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我的领导跟我说:“我不是看不起很多人,他们连玩也不会。”
当时,他刚刚调到聊城来,我们彼此尚不了解。我笑了笑。
他见我的笑里有不以为然的意思,继续说道:“我说的玩儿,不是打牌打麻将,那不叫会玩。像你当年那样,骑车子去一趟西藏,能叫人记一辈子,这才叫会玩”。
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不知道他这是表扬还是隐性的批评。毕竟,在我们那个如此正统的行业里,凡是玩都是不务正业。
直到三年后,他执意让我去县大队担任主官,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基层经验的我来说,这其实就是破格的重用。我不解,还向他要一个理由,不然不去县里。
他还是那句话:“你会玩,就一定会干”。
为了证明他的眼光是正确的,我也算是拼了小命与所有的智慧,还算好,领导的眼光真是盖了帽了。他成就了我,我也成就了他的眼光,这样的领导就是现实版的伯乐。
只是,我没能按照他给我设计好的路线继续走下去,而是一转身继续玩去了。
所以,中国已经容不下我了,下周去尼泊尔徒步去了。
在雪山草甸原始森林间穿梭,在满天繁星的夜色里徜徉,静心、沉思、苦行,既总结过去亦向往未来。或许,归来之后的我将会脱胎换骨成为另外一个自己,一个全新的更进步的自己。
1999年夏天,我从天津徒步回来,夜宿马路边,乞讨至人家,尝尽了白眼,听惯了嘲讽,但我也悟到了一个道理:人这一辈子,一张床、一顿饭,足亦。其它都是多余。所以,在后来的职场生涯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诱惑,懂得止手,不贪。
这是在我职场生涯开始之初就得到的感悟,让我平安地在自己人生最得意地笑的时候也能守住自己的心,受益良多。也因此让我得遇了很多知心的朋友,交友不但从你对我的表现,还要看你对别人的表现,不但要看你对待强者的笑脸,还要看你对待“弱者”的心魇。
2009年夏天,我骑车去拉萨,从一个骑车的菜鸟一跃升天,靠的并不是身体素质与骑车的技巧,而是面对任何困难也不放弃的毅力。后来的时候,因为工作的事被别人从办公室赶出来,我一个人在楼道里落泪,心里却一遍遍地问自己:比骑车去西藏还难吗?比骑车去西藏还难吗?
不难!
那就十次百次去“缠磨”,然后也是成功了。
又是一个十年,不安分的心再次被点燃。过去不能出国,现在可以了。恰巧看到哥们儿在朋友圈里发的尼泊尔徒步召集令,一下子就击中了我。
出门旅行,我不太喜欢只为满足眼睛的欲望,而是更关注心灵的成长,在身与心的感悟中成长才是真正的旅行。出门旅行绝对不是简单的“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景区门口拍张照,那不是旅行,那是扯蛋。虽然我也扯过不少次,但没有一次能扯疼,凡是扯疼的都让我成长为另一个全新的自己。
甚至,两年前,带着十四岁的儿子从聊城走回老家,亦是一种旅行。虽然路上没有风景,但是心却无时不在产生新的理解与认识,看到了心里不一样的风景。
我们都在路上成长。
我跟儿子说:“从聊城走回老家,一共45公里,咱们一天可以走到。但我为了从老家走到聊城,却用了24年,这其中有我读过的所有的书、吃过的所有的苦,甚至还有我挨过的别人的打,这个城市才接纳了我,给了我一个立锥之地,你才可以出生和生活在城市……”
我想,他听懂了,因为他也在用脚丈量着我的话。
这次的尼泊尔之行,我不知道能带给我什么样的惊喜,或许将会是革命性的。这种革命性将会在未来某一个日子的决策里对今后的路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我现在对尼泊尔徒步还一无所知,但依然有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来自十年前、二十年前,如果没有之前的经历,内心也一定充满了忐忑。自信这东西,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内心成长出来的。你种下一粒种子,他才会在日后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当年一个人走在陌生的土地上,没有任何的身份,靠去别人家里讨口饭吃尚能生存,以现有的资源又怎么可能过不好?这一生,最惨不过居无床、食无饭,这些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面对别人的不解和冷嘲热讽,走在自己的路上,所以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母亲说我去尼泊尔是受罪去了,或许吧。但“花盆里种不出桃花满园,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这个道理谁都会说,但不一定谁都可以去践行。
有一天,我的儿子也会说:“我爹曾经干过啥干过啥,我不能比他差了啊!”
过去的时候,有很多的人因为我骑车去过拉萨而与我“建交”,不管是我完成了他完不成的心中的梦想,还是他从这件事看到我人性中的力量,都是一种因缘际会的由头。我也非常感恩那次出行,它让我成为当下的自己。
这一次,我依然非常期待。
带上笔记本,每天都将自己的所遇,不管是眼里看到的还是心里看到的传递给大家,跟着老五的文字一起去旅行吧。去那一个神秘的国度,去那一个满是雪山草原的人间圣境,去世界上最美的徒步天堂。
别辜负了“玩性”,会玩、好玩才是真的玩,记住了:玩也是一个技术活!
我在玩的路上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