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喝酒是个技术活
日期:2018-06-24 20:47:03 来源:读书文摘 阅读:

喝酒是个技术活

  喝酒是一种礼节、喝酒是一种文化、喝酒是一种风度、喝酒是一种修养,喝得开心、喝的尽兴、喝出风格、喝出品位,就是不能喝出麻烦来…...

  01

  前段时间看到一段文字感觉有意思,所以结合我对喝酒的理解谈一谈这个技术活。

  有人问我:你除了喝酒……你还会干什么?

  我的天那,我都想笑了!

  喝酒,要具备以下条件

  会聊天,会沟通,会社交,会看人;

  懂政治,懂娱乐,懂情调,懂舍得

  能熬夜,能早起,还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你以为喝酒这么容易啊?

  喝酒是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高尚情趣

  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

  我想问你,不会喝酒,你能会啥?

  02

  的确是这样,如果你不会聊天沟通,一个酒场让你搞的非常的无趣和沉闷

  喝酒,说到底喝的并不是酒,而是一种氛围一种感情、一种需求、一种背后的故事

  如果喝酒的目的就是为了喝醉,直接每人发一瓶,“吹”完散伙不就完事了吗?

  为什么还要苦心巴啦的选择饭店确定人员范围、喝什么样的酒,喝完之后安排什么活动……

  这些事儿都不是小事,如果安排不妥当,就会让事情事倍功半,花钱搭功夫还不落好。

  比如对饭店的选择,主宾喜欢吃哪一口必须要掌握,或者征求一下意见,这里面第一显个诚意,第二让吃者愉快

  如果请的人对海鲜过敏,你定了海鲜店,估计人家会找借口推了,毕竟,找借口不难。

  再有就是请了主宾平时不感冒的人,这就比较尴尬了,气氛融洽,酒也喝不起兴致

  酒桌上的主陪是关键山东人对喝酒的规矩比较讲究,有一句顺口溜

  主陪靠威望,副陪靠酒量,三陪靠胆量,四陪靠色相。

  喝酒其实是个其乐融融的事儿,毕竟东家花钱赔功夫不是为了制造紧张气氛,但很多时候在酒桌上要遇到自己认识的人,对第一次见面的人印象如何,这就牵连到一个“识人”的问题

  有的人给人的感觉是如沐春风舒适坦然心口如一、值得交往,这样的人往往会在后期的交往中成为自己的朋友

  但也有的人素质低下欲望无穷、只顾自己、信口胡来,这样的酒场喝的剑拔弩张冗长无味,最后也是一锤子买卖的事儿。

  03

  喝酒的确是一种文化,会喝酒的人不但通过酒局办成事儿,还能通过酒局结交新朋友,而在我们的社会中,朋友多就意味人脉广。

  朋友也分很多层次,比如关系铁、关系不错、一起喝过酒、认识、听说过。

  其中就有一种朋友关系叫“一起喝过酒”,别管熟不熟,一起喝过酒就比没一起喝过酒显得近,至少之间有共同的朋友。

  04

  怎样组织好一次酒场,考验的是一个人综合素质,按需求大致可分为:

  有求于人的酒场,朋友闲坐的酒场,被人拉去陪酒的酒场,公务接待的酒场,逢年过节的各类聚餐。

  但不管哪类酒场,切记一定让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人。不能为了喝酒而喝酒,首先要弄懂喝酒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比如:

  为什么喝?跟谁喝?去哪里喝?喝什么酒?喝完以后做什么,其实这些并不难,稍微用点心就可以做到。

  我最喜欢的酒场是三五好友,边聊边喝,没有喝酒的任务压力,“浓妆淡抹总相宜”,随便喝,可以多喝也可以不喝,一切随心。今天亦然,相约四人,随便喝点随便谈!

  最后用两首诗词作结,算是为中国酒文化做一下普及

  一首是李煜的《渔父词》:

  一壶酒,

  一竿纶,

  快活如侬有几人?

  另一首是李白的《月下独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喝酒是个技术活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