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都是非常正常的,只不过遇到前者,有人跳出来重新选择。有人因为各种现实原因而不能,那就只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忍耐。我觉得为了生活的平衡能够忍耐下来,也是了不起的。只要善于为自己的情绪开窗,业余补充点喜欢的事情,“得过且过”也未尝不可。
我大概是属于后者,无论于人于事都属于那种日久生情的人,一件事做多了,很容易发现乐趣和意义,并且总是会生发出各种感动。所有做过并且还在做的工作,我基本是做一行爱一行。尽管没有做到又红又专,但并不影响我所爱。谁说喜爱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什么水平呢!
比如咨询(我更愿意称之为沟通工作)。几年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去学习了一些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常识,一边实践一边观察,顺便为身边的亲友排忧一下,确实就是排忧一下而已,还达不到解难,并且常常是暂时的。
但是就因为这一下下,后来越来越多的朋友来主动找我,再接着朋友的朋友陆续找上门来了。
都说家家都有难念的经,难解的结,难过的关,直到这两年,找我的陌生人越来越多,我因此也结识了不同领域有情有义的人,他们也给了我很多的帮助。
“见到你,感觉世界瞬间就变得美好了。”
“就和你默默坐一下也是好的。”
“我不能跟最亲的人说的话,却可以跟你说,你的信任和理解给了我力量。”
“我并没听你说多少话,但是我收到的信息很多,让我可以保持很久的良好状态。”
“本来是为孩子的问题而来,结果我在你面前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找到了根本。”
……
类似这样的留言,几乎每天有一些,我就感觉每天都是值得的。仿佛我们之间并非是咨询和咨询者的关系,而是共度人生难关的同盟或挚友。
这些天,前来沟通的中高考孩子和家长比较多。我自己经历过中考和高考,我的孩子去年刚经历中考,我是特别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甚至突然变故的。有些时候,就是小河遇到了几片落叶,提醒他发现并捡掉就畅通了。
昨晚睡前,一位远在西安求学的学生,考前非常焦虑紧张,经常莫名地害怕和流泪,经她妈妈介绍给我微信电话,开始的时候是哽咽的,因为缺眠声音没有力气。我教她“捡树叶”,结束时,她说:现在感觉世界很美好;很提气;又能革命了。
还有一位高中男生,开始是不太情愿地给我电话的(他妈妈拨通后硬塞给他手机),但他说了不少话,然后诚实地告诉我,“丹阳老师,真的好奇怪,本来我是不想说的,但是我听到你的问候,竟然说出了这些话,包括我很自卑这样的话,但是说出来后,感觉不纠结了。”
说实在的,尽管我在公众号的介绍里挂着“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的名头,但至今,我已完全忘记了那些教材、那些规则,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疗愈方法和沟通技巧,也没有所谓的程序和体系。每一个人在我面前,就是一个全新的未知的世界,我把心门开好,把耳朵准备好,带着敬畏全然的去接受和聆听,仿佛我与他是一个人。
我发现大多数人的诉求并不复杂,也并不指望你为他解决什么,仅仅是想有一个可以无所挂碍地表达烦恼、得到认同、获取心安的地方和对象。但是现实中,这样的地方和对象可能太难得了,有些地方需要计时计费,感觉还没说开话,时间就到了。有些人让他感到不安全有距离甚至卑微,而有些看起来亲密的朋友也并不能真正理解他的脆弱,还有隐私被泄露的风险。
在我无心插柳的经历中,我觉得,心的沟通,其实就是把自己放到与对方平等的位置上,去理解,去接纳,去倾听,去感受。
即使最终提不出好的建议,给不出对方想要的方案,就那么简简单单地陪伴,也会让对方轻松宽慰许多。
但是,这并不是同情。同情会带有不自觉的居高临下,让人感觉不自在。没有一个人甘愿被俯视,即使他处于最低谷。
让人能够很快平和下来、自然而然地打开心扉,需要目光的亲和与心态的包容。
我也许会对大千世界正在发生着的种种苦难升起悲悯之心,但是面对一个实在的个体,他坐在我的面前,或隔着手机屏幕,我想到的只是谁都不容易,包括我自己。所以,很多时候,我甚至抱着感恩之情回应着他——疗愈对方,也在照见自己。
“我也曾经历过你这个阶段,所以我完全理解你的难过。”
“那人确实有点过分了,让你承受了那么多。”
“你真的很尽力了……”
“因为不够自信,你才会做事小心没出大错啊,盲目自信才最可怕呢。”
“你那么善良,为他人着想,值得被珍爱。”
……
我以这些简单的话回应,并不只是单纯的安慰,更是让他能够痛快地说下去、且让他去发现自己的钥匙。
我的领悟告诉我,没有什么药物能彻底解决人心里的烦恼和痛苦,咨询师的建议和方案也是一样的。尤其是面对一些日积月累复杂的“疑难杂症”,再是厉害的咨询师也无法百分百的帮助到。
真正的解决也许只能是两个途径——
一是放下它,随它去。我又要举这个例子了,就像一缸水中的尘埃,它去不掉,但你可以让它沉在缸底不去搅动它。或者说那一个个地雷,确实拿不走,那就不拿,只要你看清位置后,不去踩它,它们也就影响不到你。
二是在一个个的问题和困境(有时叙事、有时冥想、有时直面)中追溯源头、寻找答案。过程很痛苦,但痛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疗愈,也许最终没有答案,但因为你在痛苦中学习成长了,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不需要那个答案了。
只是有时候,放下真的很难,一个人的面对和努力也真的很难过。
每个人的一生,总是会遇到不测。也许在你看来是小事,但于他的那个当下便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陷于泥潭中的人,容易失去自我,分不清方向,他需要一个清醒的旁观者。
所以,身边若有情绪低落的人,如果他找你倾诉,说明你是可以的。作为一个受托付的人,请不要吝啬你的善意和热情,一定要平等地接受,尽可能地抽时间陪伴。让他在你们的关系互动中,感觉到被信任,可以无所畏惧地暴露自己的弱点,这是治愈的关键,有时候是全部。
并且很重要的一点,你要告诉他,让他安心——那就是“我会保守秘密”(一定要做到,这是倾听者的基本原则,也是做人的义气)。
今天,你给出了善意,明天,当你需要时就会获得善意的对待。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关系就是生命之间善意的温暖流动。
常有人问我:丹阳,你遇到个人难题怎么办啊?
我回答:我首先会先安静下来,一时解决不了的先放一放,确实很急又无力时就积极求助。
我和你一样!
所以,如果有一天,我来找你,是因为我需要你,请你善意地接受我。今天,请先接受我的谢意!
生命也如房,需要有窗,还有希望!
作者丹阳:自由写作者。关爱家庭的幸福成长,关注个人的自我觉醒。坚持做美好和平与愛的分享者和传播者。中国首批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心理咨询师。
慧慈书房
看见真善美,致力愛传播
长按识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