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X》是一部由史蒂芬·卡嘉克执导,Gene Simmons / Wes Borland / Richard Fortus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是X》影评(一):路人观众从这里路过
好吧,作为深受港台文化影响的人表示,我成长的年代,韩流并未成气候,反而日风非常猛烈,木村拓哉和酒井法子当年于我来说就相当于如今鹿晗和迪丽热巴在90后眼中一样。但是,我居然,居然不知道X-Japan!
当然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港台那些明星上了,别安、太极、草蜢、达明一派、小虎队这些乐队无疑更有文化认同感。
所以,路人观众对这个片子也就瞄一下就路过了。
《我们是X》影评(二):We Are X
在這個世界上 如果說還有什麼事對我如此重要以至於其他事完全無法比擬 那就是大魔神五人組時期的X 我恨TOSHI如此愚蠢如此軟弱在33歲這種成熟度下還被人騙了十幾年渣都不剩 恨在這種解散的慘淡下意外而亡的hide卻被認定為自殺 恨惡人在我泰哥重新振作準備再次起飛時將他謀害 恨明明被X拯救卻無法拯救X的自己 想像yo那樣為一切不惜奉上性命 想像hide那樣一路全速前進只帶上跟得上的人 We are X!
《我们是X》影评(三):we are X
能为其立碑传记的乐队能有几支?能有如此跌宕起伏经历的乐队能有几支?能在秘鲁首都利马引起轰动的亚洲乐队能有几支?不论是纪录片本身的叙事角度还是X JAPAN在片中最本原的表现都让人感到震撼。我旁边的死忠粉,从头到尾都在哭。片尾,当林家树站在麦迪逊广场花园的舞台上,咆哮着高喊“we are X”的时候,所有的词都无法形容这一刻的场景。
18号那场,林家树本尊映后见面会,到时大光明的顶棚一定会被掀翻的吧
《我们是X》影评(四):Pain doesn't age, pain never disappears.
看到几十年前的live,大家一起喊we are X时,会恨自己为什么没和你生在同一时代,不能和你一起愤怒,狂喜,体会失去和离别,错过和辜负。后来慢慢懂了,为什么你们能穿越二十年的时空与我共情,触动我,抚慰我,这世间的悲欢离合都是相通的。yoshiki说,pain doesn't age,不只是yoshiki的痛,还有hide那份没说出口的,taiji那份过期了的,或者是迷失了的toshi的,还有每个人的。
《我们是X》影评(五):关于Yoshiki
也曾喜欢过一些音乐人 也曾迷恋过几个帅哥 但yoshiki是唯一的特殊的 脆弱却强韧 天真却深刻 幼稚却沉稳 忧伤却乐观 羞涩却大胆 他肯定不是完美的 却是各种矛盾的完美结合体 而我偏爱这种矛盾 天蝎看天蝎比较容易有共鸣吧 长发美艳如花 短发帅出天际 如今年过半百外貌性格却越来越少女 也是无话可说 了解之后连92年前的造型都觉得可爱
话说 何曾这样拍过马屁啊
《我们是X》影评(六):无意间下的片子,认识乐队,了解成员,熟悉他们的故事
看完片子特意找了下toshi当年被洗脑故事
其实他们最后演唱会,重聚时toshi还是被控制着,这乱七八糟的情节都不妨碍他们重聚。没想到人能这么脆弱,然后最后节目里联系了骗他十二年青春的老婆,老婆竟然过得还很不错。
hede他们都说不会自杀,我看了下别的资料里,x解散后他还做过其它专辑,yosiki也说,他们本来想一起做专辑。他不会自杀,这应该是真的,
还有那个鼓手离开得罪原因也没提,女人或是出卖乐队,yo选择埋进了坟墓。
活下来的成员内心非常强大
《我们是X》影评(七):we are x
这支来自日本的视觉系传奇摇滚乐队,被西方公认为真正的日本文化现象,在音乐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美国著名摇滚乐队“KISS”的低音吉他手、主唱GENE SIMMONS曾说:“若X-Japan出生在美国,应该会是全球最受欢迎的乐队。” 摇滚乐的辉煌无需多加赘述,因其辉煌而衍生出的分支更是数不胜数。但其中最绚烂的一道分支,视觉系摇滚却在今天慢慢走向没落。作为最早的“视觉系摇滚”乐队,X-Japan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末成为日本最红的乐队,以独立厂牌的出身获得主流音乐的认同和辉煌,犹如一场飓风掀起了视觉系摇滚的开始和高潮,轰动全球。
《我们是X》影评(八):我们是X
没想到那么多人喜欢X啊,我还以为又是锁票什么的,没想到真的坐得扑扑满啊,整个大光明都是粉丝,觉得灰常感动啊。整个片子基本以yoshiki为中心来完成,也是无可厚非,但是看到hide的部分,还是泪流满面。片子结束,导演上台,然后竟然yoshiki也
《我们是X》影评(九):是X?是Y?还是沉默的大多数
偶像崇拜就是群体性癔症,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平凡生活中的传奇只能靠塑造,靠放大,靠时间,也要靠想象。当痛哭流涕时,你在乎的是并不是那个人而是自己曾经的那些岁月,那些感受。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社会中,个人寄托情感,输出情绪的管道很少,于是通过媒体被大众知晓的偶像成为寄托,万众瞩目一呼百应;现今社会渠道通路极其丰富多样,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亦乐乎,大众偶像成了一种反讽或落后意向。所以没必要无限度拔高所谓的传奇,把任何一件事做到极致都需要人魔不分,值得尊敬,当然也仅止于此。随着时间的发酵,感动你的会是曾经那么投入那么用心的去爱过一个人一件事,至于这个人或事本身并不重要,只是情绪的载体罢了。
《我们是X》影评(十):Art of Life
#看电影# 《we are X》:据说上影节一票难求,在油麻地电影中心放映也是场场满座,买不到票的我意外在B站看到,惊喜不已。
之前甚少听X-Japan的歌,只知道Hide和Yoshiki是无与伦比的音乐人。看纪录片的同时,听Yoshiki温柔地讲与Toshi、与Taiji、与Hide之间的恩怨过往。该是内心如何坚定且柔软的人,才能面对如此戏剧化的诸多变故而依旧从容乐观。在听完三十多分钟的《Art of Life》之后,终于有点明白Yoshiki的情绪与情感,能写出这样的音乐,注定是不凡。
明晚Yoshiki在香港开con,很遗憾不能到场。感谢你写出《红》、《Art of Life》…这些好的作品!
今夜,无法抑制地想念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