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小米
1
我参加了得到大学第6期,在这学习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产出自己的知识产品(你可以理解成一个分享)。我们会提交一个选题,在打磨教练的帮助下,输出一个8分钟的分享。
教练帮你打磨知识产品的方式,称为“打磨会”,每个人的知识产品至少要接受2次的打磨,这个过程非常严格,特别有收获。
我先分享一下,我如何走完全过程的。
5月30日,我参加了我们班级的B轮赛,分享的主题:“想要升职加薪,怎么发朋友圈?”获得了第一名,晋级了地区赛。
晋级了地区赛,短暂开心后,就没有那么“愉快”了,我要准备地区赛,我分享的这个主题,特别依赖PPT,可是地区赛是网络直播形式,只能放3页PPT,呈现形式还主要是文字,我要改变叙述逻辑。
这个过程,要感谢我的打磨教练孟磊老师帮我改稿,在她的基础上,我精炼一下,就能够很好地表达了。
我们周六比赛,周四还去得到大学校区(虹桥机场)录了一个备播,防止万一直播那天出问题用,至今是没有用到过的。
录完第一遍,我绝望了,首先我精心选的白色上衣,在镜头里曝光,不建议穿白色上衣,再就是我讲得毫无激情,在背稿子,痕迹非常明显。
我不想放弃,又重新录了一遍,好多了。孟老师喊我到一边,从前到后,一句一句教我找感觉。她让我拿出平常讲八卦的劲,特别的有激情。
这样,我又练习了几遍,好多了,晚上睡觉前,我在大脑里,过了一遍稿子。
第二天周五,我又跑到校区,排练了3遍,还带了不同颜色的衣服,看看到底哪个和背景更搭配。在某一个时刻,我好像找到了感觉,不再害怕镜头。
排练完,我回公司继续工作,顺便讲给团队的小伙伴听,回家讲给刘先生听。
周六正式比赛,我提前去了,又排练了2遍。
最后的呈现,我没有晋级,虽然还是有点放不开,但我对自己的表现挺满意的,已经是我最好的一次表现了。
其实,其他晋级地区赛的同学也非常努力,我这几次排练,都有另一个班的同学在,95后的“后浪”,最后晋级了。
▲感谢给我打call的同学们
整个过程下来,我感觉突破很大。我们公司的小伙伴,都开玩笑:“米姐,你这个得到大学读得值,教练一对一帮你提升演讲能力。”
▲我和打磨教练孟磊老师
这就是我的选题打磨好,输出知识产品,呈现的过程,但是这个选题的产生并不容易。我属于打磨会上的常客了,几乎每次都去,只有2次,实在因为工作安排不开没去。
这个过程,我尝到了甜头,收获可以用“震惊”形容,每一次看孟老师打磨别人的选题,我也会有很多想法。
▲打磨会现场
2
我最初提的两个选题,全部被毙了,还有一个选题,太大了,很难8分钟驾驭。
最终,孟老师建议我讲发朋友圈,我一听就排斥,这个话题无感,我硬着头皮,把讲的内容列出来。
你有没有准备,对方是能感受到的,孟磊老师严厉地批评了我:“小米,你一点都不真诚,你知道今天的打磨会,你有多少同学为你而来吗?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分享,给你的同学们带去一点价值,你觉得很简单的内容,可能恰好是别人需要的……”
这段话点醒了我,那天回去,我改稿到凌晨2点,孟磊老师看完,调整了一下开头和结尾,一遍过了。
后来,看到我分享后,同学们换头像,发出来不一样的朋友圈,找我交流,特别感谢我,我才真正明白了那段话。我不是教同学们一定做什么,而是提供一个参考的方式。
我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一件事,你参与越多,收获越大。你的结果,藏在你的准备里。你只有跳出舒适区,往前进一步,才会突破。
我也越来越明白,孟老师的核心,选题不能教人做人,而是启发人、点燃人。
3
我参加打磨会的过程,跟着孟老师学习到什么呢?
学习到很多,我想分享给你,很多直接可以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方便和人交流。
我不教你做人,我给你讲个事
在分享一个主题时,我们经常会总结出来很多大道理,感觉特别有说服力。
每次都被孟老师毫不留情地“打击”到:“我不教你做人,我给你讲个事,我们在和别人分享时,可以讲具体遇到的挑战,如何解决的,层层递进,而不是讲概念。道理不会蕴含故事,而故事会蕴含道理。”
这也提醒了我一点,写文章,不要讲什么大道理,就说一个事,给读者提供一个视角。
“我不教你做人,我给你讲个事”这句话,是反复出现的。
有一类选题,孟老师不建议讲,比如带你走向幸福之路,全世界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你解决了?再说,幸福的标准,每个人定义不一样。
还有,很多正确的道理,比如要坚持,要用心,但没有方法,不要讲。正确的废话,就像没有勺子的鸡汤。
我们在讲话时,还面临一个挑战,不说“人话”。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业术语,我有几个同学是技术方面很牛的人,第一次选题会,他的每个字我都听懂了,但是连起来不知道啥意思。
孟老师会引导他们把这些专业术语翻译成我们能听懂的话,甚至用类比,把一个复杂的事情,讲得很简单。
这点我也很受启发,我是学习心理学的,我不能天天和你拽术语,什么社会知觉、习得性动机、亲社会行为等等,这是增加交流成本。
我有一个同学是上海某医院的消化内科医生,同时也在大学教书,他就用即兴喜剧的方式,教给学生,如何和患者沟通,也是讲“人话”,确保要传递的意思,对方可以听懂。
关于沟通,我们要学会更好地表达一件事,讲一个故事,在故事中蕴含道理,说大道理,反而没有人听。
一个好的分享框架
情境+困境+方案(SCR)
有没有好的表达框架,也就是方法?有的,你可以用在工作汇报或者面试等场合。
我先和你分享马徐骏老师,关于自我介绍讲的方法。他曾在得到的《2020知识春晚》做过一个分享:“怎样做一个漂亮的自我介绍?”
有一个万能的公式:我是谁+跟你有什么关系+对你有什么用,三个要素。
“你好,我是马徐骏,一名专业演讲教练。
今天演讲的很多嘉宾,都是我训练的。我可以在一周之内让一个完全没有演讲经验的普通人,登上面对几千人的舞台,做一场燃爆全场的演讲。
如果你想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可以来找我,我一定能通过演讲帮到你。”
你能为对方提供价值,别人才能记得住你。我们在分享时,需要立一个身份势能,为什么我可以来讲这事?
做好自我介绍,立好身份势能后,那么,接下来说孟老师分享的这个分享框架:情境(S)+困境(Compl)+解决方案(Resolution)(SCR)。
我简单举例,就拿张文宏医生的一段讲话来说,之所以这么吸引人,就是因为符合了这个模型。
困境:我们现在社会上,大家经常有一种感觉:老是被人欺负。事实上我也老是被人欺负。我现在也过半百了,我就理解了欺负。
解决方案:当你被人欺负惯了,基本是做两件事情:第一:(通常来说)人家怎么欺负你,你就怎么欺负人家。但如果你书读多了,(你就会知道)人家欺负你,你就不(再)跟这些人有关系,(看)他们怎么欺负你。
第二:你被人家欺负惯了,你就知道这种欺负人的嘴脸是什么样的。那你就要善待比你年纪轻、权力小的人,那社会就和谐了嘛!
这个模型来自一个经典的方案框架,在得到大学,就是挑战+解决方案。一件事,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的起点是什么,你是如何解决的,取得了什么结果?
分享中,孟老师提醒我们,不要金手指一开,具备了主角光环,有了超能力,而要说清楚你具体面临的困难,如何解决的?
不过,我发现我们同学的问题是,太谦虚,觉得自己没什么好说的。越是行业的高手,越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没什么了不起。
那么,如何判断你这个方法是独特的呢?
孟老师有一个“灵魂三问”: 别人没做到的,你做到了,你咋做的?别人没做好的,你做好了,你咋做的?大家都做,你和别人不一样的,你咋做的?
这样就有了一个对标,有了一个参考。
在同学们这样一次次分享中,真的会收获很大,我的大脑里,都有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模型。
我们有一个同学,在上海是卖豪宅的,都是2000万以上的房子,卖出过汤臣一品(当时1.6亿),为什么他卖豪宅卖得那么好?
其中一点,他不会追着客户,他给客户建立了一个“时间档案表”,有的客户,他上午9点发信息,有的下午5点回,有的晚上10点,慢慢他知道客户什么时候有时间了,他就那个时间找客户,触达率特别高。
你的问题,可能在其他行业早有了答案,哪怕我们不是一个行业,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最后,我们很多人的分享,都是呈现出来的能够借鉴的方法。
4
我不敢小瞧任何人
这个过程,不仅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还有倾听能力,我越来越认可一句话:走在大街上,你不敢小瞧任何人,你不知道谁就是隐藏的高手。
在听同学们的分享时,我也会模仿老师,进行刻意练习,如果是我提建议,我会怎么说呢?这个过程,还要避免评判对方,这样的建议没有建设性,无非显示自己比别人强。
其实,多数时候,每个人在自己的领域里,都有独特的方法,分享是一个相互启发的过程,而不是我要教你如何做。
我有一个同学,是某个镇的镇长,很年轻,他和我们分享的是如何看“新闻联播”,因为他,我每天看新闻联播津津有味。
还有一个同学是一个雕塑艺术家,57岁了,50岁之后,才开始健身,身材像小伙子一样。
各行各业的同学们,有不一样的分享,一个个很低调的同学,没想到竟然这么厉害。
虽然,我的选题打磨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还有2轮的分享,我会坚持去每一场打磨会,有好的方法,继续分享给你。
保持开放的心态,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也提醒自己,不要教别人做人,没有人需要,而是保持谦卑的心态,我们交流一个思想,一个解题思路,哪怕别人因为我,生活变得美好了那么一点点,我也感到很开心。
- END -
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文章更新不再按照推送时间排序,导致更新了也会看不到我的文章,如果你想及时看到我的文章,只需要两步:点星标、点在看。
① 设星标。在我的公众号界面,点右上角三个点,再点「设为星标」的框框,就设好了,超简单。
② 点在看。记得在每一次阅读后点「在看」哦。
▲记得点在看,能留言更好哦
多互动,多点击,我就会出现在你的常读列表,以后更新都会有提醒,点进来也更方便哦~
▲我会出现在这里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者转发给家人朋友。也欢迎你在留言区说一说:你做过分享或演讲吗,体验怎么样呢?
推荐阅读
《实习工资每月4000元,在北京郊区发传单,这竟然是我事业的起点》
《我让闺蜜花10分钟创建了一个萌妹账号“勾引”老公,结果有点意外……》
上期文章
《意外发生后,公司没派人到医院缴费,面临停药时,护工帮他垫付了治疗费用》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第36期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