而且还重新变回了女孩子,真是一举两得,不得不喜。

  重回大团圆结局的故事并非走如俗套,而是圆满地达成了观众们所希望看到的场面。大臣开始忏悔,儿子愿意代罪,而撒菲亚选择了宽恕,她终于学到母亲内心的仁慈,宽恕了大臣的恶行,并让他离开这个国度,踏上赎罪的旅程,而大臣“一家三口”愿意同生共死的片段也很感人。

  证实了撒菲亚会永远成为女人之后,法兰克向她求婚,像大多数的童话故事一样,两人会永远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两国的人民也会永远和平共处。因为曾经拥有过男女两种灵魂,所以从撒菲亚之口中,我们得出了手冢治虫最想表达的主题:“男女平等,应该互相尊重信任。”

  ————

  △结语

  剧中的歌曲大多数都很好听,作曲作词也不错,配乐及音效很有临场感,是本剧的最大亮点。交响曲、协奏曲、吉他曲、电子乐、蓝调、摇滚,不同的场景运用不同的音乐表现,能够与欢愉、可爱、冲突、紧张、抒情、浪漫、柔和、诙谐、沉痛、凄美等剧情的变化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惊喜。

  因为展现的是西欧路易王朝时期的背景,所以服装以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为主,对于喜欢这两种风格的我,也算是一场视觉享受。因为我更加关心剧情与表演,所以对于专业的舞台剧场面调度就不多做评价。演员们还常拿自己社团(早安少女和美勇传)打趣,对日系组合有所了解的人更能体会到其中的幽默。

  手冢治虫喜欢在漫画中自嘲,甚至有时在戏剧冲突最紧张的情况下或者最黑暗的环境下突然来一段小插曲,这已经成为他的风格,补丁猪更成为了捣乱的标志,手冢自己也常以呆板的三流医生或被编辑催稿的漫画家的形象客串众多故事,这一招之后也被鸟山明用得滚瓜烂熟(笑)。舞台剧版在这方面也应是受到手冢治虫的启发,表现得恰到好处。

  此剧并不输给《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或者《歌剧魅影》,是一部富有戏剧性与哲理的好剧作,虽然有模仿西方文学的影子,但手冢治虫的原作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创新与想象,拥有大神自己的风格与精髓。

  手冢在漫画界的地位堪称是文学界的歌德,戏剧界的莎士比亚。比起漫画中更多的人物与矛盾情感冲突,舞台剧版《缎带骑士》做了一些精简与改编,把歌舞与动作合理地穿插在故事之中,扩大了《蓝宝石王子》(《缎带骑士》另一译名)的受众,成为一部经典的作品。

  2011年1月15日初稿2018/11/2修改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骑士公主》经典观后感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