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55岁的人生,到底能有多忙?
忙到走在马路中间,还要着急忙慌回领导、客户、孩子老师的一堆微信;
忙到哄完孩子睡觉,做完家务都已是深夜,连敷个面膜的时间都没有;
……
有人说,忙字拆开来,就是心亡。
细思极恐。
但读书君却想说,如果能多少学会掌控时间,很多伪忙碌,大可不必。
很多人的忙碌,其实是出于对时间感的误判
格拉宁在《奇特的一生》中讲到,大部分人的时间感是很差的,主要是因为我们对于时间评估能力的不足,导致了我们印象中和实际花费的时间差距比较大。
意思是你可能预计和朋友吃完一顿午饭只需要一个小时,但实际上由于许久未见,加上朋友相谈甚欢,时间已经不知不觉过去了两个小时。
可能很多人认为多花费一个小时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我们对于时间的预判失误,不仅仅体现在这一件小事上,往往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学时我有一个舍友,每天白天看剧、玩游戏,日子过得很是舒服,很少看书做作业,晚上也是不到十点半不去洗漱。
等到大家已经准备要休息的时候,她要么补作业,要么看书。挑灯夜读,白天精神状态自然不加,刚开始还好,后来就渐渐的熬不住了。
没过几个月,不仅熬出一脸痘,心情也特别糟糕,她对于自己的行为总是很懊悔,却一直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问她为什么不在白天学习,她说不想在白天学习,因为总觉得晚上的时间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可以做很多事情。
下班后想学花一小时学习英语,哪知打开电视剧一看就是三四集,看完后已经凌晨一点了。
有些人即使每天把所有要做的时间都列入待办清单,却依然无法保证顺利完成。
我们总是往时间胶囊不断地填充各种各样的事情,却忘记了它每天的时间容纳量只有24小时。
我们常常忽略被偷走的碎片化时间
我们好像一直特别忙碌,忙到没时间午休,忙到不停地熬夜加班,忙到几乎挤不出一点时间去做别的事情。
但是前苏联生物学家柳比歇夫,却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了一生中很多辉煌成就。
柳比歇夫生前是一个非常高产的人,一生有70多部学术著作,在6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收集到了35项缔造的标本,一共13000只。
如此大的工作量,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能够很好的利用碎片化时间。
比如排队的时间、等车的时间。每一次散步的时候,柳比歇夫都会用来捕捉昆虫,捕捉昆虫是他工作的一部分。
在那些特别无聊的会议上,他会演算习题,每次出差他一定会带上一定数量的书上火车,如果是长时间出差,他会选择把书邮过去。
柳比歇夫把大多数碎片时间用来学习,而我们似乎把这些时间都交给了手机娱乐。
据统计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有关安卓手机用户每天的解锁次数和亮屏时间数据显示:安卓手机用户平均每天要解锁65.8次,累计看屏幕的时间达到了4小时。
很少有人每天真正需要手机解锁这么多次,总会有人给我们发消息的错觉导致我们一次次的开锁手机,刷个朋友圈、短视频,碎片化时间就这样被偷走。
忙碌不是生活的目的,要学会深度工作
在《火星情报局》中,杨迪分享过自己小学女同学的经历,她上课从来不和同学打闹,也不睡觉,每天从上课的那一秒开始记笔记,直到下课。
一斤的课本,一学期下来,差不多五斤重,有四斤都是她的笔记。按理说这样认真学习的同学,学习应该不会差。
直到有一次抄了那位女同学的作业,结果发下来全错。看她一直努力学习,成绩却丝毫没有起色,后来便给她取了个名字叫“白学公主”。
其实这位女同学之所以一直努力却没有收获好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一直在做浮浅工作。
这类工作通常不会创造太多的价值,而且还会永久性降低你深度工作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深度工作呢?
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提到:
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的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的价值,提升技能,。
有一个网络小说作家,写东西却不用网络。
他说:“正因为这样,我才能够得到很长、很连续不受人打扰的时间,我才能够写小说。反之,如果我要是备受打扰,不会有一部传世的小说,我只会收到很多封电子邮件。”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很多工作都会被取代,只有学会深度工作,才能不会淘汰,成为这个时代的赢家。
那么,究竟要怎样做到深度工作,让时间效率更高呢?
《深度工作》这本书教你,如何有效提升专注力,继而拥有深度工作的能力。
书里提到了3个诀窍,是每一个深度工作者都应该掌握的技能。
第一、确定适合进行深度工作的场所,并设定工作时长。
第二、设置工作时的规则和程序,确保努力具有结构性。比如规定不能使用网络,或者设定每隔20分钟产出的文字数量。
第三、做些额外的事,确保大脑保持高深度水平。比如提供足够的食物,或通过散步等方式帮助大脑保持清醒。
长按下方,即可免费收听樊登老师解读《深度工作》,还有260多本精选好书,帮助你在职场、生活、婚姻等各方面有效成长。
写在最后:
千万不要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你以为的忙碌,其实正在偷偷骗走你的时间,骗走你的精力。
适当的远离社交媒体,减少浮浅工作时间的比例,让自己深度工作起来,才能帮助自己提高认知能力,不被时代所淘汰。
机遇从来都是留给那些努力的人的,乘风破浪,你也可以。
?长按下方,领取7天VIP,和3600万书友一起用读书点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