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05-25 23:01: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读后感精选

  《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是一本由松浦弥太郎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读后感(一):跑起来,让生命动起来

  跑步作为生活最大的隐喻,因为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提起日本的老牌生活杂志《生活手帖》,恐怕很多人都不陌生。今天这本《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书的作者,就是这个杂志的总编辑,他就是日本的松浦太郎

  提起松浦弥太郎,他是很多人眼中非常有生活品位的杂志编辑,也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生活美学者。其实,除了这些,他还是日本知名出版人畅销书作家,更是创立了COW BOOKS书店的人。

  跑步,是一项最基础运动,是一项生活中最可常见的运动,甚至简单可以说,抬腿就能跑步。正是由于这么简单,松浦弥太郎脑中闪现“去跑个步吧”,他就真的去跑了。

  其实,正是由于跑步如此简单,往往更容易我们忽视。其实跑步可以带给我们很多启迪,某些我们平时所忽视的问题,都可以在跑步时一一发现

  差不多和作者松浦弥太郎相同原因我自己也在跑步,基本上是处于跑几步就停下来,根本坚持不了几天,三天打二天晒网。直到我发现这本《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感觉真是遇见了跑步的挚友

  原来并不是只有自己,在跑步时发现自己真的跑不了,原来并不是只有自己,会跑跑停停,原来世界上某个地方,有一个人正和自己一样在跑步,正和自己在做着相同的事情

  生命在于运动,只要我们还能抬起腿,还能跑起来,只要我们还能坚持,就已经是迈向成功了。松浦弥太郎分享了他跑步的过程,从三百米开始,到一千米,到三千米,从跑停跑停,到一路跑下来,从第一天跑步,到风雨无阻。从如何选购跑鞋跑衣,到如何正确穿鞋,他分享给我们他的坚持,他的毅力,他的进步,他的成功。

  《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是一本以跑步为主的生活励志书,其实更属于散文,很具有生活气息的生活美的散文。

  跑步,是以腿迈出去,胳膊甩起来,全身上下都跟隨一起运动。眼睛望着前方,把路甩到后方,大脑休息同时也在运动,汗流出来了,全身的毛孔都舒展开来,身体叫嚣着累,却让大脑兴奋的累。运动,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这一切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跑步,是肌肉酸痛腿部抬不起来,像灌了铅一样,气喘,胳膊无力,全身上下都感觉到累。可是,当结束跑步,冲澡躺下后,却让人能迅速入睡。累极了的身体渴望着休息,却是另一番享受。

  跑步,是跑,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坚持,是学习和工作中必须要拥有的东西,唯有坚持不懈,才能把知识学好,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由量到质,才能有一个飞跃。就像作者说的,正是坚持,让一个单点,与另一个单点相连接,正是这些连接,串成一条线,就自己的坚持看到了成果。

  春已过,夏已来,让我们运动起来,一起去跑步吧,不必特意,只需要在早或晚空出一个小时,像作者那样,坚持下来,从三百米开始,累积下来,终可以跑到三千米。从跑步中,学习正确的跑步姿势,穿正确合适的跑鞋地,正确面对受伤,受挫与失败。只要还能跑,生命还在继续,就没有什么能打败自己,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

  合上书,内是被激励的感觉,只要还能跑,就没有什么怕的,坚持,甩掉懒惰,迈出这一步。开始跑吧。

  《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读后感(二):生命在于运动,跑步带来重生。

《只要我能跑,没有什么不能解决》

  前不久的我自己,经历了一段前所未有的低潮期。因为工作的事情,感到非常大的压力,连睡觉都不安稳,很久不失眠的我,又开始反复失眠。总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人生嘛,不就是这样,起起落落落落落落……

  可总觉得不得劲,像缺了什么,哪怕我忙得天昏地暗,也感到心里有个洞,不停往外漏东西。

  我以为可以用更加忙碌,更加充实,来让自己感到圆满,可总觉得像拳头打在棉花上,后来的后来,我看了这本松浦弥太郎的《只要我能跑,没有什么不能解决》,才恍然大悟,自己缺的是什么。

  原来,是运动啊。

  作者本人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有一段非常黑暗的时期,我们经常说,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可总还是止不住得胡思乱想,不愿辜负别人,不愿辜负自己,不愿让人失望,于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内耗上,也经常忙碌的不停,却事倍功半,还把身体都拖垮了。

  而生活的快节奏,工作的强度大,更让我们譬喻应付,加班累得半死还要运动?人情世故身心俱疲,沾着枕头是能睡着,但是心里的空洞却不能因为睡了就消失不见,压力和空虚需要化成汗水,被冲走才行。

  作者和我们分享他的心路历程,他的跑步故事,他关于人生的点点滴滴,他的经验和教训,让读者受益匪浅,为他的睿智所倾倒,所折服。

  我记得第一次看他的书,是《最糟也最棒的书店》,介绍他是怎样从无业游民成为出版大亨,而这一本书则讲述了他在当上大亨时候,是跑步或者说是运动拯救了他,让他不至于被工作的压力给压垮。

  而我们普通人,或许没有身担重任,可生活不会放过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婚姻,事业,父母,子女,每一样都是甜蜜的负担,我前段时间感到的被压抑得喘不上气,想到工作就头痛的毛病,居然被这本书给治愈了。

《只要我能跑,没有什么不能解决》

  他告诉我,去跑步吧,去运动吧,去流汗吧,只要能跑能跳,就没什么大不了。

  同时不仅仅要去做运动这件事,还有更重要的是坚持,作者提到他也懒惰,也会觉得跑步要换装备很麻烦,或者觉得天气不好,那就不跑了吧。

  这样是不对的,只有坚持,持续得重复做一件事,量变才会引起质变。

如果想要获得成果,就应该要了解事物会随时间加深关系、广度和联结度。所有事情都必须一点一滴累积才行。

  可能起步会很难,但是如果坚持不懈得做下去,这个举动本身就很酷。

  不单单是运动,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我看书的时候,就暗暗反省自己,有什么是我一直坚持做下来的,可遗憾的是,我除了坚持吃喝拉撒睡和呼吸,没有什么是自己坚持做下来的。

  从前我没有,不代表今后我不会有,那么就从此刻开始吧。

  找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跑步也好,瑜伽也好,写作也好,毎天坚持,一直到老,总会给我的人生带来不同。

  End。

  《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读后感(三):松浦弥太郎的跑步哲学

  通常,提到喜欢跑步的作,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村上春树。他从33岁开始跑步,到如今已经跑了三十多年,多次参加马拉松比赛。

  为了总结自己的跑步心路历程,村上春树还写下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寻找自己跑步的意义。

  他曾说, “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没想到,风靡日本的老牌生活杂志《生活手帖》的总编辑松浦弥太郎也是一位跑步爱好者,他从四十三岁开始跑步,到如今已经坚持了九年。

  在这本小书《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中,松浦弥太郎分享了从零开始跑步,到参加马拉松的经验,其中还有不少与工作、人生相关的思考。

  松浦弥太郎说,他在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没有做任何准备,仅仅凭着一时的冲动就开启了跑步的计划,并且还坚持每天都去跑步。

  结果,可想而知,他很快就受伤了。于是,不得不停下跑步,开始养伤。这时,才开始去学习跑步的相关知识,并购买较为专业的鞋子。

  和松浦弥太郎一样,我也是一个跑步爱好者,当初因为身体欠佳,想要通过跑步来增强体质,从一千米开始,逐渐增加,最后成功跑完马拉松。

  当初我也是如此,什么准备都没有,就下定决心要跑步。从一千米、三千米到五千米,增加到八千米的时候,我的膝盖开始疼痛,咨询了有经验的前辈,才知道因为跑步姿势不对、鞋子没有缓震能力,导致膝盖受伤了。

  于是,我一边做做膝盖的恢复训练,一边恶补相关的运动知识,并买了入门级的跑鞋。

  随着运动相关的专业知识储备不断增加,我在运动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时,我终于能够较为系统地为自己制定训练计划。经过几年的跑步训练,我一步步地跑向了马拉松赛道,并顺利拿到了自己的第一枚马拉松奖牌。

  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不在跑步前就做好相关的准备呢?比如学习一些跑步知识,购买专业的设备,这样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啊!

  对此,松浦弥太郎说道:“为了不失败而做调查,买到最后的东西,这样做或许很聪明,但是没有经历过失败这一点却很可惜。因为这样就没有机会学习了。”

  虽然提前准备确实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却也少看了许多风景啊。而且,跑步本就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运动,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跑步姿势都是不同的,提前学习所参考的只是别人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自己。只有在经历过失败后,才能更加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借由跑步的各种准备,你会发现很多生活中重要的事,本来看不清楚的东西也会变得清晰。只要努力锻炼强健的体魄,无论几岁都能持续挑战新事物。”

  在我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参加一次马拉松。那时的我跑一公里需要花费7分30秒甚至更久,最长距离也不到五公里,参加马拉松对我而言无异于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没想到,两年过后,我真的去参加了马拉松比赛,并顺利完赛。

  后来,又参加了几次马拉松之后,我渐渐对跑步产生了厌倦感。当目标实现了以后,人就会失去继续努力的方向。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继续追求更长的距离,还是转而挑战更快的速度?就算如此,迟早也会被身体的承受度所局限,跑步最终就会变成一件不愉快的事。

  没想到,松浦弥太郎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而作为生活美学家的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找到“美感”。他认为,跑出美感比时间和距离更重要。而这个跑步的“美感”,既包括跑步时的姿态、呼吸的频率,更包含了跑步的最佳速度。

不只是跑步,生存所需的每一件事都和跑步一样充满美感。

  很多人觉得,跑步是年轻人喜欢的运动,自己已经过了喜欢折腾的年纪。这个想法可是大错特错了!看看松浦弥太郎,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他才开始跑步,到如今已五十二岁,仍然会继续跑下去!

  我很赞同他在书中说表达的观点:

跑步并不只是单纯的运动,也可以调整大脑的状态。通过跑步,还可以找到生活方式的全新价值观。

  只要你是一个拥有旺盛的进取心的人,迟早都会爱上跑步的。

  因为,跑步本身就代表着自由!

  《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读后感(四):"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如何在第三空间里,构建生活的美感

  他是松浦弥太郎,生活美学大师,也被誉为“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现任《生活手帖》总编辑,同时也是书商、作家集多种身份于一身,纵观松浦的经历,他一直用实际行动证明,他对那句话的坚持——“不断挑战新事物”。

  五一期间,有幸读到这本松浦弥太郎《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看完整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松浦弥太郎非常热爱跑步,坚持了9年,越得越来能跑了,而在他细腻的文笔之下记录的跑步细节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种精神: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之余找到心中所热爱的事情,并持之以恒的做下去,你也会发现生活之外的美感。

何为第三空间?如何在第三空间里发现自己的爱好

  在松浦弥太郎的心中,跑步是他的第三空间,因为跑步具有放松而恢复活力的效果。

  那么,何为第三空间呢?

  第三空间是指,我们日常的购物休闲场所。

  在日常生活,人们主要分布于三个生活空间,即第一空间(居住空间),第二空间(工作空间),第三空间(购物休闲场所)。

  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必须从三个生活空间同时去考虑。而生活质量的提高又往往表现为第一、第二生活空间的逗留时间减少,第三生活空间的活动时间增加。

  第三空间可以说是除了工作生活之外的个人空间,那么,如何在第三空间里寻找自己的爱好呢?

  日本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在《只要我能跑,没有什么不能解决》一书中讲到,自己因为在创办《生活手贴》时感觉力不从心,工作压力之大经常睡不着,医生建议他用药物辅助,而他觉得自己没必要吃这些,于是他就在想,怎么释放自己的压力,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

  最后,他发现运动是不错的选择,于是他坚持了9年,从最初的300米到现在的7千米每周跑三次,甚至参加全程马拉松比赛,他一直坚持跑步,还关于跑步带来的各种生活常识,比如鞋子和运动服哪种更适合跑步,以及哪个时间段跑步比较适合等等。

  通过跑步,松浦弥太郎还发现了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难题很快就解决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工作也更顺手了。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己所做的事情也都是一样的道理,跳过本来必经的流程 ,贸然求得结果,当然会出现问题——这就是跑步带给他的认识。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兴趣,很多时候是因为工作或生活的繁忙而遗忘了自己的兴趣,其实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你可以列个清单出来把你感兴趣的项目都写出来,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一一剔除那些没办法完成的兴趣,留下一个自己有时间和精力的兴趣,持之以恒地将兴趣培养下去,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放弃,这样你也会从某种兴趣中得到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生活中的美感:先做好准备,在完成的过程中学会完美

  一、美感的由来

  松浦弥太郎在这本书中讲到,他为了了解“美感”,从各种角度收集信息,一边试错一边独立学习。他发现“先做好准备”才会增加心中对美感的判断。

  有一句话叫做“有备无患”,说的就是在生活中对待任何一件事都要有一颗先做好准备的心理。比如我们要参加一场考试,总是要先提前做各种试卷和复习课本知识,这样参加考试时心里才有底,再比如,我们参加一项比赛,比赛之前我们要先了解各种规则和注意事项,做好各方面的赛前准备,这样参加比赛才不会不知所措。

  无论什么事都像这样随时准备好,准备不可能做到完美 ,而是多多益善。

  二、美感源自理想距离与时间

  松浦弥太郎的跑步时会佩戴一个GPS功能的手表,手表会记录跑过的时间和距离。

对他而言,跑步的步调比完跑时间更重要,所以为了跑出美感 ,我会在中途确认时间,确保这是对自己最好速度。

  松浦弥太郎对自己跑步的步调是五分四十五秒跑一千米,这样的速度对他来说,就是美感。因为在他心里,跑得快不是最好,而是学会凝神专注地跑才是最困难的。

  很多人说,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而我却觉得,恰恰相反。

  生活或工作中,我们常常以为以高效地完成某一件事情就是完美 ,其实真正的完美不是在这过程完成了成果,而是学会交出那些完美的成果,重在质而不在量。

通过松浦弥太郎的美学思想,带给我的思考

美学思想是一种抽象的带有很强主观性的对美的思想认识,是人对事物的美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的凝聚,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偏好。

  任何人的美感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或工作中慢慢才会习得的,"美感”这个高大上的词或许你会觉得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我们生活中只要认真观察,多思考,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评判标准,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原来美感并非那么难觅得。

  看完松浦弥太郎这位美学大师的过往,你会发现他的成年的经历大概比我们都惨,但他却能在兼职打工生涯找到了未来思想空间,并持之以恒地追求,实现了对美感的自我认知,也突破了个人的职业生涯瓶颈。

  松浦弥太郎高二辍学,在集货站打了三个月零工,后攒够身赴美;在美国时,松浦一边做着零工一边吸收欧美杂志与图书产业的精华。

  英语还说不利索的他,经常在美国街头书店里闲逛,然后迷上了古书,于是有了梦想:我要开一家小小的古书店。

  这本《做王子,也做乞丐:松浦弥太郎的理想生活》大概就是松浦弥太郎最真实的个人体验吧。之后他发表了很多书籍,比如《最糟也最棒的书店》、《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100个基本》、 、《自在的旅行》、"生活中的巧思与发现笔记"三部曲(《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谢谢你》 、《崭新的理所当然》)等作品。

  这些作品中都不难发现都跟生活有关的哲思,生活就是一门艺术品,当你用心投入于生活中你也会收获不一样的生活喜悦和美的感知,工作亦是。

  松浦弥太郎用坚持9年的跑步告诉了我们:生活中很多重要的事情,本来看不清楚的东西也会变得清晰。

  所以,当我们心中认准一件事情之时,请尽量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它,在完成的过程中尽量按照自己的设计,用长远的眼光坚持下去。

  如果失败了也没关系,人生之中谁没有过几次失败,失败才会带来下一次挑战的灵魂。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认识。

  《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读后感(五):《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从跑步看松浦弥太郎的人生态度

  “行动会使猛狮般的恐惧,减缓为蚂蚁般的平静!”跑步难吗?其实真的不难,只要迈开腿出去跑就是了。同时,跑步也非常难,难的是一直坚持下去。其实有时候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跑步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无关乎其他的人和事,而只于自己有关。只需要一个跑步的想法和开始跑步的勇气,走出去远比在家研究怎样去跑步要好得多。虽然每个人的跑步初衷不一样,但如果坚持跑步超过3年、5年甚至10年,那么你就会明白一些道理。

  松浦弥太郎,他被称为“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他身体力行的告诉人们: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因为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松浦弥太郎的身体亮起了红灯,他开始思考该怎么办,脑海中突然闪过跑步的念头,于是他开始实行起来。定下目标,从三百到三千米;接下来控制时间,当他越来越适应跑步的时候,他又开始了新的目标。

  其实我们的人生也如同跑步一样,村上春树曾经说过:“人生就像马拉松。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人生也是如此。”

1.没有什么烦恼是跑步解决不了的

  当你静下来时,脑子就比较活跃,各种问题随之而来。当你动起来时,脑子就比较安静,一切的问题都会慢慢解决掉!

  ①跑步需要持之以恒

  疫情期间,基本天天都呆在家里,哪儿也没有去,也没有干什么事情,但是看哪里都觉得不好,总是觉得很心烦。我知道引起心烦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自己最近没有什么成就感,心情糟糕。但是偶尔出去采购生活用品或者是出门倒垃圾,或者河边走一走,散散步,感觉豁然开朗,心情舒畅,一路上思绪万千,自己的烦恼也在一点点的减少。

  我远远做不到松浦弥太郎的坚持,但是我偶尔跑一跑,锻炼一次都能觉得酣畅淋漓。一路上也看到了许多跑者,他们步履轻快,目光坚定!我的妹妹就是一个健身的爱好者,每天雷打不动的锻炼,而且乐此不比。

  我一直在考虑为什么跑步可以消除烦恼呢?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衷于跑步?在公司有同事、回家有家人,大部分时间我们都会和其他人在一起。然而,跑步这段时间是自己的专属时间,把时间集中在跑步上,能忘记现实中的各种琐事。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好的面对自己、了解自己。

  跑步是自己和自己在对话,我们可以感受自己的身体,感受汗水流在脸颊的感觉,感受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呼吸,因为这个时候你是全心全意为自己活的,所以其他的烦恼就会悄悄的淡化。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做运动这件事都是需要很大的投入,比如:时间、金钱。我们不仅要花钱去买运动装备,还要花时间去锻炼。但是只有我们身体健康,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一件又一件困难的事情,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松浦弥太郎在书中写过,他一天只有23小时,因为剩余的一小时是用来跑步的。其实健身是对不同人来说,意义差别很大。

  ②跑步的过程是一种自我了解的方法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不要把它看得太复杂,行动起来也就容易一些,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的一种习惯。好多事情半途而废的原因就是我们把事情的起初看的太难了,总是给了自己太多的理由和借口,让自己还没有开始努力就想着放弃。跑步也是这样,松浦弥太郎也是一开始想着要买这个买那个,后来索性什么都不想,直接跑起来,才坚持这么长时间。

  如果在此时此刻,你感觉心情烦躁,焦虑不堪,那么请你去跑步,当你大汗淋漓的回来时,你会对生活有不一样的认识,对自我有新的期待。往往我们在跑步的时候,才能够沉下心来冷静的分析事情,不把关注点放在别人那里,而是全身心的为自己着想。

  跑步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你能够完完全全的感受到自己在变化,这样你的心情会越来越愉快!可能你的身体更健康了,可能你的生活作息更有规律了,还可能发生了别的变化。有人说:“没有什么烦恼是一瓶酒解决不了的”,不管是酒还是烟还是什么其他的东西,这些都只是短暂的自我麻痹,并没有彻底的帮我们解决问题,还会增加更多的烦恼。

  跑步却不一样,跑步会让你勤奋、自律......而这些好的习惯完全可以克服困难!为什么会烦恼,说到底就是因为自己太懒了,没有成绩!而跑步会让你静下心来,好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2、自律与不自律,差了整个人生

目标一旦明确,一切就变得轻而易举。

  ①改变自己从自律开始

  一个超长假期,很多人像我一样,天天呆在家里,不锻炼,吃了睡睡了吃,体重蹭蹭涨,一个疫情毁了体重,活生生的冬天不减肥,夏天徒伤悲。当然也有光吃不胖,还有一种就是自律到极致的人。

  她们合理控制饮食,每天坚持锻炼,不会像我一样懒散。忘记了在哪里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要小心那些过年都吃不胖的人。”其实她们不是不会胖,是她们不允许自己发胖,她们会严格要求自己。

  胖与瘦,我们一看便知道,但是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只有自己知道。看上去,她们天天锻炼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她们能十年如一日的锻炼我们又要思考了。是什么样的动力能让她们坚持这么久?其实她们看是在管理身材,其实也是在管理人生。

“我从未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秀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击败的。”——富兰克林

  凭借《亲爱的,热爱的》大火的李现曾坦言,晚餐基本不会吃,12个月才可能吃一块完整的蛋糕,自律已经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这种自律,在娱乐圈其实只是基础级别的,因为这就是混迹娱乐圈的资本。钟汉良"小哇",你知道他的年龄吗?为什么人到中年了,演起偶像剧里的霸道总裁丝毫没有违和感,就是他的自律。据说他每天四点起来四点多起床跑步健身,健身完骑车外出拍照。早餐是蛋饼加饮料,生活过得充实有滋有味,身材状态维持良好,浑身也没有油腻的味道。

  即使人到中年也丝毫没有油腻感,人的年龄怎么保养都没用,但是那种年轻的心态和少年的感觉是可以改变的。

  锻炼都能天天坚持,那你说成功还难不难?只要你能坚持到看到曙光的那一刻,当你走到那一步的时候,你会发现,以往的一切都不值一提,当你坚持到享受到自律的福利的时候,你会更坚定地向前飞奔,去拥抱更多的阳光。所以,让我们一起跑起来,更好的绽放自己吧!

  ②自律者出众,不自律者出局

  疫情期间,学生实行网课停课不停学,有些人也许沉迷于游戏电视,而有一些人却在不断学习和精进。给你20分钟,也许别人已经做完了一套模拟试卷,而且却是做了一个美甲。

  我深刻的记得,在方舱医院躺着看书的那个人,即使在医院,得了新冠肺炎,依旧不能影响我要学习的心态。

  看一个人是否自律,给他一点自由就可以了。一个疫情我们可以充分看待大家的自律。一个自律的人不管在什么环境都能够严格的要求自己,不自律的人永远都缺乏毅力和坚持。

  那个在方舱医院看书的人,不是说他能考多少分,也不是说那一刻他就能获得多少知识,而是一个骨子里自律的人,他会和普通人慢慢来开距离,最后成功逆袭。只有自律的人生,才能拥有更多机会,拥有更多想要的东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惰性思想会占据主导地位,拖延症总是不自觉的犯。

  虽然自律的人不一定是优秀的人,但是优秀的人一定是自律的人。一天、两天我们看不出来自律和不自律有什么区别,但是长此以往,一定会有天壤之别。

  生活有时候就是一朵朵浪花,有高潮也有漩涡,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我们去化解。每当遇到问题时,动起来,脑子就清醒了,不会被一时的冲动做出错误的决定!

  如果生活有一天乱的像乱麻一样,那么你可以像松浦弥太郎一样选择跑步!跑起来,说不定就可以找到头绪,可以看到问题出现在哪里。

  松浦弥太郎说:“借由跑步的各种准备,你会发现很多生活中重要的事,本来看不清楚的东西也会变得清晰。只要努力锻炼强健的体魄,无论几岁都能持续挑战新事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