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一天里就收到四五条投稿呢,难道5g网的延迟已经这么严重了吗?
3月份中旬的某一天,我去某市找小梅了。火车到站的时候我给她拍了站牌,她问我为什么一定要来。
实际上连我自己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完全没有想要感动她的目的,感动这件事太低级了,不符合我的风格。
那是因为什么呢?因为冲动?因为想见到她吗?还是因为想证明自己是真心的。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人性永远是难以琢磨和描述的,我实在没法从正面回答她,她也向来喜欢直肠子一点,所以我就放弃了去组织令人酸臭的语言,索性只是简单回复了五个字:我也不知道。在回应她的同时也深深表达出了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美感。
行程结束后回了北京进行了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之后去上班的时候,有同事问了我一个很有feel的问题:你到底去某市干啥?现在社会这么发达,疫情又这么严重,有什么事值得你冒着生命危险去那里?
我忘了当时是怎么敷衍过去这个问题的了,但是“冒着生命危险”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因为我觉得这个形容很有感觉,完全不是类似感动的心理,而是带着一丝理想主义的气息,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妙和浪漫。
说句题外话,我一直觉得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很类似。举个例子来说,士为知己者死在三国时代体现地淋漓尽致,我认为这句话就是理想主义的一种表现。
为了一个值得的人或理想倾尽全力付出所有,是一种多么美妙多么浪漫的体验啊。譬如荀彧为了汉室之名以身殉道,只是想竭力地保住那个“非刘姓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脆弱誓言,即使那个天下早已今非昔比,即使自己的力量在大势面前是那么渺小又微不足道,但是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也毅然决然地化身为扑向熊熊大火的飞蛾,终是不辱汉·尚书令的名节,至死都是那个秉忠贞之志的少年。又如大汉丞相的千古名篇《出师表》,句句透露出对于先帝的无尽追思和后主的勉励教诲。其中表达出的纯粹的理想主义情愫,使我每每读到文章之时,都不禁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扯远了,下面言归正传。
在某市待了一共3天,我和小梅说绝不会去打扰她,她想见就见不想见就不见,我不想给她压力让她为难。虽然我已经做好了根本见不到的打算,但其实内心深处隐隐感觉到她是会同意见面的,这种感觉绝不是侥幸心理,而是难以描述的第六感。
见面后的活动令人大跌眼镜,却也充满着微妙的美好,有机会留到下次再说吧。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我内心的情感涌动已经快到达了顶点,但是还是需要藉由一个外力来推波助澜才能释放,不然硬挤眼泪是哭不出来的,而这次的催泪媒介依然是饱含了无限真挚情感的动人肺腑的《出师表》,这篇文章不管看多少次都会让我泣涕零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