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孔子为何佩服他
日期:2022-03-27 03:03:57 作者:不是我吧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孔子为何佩服他

  孔圣人是大成先师,他能佩服谁?其实孔子之所以成为万世师表,为后代膜拜,他佩服的人最多。三人行必有我师,用师者王。把每个人作为老师恭敬和对待,是孔子的一种态度。海纳百川,故成其圣贤。

  孔子用语言明确描述钦佩的人,却不多见。他是春秋年间的楚国人孙叔敖。

  孔子春秋周游列国,吃尽苦头,也尝尽甜头。阅历中推敲出顶尖学问。像他这么见过大世面的人,什么大鹰小鸟都见过。偶而听说了楚国有个叫孙叔敖的,也被孙叔敖的事迹感动。他由衷的发出了感慨。

  “像孙叔敖这个古人,智慧之人不会说服的他意志动摇,美女在前他不会有奸淫之心,强盗掳掠他不动声色。他这样的人,就是伏羲老祖和黄帝,也得钦佩之至。在人生面临的生死问题时,他仍然不会屈服改变。何况高官爵位,虚荣功名,厚禄金钱,都不放在眼中。这样的人和精神,穿越高山不会有阻碍,潜入深渊也不会湿了水……”

  孙叔敖何许人也,让孔圣人为之感叹倾倒,说出如此的夸词。

  孙叔敖是2600多年前的春秋古人,比孔子早100多年。他是楚国人。官做到朝廷令尹,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总理。可惜活的寿数不大,37岁就归天了。做了那么大的官,政绩又是如此的辉煌。他帮助楚国强大了起来,农商并举,军事力量盛极一时,让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梦想成了现实,荣耀“五霸之一”。可孙叔敖死了之后,人们才发现他家里穷的叮当,连买棺材的钱也拿不出来。这样的廉吏在中国历史上恐怕难找到第二人。相对来说,我们现在参观的一些明清大院子,有些是过去大官的住宅辟为景区,还讲廉吏给众游人介绍。实在可笑。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孙叔敖做令尹后,楚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的名声越来越响,如日中天。人性嘛,说长叨短的自然免不了。

  有一个叫狐丘的智者,是孙叔敖最好的朋友。见孙的作为超凡脱俗,很替他担心。于是找到孙叔敖门下,向他敬告了几句话。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怨”。

  当你官做大的时候,名声显赫,盖过别人的颜色,自然会引起不少人的嫉妒和仇恨。

  当你被朝野传颂好名声,功劳盖过了领导你的大官,你就充满了危险。功高震主,才高威主,伤害很快会到来。

  当你俸禄优厚,赚的钱,奢侈享受的东西超过别人好几倍时,天下人都会对你不满意的。

  面对朋友狐丘的告诫,他说,纵有万只手,难堵众人口。怎么办才能安身立命,把自己保护好呢?孙叔敖也回了三句话,简称“三言”。

  官做大了,超出了别人的地位,我会更加的谦卑低调,对任何人都尊重体贴,在言语和行为上不能显出高傲。

  当自己的功劳超过了别的同僚同事,名气比其他人大了,我的欲望反而降低了。把那些应当得到的功名以及奖赏主动让给别人。

  当自己俸禄厚了,手中的钱多了,占有欲反而少了。反而有更好的条件去施舍人,帮助人,周济穷苦的人。

  “三怨”对“三言”,孙叔敖的这一番话,历史上受益的人还真不少。

  孙叔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人世间险恶,他预测的对。朝廷无休止的官斗倾轧,他三次被免去令尹,又三次恢复了官职。

  去留无意。有人见孙叔敖那种从容的样子,就问他,你被免去官后,没有荣耀失落的悲伤,你官变原职,也没得意受宠的开心,到底是咋想的呢。

  孙叔敖说,官职和爵位就在那里放着,你不干别人干,为什么非得让你干呢?官来的时候那是不由自己的,官被免也是不可阻挡的。你干别人干不成,别人干你也没办法,何必为个当官上心呢?顺其自然,悠然自得,生命无常。哪有闲空考虑它贵贱得失呢。

  孙叔敖早把人间事看透彻了。难怪连孔子也惊叹不如。

  孙叔敖没归入儒、道、释三类学派的一种。他是地道天磨的东方智慧,是外圆内方的处世大家。看起来很世故圆滑,当他做人的底牌坚守不变。

  以后道家把神到人分成好几个品级:真人,是最高级别的,是先天的遣使,打一出生灵与肉就是融天地与自己是一体,是神级的。圣人,是凡胎肉体,但经过后天的历练觉悟,逐渐认识到天道的本源,并以此智慧观照自己,影响人类改变。孙叔敖无愧是圣人,他的品行和人格不但是为官的楷模,也是我们老百姓处人行事的榜样。

  他英年早逝,使楚国早失去一位栋梁之才。圣人与俗人的区别,知道今天,也能预测到明天发现的事情。他临死前,也有自私心。他给子孙出了安身立命的良策。他自知自己倍受楚王的尊重,楚王也会把一些优良土地封赏给他的家人。他告诉儿子一定要拒绝,可以主动要一块贫瘠的可以养家糊囗的薄地,一来不招人眼目,二可以安全继承。因为他知道人心是最不可靠的,翻脸是分分钟的事,变化莫测。

  孙叔敖去世后,一切都和他预料的一样。

  我们今天处在了一个好时代,国家在一些伟大人物的指引下,这么多人囗可以吃饱饭,可以尽情的发挥想象力。翻看人类通史,苦难才历练出人的智慧,忧患才可以兴邦。享乐却是扼杀人智慧本源的快刀。没有多少人能够守住自己的清贫和初心。眼下,连一般俗人也被享乐的浮躁文化绑架,甚至不自觉的堕落着腐败着,成了群就叫溃败。这样成捆的男女走向,民族的未来会怎么样?令人堪优。

  最近看了一位辞职县委书记的自白。他叫刘行甲。甲哥在湖北巴东县委书记任上五年,提拔之前他辞职了,做了“逃兵”。他在任上时不留情面,反腐时把县里的几十个重要干部送进了监狱。他为什么辞职,估计他也怕挺不住。官厉害了。他亲口说,只要晚上做个梦,第二天就有人帮助他成为现实。不受制约的权力很可怕。想发财太容易了,不想发财做个清官太难了。甲哥选择了逃避。他战胜不了世俗。只好另类,做公益去了。甲哥的行为自有人去评断。但我们起码认为甲哥的做法是良心遣使。做官的腐败贪污,几万几十万捞到腰包,自然是鱼肉百姓。天道因果,受报应是一定的。或自己栽了,或殃及子孙。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中说:“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计谋成”。

  鬼谷子告诉了我们处世的智慧。今天又把古人孙叔敖搬出来说事,就是给世人一个清醒的提示,做官,功名,金钱这些好东西,是世人共同的欲望,也是生命事业的原动力。而一旦得到这些东西,把握不好,会成为伤害自己的致命武器。

  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向孙圣人学习吧。

  做了官,处于驾驭别人的位置,更要低调,以身作则,有模有样的做人。

  有了功名,名气大了,要感恩你的领路人,感恩支持帮你的人,为别人多多奉献。

  有了钱,发了财,切忌吃独食。要用自己的财力回馈社会,帮助危困。分享是福。

  面对世人的“三怨”,听孙叔敖说的“三言”,做到这“三点”,那一定是安全的幸福人生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孔子为何佩服他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