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新概念回顾 | 又见炊烟
日期:2020-08-07 19:16:14 作者:于洋 来源:萌芽 阅读:

新概念回顾

  编者按

  

  值此新概念作文大赛二十周年之际,本栏目带领大家共同回顾这些年来一些有代表性作品语境变迁文本发展,或许会让有些篇目桥段丧失新鲜感,以如今的眼光,更是很容易便能指出其中技巧上的不足之处。但正是在这些青涩记录中,一代代的作者渐渐走到了台前。

  作者 于洋

  春天乌篷船顺着静静流淌洛水而下,悠悠地,打散了河水树木葱翠的影。经过几个弯弯曲曲的河道,绕过锣鼓山,看到河边一个小码头,几个纤夫正闲坐着,见有船来,慌忙站了起来,招了招手。

  很快地,船靠了岸,停稳了。下了船,看到前头有一缕炊烟,便知道,明溪村到了。明溪村总让人想起湘西的凤凰古镇一样泥泞石板路,一样有衰老的或是年轻的纤夫,一样有静静流淌的河流,一样是水汽氤氲的。

  至于翠翠、爷爷和大黄狗也许有,也许没有。

  村口的那缕炊烟,是从小喜破旧烟囱颤颤巍巍地升起的。

  几年前,小喜妈在自家院子里摆了些桌椅,叫邻居家的一个大婶来帮忙,就算开了家小餐馆招待起了到明溪码头上的纤夫们和偶尔的几个游人。这样,小喜妈每日就在厨房里不断地忙乎。

  用的菜是自家种的,米是在村里人那儿买的,荤的只有,有时是向过路的渔夫买的,有时是小喜和哥哥放学时在洛水浅滩里逮的。有时连鱼都没有,只有素菜,但是小喜妈的手艺让人单吃素菜也心满意足。家里的唯一一口猪是要留到过年时自家吃的,不卖。小餐馆在春天、夏天和秋天持续营业。

  明溪村也就只有这么—家餐馆,价格便宜东西干净,纤夫们便都到这里吃午饭。小喜妈乐得可以多得几份生意,所以虽然游人不多,小餐馆的生意也还红火

  偶尔来了几个游人,小喜妈便会罕有地从厨房出来,和客人们寒暄几句,了解些外面的事情。打头总问:“哪儿人呀?”若是听到是庆城来的人,小喜妈总会激动起来,一边不断地往游客桌上添菜,一边不停地问着些什么,末了不但不给人多算钱,还打个对折。

  小喜知道,因为爹爹在庆城打工,起初妈妈还能收到些爹爹托人从庆城带回的消息,到后来,爹爹很久都没有来消息后,妈妈看到庆城人就倍感亲切,不断地与他们聊天,不过是想打听点小喜爹的下落。

  可是小喜妈不知道,庆城是一块很大的地方,人多也就罢了,不仅住在县城两头的人互不认识,有时连邻居一年也难得打个照面。她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只以为庆城也不过与明溪村差不了多少,哪家出点事,这事就会像风一样传遍整个村子。若需要帮忙,全村男女老少都会帮着出点力。

  游客们点点头敷衍表示会帮着她打听点小喜爹下落的时候,她总是感动得连端菜的手都在颤抖。

  冬日,白雪依旧可以找到这个偏僻的小村子,纷纷扬扬地下着,把村里的石板路层层叠叠地盖上。河面上结了冰,完全地静了下来。货船是没法进来了,原本就很少的游客就更是绝尽了,没了生意,纤夫们也只得回家去了。

  小喜妈早早地把院里的桌椅收了起来,往邻居大婶手里塞个红包,大婶不接,小喜妈使劲塞给她,很快那个红包又被大婶塞给了小喜和哥哥当压岁钱。

  炊烟升起的次数渐渐减少,有时短暂地出现几次,是小喜妈在准备着自家的饭。

  过年时,家里的那口猪终于被杀了,烧了整整一大锅肉,到了十五,留给爹爹的那份眼见着快生虫了,小喜妈不顾小喜吵着要吃,往上撒了些盐,放进以前腌咸菜的罐子里,盖上盖,说什么也要留给小喜爹。

  这一年,小喜家依旧没有得到爹的消息,连同外出打工的钱也在寄回几次微薄的两三百元后变得悄无声息了。

  虽然爹就这样悄然消失,但日子毕竟还是要过的。

  而一家人的生计便靠着这小餐馆的生意维持着,到了年末清算一下竟还有些富余。小喜妈便像祥林嫂一样逢人就叨念着:“早知这样当初就不该让他爹去城里,也不知怎么样哩……唉,靠着小餐馆一样能过活,要是他爹明天能回来就好了……明天能回来就好了呀……”

  不知几个明天过去后,河水渐渐融化,又继续静静地流淌,河水倒映着两岸又葱翠起来的树木,绿油油的。

  新的一年,乌篷船和运货的木船渐渐多了,纤夫们开始了工作,来回地在码头边上边拉着纤边吆喝着。

  小喜妈把桌椅摆了出去,邻家大婶又过来帮忙,“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她说。

  小喜家的烟囱又升起了缕缕炊烟。

  今年第一个庆城里的客人来得格外早,穿得十分体面,小喜妈把菜端出来后,依旧向他打探着城里的消息。

  客人低着头闷声吃饭,不大说话。听到小喜爹的名字之后,他抬了抬头,看了小喜妈一眼,低下头,继续吃着饭,却连饭碗都拿不稳,小喜妈看在眼里,认为有消息了,赶忙激动地拉着他的手,客人却推开了她,付了饭钱,便匆匆地离开了。

  客人那晚在明溪村住下,给了寄住的那家人一大笔钱,说要在这待上些时日,体验田园生活,明溪村人看他穿得体面便没有考虑太多,便把他留下了。还把多给的钱还给他,仅留下了些伙食费。

  一星期后,纤夫老王拉了一艘船,上面下来了一些警察,还跟着几个记者,有的还拿着摄像机,老王一辈子没见过这种阵势。警察们到了村里,把每家每户都搜查了一遍,最后将那个游客带走了,村里人议论纷纷,说那个游客是庆城一个煤窑的矿主,一年前煤窑瓦斯爆炸,困了五十来个人,矿主逃逸,所以一直找不到被困矿工的具体位置,矿工们就生生地被活埋了。矿主逃到这个偏僻的村庄,想要躲几年,最后还是被抓了。小喜妈一听是庆城的,忙赶上去,抓住一个记者就问有没有小喜爹的消息。

  记者惊讶地看着她,赶忙从包里抽出一张名单,上面写着“遇难矿工名单”,其中赫然写着小喜爹的名字。

  矿主在明溪村被抓了,相关影像不断地出现在各大新闻里。乌篷船、石板路、青山、绿水……明溪这个偏僻而又秀美的小村庄被越来越多的城里人觉察,旅行团纷纷推出明溪旅游团,开始有大量的游客拥入村里。

  他们惊叹世上居然有这样的世外桃源,呼朋唤友,一同来享受城市中缺失的宁静,哪怕宁静再也不是宁静了。

  起初,小喜妈的饭馆生意异常地火爆,炊烟不断地升着,直直地飘向天空。

  看着生意那么好,小喜妈喜笑颜开,在厨房里不断地忙乎着。

  然而,夜深的时候,客人们都离开了,月光静静地照在院里的桌椅上。小喜妈独自站在院里时,小喜却看到她眼角闪着泪光。

  渐渐,城里人看到明溪村蕴含着的丰富的利润,纷纷投资。小饭馆四处开花,均号称“纯天然,无污染”,村里的粮食价格猛增,其他小餐馆的价格却不升反降,天天有大鱼大肉供应,也不知如何做到的。导游带着团直往里面钻,出来时手里拿着牛皮纸信封。

  小喜妈不懂这些,她只知道怎么做好饭菜,只知道客人突然变少了。很快地,邻居大婶被其他小餐馆聘走,村里的码头经过改造,再也不需要纤夫了,小喜妈的生意渐渐冷了下来,比以前更不如了。

  炊烟断断续续的,而且升起的时候越来越少。

  还没有过年,家里养的那头猪就被杀了,小喜却一口猪肉都没有吃到。

  但是小喜妈还是为小喜爹留了一份。

  仅靠卖一头猪的肉还是挽救不了小餐馆。天气刚刚转冷,河水还没结冰,小喜妈就把院里的桌椅收了进去,自己到城里人开的一家小餐馆当厨娘。

  然而,仅仅过了几天,小喜妈就被辞退了。城里人说她不懂得变通。

  日子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去。其中冷暖自知。

  大年三十,吃着冰冷的年夜饭,小喜的哥哥说:“家里日子这么难过,粮食就要吃完了,又快开学了,妹妹还要读书,以后她嫁人还要嫁妆,我得去城里打工挣钱……”

  小喜和小喜妈张口想要说些什么,却终究什么也没说,只剩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掉。

  过完年,河水又化开了,小喜的哥哥乘着乌篷船逆流而上。船儿向着外面的世界开去,河边树的叶子才刚刚发芽,只有微微大,影子落不进水中。

  小喜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见到哥哥。

  某一天,村口的炊烟,又颤颤巍巍地升起了。

  本文选自《第十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萌芽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萌芽杂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者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萌芽》2020年8月刊

  点击购买⬆️

  《萌芽》2020年7月刊

  点击购买⬆️

  《萌芽》2020年6月刊

  点击购买⬆️

  《萌芽》2020年全年刊物

  点击购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新概念回顾 | 又见炊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