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课堂教学之“中”与“和
日期:2020-08-16 09:23:02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课堂教学之“中”与“和

  我是物理专业出身,对语文教学知之甚少。过去听语文课不少,但一节课下来,往往有些摸不着头脑感觉,仔细想来,搞不清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我曾一再思考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可自己一贯的理科思维,去分析语文教学有失偏颇。去年以来,学校举办和承办的教研活动中,语文学科所占的比重最大,我因此也多了一些观察来自同学教师的语文课和与市县专家骨干教师交流机会。两周前,市语文教研员孟老师来校蹲点,最后与全体语文教师座谈时,谈了自己对语文教学所存在问题的一些看法,听后觉得受益很多。孟老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了三个方面

  一是主体地位缺失。教师主体地位的缺失体现为教师在课堂无所作为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自编自演;

  二是形式主义倾向畸形课堂。主要表现为东施效颦式的模仿,花拳绣腿的表面文章多媒体滥用等;

  三是过犹不及教材处理。表现为课文思想性的过度挖掘,对工具性的孤立追求超越语文编辑拓展等。

  以上三个问题的表述是按我自己记录又加上自己的理解而成文的。听了孟老师的这番分析,我有两个收获;一是对语文课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从而参照判断我过去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是否正确;二是由此而思考其学科教学,会发现这三个问题也是其它学科教学共有的。

  上述第三个问题,实际是课堂教学的目标问题。语文课上的课文教学,如何立标确实较其它学科难度大一些。我曾听过课题为《只有一个地球》的语文课(好象是在六年级),在一次教师论坛上我就该课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只有一个地球》这个课题,如果分别出现在语文、思品、科学课中,教学目标各应如何确立

  上述三个问题,师与生,内容形式,工具性与思想性,分别在课堂上的主次轻重实质上又是一个“度”的问题。我想到了两个字:“中”与“和”。“中”是“中庸”之“中”,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谓之“中”;“和”是“礼之用,和为贵”中的“和”,这个“和”是“恰到好处”的意思古人论及《四书》时,认为读这四本书,以《大学》始,最后才是《中庸》,因为“中庸之道”是最难的。这对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或许也有些启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课堂教学之“中”与“和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