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思维的乐趣》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8-30 19: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思维的乐趣》读后感摘抄

  《思维乐趣》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80,页数:22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思维的乐趣》精选点评

  ●文章写的不错,不过感觉王小波真是仇视中国古代经典的,他好像觉得一无是处,亚圣孟子在他眼里就是一个流氓痞子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最好!

  ●小波同志思维真的很独特

  ●朋友送的书,个人对王小波无感。

  ●很有趣,但深度不足

  ●依旧很有趣

  ●很是有些意思的。时势造英雄,没有素材创作不了。这是个有趣的人,或许是和“这是个伟大的人”同样高的评价

  ●废话真多,真理不少。果然小波的文风更适合杂文

  ●诙谐易懂错落有致。中间有几篇不断重复罗素柏拉图弗洛伊德云云让人感觉有卖弄之嫌,但是后半程一些小机智讽刺暗喻让我扑哧笑出声。好吧,让我重建精神家园。如果可能,作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即便之后会变得青面獠牙,也不要被阉割掉自我。

  ●读书有意思。人不能不思考不然还不如一头特立独行的猪。

  《思维的乐趣》读后感(一):不同的思维

  黑色幽默,整本书都是这一个基调

  事实上我没有完这一本书,只看了一半。这一半,每一章的评论都是用反讽手法来讽刺一些国内的状况也许是我没耐性,耐不住闷看不下去了;也许是我的爱国爆发,有些言论我觉得不应该这样说的;也许我就是他书中所说的那些盲目仰。

  反正看一半就将书还给朋友了。

  《思维的乐趣》读后感(二):没什么干货

  不得不说王小波先生他看待事情有他自己独特的角度,他对中国文学界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都有了很深刻批判见解。 我想起了曾有一个批判张爱玲的评论,该评论认为爱玲没有把写作上升到国家民族高度,没有让作品更具有教化意义存在。这也许是我理解王小波对那些要求文学作品必须有社会意义的人的责备,他以他独有的黑色幽默责备了此种现象。我以为,既然那么多人为了民族社会写作,不如也留一些空间给其他作家风花雪月吧。

  《思维的乐趣》读后感(三):如果王小波还活着

  沉默的大多数依旧沉默,而且已经言轻声微。

  知识分子已经不再单纯学术抄袭层出不穷

  花剌子模信使越来越多,就连CCAV也成了其中一员。

  文化热不退,国学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热爱极端体验,每个人都不得不被极端体验。

  百姓洋人,官,三者关系依旧,百姓依旧是最底层的。

  吃苦变成乐,快乐观越来越奇葩

  李银河同性婚姻合法化,多年提交两会,无果。

  这个社会怎么了?

  二十多年前的现象,如今变得越来越深刻和尖锐

  。。。。。。。。。。。

  如果王小波还活着。

  他会写出什么呢?

  《思维的乐趣》读后感(四):简评

  这本书大致泛泛的读完了,王小波是崇尚理性与自由的人,由于他自己的个人经历,对这一点特别的看重。意识形态上的压迫会导致人不能称其为人,他们自己陷入一种群体的狂欢之中而不知,某些曾经当过红卫兵的人其实也不是没有思考的能力,这表现在后来的回忆中其实他们也不能理解自己当年为什么做出那么可怕的事情。

  突然想起荣格的一个概念,集体无意识是不是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呢?集权统治下的集体无意识往往会打压不同的声音。因此,我认为,思想的解放最终还需要体制的解放,一旦社会能够形成一种多元的社会文化氛围,体制能够容忍有不同的声音存在,那我们的社会就会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中。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专制都是不能泯灭人性的,可怕的。

  我喜欢这本书的书名,思考的乐趣是不言而喻的,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思考的力量,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管他呢,毕竟死后也不知道进的是地狱还是天堂,见的是玉皇大帝或是上帝。

  《思维的乐趣》读后感(五):冷静的观察者王小波

  一、国学:国学是什么?国学无非是孔孟之道,君臣纲常,修身养德,真的不足以让一个人花那么大力气去学,去大力探索,不值。人美国没有学习国学,也没见人家道德多么败坏。深感同意。有时间,多去研究研究音乐、艺术、体育、文化,多参加参加社会活动,都比研究国学要强,当然,背单词,或者学英语,就不见得,因人而异吧,只要你乐在其中,做也无妨。话说回来,国学,学也无妨,只要你也是乐在其中,但是,问题在于,还不能把它提高至一个社会整体的高度。就如,外国人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学科给世界学术,而中国只能提供国学,不耻吗?还是那句话,讨厌说当代的某某先进理论和思想我们的老祖宗已经在某句话里面说过了,没劲。

  二、风车理论:今天下午在图书馆,旁边的座位,为里面同学出去的必经之路。就摆在路中间。每个人都以各种“美妙”的姿势绕过,就没有人把它推进去。其实推进去只是顺手的事情,一秒钟而已。不造“风车”,不为他人提供便利,宁可自己麻烦点,这就是中国人的心态。

  三、比我的精神家园写得要有深度得多,前者有点乱扯,无太多实质思想。本书思考的东西还是挺多的,去云南插队给小波带来了大量的思维素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思维的乐趣》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