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女生,我现在31岁,年薪12w,谈过几段感情,不过,都是无疾而终。
遇到喜欢的,对方不喜欢我。喜欢我的,要么不上进,要么直接要求发生关系,要么脚踏两只船,都没遇上两情相悦的。
其实,我也有自我反省,可能是因为性格原因,我比较独立,自我意识很强。可能是因为原生家庭,爸爸是个渣男,羞辱冷暴力、热暴力什么都有。
18年我被家暴,报警进医院了,我十几岁就已经劝我妈离婚,无果。我妈还说,男人打女人很正常。
我现在已经自己独立出来一个人租房子住。我在感情上真的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我好怕遇上我爸那样的人,不上进,暴力,真的身心疲惫,只想遇到一个可以依靠一下的人。
但是,我好害怕,害怕自己在感情上受伤,因为我真的伤不起,我现在对待感情都毫无激情,好像一件很平常的事,只要感觉不对劲,我马上中断这段感情,毫无可惜的感觉。
答: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表面看起来,像是大龄未婚女青年的脱单故事。
要解开这道谜题,帮助所有不管是单身状态里高不成低不就的苦恼,比如:“我喜欢的人,对方不喜欢我;喜欢我的,我看不上”的,还是就算勉强谈了恋爱,结了婚,但还是嫌弃自己另一半的这些人破解这类终局,这个故事、这个专题都很适合。
可以确定,故事里这位父亲,当然是个非常糟糕的人,不管是羞辱、冷暴力、热暴力、家暴,都非常的糟糕。
同样的,这位母亲,也用了一个完全不是这个时代的语言,她讲“男人打女人很正常”。
这种话,如果说是她那个时代赋予了她这样的认知,我只能感叹,至少所有当代女性,都有一个机会去听从自己的内心,过上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所以,面对这样的父母、这样的故事,我们从头到尾的核心解决思路都只有一条:
就是让父母过他们想过的、他们应该过的日子,他们之间有他们之间的因果,他们之间有他们自己的了断,我们只能让他们按照他们的想法过一生。
同时,我们应该去成为更好的自己,按照我们的想法过我们的日子,这是一个核心前提。
接下来,我们分两个部分来解开这个谜题。
1
回到故事真正发生的地方
可以说,这个女生现在有三个“不接受”:
第一,她不接受自己有这样一个糟糕的父亲——不上进、暴力。
第二,她也不接受自己有这样一个母亲,有这么愚昧的想法,看起来甚至像被洗脑了一样。
第三,她也不接受现在接触到的任何一个男人,害怕受伤,有任何不对劲,马上中断关系。
这三个“不接受”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她非常深刻的情绪。
这种情绪是“恐惧”、“害怕”。
这说明,她已经深深地被卷入父母的关系当中了。
她和父母的关系,就像是一个三角形,她被锁在这个三角形里。
而只要她被锁住,她就很难走出来。
但幸好,我们已经看到她现在往外跨了一步——自己独立出来租房子住,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至少从物理上她已经跨出来了,接下来,可能需要的就是心理上再跨出来。
那怎么在心理上跨出来呢?
我们认为,以下两方面可以帮助她完成心态上的构建:
一、跟自己和解。
不管是父亲、母亲,还是任何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对自己构成伤害后,我们当然可以从道德上谴责对方、从法律上制裁对方。
可是,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要跟自己和解。
但只要跟父亲过不去、跟父亲无法和解,一个女儿就无法完成跟自己的和解。
当然,有些读者会说,这么糟糕的父亲,怎么跟他和解?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在父亲跟自己之间建立好边界。
「和解」的意思,并不是去讨好,或者去纵容,而只是宽恕跟原谅。
这种“宽恕”和“原谅”,是为了让自己过得独立,更好地跟对方建立边界。
因为痛恨和攻击,本身就会让这样一个女儿跟父亲的关系卷入更加糟糕的状态中,在关系中会越陷越深。
而只有宽恕跟原谅,才能够放下、才能够出来、才能够走远。
二、回到自己的位置。
可能,看到故事里这位常常被家暴、还说“男人打女人很正常”的母亲,很多人都会瞬间同情她。
但在同情之余,我们要深思一件事:现在的信息环境、现在的资讯环境不是几百年前的封建社会。任何一个可以接触到社会的人,可以用上手机、可以看上电视的人都知道,“男人打女人”是不正常的。
而这位母亲讲出这番话,其实会有一种效果,就是让女儿仇恨她的丈夫。
作为一个女人,可能是因为她没有能力反抗、也没有能力仇恨自己的丈夫,所以,她需要一个女儿,需要一个自己的分身,需要一个人来扮演仇恨自己丈夫的角色。
她的话,其实起到了一种激发作用。
如果我们不能够识别到这一点,就很容易被她带到沟里去,这位女儿就很容易被卷入这样的母女关系。
一个女儿,就应该回到自己女儿的位置上,让爸爸跟妈妈之间发生他们应该发生的故事。
他们之间有他们的因果,他们之间有他们的缘分,那些都是他们的事,这是最重要的点。
以上,我们在试图帮助所有陷入类似困境的人走出泥潭,不要将自己锁在爸爸妈妈和自己的三角关系当中。
只有从这种三角关系中走出来,一个人才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庭,建立属于自己的人生,要不然,自己永远活在爸爸妈妈的故事里,没有自己的剧本。
所以,这个女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现在,是时候离开爸爸妈妈的舞台,是时候拿上属于自己的剧本,走上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了。
在那个舞台上,开始一段跟爸爸妈妈不一样的故事。
2
谈一谈脱单上的具体操作
“百日计划”这种老生常谈的方法,今天就不说了。
但我觉得,这个女生还是应该去做一下“一百天认识一百个新男生”的活动。
除了这个以外,我今天在操作上还想讲两点:
第一,建立平衡的心态。
所有像女主这样,在爱情中“高不成低不就”,都不仅仅是因为眼高手低,更是因为自己无法平衡。
一个自己不平衡的人,也就没有办法去建立一段平衡的关系。
因为本质上,只有两个人两情相悦,才能走上一个互相平衡的、互相喜欢的关系。
而两情相悦,就要求双方都是平衡的人。
平衡,即自己要成为一个可以依靠自己的人。
要不然,当一个女生展现出颠沛流离、无枝可依,找一个人就是为了“靠一下”的状态,这种消耗者,就像一个黑洞,哪个男人见了都害怕。
如果不能够把这种「依靠」的心态改掉,如果不能够在操作层面树立自己情绪的平衡性,谁看到都会躲着走。
所以,除了【百日计划】以外,很重要的一个点是可以写写情绪日记,建立自己内在的平衡性,而不是想着去靠别人。
靠人人会跑,靠山山会倒,首先自己要先立于「平衡之地」。
然后,如果能找到互相依靠的伙伴,是“得之我幸”。
但是,不能把找到一个人来依靠作为解决方案。
第二,摆脱心理枷锁。
在操作层面,自己独立出来租房子住,我觉得这特别特别好,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
但更重要的,是从过去的关系中摆脱出来。
就是因为女主不接受自己有这样一个父亲、害怕遇上这样的父亲,所以才会对“不上进”、“暴力”这么敏感。
并且,有些女生的敏感,就会在跟异性的聊天中养成一种测试跟挑衅,好知道对方进行暴力的尺度在哪里。
往往这种测试和挑衅有时候容易导致对方不耐烦,然后,这时候就出现了像女主说的“感觉不对劲,马上中断了”。
这种反复不断的测试,就是没有从关系的枷锁里跑出来的现象。
所以,要学会放下那些测试,平和地去聊天,改造自己的聊天。
同样地,也要逃出母亲的枷锁。
就像如果一个男生想要跟女主发生关系,她也很害怕,好像害怕自己像母亲那样被锁在一个男人身边,跑也跑不了。
这也是需要去矫正的地方。
女主需要清楚,妈妈的命运是妈妈的,爸爸的命运是爸爸的,自己的命运才是自己的。
只有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聊天模式、一个新的身体语言模式,才能够在操作层面上摆脱过去的枷锁。
不仅仅从物理上摆脱——从家里搬出来住;心理上的这种枷锁,也要回到关系当中才能够解脱。
以上,今天这整个分享比较深、也比较长,因为这一类女生面临的困境都不仅是脱单这么简单。
其实,所有这种跟异性关系无法平衡的,本质上都是因为内在跟自己父亲的关系,或跟母亲的关系没有达成平衡。
一个孩子,如果可以接受自己的父亲,接受自己的母亲,又允许父亲和母亲有他们自己的因果,跟自己之间区分开来的时候,ta就懂得了爱的两种不同成分:
第一种,学会了跟异性相处的规则是什么;
第二种,拥有了跟异性相处的安全感,焦虑就会被缓解。
即,一个女生跟父亲建立一个好的关系、跟母亲建立一个好的关系之后,就会既懂得男女相处的规则;又会接收到关系中的安全感,免于被抛弃的焦虑。
这两者成分都具备的时候,一个女生就会获得真正的平衡,那种所谓“喜欢对方,对方不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自己又不喜欢”的情形,就不会再出现了。
最后,希望所有还是单身的小伙伴,都能找到自己的意中人,那些已经处于关系中的人,也希望大家能够重新发现对方。
——本期主创:冷爱 方赏 梁梦觉
今日征集
关于上文讲到的「爱的两种成分」,大家认为自己是否都懂了?是用了什么方式让自己学会的?可以在留言区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与看法。
【留言】点赞前三名的,将分别获得我送出的亲笔签名的《情绪日记》一本,感谢大家的互动和看见~
合作与转载|请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 转载 获得作者本人许可与授权。任何未获得冷爱公众号及作者授权的转载均为侵权。
如果你想了解我是谁,可以点击下图链接观看【个人视频——我真实的生命故事】,期待我们有更多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