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问一下孩子们是不是会想到什么?可是教室里很安静。
于是一会有孩子说想到了时间过的很快。而对于匆匆有什么印象其实孩子大概已经遗忘。记得我曾经带着他们背诵李煜的词句子有:匆匆太匆匆,林花谢了春红……可惜很多孩子迷茫的眼神。
学习之中最大的敌人是遗忘,而忘记了一干二净也是极其少有的,很多孩子一旦寒假几乎全然进入不占书的状态,所以考察出分数更是考出了他们家庭的气氛。
而对于开头第一段我采用品读的方式。一一解读句式。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了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文章一开篇便是一气呵成的三个排比句, 以有去有回、枯了又青、谢了再开。燕子、杨柳、桃花来借物起兴, 反衬匆匆逝去、无迹无痕的时光。此处作者用意不在于描绘春景的实感,而是要让读者进入画面, 情绪受到感染, 了解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从自然现象起笔,让人们情绪也由此受到感染。
作者用以抒情的物象“时光”, 因虚无缥缈而极难把握、体现。然一向以笔触委婉、细腻、深刻著称的作者, 却做到了用生花妙笔赋予无影无形的时光具体可感、栩栩如生的形象, 且在此基础上酣畅淋漓地抒发了郁郁情怀。而相对具体的事物也容易让孩子知道。
而后练习思考:燕子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可是回来的却不再是去年的燕子,因为燕子已经老去一岁。杨柳枯了再青也不再去年的杨柳枝,桃花谢了,再开也不是去年的花朵,一个人不能再次踏进同一条河里,还记得吗?子曰:逝者如逝夫。
而于是我开一个玩笑喊查镇南起来,之后问:这个站起来的镇南还是坐着的镇南吗?
站着高,坐着矮,近乎笑话了。
可是倪明的回答确实到了一个境界:站起来之后已经比坐着的老去了好几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