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金昌洙》是一部由李元泰执导,赵震雄 / 宋承宪 / 郑满植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将金昌洙》影评(一):金昌洙是金九先生
原来片中讲述的那个为明成大妃 报仇 的金昌洙就是金九先生啊 为韩国独立运动奋斗医生 在上海 建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最后被安斗熙暗杀 结果"统治"南韩的是 李承晚 。。。 人呐 不能自己想演啥 就演啥 你得看你的外形啊 我认为 宋承宪 不要演这个角色比较好 被外貌和声音 局限 刚刚查了下 我就想看看 这个金昌洙是不是正好杀掉了 杀死 闵妃的日本人 查了之后 不是这样 他只是杀了别的日本人 并不是真正杀害明成皇后的那批日本人
《大将金昌洙》影评(二):活着
说真的,这部电影真的很闷,看的时候原打算写个短评标记一下算了,看到最后,有关金昌洙本人真实的照片一出现,感觉又有好多话哽在了喉咙里。
19世纪末,我大清朝遭受外侵,再无力保护朝鲜,致使倭寇成功“接管”朝鲜,国号也被迫改为大韩帝国,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从此皇族不再皇族,国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乱世之中,从上到下唯有活着是最大的追求。皇后被日本人暗杀,皇帝都不敢明着为其报仇,又何谈国家的尊严?
看守所长心眼儿倒活分,知道国将灭又无力,为了能活命,甘心为日本人卖命。
看守恶警们为了自保,只有服从。
苦就苦了最底层的老百姓,除了认命苟且偷生地活着已别无他求,然而替皇后报仇的金昌洙却例外。
他不怕死,不怕日本人,所以杀了人留下自己的姓名,堂堂正正地活着。尽管在监狱里教犯人们认字感到很不真实,但是,历史却记录了下来,这些都是真实的。
他要所有国民都能有骨气的活着,所以,为了独立运动多次入狱,不堪奔波一生。
活着看似狭义却又如此的广义,因为金昌洙。
可以看做朝鲜半岛统一未遂的执剑人
1.还是得越狱 : 最终还是从"停尸洞洞"跑路了,你说你嘚瑟一圈下来,《基督山伯爵》看的晚了吧,之前假装尸体逃出去,会不会改写世界历史…… 2.掌握最新最前沿信息为王,恒古不变麽…… 3.后半段可不可以看做是《肖申克的救赎》简配版,男主既没有跟自己较劲,也没有跟狱方、内外界势力拧巴……
《大将金昌洙》影评(四):领袖是如何锻造的
领袖是如何锻造的
电影是根据真实人物来讲述的。一个人,敢于在日本控制下的朝鲜。组织军队对抗日本,还一个人把虐杀国母(朝鲜太后)的凶手杀死。进入监狱后,本来感觉生无可恋,因为这样为了国家,但是却无法在朝鲜得到正义的审判。但是,大量受冤屈的囚徒,让他知道了生命的可贵,知道委屈不是他一个人的,一个进士囚徒,让他懂得了使命,懂得了不论在何种境地,都要发挥自己的“极致”。于是,他教囚徒写字,让他们可以洗脱无辜的刑罚。他争取囚徒的合法利益,敢于和卖国贼(这个人物塑造也颇为成功,因为他深信朝鲜无望,始终是日本控制之下,所以就满足于充当走狗)谈判,而且因为抓住了卖国贼害怕无法暗示完成修筑铁路,让日本主子不满的“七寸”,成功让大家能够吃好,休息够,有尊严(死后不会像狗一样被拖走)。即便日本催促下,他被判处死刑,那些通过他学会了写字的囚徒联名写信给朝鲜国王,国王也只好派使者特赦,并且写信致歉。
影片虽然没有讲述他出狱后的故事,但是影片却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领袖是如何锻造的。
首先,得像曹操、汪精卫那样,少年时必须有怀揣刺刀的胆量。假如,对于国家有极致的爱,对于国家受到的耻辱有着极大的恨。没有这种“极端行为”何以担当大事!
其次,得像曼德拉那样,接受囚禁的历练。曼德拉也曾经以极端的行为(炸毁南非当局的一些办公场所)来争取黑人权益。但是这样不够。所以在监狱里,曼德拉得到了锤炼,不仅反思,而且还成长。主人公也是如此,不仅收敛了暴戾之气(一开始进入就总和别人干架),而是懂得了了解别人,懂得了忍辱负重,懂得了深思熟虑,为别人贡献,甚至真正的勇敢,可以有把握地面对一切威胁。
最后,得像毛主席周总理那样,出生入死。穿上母亲缝制的白衣,走上绞刑架。结果却幸运地被国王特赦。这让他明白了命运赋予自己的不仅仅是性命,还有使命。于是他百折不挠,才有了后来那么多的起伏,才为朝鲜独立建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正如那个进士出身的囚徒临终前对他所说的那样:有人记住了,就不是死亡。
所以,金昌洙,虽然是一个小国的领袖人物、建国先驱,但是放在我们中国人来看,也是值得敬佩的。
他的这段成长经历,告诉我们的是命运是如何塑造一个领袖的。17.11.7
uI�t4�V
《大将金昌洙》影评(五):主题充实,情节老套
感觉又是一部老戏骨撑起的电影,剧情交代感觉还不如就放最后的十几分钟,赵震雄的演技没的说,但感觉更适合演苦情戏,就是感觉这种英雄题材选角需要更慎重,比如宋承宪的磨练明显演这种影片不到位,砸烟灰缸的那一刻感觉像《新世界》中的大佬,缺乏监狱长那种老道阴暗的味道。
郑满植和郑振荣一刚一柔的角色,算是本片的一个看点,想表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可能因共同的遭遇而产生怜悯和依靠,无论是进士走时对金昌洙的遗言,还是监狱大哥推开他舍身救人的场景,都在彰显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只是缺乏铺垫,张力略显不够。
韩国影片能在亚洲站得住脚,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有深度,该片也有这样的特点,在监狱中谈论野花时,开在监狱的野花和无辜的囚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人深思。只是多处情节的设计有些笨重,很好的一个题材和故事,但最终没有给我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除了情节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台词的设计,感觉以叙事为主要目的,很多台词经不起推敲,所以很难引起共鸣,比如审判时、执行死刑时、皇帝与大臣的对话等等,这些本可以冲击心灵、发人深省的场景,全凭着演员撕嚎和泪水,再加上几句普通人都能想到的话,最后就想带着观众情绪走,未免有些太随意了。
还有一点就是场景设计太单一,很多监狱的画面,连群演都少的可怜,在这样的画面下,很难让人联想一个英雄的影响力,难以塑造一呼百应的形象和人格魅力,尽管借着与监狱长谈条件、教大家识字、抗议等行为,突出了个人的思想和魄力,但这些并不能深入人心,总结来说,还是表达力度不够。最后的逃狱环节更是可笑,明明说了有生死的危险,应该到了升华结尾的部分,几个主演准备的干一番事业,可硬生生演成了喜剧,缺乏紧张的情绪,多少让人有些跳戏。
最尴尬的是结局了解到的原始人物简介,让我没有觉得是影片在描述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如果看做是是英雄或是监狱题材的电影,我本人并不是很推荐,因为同类型的韩国电影很多都比这部强一些。
《大将金昌洙》影评(六):活的真诚 生的伟大
因为国产电影的轻薄,最近倒是看了几部韩国电影《南汉山城》《大将金昌洙》,每一部都很沉重,把弱国小民的苦难和艰辛描述的颇为到位。
看到影名《大将金昌洙》,我想肯定是讲一位将军的成长历程,无外乎童年、少年、青年直至最后成长为将军。于是就此看了下去,开头直接就是青年时期和日本武士PK场面,末了才知道是日本少尉刺杀了朝鲜中宫娘娘,金昌洙不堪屈辱为国复仇,然后就入狱了。
直到看了一半了,这哥们还在狱中。再一多半的时候,皇帝签字秋后问斩的名单,刑期到了,狱友们送别他时,喊他大将金昌洙。我才想又是文化壁垒,原来这个民族把尊敬的人都习惯于喊作大将,这哥们的业绩也就是在最暗无天日的黑狱,教囚犯识字,改善囚犯生活,给所有囚犯一个希望,给所有囚犯一个较为有尊严的活法,而不管能活多久。
然而故事突然逆转,绞刑的绳索已经套在金昌洙的脖子上,连接金昌洙脚下地板的机关即将扳倒,大臣带着朝鲜国王的诰命突然而至,死刑暂缓。然后因为金昌洙的精神感召,狱警举报了狱长,狱长被抓,在狱警的配合下,金昌洙一行越狱成功,从此开始了他为了民族独立的奋斗人生……
站在大汉民族骄傲的高点,同样是国父级的人物,一个蕞尔小国的国父,确实是闻所未闻,然而影片却描述的更为真实鲜活,这也许就是韩国电影的功力。看完片子,再查阅了这位金昌洙的履历,被朝鲜民族奉为国父,他当之无愧。其中影片中这段故事,我们就能看到他成长为国父的端倪。
人类社会因为物质占有的多寡,而区分为富人和穷人,进而区分为当权者和被统治者。然而人类思想中的惯性,天然的让当权者愈加暴戾,让被统治者更加顺从,而你知道当权者和被统治者,既互相敌对,又彼此依赖,大多数人总能看到互相敌对,却想不到彼此依赖,只知道自己的卑微,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于是只会顺从。
而金昌洙,也许得益于他接受的教育,也许得益于他的反叛精神,也许得益于他的内心真诚,他利用这种依赖,为大家争取利益,带领大家识文断字,仅仅就是因为会写申述书,好多被冤屈的囚犯获释出狱。
他用他对朝鲜人民的大爱,唤醒了监狱里好勇斗狠的帮派老大的良知,甚至唤醒了成天棍棒伺候他们的狱警的良知,就这样,当所有都是不可能的时候,在金昌洙面前,所有不可能,最后都变成了现实。
人格的魅力,尤其是在人类的社会里,绽放出灿烂的光彩,吸引你,做一切不可思议的事情。金昌洙就是这样的人,活的真诚,生的伟大。他不是为了成为国父而去真诚,他是真的热爱他的民族、热爱他的国家,所以真诚的去做,所以也就成就了他的伟大。
而我们的民族,在1840年后,又有多少志诚斗士,为了国家民族,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方才成就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共和国。英雄们,总是,活的真诚,生的伟大。
《大将金昌洙》影评(七):韩国国父的监狱人生——《大将金昌洙》
如果没有法制的公义,监狱从来都是自由的对立面。
韩国的电影一直很好的普及不太了解的韩国历史,《大将金昌洙》介绍了韩国一代独立运动领袖人物金昌洙的生平事迹。金昌洙这个名字汉语百度词条没有收录,更详细的介绍是他后来用的化名——金九。这位韩国独立运动的领袖在中国曾经辗转生活了27年,早年参加过反对李朝的东学党运动,此后的人生多次出入监狱,1896年,明成皇后被日本人残暴杀害。金九为了血洗国耻,在鸱河浦杀死了日本陆军中尉土田让亮,并因此入狱。电影开篇就是他独立杀死土田让亮的一幕,讲述了他在仁川监狱中的生活。
第一次看宋承宪在片中出演大反派,监狱所的所长,他表演着复杂的“韩奸”心态,对整个国家的现状已经不报希望,和日本人合作,出卖监狱劳工赚取修铁路的黑钱,但是在和日本人相处的过程中时不时还是受到自尊心的刺激,以这个形象反衬金昌洙的爱国与救国情怀,不是因为能不能做到才去做,而是总要有人去做。
监狱中塑造了一系列人物群像,文化的缺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关进来,其中有一位进士老爷,他代表对韩国文化的守护者,启蒙了金昌洙,金昌洙也在他的影响下,开始教监狱中的囚犯们学习写字,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韩国进行思想启蒙。电影选择监狱类型片的题材,狱友内部的个性冲突、与狱方的管制冲突、朝日矛盾,最终胜利大逃亡的越狱,所有的经典桥段都有了,就是缺乏达到高潮的震撼一幕,在同类题材中显得中规中矩了很多。这部电影集合的演员是很优秀的,演技也都是一流,在一起没能成就经典有些可惜。对金昌洙这个人物刻画的过程中缺少一种思想性格的成因,他是如何走上这条救国之路的并没有交代,出现的时候就是一个价值观完整的人,只是在临刑之前交代了他有一个母亲,缺少人物更纵深的性格与思想成因,显得人物还是过于扁平,但是男主角的演技还是值得肯定的。
补充一下金昌洙后面的人生经历,他后来流亡中国,出任过韩国临时政府主席,抗战爆发后随着民国政府迁居重庆,他和民国政府一致保持着很好的合作关系。二战胜利后,半岛光复,他回国反对美英苏三国的对半岛的信托统治,谋求统一, 发表以《向三千万同胞泣诉》为题之声明,反对韩国独自建立政府,提出应由南北协商建立统一政府。1949年去北边与金家协商但是失败,同年6月26日在京桥庄被韩国陆军步兵少尉安斗熙神秘暗杀,其幕后政治力量至今还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