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有那么一个现象:周末的早上,很多的人都想睡个懒觉,此时,如果宿舍中有一两个人比较早起,并准备到图书馆好好学习,那另外的人也会觉得自己应该向他们看齐,别人都在奋发图强,自己怎能自甘堕落呢?这就是所谓的“从众效应”,指的是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的方向变化,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通常情况下,人们一提到从众,就会想到它的负面影响。但是,事情往往不能一概而论,总有不同性质的两方面。所以,不能认为从众就是没主见,从众就只有消极的方面。读书入校时随意安排的学生班级之间、宿舍之间,一年左右时间,便在各个方面显示出不同层次,出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优等生、英语过级、研究生录取等相对来说,班级、宿舍都比较集中。宿舍成员集体出动参加各种证书培训班,已是大学校园蔚然流行的风景。这就是从众效应的积极影响,向好的方面从众,也会催人奋进。
从另一个方面说,个体从众性越强,其偏离群体的可能性就越小。理性从众,有助于群体成果产生一致行为有助于实现群体目标,促进群体团结,增强群体凝聚力,有利于改变个体错误观点或行为。
当然,从众也有其消极的影响。盲目从众会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甚至会助长坏风气。
日前,深圳地铁1号线一列车停靠科学馆站台时,一名男性乘客在车厢内不明原因突然跑动,导致其他乘客慌乱下车,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就是盲目从众的危害性,在没有弄清楚事情起因的时候盲目从众,影响社会正常秩序,造成了不良后果。能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一份睿智一份清醒,在盲从迷惑里能够有所怀疑有所犹豫,需要高瞻远瞩的魄力,更需要急忙刹车的果敢。一味从众意味着让别人的思想成为自己大脑中的跑马场,让自己失去了一片晴朗的天空,盲目从众意味着失去个体色彩的思维和行动,在喧哗与骚动中让自己麻木沉沦,甚至让“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在头脑中只成了几个苍白的汉字。
既然从众是一把双刃剑,那么就需要我们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积极的从众行为能让人进步,然而消极盲目的从众不仅对个人甚至对社会都将产生负面影响。生活中我们要扬“从众”的积极面,避“从众”的消极面,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从与不从,都是谨慎、是选择、是缜密、是胸有成竹。在人生的航程中要成为生命之舟的舵手,这样不管是惊涛骇浪是飞沙走石,是清风朗月是竹笛品茶,都能有一份淡定、有一份从容,闲庭信步、潇洒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