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和连岳一起成长读后感10篇
日期:2019-09-08 23:4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和连岳一起成长读后感10篇

  《我和连岳一起成长》是一本由连岳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9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和连岳一起成长》读后感(一):灯火通明

  今天刚买了这本书,一开始因为什么喜欢呢,它的封面。现在好多书都会做的很简约,大面积空白,最后留一小角内容。嗯可能参照中国画留白意境感觉是这几年用烂了的设计,封面设计一点都不认真。。。

  所以当我看到密密麻麻的封面时,还是来了点兴趣,黑红灰白,很好的配色,很好的设计,很好的传达内容(都是人头儿)

  书里面有勇气这个词(第一章:没有勇气年轻可耻的),我对这个词太敏感了,不得不看。我怀着担忧书内容是本毒鸡汤担心本质厚黑学和更担心作者是个中二的趾高气昂者那样的一个心情啊,看了这边书。

  没想到,书的作者说起话来,挺舒服的。他相信人生是可以接受的,他相信人生不用打鸡血,但可以循序渐进地去精彩。然后我会莫名心安。。。。。。

  思绪莫名是万千的,总是想太多,这样的脑子,是我的脑子,还是很烦的。今夜,在城里哇,此时已经算是深夜,从高楼往下看城市马路,依旧是灯火通明,所住的高楼还是在城市的郊区,为人感叹,也很开心遇见这本书。

  人生一点点努力来,只要你肯坚持

  《我和连岳一起成长》读后感(二):连叔助我成长

  早先知道连岳是从爸爸转发给我的推送中。翻阅《我和连岳一起成长》这本书,头一篇便是《青春美好愚蠢》,这篇文章还是推送时,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连叔在这篇文章中,较清楚地点出了我们青春里可能的迷茫点和他认为的针对这些迷茫点的应对法。是啊,二十岁的年纪正是青葱岁月,正是冲动创造年岁。这个年纪真的是“机会挑战并存,幸福危机同在。”如果利用得好,二十岁是我们学业事业成功过渡阶段,我们会在三十岁或中年收获满满,无论工作爱情,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反之,则会落得平庸地不能再平庸。青年懒惰只能换来中年的碌碌无为

  当今中国大学生不小的一部分过着拿着家里给的生活费,花大把时间睡觉追剧打游戏,临近期末考试突击复习生活。我认为尽管今天中国的大学生总数量较几十年前多了不少,但毕业生质量堪忧。连叔所点到的内容也让我想到了不少社会问题,当然也给了我面对现实的勇气。比如他写到的,回答一位读者朋友的留言,“毕业后深圳,天津和山东某三线城市应该选哪个?”连叔回答自己会毫不犹豫选择深圳,一线城市是会给我们实现梦想平台,也会给我们以不一样眼界见识。连叔的观点让我了解到了新的“城市观”,也坚定了我一部分以往觉得似对非对摇摆不定认识

  想说的话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到此为止了。希望连叔的这本新作整合能为更多像我一样的“新青年”指明前行道路

  《我和连岳一起成长》读后感(三):一些关于成长的思考

  趁着放假的这几天,看完了《我和连岳一起成长》。书回来的时候我还没放假,回到家一眼就看见这本书。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以为它是一本很清新或者很沉重散文集类似秋雨或者余华的风格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独具一格,颇有特色。这本书是连岳个人公众号中一些阅读超过十万+的文章的收录。书里的内容不是一些严肃的文章,在有的文章中,甚至可以发现一些生活中口语运用。连岳用这种贴近生活的语言阐释他自己的价值观,对一些事情看法。但从年轻、成本自由天赋情感,连岳的很多观点与我们熟知的截然不同

  连岳在书里说,没有勇气的年轻是可耻的。诚然,年轻需要勇气,需要多跌几个跟头,然后找准自己以后的方向。我很喜欢书中关于年轻的一句话,“人一辈子,也就三万多天,恐慌的年轻时代,三千多天,它经不住你赢几天。”这句话莫名地戳中了我的泪点,以前我是不相信人定胜天的,总有一些不可抗的外力因素阻止我们实现愿望。可现在,仔细想想,其实这些外力因素也没什么大不了,人要学会反抗,和这些因素作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自己也在成长。

  贯穿这本书的一个词语就是成长。从哪里得到成长?如何成长?这些关于成长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这本书中连岳很多新颖的观点在一定程度开阔了我的视野。很多违背常理东西不一定是错的,符合常理的也不一定是对的。这个世界充满无限可能,前提是这个人的价值观要正确,并且能够自圆其说

  我是第一次读连岳的作品,这本书和我之前读过的心灵鸡汤有很大不同,这本书里最重要的部分,我认为是真实,当我有一天不用再为完成任务写作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写作方面并非像高中写八百字一般黔驴技穷;人有无限可能,这是真的。

  当然,书中也有很多我不赞同的观点,有些观点甚至会让我觉得有些偏激,是为了哗众取宠;但是我依然会认真读完这些观点,我虽然不认同,但我依然尊重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一个新的自己,这就是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我觉得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在他人面炫耀,而是为了充实自己。每一本书都会带给自己不同的感受,每一本书都是在帮助自己成长。

  《我和连岳一起成长》读后感(四):我和连岳一起成长》——没有勇气的年轻是可耻的

  《我和连岳一起成长》全书共分为七大块:没有勇气的年轻是可耻的;一切皆有成本;生命的窄门;你是你自己的作品;生活中的经济学;大家的牌都差不多,可有人就是一直赢;愿你在爱中成长。

  这本书类似于公众专栏的汇总,每篇文章的标题都很吸引人。我喜欢连岳的文字,读起来没有距离感而且也很符合生活。在当今人们极其渴望精神食粮的社会,个人认为这是一本对于培养人的正确三观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十分有意义书籍。书中最打动我的一句话当属:“人是观念产物,观念决定行动,你是你自己的作品。”其实,仔细品味这本书,我们会发现整本书都在强调“最具有魅力的其实是观念”“人要成为独立的人”以及“生命和成长的意义”。这本书的可爱之处就是它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很多事呈现出来的美好与真实。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仿佛是一座指路灯,在诸如我一样像《千与千寻》中千寻一样寻找时带给生活的力量信念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本人正在练车,准备驾照。其实,在三五年前因为我出过一次很严重车祸,导致口腔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更严重的是内心对车产生了很大的恐惧。在父亲询问我要不要去学车的时候,我告诉他,能不能给我一天时考虑。当我看到“没有勇气的年轻是可耻的”这句话时,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人生其实很短暂,如果在年轻的时候畏手畏脚,什么也不敢去做,那生活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我因为曾经出过车祸就不去学车,那么意味着我以后就不会开车,甚至未来自己心情不好都不能开车出去兜风。于是,我鼓足勇气,想要战胜自己的心魔,一点一点地去提升自己。就像书里说的那样:“终生学习生长到死。发现你的天赋,你擅长的一点点技能,练得天下无敌,你就是神一样的存在。”这个世界很大,我们应该要学会趁年轻的时候鼓足勇气像没有结果那样去追寻,像日常生活那样去练习。因为你终将老去永远有人年轻。当我看完整本书后更加确信: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都要自食其力,保持一颗勇敢无畏的心,坚持并有耐心地坚定前行。

  《我和连岳一起成长》读后感(五):本书摘

  人一辈子,也就三万多天,恐慌的年轻时代,三千多天,它经不住你赢几天。 了解人们真实的欲望与选择,不是看他们说了什么,而是看他们做了什么。 在自由选择的前提下,人越多的地方越好。 不要逃跑,否则你会一直逃,逃到无路可逃。面对好地方,看见,征服,我要在此地成事。 如果你不工作或不创造价值却有保障,那么,一定是你剥削了其他人。 你就是你自己的保障,自己养活自己,天经地义,还有什么可疑问的? 自食其力,终生学习。大富贵,都是自己挣得,不是别人施舍的。 什么都不用干的生活是无聊的,无聊有致命的心理杀伤力。 你要爱自己,没人比你更珍惜自己,你是你最后的防线;你是你不能破产的企业。你不是他人的工具,你是自己的目的。 明智源于经验,经验源于不明智。 死了以后,人才不犯错误。所以,不要焦虑,你会一直犯错误的,这是人的命运。 无论哪里人,只要勤奋、有自由、产权有保障,则一定越来越富。反之亦然。 发现希望与财富所在,那就一定要记住,个人才是判断起点。要习惯说“我”,要意识到,一个人躲藏在“我们”与“我国”里,这种集体主义思维,无论是自卑,还是自大,都是危险信号群众运动最具吸引人之处在于,它暗示参与者可以迅速改变命运。 相爱的人多喜欢独处,只有我们生出恨意时,更愿意寻找同盟,更奇怪的是,当我们的恨意不那么正义庄重时,寻找同盟的渴望却愈加强烈。这种非理性仇恨驱使我们和同列组成一个坚固群体。 真实与本能的自我,不会为天堂人间的任何事物牺牲,只有当我们置身于某种舞台,像个演员一样,不再是真实的自我,此时,死亡就失去了它的恐怖,成为戏剧化的表演群众运动,可以方便地为每一个愿意“战斗至死”的人提供舞台。 贫穷的思维模式之一,就是浪费现在去责怪过去的自己,然后丧失未来。 世界的进步都不是靠突然突破,即使改变世界的技术出现了,人们也并不当回事,还得再漫长的时间里反反复复、进进退退,逐步积累巨大的力量。 只是被人落下的痛苦打击太大,犹豫者忘了他可以行动。 人生就如一锅汤,慢慢熬,才有好味道弱者往往是最爱面子的一群人,为了面子,可以做出非理性的选择。 人最宝贵资源,是你的身体和你的时间,保护它们,规划它们,善用它们;它们的价值增加,你也变强,浪费得越少,强大得越快。人是自我塑造的,这点永不会错。 一个人来到北京,想的不是赶快找到工作养活自己,而是梦回农村的面子系统——这就是面子对人巨大的压力,看不破的人,无论走到哪里,给再多机会,都没用。 太爱面子,不敢得罪人,不敢“坏了名声”,你已经是他人的努力,真不配得自由。 神对一个人说,我答应你一个要求条件是,你的邻居必须得到你所得的两倍。此人长考之后,说,请挖掉我的一只眼睛嫉妒是让自己和他人都遭受痛苦的一种情感。

  《我和连岳一起成长》读后感(六):缺失的正名 ——写在读《我和连岳一起成长》之后

  缺失的正名 ——写在读《我和连岳一起成长》之后

  文/林炘铭

  正如书名本身一样,《我和连岳一起成长》这本书非常好读。好读是因为,连岳的文风幽默的但不庸常。书中描述的,各种各样在我们身上降临的处境,折射出一个个抉择之间的自我。这无疑书写了生活中人与人自我维稳的注脚,习得接受和拒绝必经之路在连岳的笔尖下一一铺就。

  《我和连岳一起成长》反复用不同的话语不断给我们传达一个理念:人是观念的产物。观念决定行动,你是你自己的作品。生活,就像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忒修斯之船”。为了避免生活的沉没,我们必须不停地更换已经腐烂的零件木板。那我们的生活依旧保持着期望中的面貌,还是早已沦为拼凑的傀儡?就像论证“忒修斯之船”是否如初。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加工房,我们的试炼场。

  “你是你自己的作品”。连岳的这句话,说明个人在对抗这个世界的强压时依然保持的巨大弹性。自身价值排序是由我们的观念所决定,但我们的观念很多时候把我们引向束缚桎梏。我们明知道维护自我是正确的,但是碍于情面却又不得不牺牲。这样的牺牲,若带来的苦痛是短暂的那还倒幸运可怕之处就在于我们很可能将自己置于其中逐渐淹没窒息。人拥有选择的权利,前提是这样的选择必须不断拓宽前方的道路,并非跳入他人热衷、社会认可浪潮。我们的观念是塑造自我的驱动力,它需要的纯粹,不能掺入另外的颜色、不同的气味

  令我惊喜的是,《我和连岳一起成长》整本书读下来让我十分清晰地感受到连岳想要说些什么。首先是观念对行动的作用,再是自我塑造,自我维护,与人相处之间彼此确认平等——就像彼此欣赏,用自己的优点交换他人的优点。这之间引发的称之为铀能,而不是牺牲、浪费与消耗

  在连岳眼中,自尊永远是一个前提条件,而不是牺牲选项终极目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是拥有善于发现彼此的优点的能力,是个体有意识地维护自我的价值观和底线,对社会的趋之若鹜随波逐流保持清醒态度,依然积极向上地生活,塑造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牺牲自己的肉体、底线和理想换取来的自尊,可能就不是真正的自尊,它更像是带有生存气味的、对人性深处里恶的反讽。追求来的自尊,被人们过分抬高到一个仰望的高度。自尊与自我同在,需要日常的建立与实践,由此让我们在一定的尺度中自由地生活。臆想中的自尊,梦幻的空境,无法保证自我不被幻象扭曲。

  连岳的文字,悄然间解开了我们很多心头的郁结。明明这样做是正确的,但是社会的规则却告诉我们这不是最佳的选择。这还是归根于我们内心的囚禁,观念的束缚。而连岳告诉我们,坚持自我是没有错的。他在每一篇文章中一次一次地为我们缺失理由、保护自我的行为正名。而这样的正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给自己的。

  《我和连岳一起成长》读后感(七):抓住让你开心的这一秒

  读的很顺,就好像听别人聊天一样,舒服。看的大部分都能看进去,还能有所启发和收获。

  关于自由。如果你爱自由,如果你是一个自由人,自由人多的地方就是你最好的归宿。以前一直逃避自己,觉得自己已经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城市。现在觉得,自己可能就是怂,没胆去人更多的地方,害怕被人海淹没,出不来,扛不住,所以我以后不会再说自己不喜欢大城市的节奏,就是自己怂。好东西都很贵。自由、特立独行,都是好东西,准备好钱。这部分我一直慢慢醒悟过来,我一直觉得我的物欲比较浅,所以不用那么太在乎钱,精神世界的东西满足我就可以。然后,现在也是啪啪打脸,精神欲望也相当费钱呀,听个音乐节,看个脱口秀,话剧,哪样不花钱,书,杂志,而且我还是一个爱美的人,衣服,化妆品,我要大声说出来,我在乎钱,没钱活不下去,连杂志自由都没有。有钱是自由的重要一步。年轻人最好的起步,就是老实挑个房价高的城市,尽早开始供一套房子。你的责任感、耐力、你的成长,都可在几十年的供房过程中得以锻炼,你的财富也能不停增值。嗯,我即将步入这个过程,目前还是非常认同的,不知道之后会不会变化。供房就是存钱,不供的话钱永远都看不见。

  关于自我。我以我的生命和对生命的爱发誓,我绝不为他人而活,也绝不要求他人为我而活。我现在脑子是清醒了,不清醒的时候连我自己都害怕,安排生活计划,第一步竟然想的是配合别人的行程表,还在别人没有要求你这样做的时候,那可真的是危险,简直就是玩弄自己,为难别人。对失败要有耐受力。这是最好的失败观。减肥失败,考试失败,恋爱失败,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失败,千万要耐得住,不停尝试,狗屎运来了,可能就成了。要进窄门,因为多数人走的大路,进的大门将引向毁灭。你至少得进一次窄门。这像出生一样必要。我不知道我算不算进入过,也算吧,选择同性的恋人,而且是认真的用心的希望走下去。原谅我的狭隘,这其实不算窄门。那会始终会觉得自己要对抗这个世界大多数人的观点。现在回过头想想,自己真的想多了,其实我需要对抗的一直是自己而已,可惜每个当下的我总以为是困兽。是我想太多,每个人每天也都在与各种各样的人或物交手。

  关于读书与沟通。读书不要读太多,适可而止。我承认我对于书,有饥渴,希望读更多的书。但是现在有迷惑,我到底该读什么样的书,现在还在随性随机随缘阶段。有人让我不要再读了,读的我太感性了,可是我还是想读,那我就读一些理性的书吧。读文学书,学里面的抒情和观念,会成为笑话,而且是酸的。这个毛病我多少有,因为我读了很多的文学书。不过读的文学书越多,越让我觉得自己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别人的东西很难成为自己。我要早日触及历史和经济。任何我认为对的事,我都不想停下来。怕的是停下来,将前面的岁月清零。你没说出来的意识,别人理解不了。越是亲近的人,越有可能这样,你觉得别人都应该懂,对不起,不说真的不懂,看透不说破我达不到也做不到。

  最后,来,一起当个不会老的人。

  《我和连岳一起成长》读后感(八):人是观念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

  初次看到《我和连岳一起成长》这本书名字的时候我以为是个自传,翻看目录后发现是由一篇篇小短文组成的“哲理书”,不知怎地我脑海里浮现出“听过好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想法。抛开杂七杂八的念头平心静气去翻阅,一路读下来倒也一路顺,主要分为7个章节,内容涵盖学习,生活,成功观,理财,爱情等。一路成长一路经历,连岳的文字充满特色又朴实无华,他没有给你过多地灌溉心灵鸡汤,通篇浮着“现实”二字。之前对连岳这个作者并无太大了解,查阅了他的资料,知道他是一名专栏作家,之间还做过记者、老师和检察官,正因为经历,所以通透。

  这是一本成长之书,全书贯穿着“成长”两个字,伴随着我成长而来的就是如洪水猛兽一般的焦虑。在大城市闯荡拼搏还是小城市流连安逸,这是站在青春尾巴尖上的我无数次思考的问题。连叔这个70后给出的答案是“没有勇气的年轻人是可耻的”。敢闯敢拼不知何时成为了90后的代名词,而令我惴惴不安的是脑海里经常浮现的“归隐田园”的想法。还未尝试,就已退缩,我在怕什么?怕失败,怕突破,怕众人的嗤之以鼻,说白了就是怕压力。而连叔却在书中让我主动追求有压力的生活,缓解压力的办法就是“理解压力,它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将它理解成像引力一样的力,就行了。”这句话在我的心尖上捏了一把。连叔在这章中劝谏年轻人停止抱怨和恐慌,趁着年轻的时光和勇气来拼一拼。的确,压力和焦虑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是人就有压力,越努力才越幸运,人们在学习和消化压力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我想,是时候改变自己的心态了。

  “如果没有人认为你冷酷,那是你的失败”也是很触动我的一篇。作为一名讨好型人格的人,深知这种性格带给自己的痛苦。从小家里的教育就是要善良,要助人为乐,面对亲朋好友的困难和问题我几乎都是说帮就帮的,拒绝这两个字几乎很少出现在我的辞典里。然而悲天悯人不意味着大爱无疆,你难以说出口的拒绝却成了别人日后一次又一次要求你替人做事的把柄。该怎么办,连叔说的很明确,做一个有原则的人,学会拒绝,学会冷酷是成为强者的毕经关键点。成长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拒绝。

  最给我惊喜的是连叔的爱情观,连叔的爱情观简直就是“少女的救星”,不同于多数中年男子的刻板,他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女追男的误区,大胆鼓励女生主动去追求向往的爱情。还写了一篇分手须知,敢爱敢恨,女生更是要学会分手!更是没有谈性色变---身体是自己的,性也是自己的,在享受的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爱的回报率是很高的,愿年轻人从此不怕爱。

  连岳在书中多次提到人是观念的产物,你的人生观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步步塑造的。我们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一步一个脚印,观念不断塑造着我们,我们也不断刷新着自己的人生观念。这本浓缩着的思想之书教会我成长。

  最后感谢新经典Young Club阅读计划,提供书籍,给我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机会。

  《我和连岳一起成长》读后感(九):一起寻找生活的真谛——《我和连岳一起成长》书评

  说起连岳,恐怕是无人不知。他的公众号,每天一篇原创,每篇轻轻松松10W+阅读量,打赏的都有几百人。将他每天的文章整合起来,再精选一下,就是这本书。相信每一个人看完都会在沉思许久后都会感叹:这本书真值得一看!

  从第一开始父母推荐我关注,到现在每篇必看,有的时候也留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和连岳一起成长,一起走向成熟。

  从连岳的生活观开始看:他曾经写过几篇文章,是关于年轻人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生活的。这个问题相当普遍,在大城市上完大学,是回到一个熟悉的地方,还是努力让自己在北上广深站稳脚跟?来看看他怎么说的。

  如果是我: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大城市。

  中国的大城市与小城市,观念差距非常巨大。年轻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即体现为观念和想法比较独特,你有时间及热情去冒险,你还能犯很多错误。所以改变世界的,往往是年轻人。这与小城市格格不入,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纠正你这个异类。

  在这个大城市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的时代,他依然鼓励年轻人去闯荡,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因为年轻人独有的,就是活力。那么,在大城市的好处还有什么呢?

  自由人越多的大城市,意味着市场越大,你的钱可以购买更多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你的生活质量将提高;自由人越多的大城市,意味着分工越细,有更多的钱去买你的产品和服务,你的工作报酬也将提高。

  有可能你还会担心,大城市房价那么贵,我没办法生存下去,买房子也是天方夜谭。可是一毕业,你还想要多少工资呢?现在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去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收入。你现在在大城市里买不起房子很正常,但是回去你照样还买不起,但大城市里接触到的和学到的,可远远比小城市要多得多。

  你有可能问?连岳这本书讲的只是一些琐事,有什么可以看的?这本书好就好在通过一些琐事来印证大道理。有许多文章都是从一件非常小的是引起的:一位朋友问的一个问题,公众号里一位读者写的一句话,甚至是和自己文章意见不合的评论。但是引出的,却是一个有一个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从小事出发,将每件事讲得明明白白,非常透彻,这就是他的所长。通过文字来传播自己的观点,并且使他人信服,这就是文字真正的力量。不同于咪蒙这类尖酸刻薄的文字,连岳的文章厚道深沉,既通俗易懂也值得思索;也不同于现在个体和公司的营销号,每天找出来一些娱乐八卦也好、新闻事实也罢,再配上一些鸡汤和刺眼的题目,引人增加阅读量。这里只将最直观的中心思想作为题目,配上一幅油画当封面。

  他的公众号里面除了文章,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留言,这些留言有很多非常长,在这里大家纷纷讲述自己的故事,有的是和连岳一起成长的感悟和蜕变,有的还会说一说最近遇到的困惑。有的时候连岳不能及时答复,其他留言的朋友也会及时给出建议。在这里充满了正能量和奋斗的精神,这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地方。

  从这本书里面你将会知道和人如何相处,为什么说不要做一个“无私”的懒汉,如何利用好生活中的经济学。这本书将会使你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富有活力和干劲……每天看一篇文章,将会懂得更多的人生真谛。

  最后引用他的一句话来共勉我们的生活:如果你爱自由,如果你是一个自由人,自由人多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归宿。我们要有勇气,敢于拼一拼。

  《我和连岳一起成长》读后感(十):成长,如竹拔节

  现下,人人都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号,并在公众号上分享所思所得,评古论今的内容还能即时推送给订阅者,以及赞赏与广告推广满足了表达欲望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也难怪运营微信公众号成为越来越多自由职业者的选择。但运营公众号是不易的,尤其是议论性推文的撰写。

  接触连岳的这本书的时候,我确实忧心了一点点。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手机里也有几个长期关注的公众号,每一天都有新鲜的推文,不长不短,刚好可以打发掉等待回复以及广告时间,但随着阅读量增多后,良莠不齐尚能接受,最难忍耐的是标题党、说教文。世界并不是围着你转,你为何要站在高处颐指气使?机缘巧合得来的书,陌生的公众号作者,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都让我犹豫许久。

  读了十几篇,发觉这人真的是“功利”又“现实”。

  说连岳“功利”,大概是打破了很多人的舒适区,你变得优秀需要钱,你维持优秀也需要钱,宁可去大城市紧衣缩食,不愿在乡村感受酒足饭饱。作为象牙塔里的孩子,很难去想象毕业后工作的艰辛与残酷,真的很难,所以需要有经验有理性的长辈指导甚至是恐吓。

  说连岳“现实”,是他有理有据的剖析人的心理,成功不等于运气好不犯错,嫉妒是源于焦虑和弱小,处处忍让并不是温柔等等,有时是司空见惯的道理,有时是立意新奇的分析。但总的来说,并没有引起我的“幼稚”的逆反心理,因为这些内容有逻辑有依据,并没有强词夺理或者说歪曲事实。

  继续读下去,很欣喜地看到作者的关注点变得更加具体集中了。例如理财,我真心想给连岳点赞。可能是生活环境和传统观念所限制,身边的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都没有接受过完善良好的理财教育,进入了大学之后就真的印证了那一句话:“大学生都穷。”穷,当然不是指温饱受制,而是看到想要的,比如优秀的网课资源、高质量的衣服首饰、惬意向往的旅行行程,心里总会咯噔一下,摸了摸寒碜的荷包只能无奈地放弃。然而反思自己,无节制无规划的花销,只出不进的管理,你不穷谁穷?

  连岳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小侄女的存钱故事以及自己的理财缘由,并且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尽管有一点煽动性和说教的味道,但总的来说读过后还是有所裨益。

  关于作者的几个见解,确实有独出心裁、逻辑得当的例子,但我依旧想以理性的态度去接收。一如自私,一如逐利,过分强调钱对于人的发展的作用,我不能接受。君子爱财,来之有道,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钱以及权不能改变思想,我们不会期望有权有势的教皇给予民众以智慧,不会期望身为九五之尊的秦始皇撤回焚书坑儒的诏令。一个过分追逐自身利益的人很有可能损害他人的社会的利益。

  同时,每个人都去追求名利,谁去做无私奉献的英雄,这不是懒惰的思维,也不是依赖的恶德,这是确确实实可能发生的事情,是确确实实需要做的事情。

  可能我的话会招来连叔粉丝的嘲讽批判,这也是正常的,毕竟一个未曾涉世的人说的话还是太过于理想主义而且逻辑难以被认可。

  尽管“功利”又“现实”,书的最后还是强调了——爱。“无论你多牛,在爱你的人面前,还是脱下盔甲,错了就认,他不会像陌生人一样攻击你的弱点”,人的发展,是从爱己者为原点出发,也最终将回到爱己者身边。无论是父母亲情,还是恋爱婚姻,亦或是友情师生情。爱之始,情之萌,驶之力,行之帆。

  二十多年的写作生涯,我相信连岳对于生活的观察、对人情世故的刻画的能力是过人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例如《人生的火种藏在远方》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描写的地方又比较细腻优美。走出家庭的山谷,背上行囊,奔向远方,无畏流言蜚语,活出与父辈不一样的人生,属于自己的人生。大概,这是很多热血青年的初心。

  读罢有种竹子拔节的感觉,痛并成长着。连岳唯一坚持的书名《我与连岳一起成长》,依据大抵也在此。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和连岳一起成长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