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双探》是一本由七名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作为推理爱好者,时常抱怨中国本土特色推理小说少,本格元素的更少,许多都偏惊悚恐怖类了。而《天涯双探》的出现让人心中一喜,类似少包的风格让推理有了本土元素,而暴风雪山庄模式等推理本格元素则更添推理意味。两位主角是青年,像在古代,仿佛又在眼前,他们的所思所想在现在看来也毫不过时。期待后续几部作品嘻嘻嘻嘻嘻嘻
古风,悬疑,双男主。 这本书情节比较简单,人物鲜明,文笔简练。看得出作者比较稚嫩,行文有青春洋溢的朝气,还有年轻人特有的单纯的人生理想和处事原则,作者应该是个小女生。 两个男主也不是大侠那样救济苍生,他们都是十几岁的少年而已,也会害怕,也会退缩,但就是有少年初生牛犊的虎气和清高不愿意与世俗为伍的人生态度。 这本书就是让人很舒服很喜欢:我年轻,无畏,我要自由,我要平反冤案,我要真相大白。谁也别想束缚我,谁也别想同化我,谁也别想打压我的人生信条。
《天涯双探》读后感(三):期待第二部,国推加油。
封面很有读客特色,就是一个字丑。后来看了一下编辑的话,是为了体现社会主义兄弟情,特意做丑的。我对夏乾的形象比较有意见,因为看起来有点像张小敬。没有富家公子哥的那种感觉,反而有点像沧桑小混混。易厢泉还行,就是稍微冷了一点。但是背景的那种尖叫的鬼是怎么回事啊?太难看了。
我觉得文笔来看确实是受柯南的影响,有很多的情景描写,都像是在柯南的剧本化。青衣奇盗的很多塑造,也能找到基德的影子。
文笔我觉得一般,读起来缺乏紧张感。但是节奏感又还不错。想想作者只是一个高中生,还是很了不起的。
我对第2部很好奇,但是如果第2部不能完整的解决青衣奇盗事件,那我就没有什么激情去看第3部。
关于盗窃的那一段手法,要比基德靠谱很多。杀人案的手法,本格里面快用烂了。嫌疑人就差没在脸上写着嫌疑人了。开篇两个有名有姓的捕快再也没有了音信。所有人物设定都比较平板,没啥记忆点。
《天涯双探》读后感(四):天涯双探探奇案
我实在是一个逻辑思维不太缜密的人,看看情节紧凑、环环相扣的悬疑推理类小说,或许可以提高一下自己愚钝的推理能力。
先了解一下少年英才的作者七名,当我得知这部笔力成熟沉稳、逻辑缜密的推理小说是作者16岁开始构思大纲,18岁便已完成初稿的时候,真的非常吃惊:这孩子真是老天赏饭,令人望尘莫及,可见作家着实需要天赋异禀。自己之前一直质疑所谓“创意写作”专业的开设有无必要,现在看看,大概作家并非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再看故事情节,这部小说涉及两个案子,第一个案子还未终结,便切换到第二个的叙述,看似并无关联,却有丝丝入扣的联系。动物对案件的参与让情节更加巧妙,又兼有中医、药理、古玩等种种要素,可见除了大概情节框架的搭建,作者的多元知识也是小说熠熠生辉的基础。
此书为其后的叙述埋下了多个伏笔与线索,青衣奇盗盗取的古物究竟有何作用?脑洞开出天际的我甚至怀疑是否是开启秦始皇陵的钥匙
《天涯双探》是一本让我又爱又恨的悬疑小说,太喜欢作者七名啦,虽然第一次读他的作品,一个另类的作者,一部不以主角为中心的小说。为什么这么说呢,故事中的故事才更吸引人,读到最后谜团解开的时候,有失落( 因为这竟然是第一部 ),更多的是期待,如此的期待下一部。
从封面和封皮的简介可以看出,主角是帅气的古风少年,作者的思路很清晰,通过9章1尾声的方式,吸引着读者,争分夺秒的去挖掘真相。故事中的故事,让我这个小读者看的心惊肉跳,结尾的失落是因为作者根本就没有大篇幅的让你能确定这个盗贼究竟是谁?只是知道她竟然是一个女子,愤怒啊?作者你什么时候写第二部啊
《天涯双探》读后感(六):我看不透你,你却最懂我。
夏乾这个公子哥儿,幼稚是幼稚了些,但是贵在心思单纯,善良。一个人心不坏,做事总不会差的。他家大业大,需要继承的太多,他要自由总要知道自由该怎么争取才行。江湖险恶,我不放心他。
易厢泉,我也算不上是你的跟班吧。你心细如发,思维缜密,一件事总能从前到后想到好几步,而我,横冲直撞的,反应常常慢半拍。
我不像你,在这深宅大院里生活得久了,生活的可能性也一点点坍塌缩减,剩下的,就是一眼能忘穿的人生。你懂我的小心思,我溜出家门还要担心回来后被罚抄《论语》,你也知道我满怀激情地参与青衣奇盗的抓捕,是想要“青史留名”,想要有一个契机能够离开当下的生活,我对父母安排的人生一点兴趣也没有。
和你一起经历这么多,我也才算窥见成人世界的一个角落,赵大人也好,西街的碧玺也好,众人百相,我要学习得太多了。
溜出城门的时候我在想,就这么离开了吗?我准备好了吗?我能自己独立地生活下去吗?
《天涯双探》读后感(七):初次尝试悬疑推理小说,脑补起画面观感不错
其实我很少看悬疑探案类的小说,但是随着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的播出,我也逐渐被一个个案子中的故事所吸引。无意中发现《天涯双探》这本书,被封面介绍上“23次反转,64起悬案,78种诡计”所吸引,于是点击鼠标下了单,收到书便赶紧阅读起来。
《天涯双探》里的故事发生在大宋,刚开始还害怕陌生久远年代的故事会乏味,毕竟很少看这类小说,没想到读到第二页就打消了这个顾虑。作者借茶馆里说书先生之口,抛出青衣奇盗案,加上茶客们“添油加醋”一渲染,立马吊起了我的胃口。
主人公之一易厢泉的出场也是让我既意外又感到有种熟悉的感觉,真没有想到20出头的翩翩少年郎,竟然是位算命先生,好在算命先生是真的有才华,汴京城里的老百姓挤破头想请他算一卦。如书中所写——“我在大理寺当差二十年,见过能人,却没见过这样的奇人。这些老百姓问的都是家长里短的事,但是这个算命先生能在对方三言两语之间做出判断,道出对方的职业或身体情况,儿女多少,是否寡居。”抛开刻板印象中算命先生的模样,让我对他感到熟悉的,其实也是易厢泉的形象,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左肩上站着一只乖巧的白猫,礼貌又冷清,二十出头的样子。一下子有了画面感,如果是生活中现代,也是很多女孩心目中那个穿着白衬衣的干净帅气男孩了,最重要的是还是敬业的“铲屎官”啊。
易厢泉像是略带冷清气质的隔壁班同学,而青衫少年夏乾则像那个调皮活泼的中学同桌了。夏乾的出场有几分可爱,在书院里与身后的同窗传纸条,惹得书院的先生扔下书本,怒气冲冲。是不是很有画面感了?跟着这两个少年去揭开北宋民间奇案,看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脑补着电视剧一样的画面。不能再剧透了,喜欢的自己慢慢看吧,第一次尝试感觉不错。
《天涯双探》读后感(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古风小说历来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桐华经典的几部反复读了又读。不过倒是第一次接触悬疑类小说。本书的推荐评论有句说,翻看两页就会忍不住继续往后翻。刚开始觉得估计类似“惊了!”“不能不看!”之类的夸张言论,不过真开始看才发现并无虚言。
小说的背景并非架空,而是内忧外患的宋朝,小说开篇就提到了的苏子瞻、汴京,代入感瞬间提升。小说对场景的描绘很细致,所写之景也颇有宋朝市井的特色,加之最近在看同样以宋朝为背景的影视剧《知否》,因而画面感可以说是非常强了。
悬疑类小说最值得关注的无非是情节的反转和出新,这一点,本书做得很好。一改刚开始看到书名的麻木,和对简介中提到的案件的惧怕(必须承认大盗、女尸一类的字眼对我个人来说最初是挺令人闻之丧胆的),书中对破案本身与案件背后故事的着墨比重分布得很好,读完并不会觉得好像哪里少了点什么。逻辑链之完整,细节铺垫之合理,人性分析之透彻,人物塑造之立体,都让本书免于“俗套”之流。反而让我放下了些偏见,甚至满心期待新作的出版。
小说中很多的反转都让人忍不住惊叹于作者的脑洞。蚂蚁食糖的情节并不出新,是古装剧里常见的梗,但作者却巧用这一“套路”,结合《史记·项羽本纪》之典,推至人心地来了一次反转。书中诸如此类的反转还有很多,瞠目结舌之余却找不出漏洞和生硬——作者七名似乎并非把小说各案各情节抽离开,而是把案件相结合地缠绕着做足细节上的铺垫,使整个故事高潮迭起,到最后让真相多米诺骨牌般接连浮出水面。但一切又并未止于此,青衣大盗之事并未了结,这个圆满又不圆满的结局,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又不显得刻意——毕竟“幕后Boss”鹅黄的形象在前文早已神秘感十足且多次提到。
期待本书的后续!
《天涯双探》读后感(九):少年柯南大宋探案
天涯双探的古风悬疑推理在国产推理中尚属小众,也算是填补空白之作。小说把历史背景放在了宋朝,借包青天和宋法医在民间故事中的广泛传播,容易让读者先入为主的穿越到大宋年间,觉得书中故事确为当年的民间奇案,凭空就会增加阅读兴趣和时空带入感。这点恐怕就是本书的最大成功之处。
主角的配置也比较颠覆常态,男一算命先生易厢泉,白衣少年,料事如神,沉稳冷静,手持扇子,英俊冷酷,凡事先知先觉为典型的智囊。男二富二代夏乾,孔雀青纱,别孔雀翎,为人豪爽,出手阔绰,虽然呆萌可爱但还具有必杀技神射,为不典型的武角。此外,白衣少年肩上的白猫如雪,也在探案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这样的组合貌似并非探案的最佳阵容,然后出其不意的更让人愿意接受。虽然作者说不喜编辑改定的夏乾这个名字,但我觉得要比易厢泉要更接地气,更容易上口。
第一部名为《青衣奇盗》,以青衣大盗挑战官府三日内偷一双犀角筷子开篇,因为开场要展开介绍人物、关系、事件背景等等略显啰嗦,读三页差点不想继续了,随着事件的推进,情节不断发生反转,悬念不断还是被故事整个吸引进去了。青衣奇盗案几经反转,似破未破,结尾又套入妓女失踪案,满足大家一次谜底揭晓的需求,留下伏笔也算巧妙。
读完发现 此书居然出自一位年轻的女性作者之笔,真的让人出乎意料,虽然作品的文字略显生涩,但是文笔具有古意加新意,叙述风格活泼轻松,读着仿佛是跟随着少年柯南穿越到古代中国。部分情节有些牵强,但是环环紧扣,想象力丰富,也不失为一个好故事。本书的封面夸张但又有煽动性,虽很多人诟病恶俗,但也恰恰符合本书的定位。
青衣奇盗几经反转盗走犀角筷,脚负箭伤,真相似露非露,谜底呼之欲出,吸引着读者跟随两位探案少年的脚步,共同进入大宋年间寻找真相吧!
《天涯双探》读后感(十):读来自25岁女生的古典悬疑小说有感
当我拿到《天涯双探》的时候,很惊讶生于1994年的女生可以写出这么厚重的武侠悬疑小说,这需要对北宋历史背景、社会人文环境有一定了解,才能下笔。所以说能出版很不容易。作者把故事情节放在北宋末年,我认为这个选择是一个容易令读者接受的熟悉朝代。很多70后80后都是伴随着单田芳先生的《三侠五义》田连元老师的《小八义》成长起来的,读《天涯双探》有一种怀旧的感觉吧!
在情节历史背景上,北宋正是武林门派丰富高速发展的时期,看不惯无道昏君统治的义士侠客辈出,民不聊生的社会上出现了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贼人比比皆是。在北宋纷乱的社会状况下,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在情节设计上,作者先塑造出以“算命先生”为原型的易厢泉,一位性格稳重,思维缜密,办事周全的,反而不懂武艺的才子。凭借思维敏捷、分析独到的判断力,反而在“青衣奇盗”案中体现出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在我刚看到书名副标题时,误认为易厢泉便是替天行道、专治昏君的“青衣奇盗”,没曾想到原来是死对头。并且,在小说结尾处,也没有完全把“青衣奇盗”捉拿归案。说明在后续作品中,也许还会出现此人物。
在案情设计上,作者先渲染“青衣奇盗”技艺高超,十四次明目张胆的盗窃,均在众人保护下得手。在作者笔下,这位“青衣奇盗”可谓是绝世高手!主人公易厢泉和游手好闲、富家纨绔子弟夏乾,这一名不副实的“双探”,无论如何不是“青衣奇盗”的对手。那么焦点就体现到了所盗之物“筷子”身上,如何从上万只相同的筷子中,分辨出真假,留给读者也算是个难题。这一点,有看头。姑且不说利用密度、浮力的办法是否符合科学道理,就是这个说法,在北宋时期是否存在,也是一个问号。
当然,读《天涯双探》不是让读者去纠错的,而是体会那个曲折的破案过程,这才是作者的用意。要提醒读者的是,读客公司的推荐语一向夸张,看完推荐语你就别当真,还是读故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