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是一本由(英)安东尼·布朗 文/图著作,21世纪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2.80元,页数: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真的不喜欢安东尼·布朗的画风。这个故事跟画风一样怪异。
●绘本里居然有多重寓意编织在里面,还有对经典的引证,极其考究细致。
●隐藏的信息挺大的。成长的课题。小红帽,大灰狼的侧面暗示有亮点。
●超级暗黑的一本图画书,小朋友看了会做噩梦吧。不过,超现实主义画风,真是精彩!
一本好的绘本必然是能够令读者感到受益匪浅,更甚至能够令读者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一本好的绘本它的影响力不仅仅只是在于教育孩子,更甚至能够感动高情商的成人。绘本作为新时代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儿童读物,其重要性不容小觑。为孩子选择对的绘本是每一位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如何为孩子选择对的绘本,才能够达到教育孩子的意义,其首要衡量标准便是,这本绘本是否感动到你,是否令你有所感悟,是否能够引起你内心深处的共鸣,是否能够让你认可它。若是有这么一本绘本,那便应及时把握住,将其据为己有吧!
《隧道》读后感(二):有一种爱叫手足情深,《隧道》:告诉你生二孩的终极意义
我把这本绘本做成了ppt格式的电子版,免费赠送,需要的话,可以添加关注我公众号:“绘美希”,自主下载,在那里有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为什么要陪孩子读绘本?
孩子一定要读绘本吗?我们小时候没有看过绘本不也一样长大了吗?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不弄明白,真的无法说服自己给孩子看绘本。犹如人们说,莫言没有读过这些书,不是一样拿诺贝尔文学奖?
不推荐这本书,首先。
重回子宫,他们依次爬进隧道。
然后他们一起回来。
或是,第二次断奶。
扉页有柱状物。两根。第二性,妹妹略低,发育后,她将丧失她的雄性,而一开始的她是没有性别的。也就是说,没有发育的妹妹,其实是可以跟哥哥抗衡,玩耍的,他们的分歧点就在于第二性的发育。
乱涂的涂鸦代表,这是一次成长的痕迹。
第一页,妹妹的背景,是藤蔓。代表庞杂的女性观。
哥哥是砖墙,代表了作者的悲观。
第二页,妹妹坐在窗台上看书,视角开阔,危险,代表她的成长,向内,而又随时会坠落。
哥哥在踢球,砖墙再次出现,他的成长出现瓶颈,两个男孩在身后,竞争。
第四页的手,是成人的手,指向外部。
垃圾堆。
断裂的建筑物,翅膀,汽车座椅,这一切都引向青春。
妹妹始终穿红,不久她将初潮,或已经初潮。
哥哥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个普通男孩的蠢货时期罢了。这也是作者的悲观之处。
《隧道》读后感(四):隧道
每天睡前的故事时光,对孩子、对我都是非常享受的事。
我们会在八点半左右洗好澡,换上睡衣,在床边的简易阅读角翻看一通,挑出几本想要读的书,然后一起舒服的窝在大靠枕里,我讲他听。我搂着丁宝的小肩膀,他的头发都湿漉漉的,柔软而芳香。姐姐有时也会凑过来,就像小时候一样,他们的头轻轻靠在我身上,我慢慢的说着故事,心都要化了,真希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
丁宝淘气好奇,总是跑来跳去的,但做一些安静的作业时,却能够持续专注很长时间。
家里有几本他非常喜欢的绘本,比如《妈妈买绿豆》《隧道》《彩虹国度》等,他经常自己找出来交到我手里说:“你给我讲这个故事。”
我说:“又是这本啊,讲了很多遍了。”
“嗯,就讲这个,我最、最、最喜欢这本书了。”
我讲着或编着(有的书是无字书)简短的文字,他边听边认真观察图片,总能找出一些小彩蛋,把自己逗的开心不已。渐渐的,一些绘本故事已经烂熟于心,如果某次我的状态不好,讲的草率了,他就会很不满意地说:“这时不是这样的,应该是这样的:吧啦吧啦……”有时我让他自己看,可是他并不想自己看,他很享受听着妈妈声音入眠的美妙时光。
昨晚我跟丁宝商量:“今天我们直接关了灯,换你给我讲个故事好不好?”
关灯讲故事这一行为驱动了丁宝的好奇心,他非常高兴的答应了。在黑暗中,我们紧紧挨在一起,丁宝稚嬾的声音传入耳鼓,他很认真的讲了安东尼布朗的绘《隧道》。想来那故事已经深深的印在他的脑海,讲得情节非常细致清晰,虽然有点口齿不清,但瑕不掩瑜。
多愁善感如我又忍不住心生感慨,养育过程中所生的许多焦虑,正在被孩子一一瓦解。姐姐非常省心,自己认真学习、钻研漫画。弟弟虽然懵懂但会好好的练琴、喜欢读书。他们吸收着天地的养分,接纳世间的不完美,无条件的爱我们,并不时爆出一个个大惊喜。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在教孩子,而他们在教我们,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渐渐懂得对孩子的教育不是狭隘的满足与讨好,而是一种开阔的见地,一种深深的信任与理解,是一场无条件的爱。最好不要对他们满怀期待,有些期待只是父母的欲望,成年人只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隧道》读后感(五):疏离
如果仅从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来分析图画书,那将会使得它的光彩失色。
书籍以穿着红色衣服(从常识来推断:女性)的一个人爬隧道作为封面,是有寓意的。
第一个画面,“从前从前,有个哥哥和妹妹……”两个画格,按照我的阅读习惯,先看见的是妹妹,然后是哥哥。或者从封面已经埋下了故事人物的偏重的线索。但我觉得这个还不是主要的。书中变化各种手段在呈现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出现的问题应该是悠远的。两个画格并列,没有交集。
他们的空间显示了他们的疏离。虽然书籍和足球,花纹和砖头的背景都可以理解为性别的不同。但如果注意书里的细节,你会发现远不止这些。
第二个画面中妹妹窗户里,哥哥窗外,以及后面的哥哥睡觉,妹妹清醒听声音。这些都呈现他们生活没有交集。即使妹妹睡觉,哥哥扮成狼来带妹妹房间里,墙壁上那狼外婆和小红帽的画面也呼应着对立之关系,在这样一个温馨房间内出现这样一个画面,是有用意的。画家非常巧妙地利用光影把两个的世界分割。而这样的分割在画面中处处可见。接着,在同一张餐桌上吃饭,墙壁的光影亦是如此。而且哥哥手中的刀叉,手指这些带攻击性的指示和墙壁阴影呼应,对于哥哥的性格都在这些细节中体现出来。
成年人唯一出现的只是一个手指,前面哥哥手指和这个手指可谓是学习的结果。这时妹妹和哥哥是处于同一空间里,唯一出现分离只是地板上的线。
出现了仅有文字的页面,注意到哥哥的语言“你,……,你……”,妹妹的回答“……我……”,这个语言和前面画面哥哥手指,刀叉竖起都是相通的。
一个大跨页,凌乱的墙壁,地上堆着各种杂物,妹妹低着头看书,哥哥低着头踩着足球,这些混乱把他们的内心情绪显示出来,但是一根长长的钢管斜置在他们之间。即使处在同一种境况下,他们的裂缝还是存在。
接着进入隧道这里。隧道究竟意味着什么,没有着重铺陈哥哥进入隧道的过程,相反用了三页来呈现妹妹在隧道里的过程。以及后来在森林中遇见的鬼怪,各种可怕动物,以及狼外婆这些在妹妹的书里、墙壁上都能找到影子,是否可以说画面呈现的是女孩在遇到未知事物出现的恐惧,而这些恐惧是由她所读的故事里而来 。面对这些恐惧,尤其是有个画面中的斧头,而斧头的刀锋的指向是在过去。妹妹抱着哥哥,画面颜色开始变化。哥哥恢复了生命,拥抱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一般认为拥抱是类似孩子最初的生命姿态。
哥哥叫了妹妹的名字“露丝”,并说道“我知道你会来”,这句话,两个人是并存的,最后一个画面两个人面对面,柔和的肩部线条,前面笔直的线条在这里都变成了略带弧形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