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如火的季节,骄阳似火,热情似火。七月的罗定上空,太阳像个大火炉,把大地烤得发烫,连空气也是热烘烘的,但岭师学子外出走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热情没有褪去。为了更好地了解罗镜镇红色文化的发展,探究当地红色文化对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7月18日,岭南师范学院曦望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的调研组成员前往蔡廷锴将军故居,进行地方红色文化调研活动。
一路上的风景让我们有点惊喜,路边倒退的风景,水稻、平房、村民,仿佛比往常更加吸引人眼球。三轮车有点颠簸,时不时抖一下,我们的身体也跟着车子自由摆动,伴着欢声笑语,如同跳动的音符。大约20分钟,我们顺顺利利地到达了目的地——蔡廷锴将军故居。一下车,映入眼中的首先是一个人物雕塑和一间有些年代的青砖房屋,房屋对面有几个摆买糖水饮料和当地小吃的小摊。
当我们从车上下来时,一位年轻阿姨便招着手,笑脸盈盈地从小摊中走出来,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休息。阿姨一边询问我们前来此处的目的,一边向我们推荐清凉解暑的绿豆糖水和菊花糕。我们的计划是兵分两路,三人派发问卷,三人找适合的访谈对象进行访谈。
于是乎,我们三个小伙伴走到了故居门口旁边的小小值班室。走近发现里面并没有人值班,而是充当起了临时储物室。我们正好奇,这时,值班室里走出了一个老奶奶,为我们细细讲解了故居的管理员和值班室的情况,并极力鼓励建议我们进入故居里面参观游览。另外三个人小伙伴手里分别拿着一沓纸质档调查问卷,有的向摊位老板了解情况,有的邀请并协助村民填写问卷,分工合作,很快就派发给了小摊附近的十几个村民填写。进去蔡廷锴将军故居参观游览的这段时间中,我们踏在紧密排列的青砖地板上,看着屋内略为简陋但较齐全的设施,墙上木框以红底黑字为背景,印着中英文双语的英雄简介及其丰功伟绩。除了照片和事迹介绍外,故居里面还陈列了一些赞颂蔡廷锴将军的字和书籍等,丰富了故居的展览内容。
热情似火,敞开心扉
一早上的调研,我们遇到了热心肠的小摊老板娘,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关于蔡廷锴将军的英雄事迹和伟大奉献;村里的生产队队长,协助我们了解故居的保护和维修情况;年老有资历的退休老教师,来自广州的教育工作者,自驾游前来参观故居的一家四口,还有蔡廷锴故居周边热情好客的村民,等等,他们为我们的调研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与数据,很感谢他们的热情与帮助。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我们在派发问卷的过程中,从一间平方中走出一个老人,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两只深陷的眼睛,深邃明亮,看上去很有神,头发却很整齐。他是一名退休老教师,了解到我们的目的后,他热情地招呼着我们进屋坐。他坐在椅子上,戴着老花镜一个一个问题、一个一个选项仔细分析,认真的样子仿佛回到三十年前给他的学生批改作业的场景。我们心中不禁暗暗惊奇,对他肃然起敬。
热辣辣的太阳伴随着我们一路,汗水也打湿了我们的曦望蓝衣服,但是一路上伙伴们分工合作,互帮互助,收获了我们想要的调研数据,也收获了欢声笑语与属于我们调研组的真挚友谊。(通讯员 范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