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时分,老公和孩子已经睡熟,从隔壁传来了老公隐隐的鼾声。爸爸在我的书桌前转悠着,好像有事,又好像没事,忽然转过身来,想起什么来似的,说“他可能是睡着了,你去看看他盖被子了吗?”正抱着书争分夺秒的我,顺口甩出一句“管他干嘛,冷了,他自己知道盖!”话一出口,便感觉到了彻骨的寒意。中秋的晚风,只能侵入衣衫,凉至肌肤而已。而我的话,却是彻骨的冷。
赶紧找个话题,补回来。于是,用极快的速度,极缓和的语气,喊住刚要离去的父亲“爸,……”而爸爸却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瞪大眼,很欣喜、很认真的听我说着临时想起的话题。
这才想起来,我已经一个多月没见到爸爸了。可我却没发觉。从小就和妈妈亲近的我,似乎对爸爸一直有一种偏见:我是在他的呵斥中长大的!的确,在我不多的童年的记忆中,对父亲的记忆,只有呵斥,和那一张永远没有笑意的脸。一直和父亲有一种隔阂,使我说话时从不敢正视他;一直在心里讨厌他,使我在他面前不敢多言,生怕招来呵斥……可是,现在想来,许多好的习惯,都是在父亲的呵斥中渐渐养成的。父亲一直在扮演一个“严厉”的角色。
刚才,我对他那么不礼貌,他怎么不训我了呢?
哦!爸爸老了。体弱多病的他,越来越感觉自己老了,不再是我身边的大树。相反,把我看成了他的拐杖。他开始依赖我了,和我说话总是商量的语气。刚才在我的桌前转悠,就是想和我说说话而已,可我却不理他。他终于想了个话题和我说句话,却被我呵了回去。转身欲离开,被我再次喊住,他又那么欣喜的听我说着很无聊的话题。好像那句让我自己都感觉很冷的话,他根本没听到似的。
孝在何处啊?孝不是过年过节的礼物,也不是像完成任务式的探望。孝是他想你时的话语,孝是他孤单时的陪伴,孝在时时,孝在处处……
还是希望听见爸爸的呵斥,还是希望自己永远是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