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当你在熙熙攘攘的街头闭上眼睛,体验失去视力的感觉,你会发现,整个世界仿佛瞬间变得极不安全。
嘈杂的人声、刺耳的鸣笛声、轰隆隆的汽车马达声...... 它们突然无比清晰地涌向了你,四周全是未知的不安。
即使眼前这条平坦的路对你来说或许已经无比熟悉,但看不到前方的你依然战战兢兢不敢向前。
在中国,盲人的数量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中国残联数据显示,中国目前至少有1731万盲人。那为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却很少见到他们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交通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平时出门尚且得时时小心来往的汽车、匆匆的人群,甚至分不清方向。盲人仅靠一根盲杖在城市里穿梭有多难,无需多言。
前段时间,有一则11岁盲人小女孩每天独自上学的新闻,感动了无数人。
11岁小女孩高雅是哈尔滨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学生,因视神经发育不良,她看不到一点东西。尽管看不见,但高雅却是全校为数不多能够每天“独自”上下学的孩子。
386米,96级台阶,她需要花费15分钟,这是高雅最骄傲的事。
每一米,每一个台阶,高雅的妈妈其实都在身边,一步一步陪她走完。
这段只有15分钟的上学路,写满了高雅妈妈的“心事”,要小心翼翼地,不能让女儿发觉她在身边。
为了让高雅学会如何处理复杂情况,很多时候遇到困难,妈妈不得不在一旁忍痛“冷眼旁观”。
女儿的上学路,妈妈用双眼护航,但全程不说一句话,让女儿感觉到这是自己独自的上学路。
大家备受感动的同时,有一个问题也摆在了人们的眼前:如果一个盲人独自出行,会发生什么?
我们做了一个这样的社会实验:当一位盲人独自过马路时遇到困难,路人们会怎么做呢?
第271期视频
一位路过的姑娘注意到了“盲人”,她停下脚步观察了一会儿,似乎是在思考对方是否需要帮助。
然后她主动上前询问小哥:“你好,需要我帮你吗?您是往那边走吗?” 最后姑娘搀扶着男演员,把他送到了马路对面才放心离开。
“我也不好意思问你,我看你一直在这等着,我把你送过去吧!”一位男士确认盲人小哥是要过马路后,将他送了过去。
一位骑电动车路过的小伙看到盲人小哥后,将车停在了路边,连车都没锁,就赶紧跑过来陪他等红灯。
小伙还吐槽路边遮阳伞的摆放位置,替盲人群体担心:“这个放在盲道上不太合适吧?”
看到盲人小哥,一位女士让同伴先走,然后她将小哥送到马路对面后,又赶紧小跑回去追上了同伴。即使有些“赶时间”,她仍然选择了帮助盲人小哥。
在我们的测试中,即使“盲人”小哥没有开口求助,大家仍然会主动上前询问他,并帮助他过马路。
其实,有很多人一直在默默帮助着盲人群体。
曾经有一款名为“Be My Eyes”的app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是一个为盲人群体服务的公益app,当盲人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此app向志愿者们寻求帮助。
盲人用户通过手机拨打视频电话,系统会匹配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接听电话,志愿者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帮助他们识别物体、颜色、找东西、读信,甚至引导他们搭乘公交等等。
现在,Be My Eyes 已经成为了帮助盲人最大的网络志愿平台之一。
也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能向盲人提供帮助,但其实也有很多力所能及的事值得我们留意。
(生活中随处可见“盲道被占”)
比如不要在盲道上摆杂物、停车、放置广告牌;遇到牵着导盲犬的盲人,多一点宽容,不要横加指责......
最后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看不见的朋友们能够更好地融入这个世界!
欢迎留言