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年轻时是文艺青年,热爱音乐,追逐自由。后来下海创业,工作有成,家庭和美。
他说“肯定看”,但是这么看的:
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回到家里,和妻子聊会儿日常,哄儿女入睡,然后回到电脑前,打开ppt,再点开节目,戴上耳机,开始随着音乐摇摆身体。当然,幅度是很有限的,毕竟动静再大点,会把孩子吵醒。
在人人听乐队都喊着“燥起来走起来”的时候,这么“委屈”的听法,真的是“人到中年不得已”。
中年男人加完班,穿过城市的街景夜色,在车库里停好车,总得听两首歌再上楼。那是他们一天中唯一自由的时刻。
可苦笑归苦笑,《乐队的夏天》到底燃起了我们这些品尝过中年滋味的人,压抑在心底的中二魂。
半个月前,我和同样喜欢新裤子的朋友聊天,讲到《乐队的夏天》最后一期正赛,他们会唱哪首歌压轴。
我们有个共同的猜测:不是《最后的乐队》,就是《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
那会儿其实有太多人可以打听,但我们坚决不求剧透,只为等待那个如期而至的时刻。
上周末,我们终于等到了。
开始前,彭磊一改惯例,没有说那句“大家好,我们是新裤子乐队。”
他录了一大段话:
我们曾经写歌都是给自己听的,一直到了最近几年
这个乐队的音乐到底好不好
夏天来了,新的浪潮又将涌起
这浪潮会将我们带到哪里呢
可仔细分辨,彭磊的这段话,不深,但很真,就像是在生活里盘山的中年人才会说的。
眼看风起云涌,眼看风平浪静,翻滚过,咆哮过,又终于温柔起来。可温柔不是死寂,总有新的悸动。
彭磊在这次演唱中做了些许的微调。
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
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
匆匆的蚂蚁
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
他不会伤心
他也会伤心
嘴欠的彭裤子不断重复着“他不会伤心”,“他也会伤心”,轻声低唱,红了眼眶。
我不知道年轻的朋友会怎么理解“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是不是觉得那是一往无前的勇敢和决绝。
现在我理解,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说的不是“不要伤心”。
恰恰相反,它是在唱,生而为人,我们都多少有理想,因此也难免要伤心。
无欲则刚,说来好听,可谁又真能做到毫无贪图。重要的是,在光阴的打磨里,我们的理想能否超越单纯的营营役役,留出一些务虚无用但是自由美好的空间。
年轻时关心美酒姑娘,中年了操心买车买房,是否还有一些时刻,能让我们抽离出来,想一想那些可以称之为理想的东西。
哪怕难以企及,哪怕终于放弃,也要为理想而伤心一场。如果连伤心都没有的话,就真的太可悲了。
毕竟感动他们的是“叹世万物皆可盼,唯真爱最短暂”,激发他们的是“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可是啊,“正年轻”的意气风发,总会变成“终将老去”的无可奈何。
当我们慢慢品尝老去的滋味时,至少不至于颓唐沮丧,至少还能唱一首“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这也是硬核的人生姿态。
想清楚这一点,再看看彭磊说的那段话,就会明白,重要的不是反叛和与众不同,而是坚持本身。
再有个性的人,放在茫茫人海里,也不过是人类普遍经验的一部分。客观上的与众不同,从来不是人生的答案。坚持追求与众不同的过程,才是真正美妙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重新认识自己,重新接纳自己,承认自己的平凡甚至平庸,依然还牵挂着理想。
我们这些中年人为什么也爱看《乐队的夏天》?
因为在上述意义上,它不仅象征着青春的记忆,也牵涉到未来的人生。
节目一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是一个怀旧的节目,今天开始感觉,不,它可能更是一个与明天有关的节目。
如果还有明天,一切就谈不上老,也不会太迟。既然这样,人到中年又何妨。
我看《乐队的夏天》有很多想哭和哭了的瞬间。
最近的这一期戳我的点尤其多。
哭完之后,我想起一段李宗盛的话。
他说:
这世界是如此喧哗
让沉默的人显得有点傻
这些人是不能小看的啊
如果你给他一把吉他
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愿每一次伤心都能唱成动人的歌。
?
分享时刻
乐夏哪首歌最让你感动?
茫茫人海
最不想和你们走散
置顶“傅踢踢”
和你一起在复杂的人生里
傅踢踢
微博:@傅踢踢
点在看、转发到朋友圈
就是对踢踢最好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