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世事人情一杯酒
日期:2020-06-18 11:30:16 作者:云海 来源:读者欣赏 阅读:

世事人情一杯酒

  ,是一种非常奇怪东西中国人的一生,初生时有“三朝酒”,年老后有“寿酒”,祭奠死者有“丧葬酒”。送别壮行时“劝君更尽一杯酒”,愁苦悲伤时“举杯消愁愁更愁”,逢年过节时“碧井酴酥沉冻酒”。“无酒不成席”,漫长的华夏文明史,从来没有哪种非生活必需的饮料,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里始终占据着如此重要位置

  觥筹交错学问

  红楼梦之林潇湘魁夺菊花

  “凡治人之道,莫及于礼”,而“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喝酒这种事,貌似将酒倒进嘴巴、咽到肚里就可以,但在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法秩序里,却不是谁都会的。只有按照规矩喝,才算是会喝酒,也只有符合规矩,有些酒才能喝。

  中国有着无比丰富节日文化,而酒在其中往往扮演着戏份颇重的角色。譬如,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该喝什么酒呢?按早期的风俗,除夕这天应饮椒花酒。东汉《四民月令·正月》有载:“正月之旦(正月一日)……子、妇、孙、曾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因为椒花有香气,冬天泡酒喝还可以暖胃。

  据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至南北朝时,“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屠苏酒”。传说这种可以辟邪的酒是东汉神医华佗发明。将大黄、乌头、术、桂药材装进三角绛囊,除夕夜悬于井水中,大年初一时取出与酒同煮,屠苏酒乃成。与其他酒的饮用次序正好相反,喝屠苏酒是从最年少者起,到最年长者止。《玉烛宝典》的解释是:“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苏辙就曾在诗中感叹:“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十余。”

  霜林对饮图 清 石涛

  端午节也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古代人认为农历五月五日是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时,也是阴气将尽之日,正值阴阳消长的转换期,需喝菖蒲酒辟邪祛瘟。菖蒲是一味名贵的药材,对治疗风寒胃病等有很好的疗效,饮用菖蒲酒有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

  从明代开始,端午节又有了饮用雄黄酒的传统。雄黄酒除了能消毒灭菌,还能防毒虫,《白蛇传》里的白素贞就是被此酒逼出了原形。除此之外,古人在端午节还喝蟾蜍酒和夜合酒。蟾蜍酒有辟毒的功效,夜合花则有安神的效果,饮用夜合花泡制的酒,可以防止失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人的重阳佳节。重阳节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形成,并有了登高、喝菊花酒、佩戴茱萸等风俗。顾名思义,菊花酒是由菊花酿制而成的酒。汉代人每到菊花含苞待放的时节,都要采集菊花,将之与粮食一同酿酒。待到来年重阳节时,正是“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不胜快哉……

  醉听雅令胜管弦

  人物故事图册之李白醉归图 元 刘贯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酒逐渐在礼法的缝隙中找回了自己本应有的意趣,那就是“助兴”。若闷头干喝,很快就醉了,也不能形成热烈活络的气氛。于是,宴饮时佐酒助兴的酒令等游戏应运而生。

  酒令一般是由酒客推选同座中的一人为令官,其他人听令官“发号施令”,轮流依照规定方式游戏,违者罚酒,或按令喝酒。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投壶游戏、秦汉之间的“即席唱和”等都是一种酒令。但游戏一旦发展为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的规则,游戏也就变成一种轻松又严肃的文化现象。西汉时,吕后曾大宴群臣,命刘章为监酒令,刘章请以军令行酒令。席间,吕氏族人有逃席者,甚至被刘章挥剑斩首。

  投壶图 清 任伯年 中国美术馆藏

  唐宋是中国古代最会玩的朝代,酒令当然也丰富多彩。白居易便认为“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明清时代的酒令更上一层,变得五花八门。清代俞敦培整理的《酒令丛钞》集各酒令之大成,将其分为古令、雅令、通令、筹令四类。今人何权衡等则在《古今酒令大观》中把酒令分为词令、诗语令、花鸟鱼虫令、骰令、拳令、通令、筹令七类。

  简单地区分,酒令有俗有雅。拳令是俗令的代表;雅令即文字令,通常在文人雅士之间流行。如果以是否有物质工具辅助为标准,酒令还可分为物质辅助性酒令和非物质辅助性酒令。前者如投壶令、曲水流觞令、筹令、骰子令、猜枚令、拍七令、酒胡令等。后者如歌舞令、赋诗令、划拳令、文字令等……

  酒入心扉故事长

  碧玉太白醉酒水丞 清 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人对酒有一种执念,觉着酒入心扉,真情自现。所谓“酒后吐真言”“酒品见人品”……虽然未必如此,但酒席酒宴那么多,古往今来总会发生些人与酒不得不说的事,有道是“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许多人可能不相信,至圣先师孔子也是酒中豪杰。据《十国春秋》记载,“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足见其海量。相传孔子曾带着子路由曲阜前往鹿邑拜见老子。师徒二人风尘仆仆地走到鹿邑后,忽闻异香扑面而来。循着香味到了枣集村,发现这里果然是酒乡。孔子遂命子路去打酒,两人开怀畅饮至月沉西天才作罢。第二天日上三竿,师徒二人方从中醒来,却依旧昏昏然不知身在何处。凉水洗脸后,才记起昨晚饮酒之事,感觉沿途疲惫一扫而光,似达天人合一之境界。孔子忍不住感叹道:“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连一向唯礼是从、言行谨慎的孔子都抗拒不了美酒的诱惑,况余者乎?……

  - END -

  本文节选自《读者欣赏》

  2020年第6期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查看全文可点击下图订阅哦

  我一直在这里 只为和你相遇

  点击杂志封面 即可订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世事人情一杯酒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