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是一部由汤姆·提克威 / Henk Handloegten / 阿希姆·执导,沃尔克·布鲁赫 / 丽芙·丽莎·弗赖斯 / 彼得·库尔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犯罪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观后感(一):我只想谈谈这里面的几个女子
格利塔就是那种爱情中智商为负的女人,叫人看着来气,反应超级迟钝,既然看到那渣男还活着,第一时间不就是应该跑回去挽救自己的过错吗?还去和渣男纠缠不清。另外把渣男往雇主家里带,这算什么,傻傻的以为是真爱,傻傻的被利用。即便被人骗我也一点同情不起来,只是本达议员死的太冤,完全就是矛盾冲突的牺牲品。
夏洛特
《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观后感(二):今天追完了
目前看到第二季第2集,布鲁诺真是一个复杂的人。 今天终于追完《巴比伦柏林》,仍为剧情及人物感到嗟叹,意犹未尽。恰好前不久看了《喀斯特纳与小星期二》,两个故事的背景差不多重叠,于是对魏玛共和国这段历史很感兴趣。剧中的历史背景模模糊糊似懂非懂;百度的“魏玛共和国”几乎看不懂,太复杂;历史书更没耐心读。买本《一个德国人的故事》书,还是从小说当中去感受那个时代吧。
《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观后感(三):到底有多少人看过这部剧
一般看完剧都会来看一下剧评,但是感觉第二季的剧评都在集中分析魏玛共和国的大背景和几条故事线,很多剧情的细节就很少有人提及。
我可能是这观众中比较感性的了,开始了解德国是因为《浪潮》/《窃听风暴》等一些德国电影,后来知道了史塔西,这些故事发生的时间几乎都是柏林墙建立前后几年,盖世太保还没上线。这部剧以一个火车厢的黄金为线索,串起了所有的剧情。
未完。。
仔细想了想 其实这句话真的有趣 男主的所作所为似乎真的是在阻止德国重新成为一个拥有强大军队的国家 是在与“国家作对” 但强大起来的军队再加上一群被自己煽动起来的民族主义裹挟并急于稳固自己利益的统治者更容易使让德国再度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他反而间接地帮助了自己的国家免于落此地步 尽管他的努力最终也不会有太大意义 同样 我想在苏德战场上死于德军轰炸和炮火的军人肯定不能接受这些由己方人员训练出来的飞行员 赞助的枪弹最后竟然来祸害自己的祖国 战争还有许多年才会爆发 格里安想不到 苏联人也想不到 但事实还是证明 试图玩火的人 最终都会被自己搬起的石头砸脚 无论是三德子的冒险家 还是苏联政府
《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观后感(五):魏码颂歌
#巴比伦柏林#看完两季才看明白所有人物的派别,足见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的动荡。故事从一列走私火车引发,共产党托派流亡柏林的第四国际,苏联的斯大林派共产党,德国共产党,执政的总理派别的社民党,兴登堡总统做后台的德军总参谋部,柏林黑社会以及在第二季最后几分钟登场的纳粹冲锋队,彼此围绕各种利益争斗的故事。片子没有直截了当介绍每个人的派别以至于我两季看完才明白每个人目的和立场。说说片子中的政治正确吧:我很好奇这血腥,黄暴的片子怎么会在中国得奖,看完两季才明白,不知道编剧是不是德共,在片中人畜无害的派别就是德共了,把德共塑造成只会搞工人运动的白莲花,双手不沾一滴血。历史上德共可没有这么温柔,如此人设,我党自然开心。另外片中反复出现的德国
《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观后感(六):大师的穿帮镜头
无意间在微信公众号看到评分和评论后开始关注这部剧,上周追完第一季,紧接着开始追第二季,大师自编自导,就差自演了!印象中的提威克是个让年青一代电影人顶礼膜拜的人物,从上学时观摩的《罗拉快跑》,再到后来的《香水》,一直以来都保持了高质量的执导水准和思维超前的叙事方式……但但……没想到在《巴比伦柏林》保持了第一季连贯紧凑的紧张剧情后,第二季第四集可就百密一疏了!沃特和嫂子黑尔嘉缠绵后的清晨醒来,左眼居然多了一道伤疤……沃特和夏洛特走进杂物间门把手在右,出去的时候已经在另一个方向了??这两个穿帮应该是很容易避免的?还是提威克故意而为之呢?也许大家觉得我吹毛求疵了,不过作为一直以来让大家备受推崇的大师来说,真的有点差强人意了!……
《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观后感(七):众生百态的魏玛时代
大概汤姆·提克威拍片风格,第一部铺垫第二部跌宕。超感猎杀如此,巴比伦柏林亦如此。故事背景发生在德一战后皇帝下台希特勒上台前那段岁月,称之为魏玛共和国。女主作为社会底层人员,不自暴自弃不自哀自怨,白天在警察局求谋生,晚上夜总会接“私活”的的一部奋斗史。男主作为一位科隆官二代并患有战争后遗症的退伍军人现役警察,为了帮助老爹仕途销赃从科隆调来柏林的警察,一路从风纪组干到刑侦组,然后到政治组(大概就是盖世太保的前身)成为一名小头目。这也是我看过男女主感情线交际最迟的一部戏,直到第二季倒数第二集才出现。各位配角在时代背景下,德共、黑色国防军,俄国流亡分子,亚美尼克人(黑社会)都各具特色表演出彩。按照一年一部的拍摄节奏,第三季怕是要19年下旬。今年Netflix的两部德剧都很棒,另一部是暗黑。德国金摄影机奖,巴比伦男主和暗黑男主双双获奖。
《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观后感(八):Jeder einmal in Berlin
Jeder einmal in Berlin,与其给这部剧划定一个类型,倒不如说这是30年代魏玛共和国的浮世绘——摇摇欲坠的民主制度、苦心维护法治与和平的政治精英、充满革命热血的赤色青年、权倾一时的黑帮大佬、心怀鬼胎的军事将领、饱受资本家剥削的底层民众……一个个阶层裹挟着各自的利益,在这个混乱而又纷繁、精彩的大都市粉墨登场。然而,在这个先天畸形的民主政体中,以反犹、反凡尔赛条约为特征的民族主义情绪已经让德意志民族濒临沸腾,仍在暗中的纳粹如幽灵般慢慢迫近这个国家。
从作品本身来看,倒是依然很有Tom Yukwer的特点。同超感猎杀、云图一系列作品一般,第一季主要是为多叙事的剧情铺垫,第二季便开始暴风骤雨般同时推进剧情。优雅的镜头语言和凌厉的剪辑让本剧能以诗歌般优雅的叙事方法带我们重回那个纷繁复杂的时代和波云诡谲的柏林。
《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观后感(九):巴比伦柏林
巴比伦柏林第二季可看性比第一季有明显提高。第一季铺排了众多的人物和线索,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快速交代人物关系,缺点就是整个剧情推动特别缓慢。粗略划分剧中的势力就是黑社会,保皇党,托洛茨基主义,柏林共产党,苏俄政府以及主人公所代表的帝国政府。
周旋在英法政府以及苏俄之间妄图实现帝国复兴的保皇党和民主派;卷入黄金争夺的托派,斯大林政府以及黑社会是第一第二季主要内容。卷入其中的男主角饱受战争后遗症的折磨,乱伦以及弑兄的困扰。退役后被派到柏林警察局,目的是为了替议员拿回不雅电影胶片。由此就引出了专门拍摄政府高层人士不雅视频用以勒索的柏林黑社会,一战后弥漫在德国社会的放纵糜烂的社会氛围,是这种产业诞生的背景。而经济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对于共产主义的打压,都使得工人阶级越来越认同以武力方式改变自身所遭受的压迫。在这个混乱局面中主人公不断解决迎面而来的困境。但是却无法避免这个社会滑向深渊。
《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观后感(十):爱德华对《Babylon Berlin》的一些看法
今天是光棍节,是个买买买的日子,也是立冬以后的第四天。作为一只单身狗,又躲在阴冷的卧室里度过了又一个周末。
《巴比伦柏林》这个剧是从上周开始看的,两周时间两季看完。和名字一样,这部剧讲的一个非常魔幻的故事,发生在一个非常混乱的时间点,一个所有冲突集中在一起的城市。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到大魔头希特勒上台之前这段时间,是所有思想的萌芽期,整个欧洲处于一片思潮之中,剧中的四种势力也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名义正统的社民党、地下活动的黑色国防军、奋起抗争的共产党以及暗箱操作的黑帮势力,这段历史一直很少被人提及的原因是,本就没有准确的文字影像记载能真实反映这段历史,当然,这也是这段历史精彩的地方,正统历史怎么会有八卦来得刺激呢。
因此扯太多严肃政治历史就没意义了,我欣赏的是这部作品的艺术表现。可以看到,影片的多线叙述是很讲究的,甚至在开头结尾交相呼应,让作品看起来非常完整,而在人物刻画方面,作品又在诸多细节上用心良苦,比如对拉特嗑药的反复描述,比如对沃尔特抽烟习惯的反复描述,都真实的刻画了人物形象,使人物真正立体了起来,又在剧集的重要节点上起到关键作用。《尘归尘土归土》这首配乐,贯穿作品始终,索罗金娜的传神表演历历在目,作品的主基调也如配乐的基调一般,从诡秘到阴森,从恢弘再到平静,主角的经历也是同样,作为一个恪尽职守的警察,拉特一直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平衡着各方的利益,在乱世中获得一方净土,好吧,所谓的净土只是物质生活上的,至于精神上的压力,那是他必须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