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是一本由[法]迪迪埃·雷蒙著作,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1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他竟然像一只野猫!”
●书很精致,插图、照片都很漂亮。但作为人物传记基本不合格,尽管引用了这么多资料。
●St
●很好读,深入浅出
书是好书,插图极其精美!!
1、阿黛尔应该是叔本华的妹妹,可书中很多地方写成了姐姐。姐姐、妹妹是英文中是一样的,但译成中文,一定要根据身份确定是姐姐还是妹妹!!
2、第81页。他(叔本华)被告知穆尔银行破产了,银行将提供其债权人30%的利息。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本金之外,还给30%的利息,有这么好的事情?应该是只退还30%的财产吧!!!
《叔本华》读后感(二):108页后无阅读必要
通过阅读传记作家的描述来了解一个人本身就是很狭隘的,要不是想多了解叔本华的生平以及看照片,这种书是无阅读必要的——除非传记作家真乃叔本华肚中蛔虫,时刻观察监视着他呢。
我真的不晓得为何不多写写叔本华的生平轶事、经历之类的,偏偏要专列三章节、将近一半的篇幅来简介叔本华的思想观点——任何一个阅读过叔本华原文的读者想必对这种标签式的“总而言之”都是极端厌恶的;难道是因为“法国著名传记作家迪迪埃·雷蒙”(作者简介)实在挖不到更多叔本华个人生平事迹,所以不得不参考一大打前人的“总而言之”来充篇幅?
在此再次呼唤韦启昌(石冲白等)先生,毕其力而穷其生翻译叔本华全集吧,这样,母语为中文的读者们就再也不需要购买打上“叔本华”名号编写随意的小册子了。
《叔本华》读后感(三):读过的第一本哲学家传记
把这本书前半介绍叔本华生平的部分细读了,这部分平实,后面关于其哲学的评论总结就略看了标题与插画。因为在另一本其作品译本序里看到的说叔本华的哲学阐述明了易懂,无需解释,自己之前翻的几篇也证明了这点
叔本华1815年5月完成《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28岁,等我30岁的时候,我可以做出些什么特别的事呢?8年,还有机会
喜欢叔本华父亲带他世界旅行这段,到我有孩子的时候,我该怎么教育他,让他成为一个特别的人呢。等我的35岁,我会等到对的人么,如果娶了约翰娜-叔本华一样的妻子,算好算坏?
读这本书是受赵的影响,虽然上次见面时她说这上半年已经很少读书。遇到特别的人,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她对我的影响至少还有2本书要读,暑期可以读完吧,可以不那么想她吧。还有烟瘾,应该算有了吧
《叔本华》读后感(四):存在主义是一种抵抗主义
存在主义是一种抵抗主义。人生的意义基于痛苦,痛苦是人生必然的本质的东西。意义就是针对人生的每一个不可避免的痛苦予以坚决的反击,但是最好的结果不过是零和。幻想此生赚点什么的人不是存在主义者,他们要不是对痛苦没有感受力就是愚蠢到自负、自私到无知。享乐,对于存在主义者,或许是一种抵抗的方式。叔本华的爱财和把手枪放在枕头下都是出于安全感的缺乏——或者说是出于对痛苦的极度敏感。而热情地参加宴会,或者旅行,可能是抵抗(抵消痛苦?)的方式。
存在主义者不愿意在任何被他认定没有抵抗可能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尽管很多时候事与愿违。可以说幸福的可能性就是抵抗的可能性,这是存在主义者行动的范围,此外就是包围着人生的不可知的茫茫黑暗和从黑暗袭来而没有抵抗可能的痛苦。
由于注意到无限的不可知和来源于此的无限的抵抗的可能性的诱惑,存在主义者不会长时间钟情于任何一件事——或许要除了他自己,存在主义者一般都很善于独处。对他来说,和每一件事最理想的关系就是用完扔掉,像嚼口香糖似的。所以存在主义者最怕的就是被甩掉,像吐口香糖似的——甚至没有被嚼过就被扔了,或者没有被嚼的可能性。
自杀,据说是次好的,从来不出生是最好的。从来不出生是绝对的零和,自杀是确保从此之后绝对零和。但是存在主义者们都在试图为不自杀寻找理由,或者像叔本华那样一边宣扬自杀一边厚颜无耻地在宴会上大吃大喝——这些行动似乎说明对活人来说,还有另外的好方式。这好方式就是在痛苦的威胁和抵抗的诱惑之下试图给予每一件可能抵抗的事以抵抗。死亡到来之日,完美的存在主义者脱光衣服之后和出生那天一样不多不少。
《叔本华》读后感(五):叔本华在现实的表现
喜欢叔本华源于我很知心的一个朋友,我与他的交流甚是少,只在高中的同一所学校见面一年,谈论着大家公认的我当时还很难理解的文学作品:围城、百年孤独、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我当时就像一个孩子似的,当读出一点感受忙告诉他,而他从来都是那么的不屑。他只有一本书从来不借我看,就是叔本华。总以没有看完为理由拒绝我的请求。
他考入一所很知名的大学,却放弃了文学,走向了理科。我很郁闷的问起原因,他说:人如果没有资本成为一位没有时间地理的人物,那就应该健全自己的智商。他放弃考研,参加工作,又考上研究生,跟教授争辩,离开,不在与我们交流。
当我遇到很多让我自己都感觉气愤的事情后,忽然想起了这个很久没有深谈的朋友,同时也拿起叔本华的作品读起来。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却抚平了我的愤怒,使我一下子安静了很多,让我很坦然的面对已经发生的,现在发生的,即将发生的事情。
就像意识本身就存在于每一个生命里,自然而然的发挥着他们的作用。如向日葵会随着阳光转,人的膝盖遇到敲打时会发生条件反射,饥饿可以刺激我们的胃肠反应。但这个世界的美妙却在于人有了意志的存在,让人们去发现物质之间的关系,以调节意识的组成结构,便于减少外界对人的刺激。
其实人生中最大的区别只在于意志的层次不同。给我们追寻的信念有着差别,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发觉物质间的联系,提高人的意志。使人们的意志更加的痛苦或快乐,但也可以向东方的中庸思想一样坦然处置的境界。
在一段时间内人们总是朝着一个信仰的方向来实现自己的行为。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都给人一种运动的状态。我们用自己的行为演绎着各种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